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獎學金獲得者 | 丁宇軒:在大學時光裡做有意義的事

2020-12-01 中國農業大學

丁宇軒,化學系三年級本科生,2017年校長獎學金獲得者之一。大學兩年多,他先後獲得理科基地獎學金、學習優秀一等獎學金、穎泰嘉和農藥學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等,曾參與國家家大學生創新項目並以第三作者在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影響因子4.785)上發表論文,項目成果獲得「首都挑戰杯」特等獎、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一等獎。

通識課、專業老師影響下的改變

2015年高考結束,丁宇軒考入我校化學系。

丁宇軒就愛好化學,但那年高考的發揮不很理想。進入大學,高中時期備戰化學競賽的基礎,讓他學起課程沒有絲毫不適應,甚至能做到提前掌握相關知識。第一學期末,他以3.88的GPA在年級排名第二。這是個不錯的成績吧?丁宇軒回憶當時:「我滿腦子只有『為什麼不是第一?』這個想法」。

在大學裡,好成績就是一切嗎?丁宇軒現在回想,想法的轉變從一門通識課——《化學與社會》不知不覺開始。他仍然清楚地記得,講授課程的安傑老師和大家的交流。安老師那時還向大家發出邀請:加入她的課題組進行科研訓練。丁宇軒當時想,能早點進入實驗室多學點東西也挺好。在聯繫和了解以後,沒有猶豫就加入其中,「現在看來,這可能是我本科階段做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決定」,而這門課的安傑老師他眼裡「是本科階段對我幫助最大的老師之一」。

丁宇軒說,老師給自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剛剛進組時,安老師建議同學們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並且反覆幫助大家修改申報材料,直到項目被批准。進入有機合成實驗室,萃取和分液這種基本操作也只是從書中見識,每次操作旋轉蒸發儀時更是糾結好久。從實驗小白到現在大家眼中的「實驗達人」,老師的幫助總是具體而微,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丁宇軒寫完一個材料,安老師是在凌晨以後改好回復過來,讓他「很驚訝、也很感動」。

實驗室裡的成長

大一下學期丁宇軒開始科研選練,住在東區的他每周利用沒課的下午、周末到西區做實驗,折返奔波令人疲憊,但丁宇軒欣喜地發現自己的實驗技能在一點點地進步。到了大二寒假,隨著實驗操作熟練起來,丁宇軒開始獨立做實驗了,每天不斷地開反應、過柱分離,周末做不了核磁共振時就製備原料。

實驗總會有得不到預期結果的時候,丁宇軒有自己的認識,「科研實驗和課本上的實驗是很不同的,課本上的實驗都有精確的要求,按照要求來進行,就不會做不出來。而科研往往是未知的東西,做不出來是常事。」這時候就需要多去思考,況且結果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很多有意思的發現都是來源於意外與「錯誤」。

那時他經常做實驗到很晚,在後半夜拖著近乎散架的身體回到寢室時心裡想得卻是「又拿到了一個底物,太棒了!這篇文章應該快做完了吧。」忙碌中,他逐漸愛上了科研,忙碌的時間也是他實驗技能進步最快的時段,包括實驗基本操作、數據處理、核磁分析甚至論文撰寫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新成果已經投稿Angewandte。

在時間安排上,科研訓練投入更多,也就擠壓知識學習的時間。丁宇軒分析原因,採用更加高效的學習方式,仍然保持了年級前三的水平。

珍惜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丁宇軒非常喜歡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生命就是在正確的時機行動。

「無論未來怎樣,不斷努力、保持前行總沒錯。」這學期一開始,丁宇軒的步伐就十分匆忙。為了兩周後的校外考試,他連續幾天熬紅眼複習;做實驗的時間是從繁重的課業中擠出來的,晚上和周末他都在實驗室,然後在後半夜拖著近乎散架的身體回到寢室。

「這麼忙是為了什麼?」丁宇軒給自己一個粗線條的規劃——深造,做學術研究。丁宇軒笑著,「老師說我還行,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不適合。」

眼下是大三。按丁宇軒的時間概念,本科生活還剩一年,更加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儘自己的努力做好有意義的事情,爭取不讓大學生活留下遺憾,「我會選擇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投入熱情並且時刻提醒自己記得初心是什麼,忙肯定是無法避免的,但這種忙不會變成迷茫。」

