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事跡正文
好奇心拯救貓
如果說我有什麼特別突出、典型的特徵,那一定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時常沉醉於從一個有意思的點出發,探索到達更深的層次或通向另一個點的過程,有許多知識、經歷和收穫都是其中的意外所得。因此,我認為是好奇心拯救了貓,一隻貓若能夠能動地尋求這個世界的真相而不是永遠蜷縮在角落裡害怕危險,才算是沒有白活。人也是如此。
好奇心促進深入學習
在大一的下學期時,學院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專業課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高中時期也曾接觸過,不過大學階段的課程要求要更為深入、廣泛,更注重學習的自主性和聯繫性。因此,我在心裡是把馬哲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來學習的。開課伊始,我便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魅力和美妙之處,而且不僅限於馬哲,我感興趣的範圍擴大到整個哲學。在課堂上,馮璐璐老師的教學注重基礎原理和知識細節,乾貨滿滿;此外,我時常旁聽隔壁班滕海濱老師的馬哲課,滕老師講課善於引申和拓展,十分精彩。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在馬哲課堂上學習到了比較完整的哲學知識體系和基礎。
不滿足於課堂學習,對哲學的好奇心驅使我在這期間又閱讀了一些哲學著作,這些著作有的是我感興趣的哲學家所著,有的則是具有吸引我的特別之處,如柏拉圖的《理想國》、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甚至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等。閱讀過程中,對我啟發頗深的當屬《理想國》了,通過了解柏拉圖的哲學理論和制度構想,我對那個時期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狀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讀完此書後寫的一篇讀書筆記,使我獲得了學院舉辦的「好讀書」獎學金的二等獎。期末考試,我的馬哲也取得了93分的好成績。
比起結果,我更享受學習探索哲學的過程。哲學的奧妙在於對真理的探索,在於對真、善、美的追求,正如柏拉圖所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的善和惡,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與智慧」。
好奇心拓寬愛好和知識面
其實作為一名文科生,我對理科的知識也頗有興趣,這源於美劇《生活大爆炸》,我同時也是一個英美劇的愛好者。一般來說,看劇是一種娛樂放鬆的方式,對我而言,這同時也是一種認識更廣闊的世界、了解另一半球的人們生活各方面內容和價值觀的渠道,因此我熱衷於此;看劇,很難說這能有什麼直接的收穫,不過也許正是常年看英文電視劇、動畫片的經歷,幫助我培養了良好的英語語感,比較輕鬆地掌握大學英語課程知識,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並且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獎。
此外,出於對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各個科學家的日常和研究工作的好奇,同時也為了擴充天文學知識,加深對哲學家康德著名的「道德與星空」論的理解,促使我在爾雅選修課中選擇了天文學這一課程。太陽、星系、宇宙、時間、黑洞......天文學的課程滿足了我對地球以外的空間的一部分好奇,更讓我感受到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和無知: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去向何方?古希臘哲學諺語「認識你自己」,其實是指向人類生命和宇宙盡頭的真理。為了深化對宇宙和天文學的認識,我目前正在閱讀《銀河系漫遊指南》這本書,這也《生活大爆炸》中經常被提到的一本書。
於是我發現,文科與理科,哲學與天文學,通過閱讀、選修課和美劇,竟在我小小的知識庫中建立了聯繫。它們之間的結合,帶給我優秀的成績和獎項,更使我獲得了探索的樂趣和求知的歡愉。
好奇是一種生活方式
保持好奇,相當於張開了看生活的另一雙眼。
初入大學校園,我發現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社會生活的煩惱。於是,我主持了一項主題為「新時期大學生社會適應性調查研究」的校級創新項目,和小夥伴們一起調查大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現狀,分析原因與問題,嘗試給出有效建議,以改善這一煩惱。
我非常能夠理解《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對於繪畫的近乎瘋狂的執著,「我就要畫畫,沒有什麼理由,我只要畫畫」。找到一生所愛的事業,它是我們即使處在黑暗中,也能照亮腳下的路的「月亮」,如果暫時還沒有頭緒,那就對一切保持好奇,保持渴望,不斷學習。
葉發鈿同學熱愛讀書,勤於思考,嚴於律己,敢於創新,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她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學習成績優異。她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養成了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樂於助人的優良品質,綜合素養得到師生認可。
個人簡介
葉發鈿,女,漢族,是一名共青團員,於2017年9月開始成為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教育)專業的一名大學生。於2018年5月獲得了由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頒布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