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支教:在成長中感受愛的溫度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顧文明與支教學校的孩子們。顧文明供圖

張曉雨帶著孩子們去郊遊。張曉雨供圖

中國礦業大學的俞健收到學生的感恩信。俞健供圖

在俞健的手機上,他用App記錄了從9月1日至今的天數。那一天,是他來到山西支教的第一天。在他看來,這是很重要的日子,「要有點兒儀式感」。

俞健是中國礦業大學第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在山西大同市靈丘縣下轄村參與為期一年的支教。

他當初決定報名支教團的想法很簡單。他不否認「支教一年能夠保研」這一政策的誘惑力,但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用一年的青春去山區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鄉村教育,關注留守兒童。」與俞健不同,江西理工大學的陳章潤17歲時看到一則山區支教公益廣告,埋下了支教的想法。2016年11月,正值大學秋季招聘會高峰期,他放棄了3個很好的實習機會,背上行囊,一個人奔赴1441公裡之外的雲南妥尼村。

「條件越艱苦的地方越需要我們」

「短期支教能開拓學生視野、帶給孩子新的課堂模式,但它更像是一次假期實踐,主要受益人還是大學生自己。在長期支教中,用心教書,才能更大程度地幫助學生。」2016年9月,經歷了兩次短期支教後,中山大學環境學院研一的顧文明選擇休學參加研究生支教團。

可選擇的支教地有4個——雲南的澄江、鳳慶,西藏的林芝、昌都,顧文明第一志願就報了昌都。昌都是4地中氣候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當地晝夜溫差大,晴天時日照強烈,變天時風急雪驟,當地的邦達機場被稱為「世界上氣候最惡劣的機場」。

「我想條件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們,可發揮的空間也更大。」顧文明所在的隊伍裡,3名隊員都是廣東人,適應昌都的氣候條件,要克服很多困難。加厚的羽絨服從頭年10月穿到次年5月,5月後就換薄羽絨服。昌都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市區海拔有3200多米,「有時候高原反應導致缺氧性頭痛,晚上睡不著覺」。加上工作強度大,身體吃不消,在平原地區一年都不感冒一次的顧文明,到了高原也接連「中招兒」,「離家太遠,怕父母擔心,生病了也不跟他們說」。

嚴寒、缺氧、想家、飲食不習慣。但顧文明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生活條件與原來差異越大,支教想法反而越堅定。

在學校對口的3個支教點裡,俞健去的也是自然條件最差的一個。他選擇這個支教點,是為了歷練自己。由於地處山區,孩子們上學不方便,學校採取「上10天休4天」的模式。學校沒有澡堂,俞健10天都不能洗澡,只能放假去縣城澡堂洗澡。平時吃飯幾乎都是饅頭、土豆、白菜。他用「接地氣」來形容自己和其他隊員,「據說去年來的同學不到兩周就拉肚子,我們這一批都沒什麼不良反應」。

支教更是「支心」

支教前,南京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張曉雨想像中的畫面,是泥濘不堪的操場、風雨飄搖的教室和穿著破爛的孩子們,但開學後,眼前的一切讓她難以置信:現代化教學樓、多媒體投影儀、物化生實驗室、塑膠跑道等一應俱全,趨於完備的硬體設施促使她重新思考支教的意義。

時隔一年,張曉雨有了答案:帶去和教學設備一樣先進的思想。在她看來,除了幫助學生提升學業,支教更是「支心」,「給孩子一片家鄉之外的廣闊天空」。

村前的大山遮擋了孩子們遠眺的視線。張曉雨和同伴「張羅」「模擬法庭」「模擬聯合國」等活動,將一個孩子們不知道的世界帶到他們身邊。由於支教的貴州一所學校位於城鄉結合區域,學生家庭情況複雜,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比例較高,一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做一個好人、不惹事生非即可」。張曉雨便和其他支教團成員坐上數小時「小電摩」,一路「晃悠」到學生家裡,和家長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改變他們對子女的教育觀念。

和張曉雨一樣,安徽師範大學第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孫文從未想過四川松潘農村學校的情況和城市學校相差有多遠。孫文任教的學校學生基礎薄弱,老師投入了很多心血,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很多老師失去動力,師資慢慢流失。

