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君主及選帝侯宮殿園林建築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021-01-17 騰訊網

引言

眾所周知,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的象徵性中心、統治的工具和擴大影響的圈子,宮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實現這樣的目的,君主們大力發掘藝術和科學領域,由此形成了特殊的宮廷文化。

由於藝術必須創造「美化專制君主」的物質背景,而建築藝術又特別受到所有邦君的關注,在邦君那裡,政治上的要和對權力的欲望是與建築緊密相連的,所以,宮殿建築藝術在17世紀下半葉和18世紀有著非凡的意義。在當時的帝國內,建造宮殿成為一股浪潮,不僅大的邦國,而且一些中等邦國和小邦國,只要財政上許可,也都大興土木。

▲凡爾賽宮外景

參照的楷模首先是凡爾賽宮,然後是維也納的美泉宮。除了少數宏大的有著四個側翼的宮廷建築體系,如將各個時期的建築連結起來的大府第,像維也納的「胡夫堡」、柏林的「城市宮殿」和慕尼黑的「府第」,佔絕對多數的是有一個對稱中軸的「凡爾賽樣式」。

01

17世紀下半葉和18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內建起了多座宮殿,例如維也納的美泉宮和貝爾韋德宮殿、慕尼黑附近的施萊斯海姆和紐芬堡宮殿、符騰堡境內的路德維希堡宮殿、巴登境內的拉施塔特和卡爾斯魯厄、主教教堂議事會所在地施佩耶爾的布魯赫薩爾、選帝侯國普法爾茨的曼海姆、選帝侯國科隆的波恩和布呂爾、法蘭肯境內的維爾茨堡和班貝格及波默斯費爾登、選帝侯國薩克森的莫裡茨堡和德勒斯登的茨溫格爾宮、柏林和波茨坦的城市宮殿、布蘭登堡-普魯士的桑蘇西宮、梅克倫堡的什未林宮殿,以及漢諾瓦附近的黑倫豪森宮。筆者在這裡簡要地介紹其中的幾座。

▲維也納美泉宮內景

首先介紹「維也納的凡爾賽」,即美泉宮。皇帝利奧波德一世(1658-1705年在位)是個極為推崇皇權的人,他擴建了公元1550年就已經建成的小宮殿。他的兒子查理六世(1711-1740年在位)和他的孫女瑪麗亞·特蕾西婭(1740-1780年在位)在1737年至1749年間在建築上作了極大的改動,使美泉宮成為今天的巴洛克樣式。參與建造的建築師有「天才人物」埃拉赫的約·巴·菲舍爾和尼克勞斯·帕加西。18世紀時,皇帝們如果不是必須呆在維也納的胡夫宮,就總是喜歡住在這個宏大的標誌性巴洛克宮殿裡。美泉宮中華美的空間,如恢宏的長廊,為皇帝的宮廷增色不少。

▲利奧波德一世油畫像

一個特別宏大的標誌性宮殿是受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斯·艾曼努爾委託建造的慕尼黑附近的施萊斯海姆宮殿,它體現了選帝侯希望成為國王的要求。但這座由格勞賓德的建築師恩裡科·楚卡裡對前人的圖紙和計劃反覆修改後建成的宮殿,只是部分地建成完工。然而,僅僅是建成的部分就已經是一件偉大的作品。

還應提到的是紐芬堡宮。這座宮殿的建造和逐步擴建,是費迪南德·馬利亞、馬克斯·艾曼努爾和卡爾·阿爾布雷希特等幾位選帝侯促成的。建造者主要是楚卡裡和約瑟夫·埃夫納。這是一個用拱門將宮殿內亭臺樓閣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建築群。

▲紐芬堡宮

它的正面是由專供宮廷侍從們居住的兩層高樓連結成的一組建築,原來是計劃把它建成巴洛克式的卡爾之城中心。霍耶寫道:「與法國園林不同的是,園林不是宮殿的配角,而是宮殿嵌入園林之中。將它們分開和圍起來的元素是人工河道裡的水。」

德勒斯登曾遭受一場大火,損失慘重,大火以後,該城重建成巴洛克樣式。強者奧古斯特建成了有著漂亮樓閣的著名的茨溫格爾宮。1711年至1728年間,參與建造宮殿的建築師是馬伊斯·丹·帕佩曼,其雕塑大多出自巴爾塔扎·佩爾莫澤之手。

