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樹面臨嚴重危險? - 手機百度

2021-01-09 百家號

全球的咖啡樹正面臨著氣候變化、疾病和病蟲害的嚴重威脅。高度的遺傳相似性使得它們在面臨這些災難時不堪一擊。為了避免咖啡作物毀於一旦,科研人員正爭分奪秒,力圖將優良基因引入其中。

驚人的單一性

在哥斯大黎加圖裡亞爾瓦的一間咖啡館裡,客人們站在餐館陽臺上,眺望對面鬱鬱蔥蔥的丘陵,而手中的飲料只能以白水或菠蘿汁代替。這是2014年3月的一幕,彼時,大約20人集聚到圖裡亞爾瓦的熱帶農業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CATIE),其中包括了世界頂級的咖啡研究專家。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討論咖啡——這種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作物,在中美洲地區撲朔迷離的前景。

研討會的主題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農業病:咖啡銹病(Coffee rust)——在當地的西班牙語中被稱為Roya。真菌感染咖啡葉導致銹病,使其無法獲得生長所必需的陽光。過去幾年中,中美洲地區種植的約100萬英畝(1英畝約合0.4公頃)咖啡中,有一半左右慘遭銹病的蹂躪,並導致這一地區2012年的咖啡產量下降了約20%。

銹病的蔓延仍在持續,不幸的是,這僅僅是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咖啡作物面臨的眾多危機之一。在圖裡亞爾瓦咖啡館裡,法國農業發展研究中心(CIRAD)的遺傳學家和咖啡育種專家貝努瓦·貝特朗(Benoit Bertrand),對在場的各位說:「我們現在所種植的大多數咖啡品種,既無法抵抗疾病和病蟲害的侵襲,也沒有能力抵禦氣溫升高,以及其他因氣候變化所導致的環境威脅。」一旦咖啡作物歉收,當地種植者的生計將會無以為繼。他們將不得不砍掉咖啡樹,改種其他作物,甚至將土地出售給開發商,而隨之而來的將是失業問題和環境的破壞。

毫無疑問,肩上搭著一件藍色毛衣的貝特朗,看起來更像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法國電影製片人,而不是整天面對培養皿的科研人員。的確,因為缺少遺傳多樣性(這是決定物種存亡的關鍵因素),咖啡既不能適應酷熱的氣候,也無法抵抗病害的侵襲。儘管咖啡館菜單上那些充滿異國情調的咖啡品名讀起來千差萬別——口感微酸的印尼亞齊咖啡、烘焙醇和的越南咖啡、香濃芳醇的馬達加斯加咖啡,但在這種差別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件驚人的事實:人工種植的咖啡作物都是同源的。

實際上,全球70%的咖啡都屬於同一品種——小果咖啡(Coffeaarabica)。種株、產地和烘焙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咖啡多種多樣的口味,但這也混淆了人們對於咖啡遺傳史的正確認識。我們現在喝到的所有咖啡,幾乎都是近幾個世紀以來,從衣索比亞引種的,而引種所採用的原種野生咖啡的種類屈指可數。如今,全球種植園中的咖啡作物,與衣索比亞野生咖啡的差異還不到百分之一。

在當代科研領域中,咖啡是一個被遺忘的孩子。在咖啡產業中,並沒有像孟山都公司這樣的巨頭,可以靠銷售專利種子獲取巨額財富。雖然巨頭缺席,讓低收入國家的小種植業者得以依靠出口咖啡維持體面的生活,但這也意味著,該領域科研資金的投入也必然捉襟見肘,使得脆弱的咖啡作物任由大自然擺布。現在,對於咖啡種植業面臨的緊迫威脅,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通過科學手段,希望能夠亡羊補牢,拯救咖啡。

席林的大方案

蒂姆·席林(Tim Schilling)是一名遺傳學家,現居於法國阿爾卑斯地區。如今,他負責世界咖啡研究組織(World Coffee Research)的監管工作。世界咖啡研究組織是一個由30家大小不一的咖啡銷售商資助成立的非營利機構。席林被人們戲稱為咖啡界的印第安納·瓊斯。在圖裡亞爾瓦的會議上,席林身著長袖白襯衫和牛仔褲,戴著一副圓形黑框眼鏡,和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頗有幾分神似。