陳章潤對此有更深的體會。2016年,他支教的小學有248名學生,卻只有8名鄉村教師。第二學期,五年級有3個孩子輟學,二年級的一位老師離開溝頭去了昆明,暫時找不到代課老師。「這可能就是鄉村教育最大的遺憾,孩子因家庭緣故上學困難,學校因老師缺失教學困難。」

陳章潤說,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成為孩子看向山外的另一雙眼睛。在妥泥村第一次過平安夜,他特意拉上學校的一位老師,騎著摩託滿村尋找賣蘋果的。雖然下著小雨,沒有聖誕樹,蘋果沒有漂亮的包裝盒,但他還是想借「舶來」的「贈蘋果」儀式,教會孩子們分享和感恩。

「想為他們付出每一分鐘」

在學院裡,俞健是學生會主席。他曾豪言壯語要在支教學校搞大活動、拉大資助。開始支教後他才發現,把每堂課上好,是最樸素的「硬道理」。俞健曾親手握著一個學生的手教他記筆記,只是為了讓那個不懂得寫作業的孩子產生學習的意識。後來,內向、膽小的孩子每天都按時交作業。「用心去發現孩子的想法,就能讓他們朝好的方向轉變。」

他有個學生叫曹壯壯,上課時俞健叫他:「壯壯,起來回答一下問題。」平時調皮的男孩在那一刻就像個傲嬌的小女生,趴在桌子上,「老師,你能不能不要叫我壯壯了,你喊我壯壯的樣子特別像我爸爸媽媽,你一叫,我就想他們了」。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俞健的心卻受到一擊。

「我真的很愛他們,想方方面面對他們好。」俞健打心底裡心疼自己的學生們。就在不久前,他組織了一次家長會,許多父母在結束後趕著去往鄉鎮的班車,許多孩子站在一邊一個勁地哭,俞健就一個接一個地哄。「一個姑娘哄完又有一個要哄,弄得我也很難受。」

他不知多少次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打動。有一次,俞健正走在操場上,一名小學生跑來遞給他一塊糖:「老師,給你吃。」他說不吃,小朋友卻非要給他。於是他就一邊小跑一邊拒絕,小朋友也追著他在操場跑了一圈。收下糖後,俞健提出要給他拍一張照片,那個小學生就像俞健拒絕吃糖那樣拒絕了他,兩人又在操場上互追了一圈。現在,俞健手機相冊裡還有那張灰溜溜的小臉,昏暗的光線下,他看不清楚孩子的臉上是緊張還是開心。

還有一次,歷史課代表丁潔去外地參加活動,好幾天沒能見到。丁潔回來的當晚,俞健去查寢時,寢室燈已經熄了,學生們也早早睡下了。沒想到,他剛推門進去,丁潔就坐起身來,「老師,是你來了嗎?好幾天沒見,我想你了」。

學生們很喜歡聽俞健講歷史,甚至搶著去找他「開小灶」。一開始,俞健只是給一個生病缺課的初一學生補課;誰知到了第二天、第三天,找他補課的學生隊伍越來越壯大。有一次,他正給初二學生上著課,發現門口有人找他。一開門,門口站著一排找他補課的孩子,讓他哭笑不得,也讓他被孩子們的信任所感動。從此,俞健「想為他們付出每一分鐘」。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有人說,從松潘回來之後,孫文像是變了個人。孫文也評價以前的自己是個「莽撞少年」,而經歷支教之後,他成長了。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從昌都回來後,受學生的感染,顧文明更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堅定了繼續深造的想法。現在,顧文明還保持跟學生互通郵件,回復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偶爾也噹噹「正能量導師」。

孫文也和一些學生保持著聯繫,即使他的很多學生都已工作、成家,他們還是會偶爾「拉家常」。直到現在,也有學生依然會問他數學題怎麼做、作文怎麼改。

離開松潘前,孫文許諾要在學生高考前回去看望他們。去年「五一」假期,他特地多請了幾天假,回到松潘。他沒想到,這次兌現承諾的旅程中,還會收到學生給他準備的驚喜。他們瞞著他舉辦了一個歡迎會。「那種感覺,就像朋友久別重逢。」

