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這一概念越來越熱,各行各業都在尋求與人工智慧的有機結合。但市面上大多消費級的人工智慧產品,仍停留在問問天氣講講笑話掃掃地的階段,甚至還有不少被稱為「人工智障」。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做出一款聰明的機器人呢?
文/木木(業界風雲匯)
如何解決「笨」的問題?
為什麼用戶會感覺市面上的人工智慧產品普遍比較笨呢?
以Siri為例,當用戶問到,Siri,明天北京的天氣如何?Siri可以很準確地告訴你明天的天氣情況。但如果接著往下問,後天呢?上海呢?這對Siri來說理解起來就有難度了。因為Siri與用戶進行的是一次性對話,很難根據對話前後文綜合語義來進行分析作答。此外,當用戶問Siri一些稍微複雜的問題,如吃500克蘋果會影響減肥嗎?Siri就會直接跳轉到網頁搜索,這樣一來與其說Siri是語音助手,不如說它是語音輸入+網頁搜索。
不能夠進行多輪對話,自身掌握的知識不足,所以Siri的綜合表現才讓用戶感覺其不夠智能。因此解決「笨」的問題,要從根源上著手,把自然語言理解和知識圖譜有機融合。
把自然語言理解和知識圖譜融合起來,做到語義理解,不僅僅是簡單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比如用戶下周二要去中關村創新大廈辦事,真正的人工智慧就能夠將中關村創新大廈轉譯成中關村大街78號,機器聽懂了人的語言之後還要求其能進行加工處理,從而進一步提供服務。
如前段時間雨後春筍般的智能音箱,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不能移動沒有屏幕的簡化版機器人。市面上的代表產品、小米AI音箱和天貓精靈,在人機互動方面已經達到了基本可用的狀態。通過語音指令,已經能夠實現播放網絡音樂,查詢各類信息,娛樂互動,網上購物等操作。
開發者的聚集至關重要
知道了如何讓機器人變得聰明起來,不是專業工程師的我們,還是做不出來機器人。但第三方機器人技能插件開放平臺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為更多想要學習和進入機器人領域的同學提供了機會。
9月20日,海知智能召開發布會,對外推出了魔戒、水晶球和聚寶盆三款產品。並宣稱三步就可以做出一個機器人,第一步設計需求,第二步訓練學習,第三步接入成「人」。
發布會上,海知智能的創始人兼CEO謝殿俠發表講話,魔戒是一款智能開發工具,核心是讓機器理解開發者的意圖。配套使用的工具,學習起來很容易,即使是普通用戶也可以輕易上手。實踐證明,一位大四的文科生在培訓一星期到兩星期左右就能夠熟練掌握。通過簡單操作,就可以為機器做出一個技能插件,如點歌、星座查詢等。如果用戶會簡單的程式語言,還能夠實現更多有趣的功能。
第二款產品,水晶球智能分析員可以預測、判斷,能夠預警,能夠發現機會、線索。另外一款產品聚寶盆,可以及時更新出較全面的知識圖譜,讓智能分析員變得更具有操作性。
謝殿霞表示,海知智能的最終目標是平臺完全開放,不僅僅使客戶和合作夥伴可以用,競爭對手也可以使用,希望大家聯合起來把人工智慧領域做得更好。據了解,海知智能作為行業內專注於語義理解的創業公司,已為多家公司提供了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如小米AI音箱內置的小愛同學、今年 3 月份亮相新華社新聞報導現場的實體機器人見習記者 i 思以及網紅機器人賢二等,都是海知智能旗下的產品。
此外,市面上已有的一些消費級機器人,開發平臺在做到開放的同時,還做到了共享。用戶可以套用其他用戶分享出來的已開發好的技能插件,這種互通是構成平臺和社區的一個重要屬性。無需了解機器人底層硬體和複雜結構,實現三步做出一個聰明的機器人之後,搭建一個完整、良好的生態,把開發者聚集起來顯得至關重要。
文/木木(業界風雲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