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例金銀潭新冠患者隨訪:超七成半年後至少有一種症狀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1733例金銀潭新冠患者隨訪:超七成半年後至少有一種症狀

新冠病毒暴發一年之後,患者急性期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發病機制和併發症在此前的研究中已得到明確描述,但疾病的長期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北京時間1月9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題為「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研究評估了COVID-19對患者的長期結局影響,發現超過3/4(76%)的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種持續症狀。疲勞、肌肉無力是最常見的症狀,睡眠障礙、焦慮和抑鬱也頻繁出現。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簡稱院校)副院校長王健偉為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

曹彬在接受《柳葉刀》採訪時表示,「因為COVID-19是一種新發的疾病,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它對患者健康的長期影響。我們的隨訪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後仍然會繼續受到該病毒的至少部分影響,出院後的醫療照護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針對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我們的研究也提示在更大的人群中進行更長期隨訪研究的重要性,以便了解該疾病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全面影響。」

該研究入選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出院的COVID-19患者,患者中位年齡57歲,中位隨訪時間為發病後186天。在2020年6月16日至9月3日期間,研究團隊對1733例患者完成了集中隨訪。

研究對所有患者進行面對面訪視,通過一系列問卷評估其症狀和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這些患者還接受了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評估患者耐力水平的6分鐘步行實驗。其中390例患者接受進一步包括肺功能評估在內的檢查。此外,94例參與另外一個臨床試驗(LOTUS China)且完成急性期SARS-CoV-2抗體檢測的患者在隨訪時再次進行抗體檢測。

研究發現,在隨訪時76%(1265/1655)的患者報告仍有至少一個症狀,63%(1038/1655)的患者報告出現疲勞或肌肉無力,26%(437/1655)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礙,23%(367/1733)的患者報告出現焦慮或抑鬱。

在390例進行肺功能檢查的患者中,由於41例無法配合完成,最終349例完成了肺功能檢查。住院時病情越重的患者中出現肺功能下降的情況更常見:7等級量表評分5-6分(住院期間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中,56%(48/86)出現肺彌散功能障礙,意味著氧氣自肺泡向血流中的擴散能力下降。肺彌散功能障礙在7等級量表評分4分(住院期間接受氧療)的患者中比例為29%(48/165),在評分3分(住院期間不接受氧療)的患者中比例為22%(18/83)。

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在6分鐘步行試驗(測量受試者於6分鐘內步行的距離)中表現更差,7等級量表評分5-6分的患者中有29%未達到正常預計值的下限,該比例在3分患者中為24%,4分患者中為22%。

研究還發現部分患者在出院後出現腎臟問題。除了肺臟,COVID-19還會影響包括腎臟在內的其他器官。實驗室檢查發現,住院時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13%(107/822)在隨訪時出現腎功能異常。

值得注意的是,94例患者在隨訪時完成了抗體檢測,與急性期住院時相比,中和抗體的滴度下降了52.5%。研究團隊表示,這可能會帶來對再次感染風險的擔憂。

針對該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團隊提到,由於本研究在急性期和隨訪時都完成抗體檢測的患者數量有限,未來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來闡述抗體隨時間的動態變化趨勢。另外,由於武漢疫情期間輕症患者均在方艙醫院集中治療,本研究未能入組輕症患者,因此也十分有必要進一步開展研究比較門診輕症患者與住院患者之間長期結局的差異。

