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2021-01-10 騰訊網

圖源:pixabay

撰文 | 張逸君

審閱 | 計永勝

責編 | 戴 威

目前,新冠肺炎對人的長期影響仍有大量未知。2021年1月9日,《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隨訪了2020年初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住院的1733名新冠病人。

研究發現,有76%的人確診新冠六個月後仍有至少一項症狀,包括肌肉無力、疲勞和睡眠障礙,其他心理症狀譬如焦慮、抑鬱也十分常見。此外,這篇文章還提到患者六個月後抗體水平較感染之初降低,存在再度感染的風險。

2020年1月初到5月底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共有2469名新冠患者出院,本研究招募到1733名出院新冠患者。其餘736人因隨訪前死亡、精神疾病或阿爾茲海默病、再次入院、因其他疾病肢體活動不便、拒絕接受等原因無法參與隨訪。

這1733名出院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7歲。研究進行於2020年6月到9月初,距患者新冠症狀出現時間的中位數為186天,即六個月左右。

研究人員通過面對面問卷調查、體檢(主要器官功能檢測)、血液化驗以及一段6分鐘的行走測試評估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況。研究人員還對其中的390人進行了肺功能測試。另外,有94人在感染峰值時進行了抗體水平檢測,在此次跟蹤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他們的抗體水平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有76%的患者報告至少仍有一項症狀,63%的患者表示仍有疲倦或肌肉無力,26%有睡眠障礙,而23%的患者有焦慮或抑鬱症狀。這些人群的症狀存在重合,即一名康復患者可能同時有多重健康問題。

在348名完成了肺功能測試的前患者中,此前的重症患者有肺功能降低的跡象。研究中5到6級的重症患者(即需要呼吸機)中超過一半(56%)人,肺部向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減弱。這一數字在4級患者(需要吸氧)中為29%,而在3級患者(不需要吸氧)中為22%。

在行走測試(計量6分鐘內步行距離的測試)中,此前的5到6級患者中有29%未達標,而4級患者中未達標人數佔比為24%,3級患者中為22%。

新冠肺炎對其他器官的影響也在後續追蹤研究中有所體現。研究人員發現,在822名住院期間未出現急性腎損傷的病人中,有13%在出院後腎功能下降。

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得過新冠後是否就無需擔心再感染病毒,也有了答案。研究中有94人接受了血液抗體測試,相比於感染高峰時期,他們的中和抗體水平下降了52.5%,也就是說,他們仍有一定的再次被感染風險。

2020年初的疫情中,武漢金銀潭醫院曾收治大量重症和危重症新冠患者。根據《柳葉刀》發布的新聞稿,該研究作者之一,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表示,新冠肺炎這種 「新」 疾病對患者的長期影響僅僅是剛開始顯露,許多病人出院後仍然受多種後遺症困擾,特別是重症病人。因此,研究者未來仍需要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以更好地揭示新冠肺炎對人類的影響。

來自義大利馬裡奧·內格裡藥理學研究所(Istituto Mario Negri)的 Monica Cortinovis 等人在《柳葉刀》發表評論稱,由於目前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研究不多,這項研究提供了及時、有用的信息。不過,該研究追蹤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樣本較少,僅有4%ICU病人。這一人群中此前有個案顯示,他們的認知功能、心理健康和生理功能都受到了極大損傷,出院後恢復難度大。未來的研究或許可以更多地著眼於擴大樣本的代表性。

而本研究的參與者均為金銀潭醫院的出院患者,病情較重者多。而新冠肺炎對重症患者與輕症患者(如方艙醫院)的長期健康影響有何不同?入院患者和居家隔離患者的後續影響是否有差異?還需要更多研究。

研究者也在文中提到,還需要對於血液抗體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進一步了解。此外,由於感染者肺功能、生理機能測試受到個體限制,新冠肺炎的影響也還需要進一步量化。

參考資料:

[1]Chaolin Huang et al. 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2021,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2656-8.

