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高頻電磁波,它會慢慢殺死我們嗎?

2020-12-03 科學雜刊

今天我們要回答一個非同尋常的問題:作為高頻電磁波,5G會慢慢殺死我們嗎?

5G是2019年商用的第五代蜂窩網絡技術手段,是通過使用高頻無線電波,為手機和其他設備提供更快的網際網路連接,目前我國在5G這塊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峰。

理論上5G應該比4G LTE快至少十倍,目前它只在少數幾個城市測試,所以覆蓋範圍仍然不明確。有關建設多少數量的設施,引起了大眾的關注。

世界各地的反5G活動人士,已經在向地方議會請願,要求阻止這項技術,因為他們擔心它使用的無線電波可能會有危險。人們擔心世界上存在大量的「電磁幹擾」,這些電磁波可能致癌並影響兒童的發育。

從危險的伽馬射線到可見光和無線電波,這些都算作電磁「輻射」,「輻射」是指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間中傳輸。對一些人來說,手機發出「輻射」足以說明這些設備是危險的,但其實並非所有的「輻射」都對我們有害,這完全取決於所討論「輻射」的波長。

例如,伽馬射線的波長非常短,這意味著它們的衝擊力更大,可以將電子從圍繞原子核的軌道上擊出,這被稱為「電離輻射」,它能破壞DNA並造成危險。然而,無線電波的波長要長得多,因此是非電離的,讓人害怕的是,5g的波長比4g的要短得多,使用的是「毫米波」。但這些「毫米波」與伽馬射線或X射線的頻率幾乎沒有關係,和其他無線電波一樣,它們是非電離的。

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擔憂,這就像上世紀80年代,第一部手機上市以來,人們一直很警惕。有傳言說手機會讓你得癌症,這已經滲透到民間和媒體中,批評者聲稱他們的影響,沒有得到適當的檢驗。但是,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但沒有一項研究證實手機對健康有不良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確實將射頻電磁場列為「可能致癌」,這意味著如果不進一步研究,就無法完全排除射頻電磁場。

但到目前為止,儘管近年來我們的手機使用激增,但一旦我們適應了改進的診斷技術,腦瘤或癌症的發病率並沒有相應增加。所以這些日益增長的反5G運動,是由於大量關於其所謂危險的錯誤信息所致,人們有時候相信傳言,而不認真去了解真相。

荷蘭的「不明飛行物研究者」約翰·庫勒斯,和俄羅斯的宣傳機構RT-America,就是反5G的主要人士,他們警告說「5G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該渠道被指推動美國推遲實施5G的陰謀,以便俄羅斯能夠發展更優越的基礎設施——但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言。不管怎樣,這些運動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在2019年的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之前,行動網路運營商們,必須制定一個社區推廣計劃,來解決人們對5G測試的擔憂。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技術將變得普及,取代4G,普及5G也是一項極其昂貴的工作,據一些人估計是數十億美元。雖然5G的速度比4G快很多倍,但它的航程卻要短得多,與4G的10英裡相比,它的航程只有1000英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大量建造基站,遍布天線接收器來獲得5G覆蓋,安裝這些東西要花很多錢。

雖然這代價,可能不會讓消費者買單,但買一部5G的高檔手機就可以了,現在已經有5G手機可以買了,華為的就可以。雖然目前5G價格可能點貴,要想降價還需要數年時間。並且5G智慧型手機也不算便宜,所以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還沒有5G的時候,再花兩千左右買一部5G手機,很少有人會去放心購買。

另一個大問題是,5G波比4G波更容易被阻擋,包括被樹木阻擋,因此,讓農村地區獲得5G覆蓋,將比現在更加困難。然而,就反5G運動而言,這只是一個歷史重演的例子,人們總是害怕變革,特別是技術變革,並且常常認為變革是可怕和不必要的。

以採用電光源為例,你可能對家裡的電燈泡一竅不通,但在一個多世紀前,儘管燃氣照明出現問題,許多人還是痛恨將電照明作為規範的想法。家裡的電燈被慢慢地、勉強地採用,到處都是關於電流危險的可怕故事,人們擔心安裝的電線會把閃電引入他們的家。但最終,這項技術勝出了,這些想法在我們今天看來幾乎是荒謬的。比5G更令人擔憂的是它周圍的錯誤信息。