相關焦點

  •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2021年1月9日,《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隨訪了2020年初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住院的1733名新冠病人。 研究發現,有76%的人確診新冠六個月後仍有至少一項症狀,包括肌肉無力、疲勞和睡眠障礙,其他心理症狀譬如焦慮、抑鬱也十分常見。此外,這篇文章還提到患者六個月後抗體水平較感染之初降低,存在再度感染的風險。
  • 超7成新冠康復者預後至少有一項健康問題?論文作者的解釋來了
    在新冠康復者中,肌肉無力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圖片來自commonhealth.com.tw新冠肺炎對患者健康的影響並非僅限於感染期間,康復後也會產生長期的影響。然而截止目前我們仍不是很清楚。此前不少研究顯示,感染新冠後患者嗅覺和味覺不靈敏,另有研究顯示,部分中老年感染者在感染期間以及康復後腦子會不好使,出現胡言亂語,甚至是幻覺。
  • 《柳葉刀》:76%新冠患者半年後出現不良症狀,部分肺功能障礙
    來源:果殼新冠患者出院之後,仍有 76% 的人在隨後半年出現了不良症狀,主要包括疲勞或肌無力、失眠、焦慮或抑鬱等。這是上周六刊發於《柳葉刀》的一篇論文,研究者追蹤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1733 名新冠患者的健康情況。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可能會對患者造成長期影響
    中國日報 11月24日消息,當日下午召開的「2020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上,中日醫院副院長曹彬公布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長期後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隨訪了今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733名新冠肺炎患者。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可能會對患者造成長期影響
    中國日報11月24日電(記者 王曉東)今天下午召開的2020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上,中日醫院副院長曹彬公布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長期後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隨訪了今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733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顯示,這些治癒患者中,超過七成在發病六個月後仍有至少一種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和睡眠困難,超過20%患者存在心理問題。(編輯:富文佳 許聃)
  • 每經21點 | 天津瞰海軒小區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曝光;美股電池概念股...
    每經編輯:杜宇 1丨天津瞰海軒小區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曝光! 美股新能源車板塊盤前漲幅擴大,理想汽車盤前漲超10%,小鵬汽車盤前漲超7%,特斯拉盤前漲超5%,蔚來汽車盤前漲超4%。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發布時間:2020年02月14日 09: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中新社武漢2月14日電 (記者 郭曉瑩)在13晚召開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捐獻血漿。
  • 新冠輕症患者隨訪:有人出現嗅覺失靈、視力下降等怪異症狀
    相對於老年重症新冠患者,一些中年乃至青年的輕症患者更容易被社會忽視。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清楚,他們身上出現的複雜症狀,哪些是新冠後遺症,長期不能恢復,哪些症狀可以恢復正常。新疾舊患,身心受創,他們同樣需要社會幫助。△ 武漢的生活似已恢復正常,但不知有多少新冠康復患者還在承受著暗傷。謝海濤攝。
  • 捐獻血漿有風險嗎?金銀潭醫院院長:我已動員妻子兩次
    張定宇:我們醫院已有4名患者接受過恢復期康復病人血漿的治療,血氧得到穩定,這是積極的變化。目前「血漿治療」主要用於重症患者。任何一個治療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輸入的是別人的血漿,裡面有過敏和其他的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 第一例新冠來自於病毒研究所,謠言?
    第一例新冠來自於謠言近日有傳言說,首個新冠肺炎患者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武漢病毒研究所發布陳全姣聲明稱:「關於今日網絡上出現以我名義發布的所謂舉報言論,在此我鄭重聲明:我從未發布任何相關舉報信息,對冒用本人身份捏造舉報信息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我將依法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 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體內特異性抗體至少存在6個月
    大洋網訊 新冠病毒發現時間還不到一年,新冠疫苗能保護多長時間?記者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在2020年1月到5月新冠流行期間對506例新冠感染者進行隨訪,研究表明,患者康復6個月後,96%感染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仍然陽性,具有保護作用。
  • 研究發現:98%新冠感染者的抗體可存在至少半年
    【研究發現:98%新冠感染者的抗體可存在至少半年】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半年後,98%的感染者體內仍有抗體,且病症越嚴重抗體越強。日本橫濱市立大學研究團隊以376名2月至5月感染新冠病毒並最終康復的人為對象,分析他們感染後半年的血液樣本,發現98%的人體內仍有中和抗體。
  • 162例新冠患者研究:淋巴細胞比例可作病情指標
    此前,也有相關研究指出淋巴細胞與新冠病毒感染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2月2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機構在《柳葉刀呼吸醫學》發表了一項針對金銀潭醫院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研究顯示,80%的危重症患者出現淋巴細胞減少(lymphocytopenia,淋巴細胞減少,也稱為Lymphopenia,淋巴細胞減少症)。
  • 金銀潭實拍80天:我解剖的這些人有的是我的同班同學
    新年到來的時候,李超剛剛搬進新家,他說從小帶著他長大的奶奶年紀越來越大了,為了方便照顧老人,特意買了一個大點兒的房子,把奶奶接過來照顧,一家六口,團團圓圓。沒有人能說得清,在那時危機四伏的武漢,他在何地何時中招,作為家庭聚集型感染的一個縮影,李超一家六口除妻女外悉數感染新冠病毒。
  • 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可揭開新冠侵害人體之謎!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並且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2月16日凌晨,全國第 1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在當日18點45分,全國第 2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目前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知名法醫病理學專家、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參會解剖工作。預計10天以內可以得出結論。
  • 首份新冠影響神經系統研究:有患者在出現新冠症狀前突發偏癱
    SARS-CoV、MERS-CoV等其他呼吸道病毒入侵神經系統的案例並不罕見,那新冠病毒對患者神經系統又有怎麼樣的影響?在這項研究中,214名患者有超過三成(36.4%)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神經臨床症狀分主要為3類: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暈、頭痛、意識障礙、急性腦血管疾病、共濟失調、癲癇發作);外周神經系統症狀(味覺損傷,嗅覺損傷,視覺損傷和神經疼痛);骨骼肌損傷。這是首份詳細揭示新冠病毒影響神經系統的文章。
  • 血漿治療有風險嗎?捐血者身體有何影響?專家...
    那麼,血漿治療是否有風險?對捐血者來說有風險嗎?今天,白巖松連線採訪了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截至2月14日22:39,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63949例。實時追蹤全國各地疫情地圖!金銀潭醫院迎來首位自願獻血者今天(14日)下午兩點左右,新冠肺炎康復者施女士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與醫護人員溝通,並填寫完相關資料後,兩點半開始捐血。她是首位前往金銀潭醫院自願捐血的康復患者。
  • 科學與新冠病毒的競賽:感染人數為何遠超SARS?
    2019年12月末,湖北省武漢市幾家當地醫療機構報告了一組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12月27日,出現嚴重肺炎症狀的3名成年患者被收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三天後,研究人員採集了這3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並且從他們體內都分離到了同一種病毒——這便是隨後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的新型冠狀病毒。這一過程,由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人於1月25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
  •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有什麼意義?
    有一句話叫做眼見為實,只有在顯微鏡下看過病變細胞,我們才能更深入了解病毒對肺的損害情況。  2月16日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凌晨3時許,全國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 方艙裡的檢驗師:實驗室條件不足,就去金銀潭醫院借場地
    由於方艙沒有「三區兩通道」的實驗室條件,檢驗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金銀潭醫院檢驗科實驗室借用一塊工作區域。於思遠是第一批率先前往開闢道路和流程的檢驗師。「進入金銀潭一定要做足防護準備,我是先鋒隊員,一定要讓戰友們吃下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