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是舉世聞名的發明家,有一千多項發明,從電燈、留聲機、電影、選礦機應有盡有,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在很長的一段的時間內,愛迪生都是世界上擁有專利最多的人。如果要對愛迪生的發明影響力做個排名的話,高厲害的恐怕還要數電燈。電燈的廣泛使用,對人類社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愛迪生也一直被當成電燈的發明者。愛迪生一身申請了2200多件專利,其中300多件都與電燈相關,也足見電燈在愛迪生發明生涯中的重要性。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的實驗開始著手於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導:「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愛迪生面對失敗,面對所有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鬍鬚,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裡。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髮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愛迪生,但他明白,頭髮與鬍鬚性質一樣,於是沒有採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裡,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此時,夜幕正在降臨,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裡的空氣抽走,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1小時,2小時,3小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後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誌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雖然這樣,愛迪生並沒有滿足,他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有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後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後,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可是1880年愛迪生開始出售這種電燈時,就遭到了Swan的起訴。關於這起智慧財產權訴訟的細節目前已經很難查到,最終的結果就是愛迪生不得不與Swan合夥,因為Swan擁有碳化燈絲的基礎專利,愛迪生的發明是在原來基礎改進的,只不過將碳化紙或碳化棉線改成碳化竹絲。他們兩個人的技術相互依賴,Swan雖然擁有基礎專利,但是技術效果不好,無法商業化,因為消費者不可能每天都換燈泡。愛迪生的燈泡技術效果,可以持續發光1200小時,但是必須用到Swan的基礎專利。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各持專利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這就是最早的EdisonSwan電燈公司。
隨後愛迪生又收購了加拿大兩個工程師關於在電燈中充入氮氣的專利。愛迪生這時候才擁有了生產了現代電燈的完整智慧財產權,為商業上取得了跨時代的成就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