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原草支教3年創作《蒲公英的種子》:從細微處真誠觀照農村兒童...

2020-11-26 大河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在河南兒童文學作家圈裡,有一位低調的作家,由於近幾年在鄉村支教,很少人能在大城市見到她。

在「消失」的幾年時間裡,她的足跡踏進了洛寧、新縣、淮陽的農村,深入農村留守兒童的心靈世界,用創意課堂、拍微電影等方式解開孩子們的心結。

她叫原草,當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時候,帶來了一部根據自己支教的真實經歷創作而成的《蒲公英的種子》。

6月20日,原草長篇兒童小說《蒲公英的種子》研討會在河南省文學院舉行,王守國、張培明、喬葉、馮傑等出版界、評論界20餘位專家參加。研討會由著名作家、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會長孟憲明主持。

◆根據真實支教經歷創作,字裡行間充滿了愛和溫暖

原草,自由撰稿人、作家、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曾獲文化部蒲公英優秀兒童文學銀獎,已出版多部兒童文學作品,如長篇小說《半個太陽》《螞蟻成長》《神偷與神探》《獨個歷險記》等,中篇童話《書孩子》《奇遇茶杯樹》等,以及「沙畫傳統故事繪本·我們的節日」系列圖書。

《蒲公英的種子》是一部具有紀實主義情懷和理想主義願景的小說。主人公城市姑娘楊暘來到山村小學支教,萬萬沒想到學校是旱廁,沒有自來水,旁邊是墳墓,在雨夜獨守校園,經歷詭異事件。

走進教室,一個學生面壁而坐;一個學生哭訴不愛爸爸媽媽;一個學生莫名垂淚;另一個學生撕紙成癮……楊暘像一個偵探,通過家訪,了解到父母與孩子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溝通,孩子們的情感也複雜多樣,於是通過一節又一節的創意課堂解開孩子們的心結,重拾爛漫的夢想。

《蒲公英的種子》由海燕出版社出版。本書責編廖穎新介紹說,雖然描寫的是普通的農村學校,情節也都是日常的情節,但因為字裡行間充滿真誠與愛,打動和溫暖了不少讀者。

◆沉下心去廣袤田野收集素材,從細微處真誠觀照兒童心靈

「原草的支教不是浮光掠影,而是用心用情,沒有這些經歷,寫不出這麼真實細膩的作品,這份執著讓人心生敬意。」省文聯黨組書記、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王守國表示,《蒲公英的種子》的主題很宏大,也很沉重,但又是必須直面的鄉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原草用真誠觀照生活,揭示這種背景下,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他們發自肺腑的生命力、創造力,體現了向上向善向美的審美取向。

「《蒲公英的種子》的出版有它的時代價值,能夠引起更多人關注農村學生的心理問題。」中原出版集團副總裁張培明表示,原草多次深入農村支教,甘於沉下去廣袤的田野中收集素材,樂於用內心的柔軟感受他人不為人知的故事,也善於從細微處提煉被忽略的社會問題,用充滿智慧的方式耐心陪伴孩子們疏解內心,發現自我,從而鼓勵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創作態度很誠實」,這是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喬葉閱讀《蒲公英的種子》的感受。她說,第一人稱的講述代入感強,表達層次清晰,一些細節直擊心靈,文本輻射空間寬闊,作品調性豐富,「雖然整體上溫馨美好,但並不迴避問題,也談到了殘酷悲涼的話題,冷色調和暖色調交叉,正是有冷色調灰色部分才襯出了暖色調格外明亮」。

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馮傑對作品中植物的描寫印象深刻。「植物長滿了全書,支撐著文字,如果把書裡面植物的部分去掉,這一部書就不成立,就黯然失色。蒲公英就是一個童心的象徵。」他說,植物的意向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甚至用絲瓜瓤刷鍋刷碗,書裡的植物是跟著主人翁在走的。

◆附

原草:我的支教和寫作

我是2015年支教的,這年1月,我的新書《神偷與神探》出版了,我帶著新書去了洛寧縣上戈鎮中心小學。我接觸的第一個學生特別愛助人為樂,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看到地上的垃圾就撿,下雨了有的女生不敢回家,他親自送女生回家。敬老院離學校不遠,他經常去給老人們講故事,這個學生就是幫幫幫社團的團長。

在本書的第五章《冰凍三尺的仇》裡面,兩個班級的矛盾化解以後,升華為沒有班級界限的「幫幫幫社團」,如果沒有支教的經歷,沒有對學生的了解,我閉門造車,是「升華」不出這個點子的。

鄉村是美麗的,支教生涯是難得可貴的,但並不都是令人如意。

2016年,我去新縣大別山區的嶅山村支教,心靈上就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鄉村美麗如畫,到處是板慄樹和茶樹。但是山裡的溫度比市區低,冷得睡不著。冷還是其次,關鍵是住在幽靜的校園,充滿恐懼。恐懼還是其次,關鍵是半夜去廁所,而且是旱廁。

