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放大後15個日常物體 你還能識別對嗎?

2020-12-04 集集屋

當我們仔細檢查生活中最常見的那些事物時,我們會為這些每天圍繞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物體的結構感到不可思議的。

看看下面的特寫圖像,看看你能猜出它們是什麼。

1、你覺得這是某種食物嗎?

2、看起來像是巨大的鋼材,但要記住,這是特寫鏡頭,試著想像縮小後是什麼樣吧。

3、是否想到節日的彩帶?

4、這是什麼工藝品呢?

5、雪茄還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6、很明顯是燃燒著的東西。

7、食物或者?

8、是不是讓你覺得有點噁心?看完結果,你會驚訝的。

9、這應該是金屬。

10、紅辣椒?不對,注意上面的掉漆部分。

11、機械類相關的物品。

12、如果我告訴你,這是可食用的物體,你能猜對吧。

13、這是一件每個人都有的東西。

14、像是衣服之內的東西?

15、這個應該很簡單吧?

真相:

1、鉛筆

2、剃鬚刀

3、洗碗刷

4、打火機

5、蘋果

6、點燃的香菸

7、牙刷

8、夾心餅乾

9、回形針

10、瓶裝可口可樂

11、扳手

12、西紅柿

13、鑰匙

14、茶袋

15、筆

你猜對了幾個?

