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 康復的新冠患者出院後難以恢復正常生活
當地時間14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據一份最新研究發現,對於新冠治癒患者來說,因病毒而引發疾病或加重自己原有疾病已經足夠困難了,可康復患者想要恢復正常生活也很困難,甚至在幾個月後都可能面臨健康和經濟困難。
-
研究發現康復的新冠患者出院後難以恢復正常生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研究人員本周在《內科學年鑑》上報告說,三分之一的新冠倖存者報告了持續的健康問題,例如咳嗽,新發疾病或病情惡化以及味覺或嗅覺持續喪失。將近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受到疾病的「情緒影響」,而28個人在出院後尋求心理輔導。另外,有36%的人表示「至少因住院而對財務有輕微影響」。(央視新聞)
-
瀋陽一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治癒出院
中新網瀋陽1月9日電 (記者 宮旭)瀋陽市疫情防控工作第23場新聞發布會9日舉行,據瀋陽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二級巡視員毛印百通報,當日瀋陽有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一名是重型患者。
-
瀋陽又有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需在康復病房繼續進行康復治療及醫學觀察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樊華)1月11日上午,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又傳來好消息,兩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治癒出院。患者張某,男48歲,因發熱、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1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患者入院後,肺CT提示雙肺多發感染灶,考慮病毒性肺炎可能,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夏某某,男27歲,因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入院後肺CT提示右肺上葉見斑片狀磨玻璃影,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
-
武漢亞心總醫院最高齡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
楚天都市報3月13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彭禕)「你們看,我都能好,你們一定更有希望康復!」3月10日,武漢亞心總醫院19樓2病區新冠肺炎隔離病房裡,90歲的周婆婆說。歷經27天的住院治療後,她成功戰勝了疫魔,成為該院最年長的新冠肺炎康復者。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這些後遺症「可能很常見」
5月11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綜述顯示,重症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精神錯亂和躁動等症狀的情況很常見。 該研究稱,儘管仍需進行更多研究,但大多數患者在康復後可能不會出現長期精神問題。
-
失去嗅覺的人:新冠康復患者何時能完全回歸正常生活
一些新冠輕症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有人嗅覺失靈,有人視力下降,出現種種複雜症狀,他們不知道這些症狀能否恢復正常。張慧(化名)是在大年初一,失去嗅覺的。那天,她開始發燒,燒得昏天黑地。老公為她煨雞湯,說蠻香的湯,她卻一點也聞不到味道。
-
全國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患者在西安康復出院!
這一切是西安66歲新冠肺炎患者所經歷的94天前的2月5日,這位66歲的老人因新冠肺炎住進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入院後51小時,病情急轉直下,快速進展到重型直至危重型。醫療團隊先後為她進行了無創呼吸機、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CRRT等輔助治療後病情依然很重,2月9日凌晨,醫療團隊為老人實施ECMO,經過一夜奮戰,終於挽救了她的生命。由於病情重,老人使用了ECMO運轉49天,是我國目前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患者。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本文作者:EVEE 近期,國家衛健委在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的健康監測標準進行了強化,建議其在出院後接受 14 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
濱州市兩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義獻血漿
2月22日上午,濱州市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張女士與賈先生,分別從惠民縣、鄒平市出發,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的山東省血液中心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漿捐獻點,兩人均成功捐獻恢復期血漿400毫升。賈先生為濱州市首例,全省第五例捐獻者;張女士為濱州市第二例,全省第六例捐獻者。
-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2021年1月9日,《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隨訪了2020年初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住院的1733名新冠病人。 研究發現,有76%的人確診新冠六個月後仍有至少一項症狀,包括肌肉無力、疲勞和睡眠障礙,其他心理症狀譬如焦慮、抑鬱也十分常見。此外,這篇文章還提到患者六個月後抗體水平較感染之初降低,存在再度感染的風險。
-
新冠肺炎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對周圍人原有威脅嗎?一一解答!
絕大多數新冠肺炎康復者無後遺症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目前,我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新增發病數在持續下降,疫情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隨著大量病例康復出院,人們心中又有另一種擔憂,那就是:新冠肺炎治癒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託珠單抗」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療效顯著,20名危重症者19名已康復出院
在救治新冠重症患者過程中,又發現了一種有希望的藥物--託珠單抗( Tocilizumab)。3月5日發表在ChinaXiv上一篇題為《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 Tocilizumab》的論文顯示:託珠單抗對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療效顯著,在參與治療的20名重症患者者,已有19名康復出院,剩餘1名恢復良好。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
聯防聯控機制發〔2020〕3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促進患者身體與心理同步康復,維護隔離人員、家屬心理健康,營造相互關懷的社會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制定了《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方案
-
全球首位新冠肺移植出院患者救治過程公開
武漢明州康復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聶丹陽時刻跟隨著65歲的崔志強。7月21日,住院166天後,崔志強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出院,轉至武漢明州康復醫院進行康復。崔志強是全球範圍內已經開展的10例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的手術中,首位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
-
研究稱新冠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個月內,大腦認知功能會下降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個月內,大腦認知功能會下降。一些常見的認知問題包括記憶力下降、腦霧、無法持續集中注意力等。研究人員表示,認知能力下降相當於大腦衰老10年。一份研究新冠病毒長期影響的新研究報告表明,康復後的新冠患者即使在最初診斷後幾個月也會出現明顯的認知障礙
-
東陽市首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捐獻血漿
因為平時我也經常參加獻血,而且我患病期間,得到了一線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與照顧,才能在短短9天後就治癒出院。現在一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有需要,我更加義不容辭。」2月17日下午3點,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同時也是我市首位新冠肺炎康復者吳某在市中心血庫捐獻了比「熊貓血」更珍貴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
-
新研究:倖存只是患者對抗COVID-19的開始
據外媒報導,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的一項新研究顯示,76%的新冠陽性患者在看似健康的康復幾個月後仍會出現症狀。根據本周CTV News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症狀最有可能持續的症狀包括疲勞、呼吸急促、睡眠問題和焦慮。
-
煙臺最後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3月11日下午,煙臺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石某某在煙臺市奇山醫院治癒出院。至此,全市47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石某某,男,40歲,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因咳嗽3天,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於2月13日到奇山醫院就診。入院後,胸部CT檢查示右肺上葉後段胸膜下兩處小片狀磨玻璃影。結合患者流行病史,經疾控部門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專家組確認該病例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
-
新冠肺炎康復後多久可以水肺潛水?全球首批專業醫學建議已發布
此外,這種病毒還會攻擊其他器官,包括心臟 (儘管對心臟的損傷可能會被忽視,直到做專項才能發現)。雖然我們可能對冠狀病毒本身的了解還不多,但長期以來的潛水醫學已有定論:心肺系統受損後進行水肺潛水會對潛水員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在他的文章中,哈蒂格博士描述了他對六名因新冠肺炎而入院治療的潛水員的治療經歷 -- 這些潛水員現在都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