科學家擔心,氣候變化和銹病將為咖啡種植業帶來巨大衝擊。在溫暖的氣候中,咖啡銹病極易蔓延,並且隨著氣溫升高,導致銹病的真菌還會擴散到高海拔地區。另外,降水量的變化——無論是偏多還是偏少——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真菌大量繁殖。雖然噴灑滅菌劑可以抑制銹病,但這種化學製劑的價格非常高,而且無法消滅那些新出現的菌株。

在席林看來,採用遺傳學手段才是唯一可行的、長效的解決方案。首先,他打算從咖啡基因庫中(包括小果咖啡和其他種植咖啡品種)已有的適應性突變著手。中果咖啡(Coffeacanephora)在業界也被稱為羅布斯塔咖啡(robusta,有「強壯」的含義),它的優點是易種植,產量較高,但口味偏苦,所以多被用來製作低品質咖啡。中果咖啡連同小果咖啡,是目前咖啡作物中僅有的兩個物種,不過由於種植地區的不同,它們也各自衍生出若干個品種,並且帶來了一定的地域性遺傳差異。這就好像現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種,都屬於「智人」(Homo sapiens)這一物種一樣。

在席林的大方案中,一項較為簡單的研究已經拉開了序幕,那就是咖啡種株的異地引種,比如在巴西種植剛果的咖啡樹,或者將哥倫比亞的咖啡樹引種到宏都拉斯,然後觀察這些引種的咖啡樹是否比在原產地的長勢更好。3—4年後,種植者可能會說,「瞧!這些從印度來的咖啡豆產量更高。」於是他們可能會栽種更多的印度咖啡樹。目前,科學家已經在研究中找到了來自10個國家、產量最高的30種咖啡種株。

利用現有咖啡作物的基因變異,或許會在短期內起到一定作用,但總的來說,這還不足以拯救咖啡作物。因為出於商業目的種植的咖啡作物,與小果咖啡和中果咖啡之間的基因差異,簡直就是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野生咖啡之間的基因差異性則讓人嘆為觀止。這些具有差異性的基因,有不少可以從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基因庫中找到。因此,貝特朗希望能夠藉助這部基因大全,讓咖啡作物變得更具適應性、產量更高,同時更加美味。

小小基因庫

CATIE正是這些咖啡基因差異性的匯集之地。從研討會現場出來,穿過CATIE的校園,沿著一段土路前行,就會看到一個由醒目的黃色字母書寫的西班牙語標牌:「聯合國糧農組織衣索比亞咖啡展示園」。

在大約21英畝的土地上,整齊地栽種著近10000株小果咖啡樹。這裡囊括了不同品種的咖啡樹,都是上世紀40年代以來,歷次赴衣索比亞遠徵科考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最早的一批是英國人在二戰時期獲得的,此外還有在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一支法國研究團隊一起取得的成果。

如今,除了來自衣索比亞的咖啡外,這個展示園中還擁有來自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其他地區,以及葉門的咖啡品種。值得注意的是,和玉米等其他農作物的種子不同,咖啡種子無法在普通的密封冷藏的環境中存活。除非使用特殊的凍幹保存技術,否則在引種過程中,咖啡種子不能脫離土壤。這也是為什麼眼前這個全球最為重要的咖啡基因庫,實際是以一片咖啡園的形式存在著的。

貝特朗的工作是從類似於CATIE咖啡展示園這樣的基因庫中,挑選出合適的品種,雜交培育出全新的咖啡種株。十多年前,他曾將小果咖啡同其野生親緣種進行雜交,培育出了產量可以提高40%以上的新咖啡品種。目前,他正與席林合作,從CATIE挑選出800株咖啡樹,連同從全球其他地方的咖啡基因庫中選取的另外200株咖啡樹一起,運往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實驗室,測定它們的DNA序列。這些信息將會幫助他評估每株咖啡樹中有用的遺傳性狀。

