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3日6時20分訊(通訊員 趙瑋)在大足,提起「螢火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昆蟲,而是志願者。近幾年來,隨著這支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者服務隊活動範圍的擴大,他們給了很多留守兒童物質的幫助和心靈的慰藉。
「螢火蟲」志願者服務隊是由現年42歲的王航,於2015年籌備發起。受祖父影響,王航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已有20多個年頭。作為本地成功企業家的她長期熱衷公益事業,1996年從生意上賺到一些錢後,她就慷慨捐資助學。生意越做越大,捐款捐物的額度也「水漲船高」。
2014年底,王航去北京一個傳統文化學習班進修,正是這一次的學習讓她萌生了成立志願者服務隊的想法。
「既然自己都已經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那麼在我們大足周邊那些偏遠的農村小學,還有很多留守兒童在期盼著為了養家餬口而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給他們一個擁抱,一點關愛,一點鼓勵……」2015年10月,由她發起的大足區「螢火蟲」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隊成立了,首批隊員為她及合作夥伴公司的30餘名員工。
懷著這樣一份初心,2016年,王航與多位愛心人士交流接觸,大家一拍即合,並於當年10月正式成立了「螢火蟲」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團隊。
靠著純粹做善事的理念,「螢火蟲」吸引了大批愛心人士加入,目前,「螢火蟲」的成員已經超過500人,數百名留守兒童受到連續不間斷的關愛。
因愛而來
陳勇,江蘇人,經商多年。為了家庭,來到大足生活已經30年,能說一口流利的重慶話。
「我身邊接觸的家庭大多經濟條件不錯,也很少有留守兒童。」陳勇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了「螢火蟲」志願者服務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服務隊組織的一次家訪活動。
那一次家訪的對象是三驅鎮一對孤苦可憐的兄弟,志願者家訪的目的是為後續幫助進行綜合評估。
王家兄弟倆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他們父親已經去世,母親遠走他鄉,多年沒有音訊。簡陋的平房裡,只有兩個孩子以及年過七旬的爺爺相依為命。
「兩個孩子性格非常內向。」陳勇至今還記得初見兄弟倆的情形,孩子慌張閃躲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
轉身看著一貧如洗的房間,豆大的淚珠奪眶而出,難受、悲傷的情緒讓陳勇久久不能自拔。
「那次家訪之前,我沒有接觸過留守兒童,更沒想到,就在我們身邊,還有這麼多,這麼困難的孩子,需要幫助,需要陪伴!」陳勇動情地說。
從那以後,逢人他就變身說客:「節約幾包煙錢也能幫助那些留守兒童……」漸漸地,他也從最初的參與者,變成了策劃者和組織者,從隊伍的邊緣走到了中心。
堅守「初心」低調前行
亦如「螢火蟲」名字的意義,陳勇也希望自己能像螢火蟲一樣,為關愛留守兒童盡一點微薄之力。
為留守兒童捐款捐物,尋找幫扶對象,實地家訪……陳勇全情投入到志願者的工作中,生怕錯過一場活動。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勇發現,服務隊需要更加精細的管理,需要更深入的家訪活動。
於是,在他的建議下,志願者服務隊成立了財務組、考察組、策劃組、安保組等,成員各司其職,隊伍高效運轉。
在具體的幫扶措施方面,陳勇也提議,成立一個為主,兩個為輔的對接幫助小組,使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幫扶措施能夠落地生根,產生實效。
惜字閣黃家兄弟倆身世可憐,母親因患精神疾病離家了無音訊,父親去世多年,爺爺年邁,無奈之下兩個孩子投靠了堂姐。兩個孩子性格非常內向,成績也差。在「螢火蟲」志願者服務隊近兩年的幫扶下,兄弟倆再次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成績逐步提高,人也變得陽光自信了。
4年來,還有數十名像三驅鎮王家兄弟,惜字閣黃家兄弟這樣的困難留守兒童通過「螢火蟲」志願服務隊的幫助,改善了生活,找回了自信。
在重點關心和幫助留守兒童的過程中,陳勇也帶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將觸角延伸到關愛老人,幫助患病孩童,慰問疫情一線工作者等多個方面。
2019年11月,服務隊組織部分留守兒童開展「重走小川東道、新溫中國夢」公益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歷史文化,學習古人先賢不懼艱難的精神;2019年12月24日,服務隊組織部分志願者來到石馬鎮敬老院開展公益活動;今年5月,大足區第三小學學生陳湫桐患上過敏性紫癜混合型疾病,該病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服務隊志願者積極響應捐款號召,幾個小時就籌集愛心善款2000多元……
從創立之日起,「螢火蟲」關愛留守志願服務隊就確立了自己的行事理念,只吸收純粹想做好事的人,不附帶給某位隊員的企業打廣告,不搞冠名,聯絡的qq群、微信群裡也嚴禁發布任何有廣告嫌疑的消息。
曾經有人找到陳勇,表示願意拿出2000元以自己企業的名義,給服務隊舉行一場活動。陳勇斷然拒絕:「不能讓服務隊的活動商業化。」
帶著創立的「初心」,陽光慈善,低調前行。4年來,在陳勇的帶領下,「螢火蟲」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傳遞溫暖愛心接力大三學生小明家住寶頂鎮,兩年前,收到大學通知書的她正在為學費犯難時,陳勇代表「螢火蟲」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隊,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她度過了難關。
備受感動的她,如今每學期放假回來,她都會積極主動地要求參加服務隊組織的活動。
「曾經我也和他們一樣,內向而茫然。」正在福建上學的小明,通過電波侃侃而談,「陳叔叔給了我莫大的溫暖,就像家人般的陪伴和關愛……」
因為這份溫暖,小明走出了陰霾,也讓她萌生了幫助別人的想法。2019年寒假、暑假,小明兩次回鄉都和陳勇聯繫,表示希望參加服務隊的活動。
這次開學前的慰問活動,小明又報名參加了,和孩子一起做互動遊戲,除草勞動,小明覺得非常有意義:「這些孩子雖然家庭困難,但他們學習努力,乖巧孝順,幫助他們的同時也對我的觸動非常大。」
從最初的受助者,到如今的志願者,小明並非個例。陳勇說,這種愛心傳承、接力的現象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愛心不打烊,善行不停歇。陳勇希望,通過自己有限的力量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其中,讓每一份愛心都真正落到實處,讓志願服務隊更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