除了學習,他嘗試將精力分配到更多方面,他擔任班級學習學習委員,樂於與同學們討論問題、互相解答困惑;在文體活動方面,是學院籃球隊成員,和隊友一道參加新生賽和水泥聯賽八強,參加趣味運動會;更喜歡參加志願活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責任編輯:陳衛國

相關焦點

  • 在大學做這幾件事毫無意義,浪費時間,你有沒有做呢?
    在大學做這幾件事毫無意義,浪費時間,你有沒有做呢?進入大學就等於步入一個新的生活旅程,不少人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為自己定下一系列小目標,比如經常去圖書館,期末考個好成績拿獎學金,在比賽中取得名次等等,也會想著如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比如參加社團活動,做兼職,旅遊等等,總之,大學生活會輕鬆自在許多,會有很多時間做你想做的事,可以去完成你未完成的目標,可以追尋失去的夢想,無論怎麼說,不要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浪費時間和精力
  • 華東交通大學「學霸秀」:校長獎學金優中選優
    20名學生全部獲得過國家級獎勵,累計獲獎300餘次,其中有11名學生保研北京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雙一流」高校,1名學生收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生考試複試通知……11月23日,華東交通大學「閃耀花椒」校長獎學金公開答辯活動在該校南區禮堂舉行。
  • 華東交通大學2019年校長獎學金公開答辯決賽舉行
    11月28日晚,華東交通大學一年一度的「閃耀花椒」校長獎學金公開答辯冠亞季軍爭奪賽舉行。
  • 這位吳玉章獎學金獲得者說,生活在於不斷求知...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青年」出品2018年吳玉章獎學金獲得者學分績點3.93,排名年級第一同時攻讀法學、新聞雙學位大一參與耶魯暑期學校並獲經緯校長獎學金大三獲校長海外交流獎學金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大創」國家級立項中國學院英文辯論賽冠軍
  • 一位民辦大學校長的獨白: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古巴科學院外籍終身院士、河北外國語學院校長孫建忠。 河外學子遍天下目前,河外學子遍布世界各地。畢業後進入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的人數總計4316人,就業國家達103個。
  • 榜樣的力量|首屆「泉城獎學金」獲得者——山東現代學院陳穎
    1月8日,首屆「泉城獎學金」頒獎典禮暨優秀大學生事跡報告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我校陳穎同學作為首屆」泉城獎學金」獲得者受邀參加頒獎典禮,並做了個人優秀事跡報告。學生處處長楊冠峰、經濟管理學院學管就業副院長董福憲陪同參加了大會。陳穎陳穎,20歲,來自山東臨沂,山東現代學院2018級本科財務管理班學生,現任班級團支部書記。
  • 大學「獎學金」有多重要?不只是錢的事,畢業才知道可能就晚了
    一位大學輔導員直言:大學拿到獎學金很重要,不只是「錢」的事。 大學一般採用學分制,所以學生普遍有「六十分不掛科萬歲」的心理,完全沒有意識到努力的意義,爭取大學獎學金,不是「丟面子」,更不是為了錢,背後的優勢很多人不知道,可等到畢業才知道,很可能就晚了。
  • 北大學生最高榮譽獲得者韓京俊畢業了!——遇到對的人,做了對的事
    博士第四年,他開始做代數幾何研究;經歷了長期的積累,風雨過後終現彩虹。他完成了數篇有質量的論文,多次受邀赴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猶他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討班匯報工作,在多個國內外會議上作報告。    「他的科研成果確實達到了國際化的水準。」導師田剛院士曾這樣評價。
  • 第33屆郭沫若獎學金部分獲得者訪談
    談及科研,他的眼睛裡滿是興奮的光亮,雖然家裡人勸他是不是可以考慮轉向其他偏應用的專業,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走科研的道路,「想趁著年輕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去闖一闖」,至於將來的事,未必要規劃得那麼精確。如果說物理是一個神秘的女子,那麼他早已與她墜入愛河。
  • 「學霸大神」:年年專業第一,各類獎學金拿到手軟
    有一分熱,就發一分熱;有一分光,就發一分光。回顧在北京科技大學的時光,翟昊認為自己正是因為有了拼搏向上的勇氣、克服困難的能力、長遠的視野,才能將大學生活過得豐富而多彩。本期推送,一起走進這位"學霸男神"!
  • 榜樣的力量——2019級MBA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陳煥麗專訪