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各種能夠使咖啡作物變得更加「強壯」的基因,以防止銹病感染,提高其抗旱性和耐高溫性。為此,貝特朗和席林正在進行篩選工作,席林表示:「這些咖啡樹具有極高的基因差異性。」他們的目的是從儘可能少的種株身上,發現儘可能多的優良性狀。「之後的事情就是利用這些種株,雜交出我們所期望的美味、高產、可抵禦目前所知一切病害的咖啡品種。」

尋找超級基因

席林確信,上述研究將為種植者提供更為優良的咖啡品種,對於咖啡烘焙廠商和消費者而言,這也意味著咖啡的品質將會更高,口味也會更佳。不過,席林和他的同伴們還有更大的野心: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集各種優點於一身的「人工小果咖啡」,讓它既擁有小果咖啡的美味口感,又具有中果咖啡的高產量。

席林的計劃是:回到一切開始的起點——重新雜交小果咖啡。小果咖啡最初是由中果咖啡和歐基尼奧伊德斯種咖啡(Coffeaeugenioides)雜交而成的。現在,工作的重點是尋找基因多樣性遠遠高於傳統小果咖啡的父系品種。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的視線不能只局限在現有基因庫中,他們必須重歸大自然,在茫茫的野生咖啡中找出那些關鍵的未知基因。

地球上約有125種咖啡,其中每一種所產生的基因變異,都遠非基因庫裡那些少量樣本所能涵蓋的,更不用說那些尚未被發現的品種了。我們只是希望,研究人員能夠在這些尚未被發現的品種滅絕之前,儘快找到它們。

阿龍·戴維斯(Aaron Davis)從1997年開始研究野生咖啡。最初,他對找到新品種並不抱任何希望。某天,博士畢業不久的戴維斯在位於英國倫敦郊外裘園的皇家植物園休憩品茶時,恰好遇到一位著名的咖啡分類學家,於是戴維斯向她請教了野生咖啡作物的種類、原產地和自然分布區等問題。出乎意料的是,專家只告訴他一個答案:「沒人知道」。

不久後,戴維斯就受這位專家的委託,踏上了尋找野生咖啡的徵途。在接下來的15年時間裡,他的足跡遍布了馬達加斯加的各個角落。在這個堪稱野生咖啡多樣性寶庫的非洲島國裡,戴維斯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咖啡,其中有很多都是此前僅為當地居民所知的全新品種。

正是在馬達加斯加,戴維斯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小的咖啡果,前者的咖啡果有普通品種的三倍大,而後者則只有圖釘直徑的一半。他找到了兩種通過水而非動物來傳播種子的咖啡,還有長著摺疊絲帶狀果實的翅果咖啡。他還發現了全新的安邦吉西斯種咖啡(Coffeaambongensis),這種咖啡的咖啡豆形如大腦。

此外,戴維斯的發現表明,野生咖啡在熱帶地區分布廣泛,從非洲到亞洲,甚至遠及澳大利亞,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在小果咖啡目前的主要產地衣索比亞,一些森林裡密集地生長著小果咖啡樹,密度可達每英畝8000株。戴維斯相信,這些野生咖啡樹中,很多都可以實現人工種植。

可是,與咖啡作物一樣,野生咖啡也面臨著重重危機。70%的野生咖啡有滅絕的危險,其中10%可能在10年內徹底消失。土地開發是野生咖啡面臨的最大威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衣索比亞境內已有超過80%的森林遭到砍伐。2007年,戴維斯的研究小組在馬達加斯加一片僅有棒球場內場大小的殘存樹林裡,發現了全新的咖啡品種,而當地對於森林的砍伐仍在以令人驚心的速度持續著。對於野生咖啡樹,情況正如戴維斯所形容的那樣,「根本輪不到氣候變化對野生咖啡的生長造成重大影響」。野生咖啡連同其生長的環境,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著。

戴維斯擔心的是,研究人員把太多精力耗費在已保存下來的咖啡品種上,與此同時,可能包含更重要基因的其他野生品種卻在逐漸消亡,或因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滅絕。「在研究人員中,有這樣一種思想,『我們已經找到了所需的一切,這就足夠了』,」他說,「但是,他們是否考慮過,如果沒有對野生咖啡的持續探尋和研究,我們怎麼會擁有如今這般豐富的咖啡基因庫?」