對孫文來說,不管是這群孩子還是曾支教的學校,都已經是他記憶中不能抹去的一部分。從支教時起,他的微信名一直沒變——「孫大文要去西部」。

相關焦點

  • 大學生頂崗支教11年聯手社團 走進小學科普生物知識
    今年4月17日,在一位頂崗支教師範生的聯繫下,安慶師大大學生生命科學協會的12名成員來到了潛山小學,和小學生們一起動手製作「葉脈書籤」、「壓制標本」,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趣盎然的科普實驗課。頂崗支教生與大學社團的聯手「今天陳老師要教大家如何留住春天?」
  • 安徽大學生赴山區支教,遇洪災與學生"失聯",15年後終於重逢!
    尋人信息的發布者是安徽省霍山縣戴家河初中2006屆學生周承宗,他在尋人啟事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相逢雖短暫卻結下深厚情誼,離別時眼含熱淚、萬般不舍2005年的暑假,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13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了大山深處的安徽省霍山縣戴家河初中開展暑期支教實踐活動。
  • 美麗中國優秀選手丨暑假支教湘西 ,中南大學王續燃帶孩子們認識更...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大一學生王續燃(前中)與孩子們的合影。)  星辰在線8月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7月中,買上車票,背上行囊,暑假時間一到,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大一學生王續燃就來到了位於湘西州保靖縣葫蘆鎮米塔村米塔小學,開始了為期三周的支教生活。  王續燃是「美麗中國——大學生星辰頭條網絡報告會」中南大學專場冠軍,是四川遂寧人,也是「5·12」汶川地震的經歷者。
  • 為愛啟航 蒲公英計劃分隊赴建始龍坪鄉開展支教活動
    建始網訊(特約記者馮平 通訊員李友誠、丁妍、侯名洋)7月16日,來自武漢的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蒲公英計劃支教實踐分隊赴我縣龍坪鄉民族小學、楂樹坪小學,按預定計劃開始授課,開展下鄉支教。該校領導和蒲公英全體隊員們一同參加實踐活動。
  • 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之旅 用腳步感受大陸的溫度
    「當主播、研中醫、做陶藝……」在為期六天的學習中,他們深入三湘四水,親身感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實地見證祖國大陸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改革發展成果,共同體驗同文同宗、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 作家原草支教3年創作《蒲公英的種子》:從細微處真誠觀照農村兒童...
    ◆根據真實支教經歷創作,字裡行間充滿了愛和溫暖原草,自由撰稿人、作家、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曾獲文化部蒲公英優秀兒童文學銀獎,已出版多部兒童文學作品,如長篇小說《半個太陽》《螞蟻成長》《神偷與神探》《獨個歷險記》等,中篇童話《書孩子》《奇遇茶杯樹》等,以及「沙畫傳統故事繪本·我們的節日」系列圖書。
  • 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 「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抗疫在行動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 「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如繁星點點分布在社會各個抗疫一線「戰場」,行動在社會最需要他們的地方,踐行志願者精神,展現大學生風採。圖:部分表揚信據了解,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 「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是一支已經成立六年多的愛心公益組織,支教、義賣、助學活動無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義不容辭參與其中,他們有的在瑟瑟冷風中堅守路口日夜值守,有的深入千家萬戶走訪調查。
  • 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獲評「最美大學生」
    「越是痛苦的東西才會讓人更快地成長,堅韌是我最驕傲的品格。」這是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生前對自己的評價。去年5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赴學校開會途中發生意外,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
  • 連著踹倒4位小學生:師德規範對支教老師也適用
    這兩天,一段「支教老師校內連著踹倒4名小學生」的視頻,在網絡傳播,引發網友關注。據新京報報導,楚雄南華縣政府新聞辦通報稱,事發地為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事情起因為該校五(3)班幾名男學生違反學校管理規定,班主任孫某某和萬某某老師先後對幾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萬某某老師在批評教育學生過程中方法失當,行為過激,踢了學生。