在它成為全球覆蓋之前還有幾年,據我們所知,根據現有的研究,手機癌症只是另一個可怕的網絡故事,只是對一個新的技術被誤解,和不被接受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5G不會慢慢殺死我們,你怎麼認為?請在評論中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張朝陽擔憂:5G高頻電磁波會否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集微網消息(文/Kelven),5月17日在搜狐科技5G峰會的時候,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談到自身對5G時代的理解,其感覺到最大擔憂的是5G的高頻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會有多大。「3G、4G的話,它可能是低頻,波長長一點,在這種高頻電磁波下,會對水分子和氧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有業內人士表示。5G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很興奮,我們能享受5G帶來的未來科技進步,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5G電磁波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 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張朝陽:沒做深入研究
    他還表示,自己生活中,一般會保持與手機30釐米以上的距離。「3G、4G的話,它可能是低頻,波長長一點,在這種高頻電磁波下,會對水分子和氧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張朝陽表示,在5G到來後,我們光享受5G帶來的未來科技的進步和方便的同時,也要關注一下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
  • 電磁波的頻率存在上限嗎?
    如下圖所示,伽瑪射線爆會釋放出宇宙中最強大的電磁輻射,但它的頻率並不是最高的。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併時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的伽馬射線,超大質量恆星爆炸時也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伽馬射線,這就是伽瑪射線爆。它是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活動。
  • 張朝陽質疑5G潛在危害: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很大_遊俠網 Ali213.net
    現今幾乎是全民期盼5G儘快到來的時候,而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網際網路「老兵」張朝陽發出另一種聲音,稱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很大  當然,張朝陽回復的並非是5G高頻電磁波危害,而是他昨天布置的物理題「聽題:  一個白熾燈泡與一個調光開關相連接,當燈泡滿功率工作時,呈現白色,
  • 手機產生的電磁波會使磁卡消磁是真的嗎?
    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卡打交道,從普通的公交卡到銀行卡,再到各種會員卡等等。隨著個人日常使用的卡片越來越多,它們經常與手機擠在一起使人們擔心卡片消磁。尤其是有存款的銀行卡,一旦被消磁,補辦手續繁雜。那麼,卡真的不能和手機放在一起嗎?
  • 射頻技術是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關於它你了解多少呢?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為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範圍在300KHz~300GHz之間。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地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
  • 為何是21釐米的電磁波?科學家:用它曾收集特殊信號!
    為何是21釐米的電磁波?科學家:用它曾收集特殊信號!是否會像三體文明當中,葉文潔在發射信號之後,等待幾十年之後才會得到他們的回信呢?為什麼是21釐米的電磁波電磁波是一個很好的信息載體,正是因為有了它的存在,地球上的通訊才會顯得如此容易。 它是溝通的最好橋梁,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他會向地球發出信號,那麼這種信號的形式,很大的有可能會是電磁波。
  • 搜狐CEO張朝陽質疑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很大
    隨後張朝陽發微博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回應,讓我們一起來看。張朝陽在搜狐科技5G峰會上,張朝陽認為5G基站密度極其高,因為是毫米波,這麼微波、高頻率、幾千兆的赫茲,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判斷,其實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在這種電磁波下,會對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張朝陽表示,在5G到來後,我們在享受5G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要關注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
  • 對屏蔽材料屏蔽電磁波的通俗理解
    電磁波在穿過一塊屏蔽材料時,為什麼會發生衰減呢?關於這個物理過程,雖然用電磁波的理論可以精確地進行解釋,但是,我們作為產品工程師,並不需要了解到那個很深的程度。況且求解那套方程式也不是非專業人士能做到的。