[2]The Lancet. Most patients hospitalised with COVID-19 have at least one symptom six months after falling ill, Wuhan follow-up study suggests. Press release,2021-01-08

[3]Monica Cortinovis 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recover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Lancet.2021.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039-8

相關焦點

  • 1733例金銀潭新冠患者隨訪:超七成半年後至少有一種症狀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1733例金銀潭新冠患者隨訪:超七成半年後至少有一種症狀新冠病毒暴發一年之後,患者急性期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發病機制和併發症在此前的研究中已得到明確描述,但疾病的長期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 超7成新冠康復者預後至少有一項健康問題?論文作者的解釋來了
    在新冠康復者中,肌肉無力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圖片來自commonhealth.com.tw新冠肺炎對患者健康的影響並非僅限於感染期間,康復後也會產生長期的影響。然而截止目前我們仍不是很清楚。此前不少研究顯示,感染新冠後患者嗅覺和味覺不靈敏,另有研究顯示,部分中老年感染者在感染期間以及康復後腦子會不好使,出現胡言亂語,甚至是幻覺。
  • 《柳葉刀》:76%新冠患者半年後出現不良症狀,部分肺功能障礙
    來源:果殼新冠患者出院之後,仍有 76% 的人在隨後半年出現了不良症狀,主要包括疲勞或肌無力、失眠、焦慮或抑鬱等。這是上周六刊發於《柳葉刀》的一篇論文,研究者追蹤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1733 名新冠患者的健康情況。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發布時間:2020年02月14日 09: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中新社武漢2月14日電 (記者 郭曉瑩)在13晚召開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捐獻血漿。
  • 每經21點 | 天津瞰海軒小區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曝光;美股電池概念股...
    首例感染者曾在電梯咳嗽、打噴嚏 據天津發布11月24日消息,近日,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接連出現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針對這起疫情,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今天公布了該小區病毒追溯結果。經多日追蹤發現,小區首個感染者曾乘坐電梯時未佩戴口罩,並在電梯的密閉空間中咳嗽、打噴嚏,汙染了電梯環境,進而導致小區內其他居民被感染。
  • 研究發現 康復的新冠患者出院後難以恢復正常生活
    當地時間14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據一份最新研究發現,對於新冠治癒患者來說,因病毒而引發疾病或加重自己原有疾病已經足夠困難了,可康復患者想要恢復正常生活也很困難,甚至在幾個月後都可能面臨健康和經濟困難。
  • 血漿治療有風險嗎?捐血者身體有何影響?專家...
    那麼,血漿治療是否有風險?對捐血者來說有風險嗎?今天,白巖松連線採訪了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截至2月14日22:39,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63949例。實時追蹤全國各地疫情地圖!金銀潭醫院迎來首位自願獻血者今天(14日)下午兩點左右,新冠肺炎康復者施女士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與醫護人員溝通,並填寫完相關資料後,兩點半開始捐血。她是首位前往金銀潭醫院自願捐血的康復患者。
  • 捐獻血漿有風險嗎?金銀潭醫院院長:我已動員妻子兩次
    張定宇:我們醫院已有4名患者接受過恢復期康復病人血漿的治療,血氧得到穩定,這是積極的變化。目前「血漿治療」主要用於重症患者。任何一個治療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輸入的是別人的血漿,裡面有過敏和其他的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可能會對患者造成長期影響
    中國日報 11月24日消息,當日下午召開的「2020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上,中日醫院副院長曹彬公布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長期後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隨訪了今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733名新冠肺炎患者。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可能會對患者造成長期影響
    中國日報11月24日電(記者 王曉東)今天下午召開的2020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上,中日醫院副院長曹彬公布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長期後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隨訪了今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733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顯示,這些治癒患者中,超過七成在發病六個月後仍有至少一種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和睡眠困難,超過20%患者存在心理問題。(編輯:富文佳 許聃)