學校沒有自來水,每天從井裡抽水。廚師洗菜的水,用來洗碗,洗碗的水用來澆花兒……洗澡問題就成了我的頭等大事。每到周末,去縣城住上一晚,只是為了滿足沐浴。

後來,這些生活方面的困難都克服了。但有個學生的問題搞得我很不爽。他面壁而坐。我問怎麼回事兒。幾乎全班同學回答「他是傻瓜」。這就是本書第一章「班裡的隔離區」的故事。

2017年,我去淮陽支教。一個女生晚上找我談心,哭訴「我不愛爸爸媽媽,我恨他們」,聞聽此言,我大吃一驚,心想,這究竟有多大的仇啊。這就是本書第二章「我不愛爸爸媽媽」的故事原形。

自閉、孤獨不僅體現在某個學生身上,他們只是典型而已。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認為,一個嬰兒只有在出生後的一個月內的自閉是正常的,以後的自閉都是病態的。在鄉村,孤獨、自閉的孩子不止這一個。

連續三年去支教,每到一所學校,傾聽孩子們的苦惱,義務給孩子們拍攝微電影。儘量給他們帶來快樂,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接下來說說孩子們如何愛我的吧。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給我畫了一幅畫,不是彩色的,是鉛筆畫,畫中的我長發、戴眼鏡站在竹林邊。我一直收藏著。有個二年級的學生送我一枚戒指,一塊錢買的那種。這是我收到的第一枚戒指,所以也一直收藏著。孩子們為了讓我開心,送我蠶寶寶和桑葉。為了讓我聽懂他說的話,他們不說方言,堅持說普通話。周末,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們家……最後告別的時候,我們哭得一塌糊塗。