  • 搜狐張朝陽重拾物理博士底子:列普朗克定律科普5G電磁波危害
    在幾乎全民期盼5G儘快到來的時候,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網際網路「老兵」張朝陽卻從另一個角度潑了盆冷水,稱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很大。當然,張朝陽回復的並非是5G高頻電磁波危害,而是他昨天布置的物理題「聽題: 一個白熾燈泡與一個調光開關相連接,當燈泡滿功率工作時,呈現白色,但當把它調暗時,看起來越來越紅,請解釋。需要精確的答案。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 5G的頻率比可見光低了一萬倍, 如果怕5G的頻率太高,那可見光的頻率算什麼?
  • 手機上網電磁波會增強上萬倍嗎?
    每個手機都會不斷地向最近的基站發送信號,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弱,造成通話無法正常進行,基站就會發出指令讓這隻手機增大電磁波強度;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強,為了減少手機間的相互幹擾,延長通話時間,基站就會命令手機降低電磁波強度。由此看來,手機上網無疑也是一種通過信號來傳遞信息的過程,確實會引起電磁波的強弱變化。
  • 電磁波輻射的危害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射之能量從輻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輻射按倫琴/小時(R)計算。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
  • 4g基站的電磁波信號,能穿過大氣層嗎?
    4g基站的電磁波能穿過大氣層嗎?電磁波能不能穿越大氣層的看頻率。高頻電磁波(大致在300MHz,米波)以下的頻段電磁波,4G基站的電磁波一般是穿越不了大氣層的。所以,短波廣播電臺都是靠電離層反射電磁波進行通信、廣播的。
  • 電磁輻射與電磁波應用介紹
    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波。 電磁輻射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 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輻射。
  • 我們周圍每個物體都會產生輻射嗎?它們的輻射形式是不是電磁波?
    很多朋友應該聽到過一些專家有這樣的說法:我們周邊所有物體都能產生輻射!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雖然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而有些人勉強相信了以後,又會問,這些物體產生的輻射是電磁波嗎?其實,日常所說的輻射,主要就是電磁輻射,當然也包括電磁波以外的一些射線(比如α射線是氦原子核,β射線是電子)!電磁輻射包括的範圍也是很大的!下面來分析一下:電磁輻射不是僅指手機信號廣播信號這樣的電磁波!它還包括微波、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伽馬射線等!這些電磁波都比普通我們所理解的電磁波頻率高很多。
  • 微波炮:電磁波之「無形殺手」
    原標題:微波炮:電磁波之「無形殺手」  ■軍事科技與國家安全   近日媒體報導,由俄羅斯聯合器械製造公司研發的微波炮可以在10公裡範圍內對無人機或者飛彈產生有效毀傷,甚至造成其被「擊落」。這種武器在「軍隊—2015」論壇上進行了非公開展示,目前在世界上沒有同類武器,屬於俄羅斯的獨家產品,是其當之無愧的撒手鐧武器。
  • 5G的新武器毫米波,那為什麼是毫米波?
    毫米波頻段沒有太過精確的定義,通常將30~300GHz的頻域(波長為1~10毫米)的電磁波稱毫米波,它位於微波與遠紅外波相交疊的波長範圍,因而兼有兩種波譜的特點。毫米波的理論和技術分別是微波向高頻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頻的發展。 根據3GPP 38.101協議的規定,5G NR主要使用兩段頻率:FR1頻段和FR2頻段。
  • 英國電磁波過敏患者的世界(組圖)
    然而,有一個特殊群體,對各種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場會產生過敏症狀,也就是「電磁波過敏症」(EHS,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患者。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能證明電磁波與人體出現疲勞、頭暈、失眠的症狀有關。有科學家認為,所謂的「電磁波過敏症」完全是一種心理疾病。
  • 電磁波無處不在 它對人體到底有害無害
    電磁波無處不在 它對人體到底有害無害   法國《未來科學》雜誌近期刊登了一篇關於電磁波的科普短文,文中指出,電磁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它對人體到底有害無害?  眾所周知,廣播能播音,電視能播畫面,手提電話能聯絡,衛星太空通訊能實現,都是由於電磁波的存在。雷達、微波爐、無線網絡以及X光同樣都是通過電磁波來運作的。電磁波使用的範圍可以說已經把整個世界都囊括了進去。  要知道,可見光本身就是某種類型電磁波的構成體。大家可能常常不知道,其實所有的人,都沐浴在複雜的電磁波之中。恆星產生電波,我們人的身體也會產生非常微弱的電波。
  • 【電子科技大學】電磁波綜合教學實驗儀
    電磁波綜合教學實驗儀是針對該課程的實驗教學而研製開發的。在多年開設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的教學經驗,電子科技大學以「眼見為實」的設計理念,創新開發出了這種電磁波綜合教學實驗儀,在近年本科生「電磁場理論」「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教學中應用,顯著提升了課程教學效果。   1 實驗儀工作原理   在實際應用中,電磁波的收發均離不開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