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歡迎天才的時代,特斯拉組建了自己的公司,繼續研發交流電機,解決了交流電與直流電的轉換問題,並立刻找到了新買家(也有說是老闆的),西屋電氣的創始人威斯汀豪斯——這次電力大戰的「交流電一方」的主帥。
「反愛迪生同盟」正式成立:威斯汀豪斯遇到了特斯拉,就好像劉備找到了諸葛亮,立刻買下了他發明的交流發電機專利,傾盡全力開發交流電系統。
而特斯拉為了打敗愛迪生,證明自己對交流電的預判,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他在西屋電氣出現財務危機之時,竟然放棄了自己的專利權——可能是歷史上最值錢的專利,以減輕經營壓力。
其實,威斯汀豪斯也受不了特斯拉這種科學狂人的自由散漫勁兒,他既不是個靠譜的供應商,也不是個好員工,可為什麼他堅定地選擇和特斯拉站在交流電這個陣營呢?
特斯拉其實有一點冤枉愛迪生了。愛迪生雖然不懂理論,但他對應用方向的敏感還有的,完全理解交流電的優勢,安全只是一個藉口,只是有一個原因,讓愛迪生公司根本無法支持交流電。
答案是,在這場電力大戰中,雙方賣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愛迪生要賣的是電燈等電器產品,但為了能讓電燈亮起來,同時賣發電機,最終變成一個電燈加一個直流發電機組成的「家用發電系統」,就像一個手機配一塊手機電池一樣。而威斯汀豪斯真正想賣的,是電力系統,燈泡只是系統下的明星產品,類似iOS系統和iPhone關係一樣,他要先把電力系統賣給城市和社區,再把燈泡賣給家庭。
為什麼愛迪生堅持要做直流電?歸根到底,直流電的商業模式簡單,更適合愛迪生這樣的產品研髮型公司。說句實話,他當時已經對電燈不感興趣了,急著要發明下一樣產品了。
正是發明工廠的經營模式,限制了愛迪生對商業模式的選擇。
威斯汀豪斯才是一個真正具有商業野心和戰略的企業家。「家用發電系統」只能賣給有錢人,而且只能賣一次,這個生意在他看來,實在是太小兒科。
而交流電系統的生意就完全不一樣了。電力系統一旦賣掉,就可以向整個社區或者城市的所有人售賣電燈了。更妙的是,一個城市只需要一個電力系統,只要掌握了這個系統,你愛迪生發明的電器越多,我坐收的電費越多。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壟斷商業模型。
這同樣也是愛迪生拼了老命也要阻止威斯汀豪斯搞交流電的原因,技術路線可以大家共享,可商業模式就是你死我活了。
另一個讓他與特斯拉站在同一陣線的原因是,威斯汀▪豪斯也不喜歡愛迪生先生的「發明工廠」。
愛迪生的興趣在於發明,你想要光,我發明一個燈泡賣給你,這就是愛迪生的生意。可在威斯汀▪豪斯看來,愛迪生公司只懂發明,可生產出來的產品做工粗糙、設計醜陋、質量問題頻頻,壽命又短,價格又貴,簡直是垃圾中的垃圾。
從這一點上不難看出,威斯汀豪斯是最早具有「產品經理意識」的企業家。
威斯汀豪斯也是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發明家,他發明了用於火車的空氣制動器。不同的是,他對經營產品更感興趣。在他看來,發明只是第一步,產品質量才是人們是否接受的關鍵,而要提高質量,就必須讓生產標準化。
威斯汀豪斯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推行標準化的首批企業家之一,他成立了威斯汀豪斯空氣制動器公司,並以優良的質量,和不斷升級的產品,迅速壟斷了這個市場。
在他看來,選擇了錯誤技術路線的愛迪生,生產沒有實行標準化故而成本高,又不注重產品質量,完全憑著媒體關係和資本背景,運用專利大棒嚇唬人,是一個標準的紙老虎。
這正是他不惜代價,與這個美國人民心中的英雄決一死戰的真正原因。
這是一場產業標準的戰爭,一場商業模式的戰爭,一場管理理念的戰爭,一場雙方都賭上全部身家、甚至名譽的戰爭,但這場戰爭中,卻有一個大大的資源錯配。
電力系統這種複雜的產品,要求經營者擁有海量的政府資源、媒體資源,還需要有金融資本支持,而這恰恰是愛迪生的優勢。可「發明工廠」的本質,又讓愛迪生不願意做電力系統這麼複雜的事業。
這個資源錯配,讓兩家公司都陷入了苦戰,這真是歷史開的大玩笑。
於是,一直站在他們背後的金融資本,不得不站到了前臺。
4/ 解決問題的思維
創辦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
那麼最終愛迪生和「威特組合」,到底誰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