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取決於電磁相互作用,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2020-11-24 天文同好樂園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大自然是由四種截然不同的力支配的,它們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正是這四種力在驅動著整個宇宙的運行。物理學又告訴我們,這四種力雖然差異極大,但它們實際上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引力相互作用使得我們被保持在地球的表面上;強核力(或稱強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核聚在一起,要是沒有它,原子就不可能存在,而沒有原子當然也就不可能有我們了。

現在如果讓你做一個選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種力對我們的影響最大,你會選擇哪一個?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強核力是我們能夠存在的前提,當然最重要,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無法感覺到它;弱核力是形成放射線衰變的原因,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難以察覺;至於引力,科學已經證明人類可以在低重力環境或無重力環境中生存,那麼剩下的唯一一種力就是電磁力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電磁相互作用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甚至可以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取決於電磁相互作用。從宏觀上來說,電磁相互作用點亮了我們的城市和街道,計算機、網際網路、電視、無線通信以及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家用電器使得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但是,電磁相互作用對我們的影響絕不僅僅體現在上述方面,從微觀上來說,我們人體知覺的各個方面也都受到電磁相互作用的影響,而這一點只是我們自身意識不到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原理上來說,電磁相互作用實際上是由一種很小的粒子,即「光子」的量子造成的。我們的視覺從何而來?是因為許多光量子落在視網膜分子上,使它們的形狀發生暫時性的變化,這些變化進一步被轉換成電訊號而被我們的人腦所識別,由此產生了視覺。我們的思想和一切外部感覺,就其本質來說都是電的過程,即使是聲音和氣味,同樣也必須被轉換成某種電的形式,然後才能被大腦識別,人體的各種知覺就是這個原理。

這裡可以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我們就拿製作一張唱片以及欣賞這張唱片時所涉及的全部過程來舉例,這相當有趣。首先,樂曲的內容來自於作曲家腦中的電脈衝,作曲家的大腦又利用電信號來指揮手上的肌肉,然後寫下樂譜。演奏者用眼睛掃描樂譜,樂譜的光量子進入演奏者的視網膜,音符變成一種演奏者大腦能夠準確識別的電信號,大腦又將相應的電信號送到肌肉上,從而將音符變成聲音。

下一步,聲音通過空氣傳播進入話筒,這種裝置再一次將樂曲轉變為電信號。對於製作唱片來說,電信號經放大後送到一塊晶體上,晶體會根據電信號來改變它的形狀,這時樂曲再次被固定下來。當播放這張唱片時,唱針沿著唱片上的細紋運動時,由於細紋對唱針的壓力作用,唱頭中的一塊晶體變不斷地改變形狀,這張形狀的改變又一次將樂曲變為某種電的形式。接下來電脈衝的強度被放大,再通過電線送到擴音器上,擴音器再次將樂曲變為空氣中的聲波,聲波傳送到聽者的人耳,人耳又將聲波轉換為電信號傳送到聽者的大腦,從而重現了作曲家腦中的電信號。

這算不算一個奇蹟?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電磁相互作用是生物之間用來表達自己或者傳遞信息的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方式,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取決於電磁相互作用應該不為過吧?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等離子表面處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玩具、泳鏡、洗衣機、電磁爐、洗碗機、抽油煙機等等,這些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或用到的物品?當告訴你這些東西為了提高產品品質,增加其耐用性,同時又能滿足我們對綠色環保的要求而採用了等離子表面處理工藝,大家一定會感到驚訝。今天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了解一下這種新興的技術。
  • 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電磁起重機、電磁繼電器、電鈴、磁懸浮列車、揚聲器、家用電器。1、電磁起重機:電磁鐵在實際中的應用很多,最直接的應用就是電磁起重機。把電磁鐵安裝在吊車上,通電後吸起大量鋼鐵,移動到另一位置後切斷電流,把鋼鐵放下。大型電磁起重機一次可以吊起幾噸鋼材。
  • 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
    實際上許多量子物理學的實例就在你身邊!下面僅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其中有的往往並沒有被意識到是量子力學的事例。燒烤很多人喜歡吃燒烤,熊熊的燒烤炭火燃燒,加熱發著紅光而烤熟東西。具體的顏色不取決於是什麼物質,只要是足夠地熱就夠了,也不取決於如何加熱,僅取決於溫度。將一塊玻璃和一塊鐵放在相同的高溫下,儘管它們的物理性質非常不同,但它們發出完全相同的光譜。幾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認知這是為什麼。直到1900年,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普朗克正確地解釋了這一現象。
  • 不用方程,通俗講解電磁波理論