▲「強者」奧古斯特修建的德勒斯登茨溫

這位選帝侯兼國王是為舉行他的宮廷慶典活動而建造茨溫格爾宮的。這座宮殿的中間呈長方形,長的一邊是由半圓形迴廊連結起來的兩個庭院,四個位於角落的亭子,用來做遠眺之用。這是一個有著獨特創意的巴洛克式宮殿院落。除此之外,還有建於德勒斯登新城的所謂的日本宮。這是一座有著四個側翼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同樣由帕佩曼設計建造。

02

在藝術史上佔有傑出地位的是受普魯士弗裡德裡希二世委託建造的桑蘇西宮(無憂宮)。這位普魯士國王於1744年從柏林到了波茨坦的城市宮殿。由於這座標誌性的府第不稱他的心,他要的是一座符合他個人喜好的宮殿,所以又建造了一座用於避暑的「逍遙宮」,這就是「無憂宮」。宮殿於1745年奠基,由建築師格奧爾格·文策斯勞斯·克諾貝爾斯多夫(1699-1753年)建造的帶有漂亮臺階式園林的一層樓房,在1747年的5月1日舉行落成典禮。

▲波茨坦的無憂宮

這座在弗裡德裡希本人參與下,在法國古典主義影響下建成的宮殿,與柏林的夏洛滕堡(1740-1743年)和柏林的歌劇院(1741-1743 年),共同成為所謂弗裡德裡希二世時代洛可可風格的巔峰。維利·庫爾特說:「在桑蘇西宮的建築和園林裡,洛可可風格得到了體現,它的根顯然在法國的藝術之中,但在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和萊茵河地區宮殿中得到了自由和特有的發揮,打上了它最後的印記。」

在眾多的需要提及的宮殿園林中,如海倫豪森或路德維希堡、卡爾斯魯厄和曼海姆,至少應該簡短地介紹一下兩個教會諸侯宮,即波恩附近布呂爾的奧古斯圖斯堡宮殿和維爾茨堡的府第。宏偉的奧古斯圖斯堡標誌性避暑宮殿,是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科隆選帝侯克萊門斯·奧古斯特在布呂爾建造的,它是神聖羅馬帝國北部最壯觀的宮殿之一。1725年至1728年間,先是按照約翰·康拉德·施勞恩的設計。從1743年起,巴爾塔扎·諾伊曼對它的西側作了修改,然後按照這改動了的設計建造。華麗的臺階也是出於諾伊曼的手筆。此外,選帝侯還在明斯特地區建造了克萊門斯維特宮殿。這樣,德意志南部的巴洛克風格被移植到了德意志的北方。

▲奧古斯圖斯堡宮殿

對一個人口只約有20萬的邦國的教會君主來說,維爾茨堡是一座令人驚訝的府第。彼得·O.克呂克曼寫道:「在維爾茨堡府第裡,宮廷禮儀通過其最為輝煌的建築樣式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一風格由於諾伊曼對房間的布局把所有原來的東西變得黯然失色。諾伊曼喜用強烈的對比,從寬廣的宮前廣場就已經體現出來。要到達這個廣場,先要穿過一個通向宮殿的窄小胡同。但是,當接近宮殿時,來訪者就會覺得撲面而至的這座巍峨宮殿正面的牆壁愈來愈顯得高大宏偉。」

1720年時為這座宮殿打下基礎的,是出身於喜愛建築的帝國貴族家族舍恩博恩的侯爵主教約翰·菲利普·弗朗茨。他的叔父——美因茨的選帝侯洛塔爾·弗朗茨·馮·舍恩博恩給了他許多建議。負責規劃維爾茨堡宮殿的有美因茨的宮廷建築師馬克西米利安·馮·韋爾施、班貝格的建築師約翰·丁岑霍弗爾以及維也納的建築師約·盧卡斯·馮·希爾德布蘭特。但是,真正的規劃協調人和建築師是年輕的巴爾塔扎·諾伊曼。

▲維爾茨堡主教宮

可是當約翰·菲利普·弗朗茨於1724年突然去世後,接任者是節儉的克裡斯託夫·弗朗茨·馮·胡騰,他只想把已開工的建築草草完工,建造工作因而終止。1729年克裡斯託夫·弗朗茨去世後,大教堂全體教士又選舉了一位舍恩博恩家族的成員,即弗裡德裡希·卡爾擔任維爾茨堡的侯爵主教。新任者馬上大張旗鼓地開始了宮殿的重建。這樣終於在1744年可以舉行封頂慶典。這座宮殿是諾伊曼的得意之作,讚美之聲不絕於耳。他本人還因建造布魯赫薩爾、韋爾內克和布呂爾等處的宮殿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

