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用發明一詞,是因為他真的沒有製取和發明過這種藥物,但是他第一個發現DDT能殺滅害蟲的人,DDT的危害公諸於眾後,他也因此成為破壞環境的罪人。
1965年10月12日,瑞士化學家保羅·赫爾曼·穆勒去世,穆勒因發現了DDT的殺蟲功效,獲得194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首次由非生理學家奪此殊榮。DDT和青黴素、原子彈被譽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三大發明。由於其對環境汙染過於嚴重,目前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使用DDT,穆勒也因此從英雄變為罪人。
Paul Hermann Müller (1899-1965)
【人物生平】
1899年1月12日,穆勒出生於瑞士的奧爾登,不久全家遷居巴塞爾。高中畢業後進入得來費斯公司作研究助手,後轉入倫查公司作科學工業研究所的化學助手。1918年入巴塞爾大學學習化學,1922年獲得博士學位,即在巴塞爾大學化學教研室任講師。1925年到巴塞爾的蓋基染料公司工作。1946年成為植物保護物質開發研究部部長代理。
穆勒早期研究植物色素和鞣劑,對皮鞣劑研究較多。1933年以後開始研究殺蟲藥劑。後來經多次實驗,他發現DDT能殺滅多種害蟲,於是把DDT製成殺蟲劑。由於DDT用途廣泛,效果良好,後來人們把它和青黴素、原子彈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三大發明。由於發明DDT殺蟲劑,他獲得了194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1965年10月12日米勒逝世於瑞士的巴塞爾,終年66歲。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學名為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是有機氯類殺蟲劑,結構式(ClC₆H₄)₂CH(CCl₃)。中文名稱從英文縮寫DDT而來,為白色晶體,不溶於水。為20世紀上半葉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等蚊蠅傳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於其對環境汙染過於嚴重,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宣布,重新啟用DDT用於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預防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在世界範圍的捲土重來。
1962年,美國科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闡述,DDT進入食物鏈,是導致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接近滅絕的主要原因。人們甚至從南極企鵝體內檢測到DDT。因此從70年代後滴滴涕逐漸被世界各國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
DDT能在生物體內長期累積,會擾亂生物的荷爾蒙分泌,2001年的《流行病學》首次證實了人體內DDT水平升高會導致精子數目減少。除此以外,新生兒的早產和初生時體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種聯繫,已有的醫學研究還表明了它對人類的肝臟功能和形態有影響,並有明顯的致癌性能。
因為專業,所以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