我積累的「素材」遠不止這些。

(摘選自原草在研討會上的發言)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任華飛

相關焦點

  • 宣城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蒲公英」鄉村少年宮下鄉支教
    為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11月11日,由宣城市教體局基教科副科長陳傳福帶隊,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蒲公英」鄉村少年宮支教團唐琳老師組織中心部分藝術、體育專業教師赴養賢鄉中心小學開展支教活動。支教團的老師們表示,「這是我們第五年開展鄉村少年宮的志願支教活動了,學生和家長的反響都非常好,以後我們會堅持把這個志願服務項目開展的更好,努力讓更多的教師志願者加入到我們的支教隊伍中來,爭取讓鄉村少年宮的活動覆蓋到更多有需要的農村留守兒童,讓蒲公英的種子灑滿大地。」
  • 【最美輔導員】王靜:用心播散「夢想種子」的蒲公英
    王靜,女,漢族,198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2010年6月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同年7月留校擔任專職輔導員工作,是首屆江西公費師範生的專職輔導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我是輔導員》專欄節目於2019年4月12日播出了王靜老師的事跡,喻她為播散「夢想種子」的「蒲公英」輔導員。2020年,她榮獲了第十二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稱號。
  • 見證近三十年兒童文學發展的《蒲公英》,正「憑藉好風,播撒種子」
    從每年發起的「新青藤」童書榜、向農民工子弟學校贈書,到推動中日兒童文學交流、推介上海作家動態,這些點滴細節都呈現在了有近三十年歷史的會刊《蒲公英》之中。 一年一期的《蒲公英》刊物中,每期都有許多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和關心上海兒童文學發展的人士亮相,分享自己對兒童文學當下癥結和未來發展的評析或寄語。
  • 蒲公英的種子最高上千塊一斤,農村千畝的蒲公英卻有點浪費了
    我們都知道,農村環境是特別的好的,不僅環境優美,空氣還十分的清新,幾乎沒有汙染,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了,這些都是因為當地的產業帶動了周圍的村民們,這才使得他們能夠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處蒲公英基地。蒲公英的種子最高上千塊一斤,農村千畝的蒲公英卻有點浪費了。
  • 濟南一種植戶網購蒲公英種子,長出來的竟全是草
    原標題:濟南一種植戶網購蒲公英種子,長出來的竟全是草「幸好沒有大面積種植,否則得虧十多萬啊!這些商家賣假種子太坑人了!」說起自己被騙一事,濟南的王先生很是氣憤。一個月前,他從網上購買了四斤蒲公英種子,自己滿懷期待地試種了一些,沒想到長出來的全是雜草,王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 溫暖鄉村少年宮的「蒲公英」
    溫暖鄉村少年宮的「蒲公英」 2020-11-25 12:35:53   來源:安青網
  • 蒲公英栽培技術,蒲公英種子
    蒲公英栽培技術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婆婆丁、黃花苗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既可作為蔬菜食用,又可全草入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是一種珍貴的藥食兼用型植物。蒲公英種子發芽蒲公英在春、夏、秋季均可播種。條播,按行距25-30釐米,開0.5-1釐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播後用鋤推平。如乾旱可及時澆水。高6-8釐米時定苗。做藥用的株距一般定為20-25釐米,做菜用的株距適當密一些。  3.田間管理。注意中耕鋤草。為促進生長,要及時追肥,以氮肥為主。在開花前與結籽後澆水追肥1次,這時蒲公英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只要拔除田間個別大草即可。
  • 採不到農村的蒲公英莫著急,弄點種子自己種,這樣做一株就夠你用
    說到蒲公英,人們肯定會想到農村,因為農村對於這些野菜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一些人去農村的次數極少,有的甚至都沒機會去農村,所以很難採到蒲公英,但是採不到農村的蒲公英大家也別著急,大家可以自己弄點種子種植,現在城裡人都喜歡在陽臺上搞點種植,那麼種植蒲公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蒲公英的種子鏈
    蒲公英的種子鏈是一個非常溫馨的休閒益智類手機遊戲,這款遊戲利用蒲公英傳播種子的特點創造了連接的遊戲玩法,非常簡單容易上手,各種各樣的蒲公英形狀讓玩家們十分喜歡,清新的遊戲畫面能讓我們的內心得到放鬆,很有趣。
  • 蒲公英行動:播撒民族文化的種子
    自2003年開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數次地往返於城市和邊遠民族地區之間,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教育公平,通過自身的力量把民間美術引進教學,保護民族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在他們之中,有藝術家、美術教育工作者,他們都是「蒲公英行動」的志願者。
  • 「蒲公英」34年傳播「文學種子」講述農民故事
    新華社哈爾濱6月3日電(劉赫垚)詩詞培訓、即興創作、作品交流……在黑龍江省明水縣崇德鎮蒲公英農民文學社,一場主題為「筆耕黑土地,建功新時代」的社員聯誼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為愛啟航 蒲公英計劃分隊赴建始龍坪鄉開展支教活動
    建始網訊(特約記者馮平 通訊員李友誠、丁妍、侯名洋)7月16日,來自武漢的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蒲公英計劃支教實踐分隊赴我縣龍坪鄉民族小學、楂樹坪小學,按預定計劃開始授課,開展下鄉支教。該校領導和蒲公英全體隊員們一同參加實踐活動。
  • [2014年蒲公英之約之五]和種子果實捉迷藏
    玩捉迷藏,和種子、果實一起捉迷藏。一個不注意,你就錯過了,所以你要睜大雙眼,放慢你的腳步,丟開你的電子遊戲和一切煩惱,來享受這真實的遊戲!沒有輸贏,沒有冠軍,有的只是你的開心、你的發現。「種子、種子灑滿地,果實、果實掛滿枝,陽光、秋風愛遊戲,聽見你的歡笑聲。」其實,在哪裡玩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
  • 蒲公英種子作文(精選五篇)
    ,一顆渴望到天空旅遊的蒲公英種子。  這就是我,一顆快樂的蒲公英種子。  篇二:蒲公英種子作文  我是一顆蒲公英種子。秋天到了,我和我的朋友被風伯伯吹想藍天。一開始,我非常害怕,離開媽媽的懷抱感覺多不好呀!但慢慢的,我也習慣了。太陽公公見了,親切地囑咐我們:「孩子們記住,別落在表面上金光閃閃的地方,那是沙漠;也別落在銀花朵朵的地方,那是湖泊。
  • 蒲公英種子飛行的秘密
    在開花過後,蒲公英的頂端會長出數十個可飛行的成熟種子,每個種子都有自己的「降落傘」。與普通降落傘不同的是,蒲公英的降落傘傘蓋是由大約一百根絨毛構成,如同稀疏而細膩的羽毛一樣。蒲公英種子的這個特點使得其飛行的機制與通常的降落傘或者擁有翅膀的鳥類是不同的。通常的降落傘是依靠巨大的傘蓋產生足夠的空氣阻力來平衡重力。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原標題: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總攬全局、視野寬闊、內涵豐富、思想精深,科學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藝的歷史經驗和實踐探索
  • 蒲公英種子多少錢一斤?一畝地播多少種?
    蒲公英藥用價值人人皆知,同時又是地球上營養最豐富的蔬菜之一,近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金波60年兒童詩創作回望與總結:為什麼讀童詩
    日前,由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聯合主辦的「呵護童心純美60年——金波兒童詩創作交流活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
  • 「紅色種子」在少兒心田發芽
    在六安職業技術學院,「蒲公英支教團」成員、大二學生祝子龍回憶起他在支教過程中的一件「小事」。2019年12月的一天,祝子龍前往位於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的成功希望小學支教,為學校30多名二年級小學生上了一堂「校園安全」普及課。幻燈片放完了,離下課還有十分鐘,為填補時間空白,他給孩子們講起了上將洪學智的少年故事。祝子龍清楚記得,當時舉手提問的小朋友有很多。
  • 農村野外的蒲公英,什麼時候採挖最好?
    蒲公英,它是菊科蒲公英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黃瓜地丁,婆婆丁,它的根呈圓錐形,表面是棕褐色葉柄紅紫色,長冠白毛色,花期四五月份,果期在九十月份,種子上有白色的冠毛結成的絨球,蒲公英盛開後隨風飄到其它地方孕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