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陸珏)洪澇發生後,及時高效的現場指揮和微生物檢測尤為重要。在昨天舉辦的蘇州市洪澇災害衛生應急處置聯合演練現場,一套先進的應急處置系統首次亮相,將生物安全實驗室直接搬到了「災害」現場。
受到颱風、暴雨影響,洪澇一旦發生,區域內原有的生態環境會遭到破壞,水質監測、食物供應、糞便處理等情況都需做調整,同時還可能有居民遷徙、人群聚集的情況,帶來疾病傳播風險。此時,專業的公衛應急處置隊伍和設備就會出動,及時採取環境消殺、疫情監測、防控對策研判、健康教育宣傳等措施。
昨天的聯合演練,由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吳中區衛生健康委主辦,由蘇州市疾控中心、吳中區疾控中心、光福人民醫院承辦。演練場景設定為:2019年7月,由於持續出現大到暴雨天氣,水位迅速上漲,光福鎮太湖村因緊鄰太湖被淹。村內積水嚴重,多戶房屋進水,水源受到人畜糞便、垃圾、動物屍體汙染,防疫形勢嚴峻。市衛生健康委、市愛衛會向市疾控中心下達任務。市疾控中心接到任務後,集結隊伍,應急隊員連同現場應急指揮車、移動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消殺車,同時出發抵達光福「災害」現場,開啟應急處置。
在演練中,現場應急指揮車、移動實驗室為首次亮相,尤其值得關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鈞介紹,前者可通過信息系統將情況即刻傳輸至總指揮中心,多方形成即時視頻對話。而後者好比將一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開」到現場,可快速檢測多種微生物指標,為疫情防控爭取時間。這些先進設備的「上新」,也是蘇州市健康城市「531」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事實上,每次演練都具有現實意義,都是一次檢驗、一次培訓,有助於保持警惕心和戰鬥力,為實戰打好基礎。」張鈞表示,我市每年都會舉辦兩場以上大型的衛生應急處置聯合演練,每次都會根據本地具體需要,進行主題選擇和場景設定,全市公衛應急處置相關人員都會共同參與觀摩,以求有備無患,增強我市應急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