衣索比亞政府執行的有關政策也令人感到憂慮。作為咖啡的原產地,該國蘊藏著大量獨有的野生咖啡種群,但衣索比亞政府卻禁止外國科研人員對其進行採集。如果能獲得衣索比亞野生咖啡的基因,從而豐富咖啡基因庫,將會讓席林的「新型人工小果咖啡」研究受益匪淺。衣索比亞的野生咖啡,可能包含有增強咖啡作物耐熱性,或提高單位產量的關鍵基因。席林迫切希望該國可以放寬政策,解禁這些寶貴資源。而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將利用現有資源,積極開展研究工作。

通過研究英國皇家植物園的檔案,戴維斯發現,烏幹達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居民,長久以來都有利用野生品種製作咖啡的記錄。儘管有些咖啡的味道讓人難以入口,但在對咖啡豆進行烘焙的時候,它們都會散發出熟悉的咖啡香氣。戴維斯還提到,「百年之前,曾經有一些咖啡品種擁有極佳的口碑。重新研究這些早期的咖啡作物,也許可以使它們重放光彩,或者幫助我們培育出更好的品種。」

與時間賽跑

席林在組建世界咖啡研究組織時,受到了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幫助,並因此獲得了綠山咖啡、咖啡豆國際公司等企業的資金支持。而在世界咖啡研究組織成立後不久,咖啡銹病便席捲了中美洲地區。為應對這次災難,席林決定在瓜地馬拉舉辦一次小型會議,商討可行對策。會議計劃一經公布,便立即收到了大量參會申請。

席林的會議還受到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關注,他們希望席林能夠申請有關咖啡銹病的研究項目。因為中美洲地區的咖啡種植業一旦崩潰,將可能會導致大批移民湧入美國,這也是美國國際開發署背後的美國政府所顧慮的。據世界咖啡研究組織估算,2012年中美洲地區的銹病暴發,給咖啡種植者帶來的損失高達5.48億美元,還造成了44.1萬人失業。如果政府和科研機構繼續無所作為,那麼到2050年,中美洲地區的咖啡產業可能被徹底摧毀。

雖然在2012年的那場銹病危機中,人們採取了一些短期的應急措施,如向咖啡種植者提供滅菌劑和貸款擔保。但席林認為,面對銹病等一系列威脅,建立長效的協調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席林的項目最終獲得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助,該項目將通過高科技育種計劃,為種植者提供氣候適應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更強的新咖啡種源。

銹病的流行,僅僅是全球咖啡種植業所面臨諸多威脅的一個預演,在氣溫升高和極端天氣的影響下,已經脆弱不堪的咖啡作物將對新出現的病害毫無抵抗之力。在CATIE的研討會上,星巴克公司的全球農業事務主管羅德裡格斯(Carlos Mario Rodriguez)提到,中國的咖啡種植者在他們的作物中發現了多達5種的新型銹病。「以往,銹病不會影響到高海拔地區的咖啡作物,但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羅德裡格斯說。

要想在危機中求生,咖啡作物必須擁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正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反文化咖啡公司總裁布雷特·史密斯(Brett Smith)比喻的那樣,選擇咖啡作物的基因,就像是「僅有少數幾隻股票可供挑選的證券投資組合」。史密斯對於席林及其研究夥伴充滿信心,儘管這場「咖啡保衛戰」才剛剛打響。

最後,唯一的疑問就是相關研究是否能及時完成。「如果能在10年前就完成這些研究工作,那麼我們今天也就不必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了。」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執行理事萊因哈特說,「而現在,如果我們還不開始工作,時間將會更加緊迫,咖啡也許再也等不到明天的來臨了。」

(作者:希拉蕊·羅斯納/Hillary Rosner;翻譯:談笑;審校:李冀)