  • 方艙裡的檢驗師:實驗室條件不足,就去金銀潭醫院借場地
    由於方艙沒有「三區兩通道」的實驗室條件,檢驗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金銀潭醫院檢驗科實驗室借用一塊工作區域。於思遠是第一批率先前往開闢道路和流程的檢驗師。「進入金銀潭一定要做足防護準備,我是先鋒隊員,一定要讓戰友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 走近新冠病毒樣本庫 海爾生物超低溫技術讓病毒「沉睡」
    作者:彭勇超低溫技術讓病毒「沉睡」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基地,也是武漢市首家新冠病毒防疫定點醫院。在這裡,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疑似患者,從他們身上提取血液、血清、尿液、唾液、糞便,分離出DNA、RNA等生物樣本,以便進行分析、確診和研究。由於數量眾多,金銀潭醫院建立了專門的生物樣本庫,用於保存研究生物樣本。在「病毒四伏」的樣本庫不能出一絲差錯,如何才能科學儲存、智能取樣、安全檢測?
  • 研究發現,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後難以恢復正常
    ,根據新冠肺炎的說法,要使其倖免於難,對於那些重病患者而言,要生存很困難,但要恢復正常生活也很困難。由密西根大學衛生系統的Vineet Chopra博士領導的一組科學家研究了488名新冠肺炎患者,這些患者在密西根州的醫院接受治療並釋放。他們在發布後大約兩個月(即3月16日至7月1日)對它們進行了調查。
  • 金銀潭醫院院長懇請康復患者捐血漿|新民早報...
    ■治療性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日前投入臨床。這是由康復者捐獻的含高效價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的血漿經處理後製備而成,用於危重患者的治療,目前超10人臨床症狀明顯好轉。13日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贈血漿。■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近日分別從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新冠病毒。
  • 血漿療法企業發聲:未現不良反應,捐血無礙健康
    近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藥中生」)用康復者血漿製備特免血漿投入臨床救治重症患者,以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發布會上懇請康復者捐獻血漿等引發大眾關注。  康復者血漿治療是針對所有患者的方法嗎?血漿療法是否有不良反應?是否影響康復者健康?15日,國藥集團召開媒體溝通會,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
  • 康復醫護戰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2月28日,疫情訊息速覽
    1.武漢金銀潭醫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康復醫院護士長陳俊彥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病房裡,常能看到一位醫務人員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她在認真地幫助病人活動,鼓勵和協助患者慢慢坐起、慢慢站立。她就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康復醫院的護士長陳俊彥。
  • 戰「疫」日記:我的金銀潭醫院十二時辰
    對於我們而言,在特別的日子裡迎來了特別的任務,我們要轉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從「一線」到「火線」。「金銀潭」是抗擊疫魔的前沿陣地,是離「炮火」最近,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1日晚宣誓動員大會的場景仍歷歷在目。「不僅要接下部隊的臨床工作,還要傳承部隊的硬朗作風和拼搏精神。」福建醫療隊領隊兼臨時黨委書記寧永鑫說道。動員會上還播放了與時間賽跑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感人事跡。
  • 東陽市首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捐獻血漿
    因為平時我也經常參加獻血,而且我患病期間,得到了一線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與照顧,才能在短短9天後就治癒出院。現在一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有需要,我更加義不容辭。」2月17日下午3點,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同時也是我市首位新冠肺炎康復者吳某在市中心血庫捐獻了比「熊貓血」更珍貴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
  • COVID-19出院患者感染後6個月仍有一定程度的後遺症
    COVID-19出院患者感染後6個月仍有一定程度的後遺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1 14:25:23 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團隊研究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6個月後的健康結局。
  • 新冠患者康復後會有哪些後遺症?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新冠患者康復後會有哪些後遺症?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他從2003年非典暴發後開始研究和收集傳染病對康復者的長期影響。關於此次新冠康復者的後遺症問題,Petri博士從生理和心理健康等7方面進行了闡釋。1. 精神混亂或者重症監護症候群在ICU接受護理的最嚴重的病人,有譫妄的重大風險。譫妄是指一組症候群,又稱為急性腦症候群。表現為意識障礙、行為無章、沒有目的、注意力無法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