▲維爾茨堡主教宮內景

舍恩博恩於1746年過世,這對這座恢宏但每年要花費16500至113000佛羅琳的耗資巨大的建築來說,不啻是一場災難,因為他的繼任者安塞爾姆·弗朗茨·馮·英格爾海姆對用巨資來進行內部的擴建不感興趣。直到一位舍恩博恩的親戚,卡爾·菲利普·馮·格賴芬克勞接任後,又才重新開工建造。他再次起用諾伊曼,就這樣,這座超乎尋常的宮殿才終於能大功告成。

結語

所有這裡描述的,以及幾乎所有其他的宮殿和府第,都為相應的巴洛克風格的園林設施所環繞,而且大多是法國風格。美泉宮是這樣,它有著 1705-1706年間由讓·特雷埃建設、1775年建成的、可以俯瞰四周、伴有高處觀景亭的漂亮園林。施萊斯海姆、紐芬堡、桑蘇西、黑倫豪森、布呂爾、維爾茨堡、法伊茨赫希海姆和卡爾斯魯厄的園林也是如此。

▲巴洛克建築的代表作

它們也都有藝術性的雕塑點綴之中。賴納·A.米勒對此曾說:「園林的作用在於將宮殿建築向空間延伸,並創造出一個標誌性的外部空間來;目的並非是要模仿或再造大自然,這一以象徵和寓意為主旨的建築規劃,是用對類似舞臺的建築群作互補性補充,營造出一個精心構思的理想景觀。」

寬廣的、按照法國的樣式、有著按幾何圖形有規律排列修剪齊整的矮樹籬的園林,從視覺上,也是事實上將宮殿建築擴展到無限之遠。在這些廣為延伸、富於美感的「建築風景」裡,錯落有致地布置著小的娛樂宮、涼亭,中國式房屋、園亭、寶塔和巴洛克式花亭,站立著石制雕塑和噴泉。這種景色本身同時也是「有用的、可觀賞的裝飾」。

參考資料:Bauer, Gesellschaft, S. 70ff. ; Kunisch, Hofkultur, S. 741; Reinalter, Helmut: Am Hofe Josephs II. Leipzig 1991, S. 78-100.Hinske, Norbert (Hg.):Die Bestim-mung des Menschen. Aufklrung, Jg.11,H.1) Hamburg 1996.