    在班級評定中品德考核全班最高,綜合評定第一名,榮獲校學業一等獎學金;2020年撰寫案例入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庫,獲第十二屆「尖烽時刻」全國商業模擬大賽二等獎。個人語錄回歸本心,做回自己,不亂於心,不困於境。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如此,安好!
  • 7.5億美元怎麼花:史丹福大學史上最高額獎學金
    [摘要]卸任之前,史丹福大學校長約翰·亨尼斯為這所大學成立了一筆高達7.5億美元的獎學金。目前是世界上數額最高的獎學金,每年將有100名學生受惠於這個項目,斯坦福希望他們在20年後能真正改變社會。2014年,約翰·亨尼斯就在考慮,還能做點什麼。從2000年至今,作為史丹福大學第10任校長,他已經在任16年。
  • 伯克利加州大學第七任校長田長霖
    在其任期內,他為伯克利加州大學籌到7.8億美元,在全美公立大學中排名第一,創下這個學校成立120年來的最高紀錄。 田長霖:他們對我們的印象非常之好,甚至於校董會說我們就要找華裔,尤其像田校長這樣一類人做其他的我們學校的校長。果真幾年之後,我們在另外一個校區新任的校長,就是楊祖佑校長,他跟我的背景很相像,他在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做校長,現在也做得非常成功。
  • 如何利用大學時光重塑人生?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這樣對新生說
    9月17日,在河南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暨本科生軍訓動員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8526名本科生、4709名研究生新同學相聚一堂,聽校長宋純鵬以「大學時光」為題,為他們開啟入學第一課。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展現2020級新生的使命擔當?如何度過大學生活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如何在河大塑造新的人生?
  • 南方科技大學在讀學生:壓力有點大 獎學金很多
    南方科技大學的校名,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題寫。學校裡還掛著李政道的一幅字,上書「敬祝成功」。  10月24日上午,朱清時見了好幾撥客人,到中午近11點,開始接受快報記者專訪。  10月的深圳,天氣還比較熱,大家都穿著短袖。朱清時則穿著一件灰黑色夾克,坐在辦公室,神情淡然。他看上去有點疲憊,看到記者來訪,面露微笑,平易近人。
  • 青島大學商院自強社 | 國家獎學金採訪(二):劉曉東學長
    在校園裡,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努力,但又在萬眾矚目的地方登場,他們的生活或許單調但絕不會乏味,他們是學校的驕傲,是我們心目中的大神。本期我社就對常年坐在教室學霸區的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劉曉東學長進行了採訪,快來聽聽學長分享的學習秘籍吧!
  • 大學裡有5件事,不僅沒意義還浪費時間精力,如果中了就儘快改正
    上高中的時候,我曾幻想著老師口中得,學習比高中輕鬆的大學生活,我想著,大學生活中應該有很多課餘時間,下課之後,跟著同學去圖書館坐坐,午後漫步在校園的小路上,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可等我真的上了大學才明白,大學也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地方。
  • 大學時光——河大校長宋純鵬寄語2020級新同學:在河大重塑自己的人生
    如何度過大學生活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如何在河南大學塑造新的人生?9月17日,在河南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暨本科生軍訓動員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8526名本科生、4709名研究生新同學相聚一堂,聽校長宋純鵬以「大學時光」為題,為他們開啟入學第一課。
  • 華人AI科學家邢波出任全球首所研究型人工智慧大學校長
    當地時間 11 月 29 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Mohamed bin Zayed Univers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MBZUAI)宣布,任命華人人工智慧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簡稱 CMU)計算機科學學院機器學習教授邢波為校長。
  • 李大西:李政道獎學金改變人生
    李大西:對於今年60歲的李大西來說,當時光退回到1978年時,他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告別妻兒踏上美國的土地攻讀物理學,他也想不到10年之後自己會在華爾街上那金碧輝煌的摩天大樓裡上班,想不到自己能在第一屆留交會時為廣州帶回108位留學生,更想不到自己會親眼目睹「9·11」雙子塔的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