相關焦點

  • 輕鬆識別小目標的物體檢測算法揭秘
    隨後在2016年,完全依靠神經網絡完成端到端的識別和訓練的FasterRCNN[2]也同樣證明神經網絡在物體檢測任務上的巨大優勢。本文我們會先簡單介紹FasterRCNN的檢測方案,然後針對各種後續改進,尤其是小目標檢測的改進內容,進行分類介紹。
  • 物體消失前反射的光,我們還能看見嗎
    首先,對於我們身邊的物體,一旦錯過就很難再發現了。除非有攝像頭拍下了消失場景,然後場景再放。但這時候看到的光已經不是物體反射的光了,而是屏幕再產生的光。這是我們能理解範圍內的。其次,如果巧合,你從鏡子裡看到物體消失的場景,那從理論上講,你已經看到了他消失以後的光。
  • 微軟識花:精細物體識別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六道木」的花語是「對你的念想沿六條直線自下而上,終於在頂端開出了最好看的花」,是不是恰似你現在的心情呢?一鍵分享到朋友圈,用最適合你心情的曼妙花語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意吧!大家在使用時或許還能發現藏在應用裡的兩個彩蛋。微軟識花應用帶有一個專門的花兒搜索包,將400種園藝花卉收錄在系統中,按字母順序排序。
  • 以物質彈性識別物體
    以物質彈性識別物體:我們知道,物質有彈性,物質成千上萬,成千上萬的物質它們之間的彈性各不相同,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物質各不相同的彈性來對物體進行識別。比如,乘車過安檢,安檢儀器會把你行旅箱的物品顯示出圖像來,其原理是,儀器把一束光或一束能量打到你箱子上,箱子裡物品遇到此能量的反作用力各不相同,各不相同的反作用力儀器設備感應到,即可顯示出箱子裡物品的圖像。感受物體反作用力就是感受物體彈性。
  • 第三代哈弗H6日常實用性測試報告
    經過實測,第三代哈弗H6無鑰匙進入系統比較常規化,駕駛者攜帶鑰匙後,將手放入門把手便可解鎖車輛,而觸控門把手後端的「方塊」按鈕便可完成車輛落鎖。經實測,解鎖/落鎖過程流程,無鑰匙進入系統識別靈敏。此外,無鑰匙啟動也為全系標配,按鍵被設置在方向盤右下角,位置設計合理。
  • 房子看起來愁眉苦臉,看到蘋果在對你笑?在日常物品上看到人臉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我們的大腦對這種定義人臉特徵的基本模式特別敏感,也可能正是這種特徵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空想性錯視的物體上。但是面部感知不僅僅是注意到一張臉的存在。我們還需要識別那個人是誰,從他們的臉上讀出信息,比如他們是否在關注我們,他們是高興還是沮喪。」
  • 能夠識別圖片中的物體的智能工具
    近期,計算機科學家史蒂芬·沃爾夫勒姆(Stephen Wolfram)發布了一種新工具,名叫「沃爾夫勒姆圖片識別項目」( Wolfram Image Identification Project)。用戶藉助這項工具首先需要上傳或者連結到一張圖片,然後就可以看到計算機如何來識別圖片中物體。
  • 可識別物體的觸控螢幕:TP行業下個變革點
    前幾天有個項目「可識別物體的觸控螢幕技術」來參加微路演。這項技術類似於微軟的PixelSense,但相比微軟技術具有重量更小、更優的結構設計、更低的零件成本和易於組裝維修等優勢。這個技術具體是什麼?簡單來講,就是使觸控螢幕能夠識別出放在屏幕上的手指、手及物品,同時支持50多點的觸摸。還是不懂?
  • 人工智慧的識別,原來這麼簡單,隱藏的物體不需要視覺也可以識別
    許多人工智慧很難檢測到偽裝的物體是因為它們的算法依賴於視覺線索無論是對人類還是人工智慧來說,去識別發現偽裝的物體都具有一定難度。但是現在,人工智慧通過訓練,可以從背景中分析出隱藏的物體。這項技術未來可用於許多方面,例如搜索救援工作、檢測農業害蟲、醫學成像或軍事環境。
  • 李飛飛:在物體識別之後,計算機視覺還要多久才能理解這個世界
    (2015年,李飛飛也在同一個會場面向著大海和聽眾進行過一次 TED 演講)物體識別之後:豐富場景識別(續上篇)在物體識別問題已經很大程度上解決以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走出物體本身,關注更為廣泛的對象之間的關係、語言等等。在Visual Genome數據集之後,我們做的另一項研究是重新認識場景識別。
  • 口罩日常消毒後還能否有效阻隔病毒?讓掃描電鏡告訴你答案
    很多讀者都在問:經過日常消毒的口罩,還能重複使用嗎?小編這就帶你一起尋找答案!口罩是如何阻隔病毒的?Question那麼問題來了:日常的家庭消毒方法,如酒精浸泡和沸水高溫消毒法,會對熔噴無紡布的纖維結構造成破壞或使其溶解嗎?小編依次進行了實驗,並通過KYKY場發射槍掃描電鏡對結果進行了觀測,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整容整成那樣,還能通過人臉識別嗎?
    人臉識別已經越來越普及到生活中,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它識別準確性的迷之困惑,什麼狀態下能識別?什麼狀態下不能?尤其是疫情以來,口罩成了生活標配,但帶著口罩能完成人臉識別嗎?「人臉識別」簡單來說,就是告訴機器「你是誰」和讓機器判斷「你是誰」的過程。
  • 一個小測試看看你的注意力集中嗎?15分以下建議去醫院檢查!
    兒童ADHD患病率為3% ~ 8%,年齡4 ~ 18歲,男女發病比例為4:1~9:170%的ADHD患兒症狀將持續到青春期,約20%的ADHD可持續至成年期,發展為更嚴重的精神衛生問題來先做個小測試看看,您的孩子是否注意力不集中1測試題該測試取自《中國兒童注意力水平測評量表
  • 國產掌上顯微相機,能將物體放大1000倍,「小蝌蚪」也能拍得清
    如今人們已經可以藉助高倍率的電子顯微鏡頭,觀察並記錄微米基數下,物體發生細微變化時的影像。就在前不久,一部名為《蟻人》的好萊塢科幻電影,藉助完美的CG技術,向人們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奇妙美景。讓觀眾驚嘆的是,原本身邊再普通不過的事物,無限放大之後竟然會這樣的美麗瑰奇。
  • 最牛抓取機器人:X射線「看透」物體堆,還能適應不同環境
    第一項研究介紹了X射線機器搜索方案,能提高機器人識別目標物體的準確率。第二項研究介紹了一個適應訓練算法,能提升機器人在不同環境中抓取目標物體的能力。在實驗環境中,機器人模型的抓取準確率達到82%!在模擬真實環境條件下,該機器人模型的抓取準確率也可以達到最高90%。
  • 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取決於電磁相互作用,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現在如果讓你做一個選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種力對我們的影響最大,你會選擇哪一個?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強核力是我們能夠存在的前提,當然最重要,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無法感覺到它;弱核力是形成放射線衰變的原因,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難以察覺;至於引力,科學已經證明人類可以在低重力環境或無重力環境中生存,那麼剩下的唯一一種力就是電磁力了。
  • 你的情緒識別能力有多強
    當你的對象在不同的場景說「好開心啊」的時候,你能get到TA是不是真的開心嗎?芬蘭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在處於不同情緒的時候,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是有強化或弱化的。你能識別下圖中人們分別處於什麼情緒狀態嗎?(暖色表示強化,冷色表示弱化,黑色表示中立。
  • 天天輸驗證碼,你知道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嗎?
    來源 | AI研究所(ID:IflyVoiceCloud) 天天輸驗證碼,你知道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嗎? 你相信,驗證碼能夠辨別出「你是人類還是機器人」嗎?
  • 李飛飛團隊新研究,場景中識別物體屬性,連表面紋理都識別出來了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現在,細微到物體表面的紋理,AI都可以識別。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
  • 指紋識別!你別再玷汙靜脈識別了
    指靜脈鎖這個關鍵詞搜索量為零,百度指數為零,靜脈識別百度指數60W,指紋鎖指數2000W左右,智能鎖指數2000W左右,我就想不明白了,你怎麼就要打著皮下靜脈識別的旗號!目前指靜脈是沒人知道,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更別說叔叔阿姨了,但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去傳播他,每天多一個人知道,多一個人明白我就非常興奮,如果這項技術不能被市場接受,不能服務大眾,他死掉了,我會認為他該死,一個不能為人類服務的發明本就該淹沒在歷史中,連回憶都不應該留下下面是靜脈識別的圖像用一個簡單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