相關焦點

  • 在中世紀及巴洛克時期,神聖羅馬帝國教堂音樂的主要特點
    巴洛克時期的教堂音樂-祈禱樂-禮拜儀式17和18世紀時,教堂音樂有著多種形式,因為在使用古老形式的同時還出現了無數種新的形式。▲馬丁·路德在維騰堡教堂門前在巴洛克時期,主要是耶穌會會士在系統地推動著德意志宗教歌曲的發展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要知道,羅馬帝國人口最多的時期也只有不到5000萬,可見基督教的影響力有多大,發展有多麼的迅猛,甚至連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的妻子也信奉基督教,成了基督教徒。 迅猛的發展速度和強大的影響力使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帝國盛行起來,也在不斷地改變羅馬帝國統治階層對這個宗教的觀念與看法。
  • 古羅馬大家族住這裡,不僅是英語宮殿一詞發源地,還藏有史前遺蹟
    從古羅馬廣場旁邊的斜坡即可登上帕拉蒂諾山,由於該山並不高,不是很費體力便可以到達觀景臺,不過,正式這座不高的山,卻可以俯瞰整個古羅馬廣場,無論是整個羅馬帝國時期最大的巴西利卡式建築-君士坦丁大會堂,還是羅馬城奠基人羅穆路斯的神廟,又或是羅馬希臘混搭風的安東尼奧和福斯蒂娜神廟,甚至以及西庇阿,馬略,蘇拉,龐培,還有凱撒和她的埃及豔后都走過的「神聖大道」等等著名古蹟,都可以在這裡一覽無餘,
  •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是人類史上最龐大的國家之一。它的版圖不僅囊括了整個地中海盆地,而且還包括了今天法國、英格蘭的一部分地區。這些精英人士,無論他們的母語是什麼,都用拉丁語作為通行於帝國的語言。這種鬆散的統治之下,我們看到的卻是一番繁雜的景象:各種語言、各個種族和各種宗教都並行不悖。
  • 中國古代文化的表現,在建築、園林和雕塑三個方面,各有不同風格
    中國建築體系是東方四大建築體系中歷史最悠久、風格最統一、特點最顯著的建築體系,具有卓越的成就,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始社會,人們構巢而居,後逐漸由穴居轉為地上建築。進入奴隸社會,建築技術有很大提高,出現看斧、刀、鋸、鑿、鑽等生產工具,並能大規模地修建城郭、陂池、宮室等組群,注意建築的造型、裝飾與色彩。經過長期的封建社會,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獨特的體系。在戰國至南北朝階段,出現看臨淄、邯鄲、大梁等工商業大城市,高臺建築更為發達。秦統一中國後,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裡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等。
  • 希特勒想恢復威廉二世和神聖羅馬時代,所以納粹時代稱為第三帝國
    其中,東法蘭克王國的末代君主"路易斯之子"無子而終,時任法蘭克公爵的康拉德一世被選為新國王。康拉德一世死後,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由兒子奧託一世繼位,奧託一世於962年出兵羅馬,隨後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弗雷德裡克一世大帝1155年,腓特烈一世被教皇阿德裡安四世冊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而完成了東法蘭克王國向"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轉變,因此神聖羅馬帝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建築是「凝固的古典音樂」,飛簷鬥拱的亭臺樓宇、恢弘壯麗的宮殿建築、詩意的園林以及古樸的民居...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築,共同演奏了這支氣勢磅礴的樂曲。那麼,如何欣賞古代建築?它們又有哪些特點呢?
  • 羅馬帝國隕落的原因
    羅馬帝國的事跡可謂是十分勵志。當時羅馬帝國的綜合國力僅次於漢代中國,為世界的一極。但由於帕提亞帝國(安息)和貴霜帝國的阻礙,兩位大佬一直沒機會扳一下手腕。然而再龐大的帝國也終究擺脫不了自然規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實力大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
  • 中國古代建築簡史:魏晉時期的石柱類建築有古希臘風格
    商代城址主要有 河南偃師屍溝鄉商城遺址 其中已出現宮城、內城、外城的格局 宮殿區內的主殿是迄今所知 最大的早商單體建築遺址
  • 瀘州民國時期園林建築及名流私家花園,如今還剩幾家?
    關於私家花園別墅,今天的瀘州市和周邊區縣也並不是什麼稀罕的玩意,雖然不是人人能擁有,但是瀘州有錢人也不少,條件好了,人家是有條件購買別墅的無可厚非。而且開發商也樂意做一些標杆的項目來吸引需求客戶。沽酒客一個朋友告訴我,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私家院子的情節,我想她這句話是對的。
  • 有著「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保存完整的山水園林驚豔了世人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的名詞佳作的華麗辭藻中,而且還有巍峨壯觀的宮殿建築,山水園林中。詩詞歌賦中的情感依託,可以代表家國情懷,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拓寬人的視野,豐富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歷史書籍蘊含的無盡智慧猶如無數珍寶。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公元前476年,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羅幕洛所領導的軍隊在與日耳曼僱傭軍的戰鬥中,被日耳曼僱傭軍大敗,這也是羅馬帝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場戰爭。因為羅馬帝國最後的倚仗也被蠻族剿滅,這位末代皇帝自然也沒有什麼好下場,直接被敵方的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至此,羅馬帝國徹底滅亡。
  • 明朝園林建築:園林一畝三分地,怎樣框住士大夫「隱心」
    在中國建築藝術中,園林建築可稱為除皇家、廟宇建築之外的中國建築藝術寶庫。由於皇室建築和廟宇建築都不能脫離傳統的設計語言,而在園林建築中,可以看到藝術的發散。明代園林建築大發展,是因為明代的社會生產力比前代要高,士大夫們也有充足的社會資源。無論南北、商賈世家、官宦百姓,都在追求士大夫們對園林設計的追求,喜愛園林建築。
  • 國名趣談7:王國與帝國有什麼區別?世界上有哪些王國?
    「皇帝」來源於羅馬帝國,一般指拉丁語中的Imperator和Caesar。拉丁語中Caesar 念作「keisa」,即愷撒。我們最熟悉的凱撒大帝卻不是真正的皇帝,是後人為了尊敬他加上去的。英語中Caesar音標為 ['si:z],你是不是曾經被英語老師糾正過發音?德文中寫作「Kaiser」,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帝國皇帝和奧地利帝國皇帝的正式稱謂。
  • 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危機,使羅馬帝國陷入了崩潰邊緣
    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存續期間,它經歷了許多個時期的麻煩,但沒有一個像三世紀的危機一樣危險。帝國因內亂而被撕成碎片,來自各方的敵人都渴望偷走其土地。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夥扒一扒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其後果。
  • 英國是被羅馬帝國打出來的
    歐洲歷史是建立在希臘文明和羅馬帝國這兩大基礎之上的,隨後的幾乎所有的歐洲帝國,都逃不了這個窠臼。希臘文明不能說是人類的文明之源,但它完全是歐洲的文明之源。直到今天,希臘仍然是歐洲人心裡的聖地;至於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俗語,就是羅馬帝國地位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