南部非洲告別冷颼颼的七月,轉眼即至暖洋洋的八月,突然間感覺波札那的天氣一下子比之前暖和多了,經常不出門的朋友或許突然會發現首都路邊的很多樹上開滿了花。有的朋友可能雖然身在波札那多年,但不一定會認出來或者是叫出來那些每年相同季節花開滿枝、漂亮眼熟的樹木名稱。
今天首先來聊一聊刺桐。英文名字為coral tree,中文名為象牙紅、火焰刺桐、火炬刺桐等),屬於喬木。
最近幾年,筆者都注意到了較大的一棵刺桐樹是Broadhurst去往機場路橋方向,行車上橋左側的荒地處,幾株開滿火紅色花朵的刺桐站在那裡向行人擺手,頗為亮眼。
此外,在首都附近的一些地方例如波札那大學校園內,都可以看見紅花開滿枝頭的刺桐在展示著它們的靚影:光禿禿的軀幹上,無葉卻先開花,一串串花朵恰似紅色的繡球掛在枝頭,又似聖誕節上掛滿小紅燈的聖誕樹。
仔細一看,花色鮮紅,花形如辣椒一樣,花序較長,每一隻花序又好似一串串熟透了的火紅的辣椒俏立枝頭。
近觀美麗碩大的花朵葉片像關公的大刀,外形更像大象的象牙,遠遠看去,貌似天邊紅霞,又似跳躍火焰。給人以升騰的熱氣、滿滿的希望,感受著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那紅碩的一片片花朵帶著迷人耀眼的絢爛,讓人感受著這片土地上的熱情。
網絡上有人曾經這樣總結刺桐樹花的特點:
初見,妙在大氣,豪爽兼而粗獷;
特點,枝莖舒展,託起一團火焰!
刺桐主要分布在熱帶亞洲及太平洋洲諸島的珊瑚礁海岸,枝椏的形狀類似珊瑚,所以該樹的英文通稱為coral tree(珊瑚樹),又因枝幹上的刺像極了老虎爪,所以也稱之為tiger’s claw。
中文「刺桐」的名稱源自它的枝幹長了銳刺,花形如雞冠,因此刺桐又稱為雞冠樹。
春天時候花體通紅如似火焰,夏天新葉萌生,秋天綠意盎然,冬天葉落枝枯,意象四季不同,所以又有「四季樹」之名。
該屬約有130種,分布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的觀賞種有:
珊瑚刺桐,又名龍牙花,原產北美及西印度群島,為落葉小喬木;
火炬刺桐,又名象牙紅,原產非洲東南部,為半落葉喬木;
黃脈刺桐,葉片上面葉脈處具金黃色條紋,為著名觀葉植物;
大葉刺桐,別名鸚哥花,原產中國南部,印度也有分布,為落葉小喬木。
刺桐是阿根廷的國花,泉州、日本宮古島市的市花,衝繩縣的縣花。自古以來就有不少關於刺桐花的詩詞,刺桐花還可作止血外用藥。
《異物志》記載:「蒼梧即刺桐,嶺南多此物,因以名郡。」泉州因為刺桐的普遍,古別稱為「刺桐城」,廣西梧州多刺桐,故以蒼梧命名此地,「刺桐城」也是臺南市之別稱。
刺桐是歷史名城----福建泉州的市花。寓意是:紅紅火火,吉祥富貴,充滿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泉州人愛刺桐花,把它作為「瑞木」,歷代文人騷客也留下了不少吟誦刺桐花的佳句,有詩云:「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軍欲燒空。」
早在中世紀,泉州就以刺桐城而馳名歐洲、非洲和中東諸國。
古時泉州市內生長著許多刺桐花,故有「刺桐城」或「桐城」之稱。泉州市依山面海,風光如畫,被古人盛讚為「山川之美為東南之最。」
元代時,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見聞錄>中以他親眼見到的情況,認為當時的泉州港比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更為繁榮,泉州港也稱為「刺桐港」。
刺桐適合單植於草地或建築物旁,可供公園、綠地及風景區美化,又是公路及市街的優良行道樹。刺桐木材白色而質地輕軟,可製造木屐或玩具。樹葉、樹皮和樹根可入藥,味苦、辛,平。有消炎、解熱、祛風、利溼、止痛、利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