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數字人民幣(DCEP)落地進程提速,呼之欲出。
有觀點認為2019年6月超主權數字貨幣Libra項目的橫空出世或許是催化劑,該項目計劃在2020年發行Libra。
同屬於數字貨幣,當超主權數字貨幣Libra遇上主權數字貨幣,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數字人民幣與Libra區別究竟在哪?兩者的關係是競爭還是互補?
數字人民幣與Libra的異同點
Libra總共推出了兩個版本,但目前仍未正式發行。
在Libra1.0白皮書中,Libra是由全球社交網絡巨頭臉書(Facebook)牽頭,成立獨立的管理協會,於2020年推出的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新加坡元按比例掛鈎的無國界貨幣。之後又在2.0版本中將重心從錨定一籃子貨幣轉為錨定單一貨幣。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郝毅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本質上都是基於Token(代幣)發行的信用貨幣,從技術上,都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快速、高效、透明化的信息傳遞。
他認為,Libra與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的差異在於,信用基礎不同。Libra主要依賴於Facebook及其合作夥伴的商業信用,以及抵押的一籃子貨幣資產。而央行數字貨幣是基於一國的國家信用。
「DCEP是主權數字法幣,有國家信用背書,比Libra的可靠性更高,場景化貼近民生更強,而且參與的機構也都很強的執行力,這是Libra不能比擬的。」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院孫楊也提到這一點。
歐科雲鏈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煉炫提到,從法律上看,DCEP具有無限法償性,即當使用DCEP進行支付時,商家是不能拒收的;而Libra和USDT不具有無限法償性,商家是可以拒收的。
郝毅還指出,雙方監管體系不同。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幣的一部分,大部分主流經濟體都對貨幣發行、管理有著成熟的法律法規體系。而Libra的管理尚無完善的法律支撐,各國對加密貨幣的屬性、態度差異較大。
他認為,數字人民幣和Libra的應用範圍也不同。央行數字貨幣是一國法幣的數位化,除了少數國際貨幣外,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一國以內,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禁止境內交易使用外幣結算。Libra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面向全球支付的,旗下的WhatsApp等社交軟體本來就沒有國界屬性(除了在少量國家禁用,或者有特殊監管要求除外),也很難對其中的支付行為進行追蹤確定監管屬地,因此Libra的應用範圍將超過國界線,實現全球應用,其應用範圍可能超過世界上絕大部分法幣。
孫楊還表示,DCEP支持雙離線支付,Libra需要網絡才能支付。DCEP以人民幣作為資產儲備,匯率波動小,Libra是用一籃子貨幣作為資產儲備,會有匯率浮動。DCEP是雙層運營體系,Libra是通過Libra協會治理的半去中心化管理模式。DCEP沒有鎖定區塊鏈技術,LIBRA頂層結算用區塊鏈,底層結算是中心化架構。
競爭還是互補?
Libra協會在2.0白皮書中表示,儘管他們一直希望Libra能夠補充法定貨幣,而非競爭關係,但人們一直擔憂如果網絡規模龐大、數量龐大、多幣種的Libra可能會干擾貨幣主權和貨幣政策。
據路透社7月2日報導,當前現金使用量的急劇下降以及Facebook 25億用戶採用其生產的數字貨幣Libra的可能性,促使各國中央銀行開始研究如何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路透社援引立陶宛中央銀行副行長Marius Jurgilas表示:「在我們意識到其他人可能佔領我們(貨幣)空間的威脅之前,中央銀行界沒人認真考慮數字貨幣。
郝毅認為,Libra衝擊了一國的貨幣主權,這是各國政府不能接受的。而且,Libra的主要功能,央行數字貨幣都可以實現。所以,在經濟發達國家技術和財力可以支持的前提下,國家會發行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幣。
Facebook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不少國家的國民資產,其債券信用評級也超過了不少主權債評級,在這一點上,Libra對中小經濟體的衝擊更大。
不過有專家認為,Libra無法顛覆貨幣體系。
「即使其改為與單一貨幣掛鈎,其實際運用的空間和價值依然存在很大疑問,不可能顛覆和取代法定貨幣體系。」王永利說。
Libra的未來是美元數字貨幣?
實際上,2020年4月,Libra白皮書的2.0版本,對Libra的初始設計做了四項重大修改。其中一項就是,將提供由單一貨幣支持的「穩定幣」,每種單一貨幣穩定幣將由儲備金以1:1的比例支持,包括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以及以該貨幣計價非常短期的政府債券。儘管「由多種本國貨幣支持的加密貨幣」這一最初設計重點仍然存在,但重要性將下降。
OKEx的CEO Jay Hao曾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錨定一籃子貨幣的Libra,可以看成是類似SDR(特別取款權)的超主權貨幣,是一種新的貨幣,但錨定單一貨幣,比如LibraUSD,可以看成是美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或者就是美元本身。
郝毅認為,目前來看,Libra確實有變成美元數字貨幣的可能。基於以下兩點分析:第一,Libra在2020年4月公布了Libra白皮書2.0,大幅向監管妥協。第二,Libra的母公司Facebook終究是一家註冊地在美國的公司,且Libra公布的盯住的貨幣籃子中,美元佔比最高。存在美國利用Libra繼續行使美元霸權的可能性。
但孫楊並不認同,他表示Libra是一個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的產物,參與者都是機構,會衝擊美元貨幣體系。歐盟五國已經明確表態反對Libra進入歐洲,Libra一攬子貨幣中雖然美元佔超過50%,但是註冊地在瑞士,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其實美國也是反對的。
雙方的推行之路
目前看,央行數字貨幣已呼之欲出,但Libra的推出時間卻不明朗。
事實上,據3月英國媒體BBC報導,Libra預計將於2020年秋天啟動,比最初計劃的時間晚了幾個月。但如今,距2021年還有不到3個月,Libra仍未如期推出。
這或許與其受到的重重阻力有關。
Libra項目發布後受到各國監管層的反對。2019年7月與10月,美國國會先後兩次舉行審查天秤幣的聽證會,後一次,臉書CEO馬克扎克伯格親自出席。
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也曾對天秤幣發起了廣泛討論,稱其面臨「一系列法律和監管方面的核心挑戰」,包括如何將其與一籃子基礎資產掛鈎。
「貨幣已經成為一國主權的象徵,關係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有多少國家願意將自己的貨幣主權讓渡給一家外國私人公司?如何保證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受影響?特別是對於資本尚未開放的國家而言,資本外逃如何解決?如何保證本國數據信息的安全?」孫楊說,「這些都很難解決,衝擊太大。步子太大,帶來的問題太多,最後的結果只會是不被監管許可,被束之高閣無法落地。」
郝毅認為,Libra不太容易實現,至少在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不容易實現。但他也指出,在經濟欠發達、本國貨幣不穩定的國家,Libra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數位化的金融基礎設施。他表示,Libra可能從監管較為寬鬆的發展中國家發力,逐步向發達國家滲透。
目前為止,不僅Libra項目初始設計做出了重大修改,其組織架構也多次調整。PayPal、Visa、萬事達、eBay、Stripe、Booking等公司公司先後宣布退出Libra的創始成員名單,官網消息顯示,淡馬錫、Paradigm、Slow Ventures、Blockchain Capital則在2020年先後加入。
另據9月23日外媒報導, Libra項目的聯合創始人摩根·貝勒(Morgan Beller)已辭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