    物理學在大多數普通人心目中無疑是一門高大上的學科,表面上看好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那是物理學家才應該關心的事情。對於專業物理學研究來說確實是這樣,但作為21世紀20年代的我們,提高每個人的基本科學素養其實相當重要。
  • 「網際網路風口已過,現在是人工智慧的天下」,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不同意!而且這個想法很有問題雖然,每日心思一直在寫關於人工智慧的文章,但不是說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到來。網際網路的風口依然還在,如果你有想法能執行有資金依然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成為獨角獸。如果你現在起步還不遲,有很多彎道超車的辦法2、彎道超車是需要紮根網際網路,所以網際網路仍然正當時!畢竟人工智慧需要數據支持,一個沒有數據支持的人工智慧,出現了也是「弱智」。
  • 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
    他一生中發現了很多理論,其中還因為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他的宇稱不守恆!在日常生活中,照鏡子看到的鏡像就是物體在前後方向這個維度的反射,而反演則可以看作是多個維度的同時反射。從生活經驗我們可以知道,鏡子的像和物體本身是左右相反的,也就是說左手在鏡子裡面會顯示成右手。如果我們再進行一次反射,那麼左手在鏡像裡面也會顯示成左手。再進行一次反射,那麼它又會變成右手。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2 基本相互作用除了研究物質的基本組分外,對自然的理解還需要了解基本組分之間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質,即什麼力使質子和中子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是什麼力把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原子,然後再把原子結合成分子?是什麼力使分子在我們體內聚集,又是什麼力使我們保持在這個星球的表面呢?我們可以研究自然界相互作用並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分類嗎?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2 基本相互作用除了研究物質的基本組分外,對自然的理解還需要了解基本組分之間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質,即什麼力使質子和中子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是什麼力把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原子,然後再把原子結合成分子?是什麼力使分子在我們體內聚集,又是什麼力使我們保持在這個星球的表面呢?我們可以研究自然界相互作用並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分類嗎?乍一看,這似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相互作用力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 我們是高維生物的一個投影——生活在全息宇宙意味著什麼?
    物理學家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但他們的意思是什麼?房間的牆上是否有一個平面世界的我?或者我是一個神秘的五維存在的投影,超出了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我腦子裡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用它的邊界來描述,那麼我實際生活在多少個維度中?如果這些問題讓你夜不能寐,我有答案。
  • 我們周圍每個物體都會產生輻射嗎?它們的輻射形式是不是電磁波?
    很多朋友應該聽到過一些專家有這樣的說法:我們周邊所有物體都能產生輻射!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雖然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而有些人勉強相信了以後,又會問,這些物體產生的輻射是電磁波嗎?其實,日常所說的輻射,主要就是電磁輻射,當然也包括電磁波以外的一些射線(比如α射線是氦原子核,β射線是電子)!電磁輻射包括的範圍也是很大的!下面來分析一下:電磁輻射不是僅指手機信號廣播信號這樣的電磁波!它還包括微波、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伽馬射線等!這些電磁波都比普通我們所理解的電磁波頻率高很多。
  • 一口氣搞懂強相互作用
    話說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四種作用力,分別是引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引力其實我們都很熟悉,它可以使地球繞著太陽轉。而電磁相互作用也很常見,最直觀的就是磁鐵的磁力。實際上,電磁力遠比我們現象中的要廣泛,我們能看到東西是因為電磁力,摩擦力其實也是電磁力,支持力同樣還是電磁力。應該這麼說,日常我們所接觸的,除了引力,剩下的都是電磁力。而平時我們很少接觸的,實際上也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就是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它們存在於原子核及以下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少能夠接觸到它們的原因。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遇到
    圖解:「阿諾·彭齊亞斯」與「羅伯特·威爾遜」在號角式的高靈敏度天線系統視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遇到小時候是沒有有線電視的,只要在電視上放一根天線,能搜到幾個頻道完全憑緣分,也有很多時候這個天線它是一個臺也搜不到
  • 輕子、重子、介子,這些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你會傻傻分不清嗎?