  • 杭州老師支教日記 激勵大山園丁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胡建亮)從西湖畔到大山裡,杭州市德勝小學的語文老師雷美央到來鳳縣大河鎮支教兩年,去年8月離開後,心裡一直放不下山裡的校園。幾天前,她從杭州寄來自己30萬字的支教日記和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工作手冊。
  • 北大學子赴新疆支教,甘當大漠中輸送知識的胡楊
    組織在校內外進行舊衣回收、愛心傘、愛心講座,暑期愛心支教等活動。大學四年,他逐漸成長為北大愛心社社長,同時兼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學院團委副書記,活躍在校園學生活動中。在2016年暑假,張同學作為愛心社支教團的一員,來到青海省格爾木市新華中學支教。
  • 天天故事之——20201126塘口小學支教!
    那麼,天天風雨支教路一走就是七年,我們用愛在影響另一個生命,去照亮山區孩子們的未來。——2020.11.26塘口支教冷風刺骨、雨雪密麻,寒意漸濃。今天一早,我們天天支教小分隊整裝啟程去往塘口小學,雖路途遙遠班車難等,厚重的羽絨服抵擋不住寒氣,但迫不及待想見到孩子們的心情依舊火熱。風雨無阻支教路,不忘初心教育魂!心誠則靈,匠心育人。天天人總是心繫著這群山村裡的精靈們,豐富的課程、精彩的遊戲,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 守護惠州青少年成長的藍天
    惠州學院的大學生鄭嘉儀來到田心小學學生程子賢家裡進行家訪,她將一本嶄新的《新華字典》作為禮物送給了自己的第一個學生。鄭嘉儀是惠州市「青年雲支教」項目的大學生志願者。從去年7月開始,鄭嘉儀與程子賢每周都有一個「雲端之約」,他們通過網課軟體在線學習交流。目前,惠州共有103名相對貧困家庭的子女像程子賢一樣,得到了像鄭嘉儀這樣「雲端教師」的在線輔導。
  • 校團委:踏實青春奮鬥足跡 打好青年成長烙印
    近年來,學校團委按照學校黨委的部署,緊扣時代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將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工作的基石和中心,把對青年的成長服務作為吸引、凝聚、引領青年的核心內容,充分結合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需求,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校園學術、實踐和文體活動,推動志願服務精神理念的普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和塑造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
  • 支教老師踹倒小學生,工作目的曝光:德不配位的學歷,註定一場空
    誰也無法想到,在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時,這名高學歷的本科大學生卻能做出如此惡毒的行為。面對這般惡劣的事情,當地官方和東南大學很快就做出了回應:取消該名大學生的支教工作。儘管該事件就此告一段落,該名大學生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對此網友們的熱議並未停止。
  • 做時代新人: 一名大一學生的支教情結
    「我要去支教。」2月6日下午,在山西省太原市「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大型講述活動現場,一名面孔尚顯稚嫩的大學生發出了這樣的新時代青春誓言,贏得一片掌聲。  他叫李磊,今年20歲,是山西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大一學生。
  • 起底雲南南華縣狂踹小學生的支教老師萬某遠,獲獎履歷涉嫌造假
    大學期間,曾任班長,多次參加志願活動,曾獲「網際網路+」金獎等多項榮譽,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他的支教宣言: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愛溫暖每一個孩子。研究生支教團屬於「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
  • TutorABC「雲支教」項目在線雲啟動
    由中國平安旗下成人在線英語教育品牌TutorABC發起,高盛、中國日報聯合參與的「雲支教——鄉村師生培訓成長項目」日前正式開啟,該項目以中國日報對口扶貧縣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作為試點,運用TutorABC的技術及教學優勢,聚合高盛志願者團隊力量,為當地老師共同提供優質的在線英語指導培訓
  • 32載接力支教,小涼山遍開「索瑪花」——記江蘇「時代楷模」海安市...
    更多的喜訊,讓地處深山中的寧蒗縣沸騰了:寧海民族中學海安班44人中,本一上線率達98%,29人超600分,盧磊以709分的成績成為麗江市理科第一名……&nbsp&nbsp&nbsp&nbsp升學率從全地區倒數到連續9年穩佔麗江第一,曾經的「教育窪地」崛起為全國民族教育「高原」,創造寧蒗教育奇蹟的,是一群外鄉人32年的接力堅守。
  • 大學生支教隊:大愛傳遞正能量 共築求知中國夢
    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們在這裡,以赤熱之心、感恩之情愛心助學支教傳遞正能量,共築山鄉學子求知「中國夢」。 連日來,德江大學生聯誼會星星之火支教隊25名大學生為德江煎茶鎮恩得希望小學、楓香溪八一愛民小學300多名學生送上了精彩豐富的語文、數學、英語、普通話、音樂、美術、舞蹈等課程及有趣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