相關焦點

  • 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樹,果子沒人敢碰,卻面臨滅絕
    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樹,沒人敢碰,卻面臨滅絕。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劇毒物質,但是樹木有毒的卻沒有幾種。而這種異國他鄉有著劇毒的樹木,你知道在旅遊的時候遠觀,為什麼要遠觀呢!我帶大家看看!你千萬不要碰世界上最危險的果樹致命的毒番石榴。
  • 世界上最危險的樹,毒番石榴樹汁液能導致人失明……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上最危險的樹,毒番石榴平常看起來和普通的樹並無二致,但是當你咬下它的果實,被毒傷的劇痛就有可能致命。世界上最危險的樹上甚至要貼上標牌,就連站在樹下躲雨,樹的汁液碰到人也會像被火燒了般灼傷。
  • 百度高德搶奪手機地圖市場份額
    手機地圖正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重要入口,由此也成為眾多公司爭奪的新焦點。  網絡巨頭百度近日也成立LBS事業部,將百度地圖作為其布局移動網際網路的戰略級產品來開發。新版的百度地圖謀求平臺化發展,本地生活服務信息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 要致富,先種咖啡樹:拼多多的新農商實驗
    沒錢賺,砍了咖啡樹去打工在叢崗,當地人喜歡用自家的咖啡加上野生掛蜜調在一起飲用。雲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胡發廣指出:「雲南咖啡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標準化程度低、自身抗風險弱,與市場嚴重脫節,在國際收購方面前,咖農們沒有任何話語權,常年遭低於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的壓價;國際高端咖啡的定價權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交易所,雲南咖啡只能和巴西、哥倫比亞、印尼等大規模咖啡園進行價格競爭,在成本上毫無競爭力。」光靠賣原料,收益便極其有限。
  • 世界最危險的樹,在樹下躲雨都會中毒
    樹是生命之源,沒有了樹可能我們也無法生存,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樹,就算在樹下躲雨都會中毒,到底是為什麼?一起來看看吧!毒番石榴,又名馬瘋大戟木,是一種屬於大戟科烏桕族的喬木植物,原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巴哈馬群島。
  • 世界上最危險的樹 毒番石榴
    世界上最危險的樹是毒番石榴的軀幹 (Hippomane mancinella) 。原產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大沼澤地,美國和加勒比海沿岸,毒番石榴樹散發著SAP酸性的微薄氣體,與人體皮膚接觸引起水泡,如果它倒是一個人的眼睛還可以引起失明。如果樹失火,其煙霧可致失明。
  • 園藝界的新寵,盆栽咖啡樹這樣養,結果後就可以喝到香濃咖啡
    現在越來越多的植物,已經從只能在原產地地栽,發展到在和原產地氣候不一樣的地區地栽,再發展到隨處可以盆栽,有些可食用的觀果植物更是如此,就比如說咖啡樹盆栽,如果從把咖啡樹從一粒種子,養成一棵綠意盎然的觀葉植物,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如果能咖啡樹養到結出果子,花友們一定會成就感爆棚。
  • 變暖的地球發出靈魂考問:喝不上咖啡和吃不上巧克力,哪個更不能忍?
    西媒稱,除了香蕉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某種更為頑強的致命真菌出現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外,咖啡也是另一種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消失的資源。事實上,溫度不斷上升是咖啡種植園面臨的主要威脅。近日,據西班牙《消息報》報導,這一警告來自英國,當地農民因一直以來價格低廉的咖啡樹價格上漲而放棄種植咖啡。
  • 新的研究證實了巴西遮陰樹種植咖啡的好處
    我們都知道咖啡種植過程中也會伴隨咖啡樹去種植一些遮陰樹,遮蔭樹有助孕育咖啡的酸香味,因為樹蔭可阻擋午間豔陽,讓咖啡樹不至於曝露在高溫環境下生長,新陳代謝不至於太快,有助養分與芳香物發展。
  • 下雨天遇到這種樹千萬不要在它下面——世界上最危險的樹
    世界上的樹木千奇百怪,各種樹木應有盡有,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世界上最危險的樹木,它的汙名,甚至讓它在2011年被記錄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樣的樹呢?,此樹木更有死亡樹之稱,它的汙名,甚至讓它在2011年被記錄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所以到底是什麼讓毒番石榴樹那麼危險呢?