    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我們認識的都是我們周圍的物質;但是,可能你還不知道,「物」還有另外一種存在的形式,就是「場」。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實物」和「場」,「 實物」和「場」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 光的形態完全取決於觀察者
    第一種可能,如果光子是純粒子,那麼光子就像設備發射的光子一樣筆直的從雙縫中穿過,屏幕上留下的一定是兩道槓,因為其他角度的光子都被板子擋住了,第二種可能如果光是純波,那麼屏幕上會留下斑馬線般的一道道條紋,根據波動理論,波穿過雙縫時會形成兩個波源,兩個波各自震蕩幹涉,波峰于波峰之間強度疊加,波峰與波谷之間正反抵消,最終屏幕上會出現一道道複雜唯美的斑馬線,總之兩道槓光是粒子,斑馬線,光是波,無論結果如何,這都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如何指導你日常生活中使用並獲益?
    但如果你用「也許」或者「這取決於...」就迫使你承認你所知道的一切還不足以給出確定無疑的回答。你在避免一個確定答案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不確定的決定或者觀點,就需要進一步投入時間精力付出行動。我們該不該採取某個措施?這個措施是不是可取?當一個規定性論證中的理由,是在表達實際存在的問題時,尋找這個問題不同的解決方法,就是這個論證可能得出的結論。
  • 我們的木星完全敗北!熱木星的強大讓科學界側目!
    在我們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自帶磁場,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分布在行星周圍。但是你知道嗎?磁場也有高低強度之分,像我們地球的磁場大約是0.5高斯,也就是5-6*E-5特斯拉(50-60μT),而一塊普通磁鐵周圍的磁場強度大約為10T(特斯拉)這個數量級!
  • 劃時代的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人類不斷探索新領域,學會新知識,知識一點一滴積累,最終爆發釋放出了改變世界的巨大能量,這才有了我們如今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在近代,生產方式、水平集中性提升優化,短短兩百多年的變化比人類歷史上所有變化加起來都要大。
  • 5G是高頻電磁波,它會慢慢殺死我們嗎?
    今天我們要回答一個非同尋常的問題:作為高頻電磁波,5G會慢慢殺死我們嗎?5G是2019年商用的第五代蜂窩網絡技術手段,是通過使用高頻無線電波,為手機和其他設備提供更快的網際網路連接,目前我國在5G這塊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峰。
  • 日常生活看感受性變化的規律
    日常生活看感受性變化的規律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們有些同學總是弄不懂感受性變化的規律到底是怎麼回事,在考試中總是會搞錯,在考試中對於這個知識點主要考材料性的單選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應該怎樣理解,怎樣做題,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現象?
  • 宇宙真的是寂靜無聲嗎?真是完全真空嗎?科學家的回答令人意外
    我們都知道在太空中是聲音是無法傳播的,因為它是真空的。但是宇宙真的是完全真空的嗎?最終這些壓縮的空氣,就可以到達我們的耳朵。這就是我們平常聽到的聲音。曾經有科學家提出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星體,在個別的星體之上,聲音是可以傳播的,但是宇宙之內也有很多的星體,在這些星體上面沒有空氣。聲音也就沒有辦法可以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