  • 100%網際網路手機百度雲搜索評測
    BY VIVIK 風華絕代不管你承不承認,「問百度去……」已經變成一句經典口頭禪。100%網際網路手機最大的賣點,除了999元史上最低價的C/G雙模雙待,高通1.2GHz雙核以及4.5英寸(960*540)IPS屏等硬體參數外,採用百度易平臺(下文採用百度雲系統)同樣極具看點。
  • 釋放雲手機的想像力,百度是怎樣出手的?
    當然,雲手機的前景看起來很美,卻要面臨產業落地的魔鬼級挑戰:比如說,數據、應用從雲端到終端之間的傳輸不能有很高的延遲,因此需要伺服器的部署高度邊緣化。離用戶越近,延遲更低,使用體驗自然也就越流暢。雲手機廠商必須投入不菲的成本,整合雲計算、算力集群、硬體虛擬化等等一大堆軟硬體技術,再把它們組織部署到用戶身邊,這一門檻就將不具備技術儲備的廠商擋在了門外。
  • 百度手機地圖評測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百度手機地圖的評測。     說到地圖我想大家很手機上很可能是用的有谷歌地圖吧,特別是Android系統的,我測試前也以為會是谷歌系統會完勝,看完這篇測試你們應該會會對百度地圖刮目先看了。
  • 百度全資子公司入股智慧樹網
    來源:證券時報網企查查APP顯示,9月21日,百度全資控股公司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入股智慧樹網的運營主體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同時,百度知識垂類總經理阮瑜成為該公司的董事。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旗下智慧樹網是一個MOOC在線課程平臺,提供在線自主學習討論、跨校大課堂直播互動、學分認證及學位支持等服務。企查查顯示該公司註冊資本2028.37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襲普照,經營範圍顯示為計算機軟體、電子數碼產品的銷售,攝影攝像,廣播電視節目製作,企業管理諮詢,會務服務,計算機網絡科技、計算機軟體科技等。
  • 世界上最危險的兩種樹:一種毒性不亞於眼鏡蛇,就在中國廣東
    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植物,散布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人類和樹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由樹木來吸收,樹木釋放的氧氣也為人類所吸收。可以說,樹木對於人類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不過凡事都有意外,這世界上也有非常危險的樹。
  • 手機百度極速版簡介
    手機百度極速版 網絡瀏覽 大小: 16.36M 版本: 5.0.0.11
  • 世界上最危險的樹,全身都是毒
    這種毒蘋果也叫毒番石榴,其實不光果實有毒,孕育它的樹也是有毒的。當地人若想用這種樹的木材,必須先將樹幹切開,讓有毒的液體完全散發乾淨。這種樹也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樹,多生長於熱帶氣候下的沙灘和紅樹林中,從佛羅裡達延伸到加勒比海,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 再過30年咖啡將消失?西班牙專家:氣候變暖是元兇
    近日,據外媒報導,未來30年內,由於氣溫上升、病蟲害加劇等情況,咖啡可能將消失。報導中指出,溫度不斷上升是咖啡種植園面臨的主要威脅,英國不少咖啡樹農也因咖啡樹價格上漲而放棄種植咖啡。據了解,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咖啡植株在不斷減少。
  • 百度手機輸入法語音翻譯
    文章原標題:百度手機輸入法語音翻譯 開啟人工智慧新紀元  談及語音識別,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技術了。TTS(Text To Speech)技術發展了幾十年,各種科技公司都相繼推出了語音搜索和語音助手功能,語音輸入類產品也是層出不窮。
  • 鐵皮卡品種傳播路線&咖啡樹生長過程 鐵皮卡藍山咖啡口感風味描述
    前街咖啡館門前鐵皮卡樹鐵皮卡樹種特徵具有鮮明的特徵,它可能是最容易識別的品種。鐵皮卡傳播第三站——歐洲:在17世紀前後,葉門摩卡港已經成為聞名世界的咖啡出口港口,而當時為了防止咖啡種子落入其它地方種植,出口的咖啡均以烘焙好的熟豆,所以咖啡也稱為黑金。當咖啡與17世紀傳入歐洲時,作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嗅到了龐大的商機,可以說,誰擁有咖啡就等於擁有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