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電燈以來人們就從黑暗的夜晚中解脫了出來而一說到電燈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想到愛迪生因為愛迪生「發明」電燈的說法好像成了常識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愛迪生之前許多發明家為電燈泡的發明做出了努力
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
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及時申請設計專利。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杆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續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1878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9年,愛迪生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
愛迪生的最大的發現是使用鎢代替碳作為燈絲。之後在1906年,通用電器發明一種製造電燈鎢絲的方法。最終廉價製造鎢絲的方法得到解決,鎢絲電燈泡受到了真正的推廣應用。
怎麼樣?白熾燈的發展經歷了那麼多波折是不是太不容易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細心的小夥伴會問了:為什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很難見到白熾燈了呢?
白熾燈是一種熱輻射光源,能量的轉換效率很低,只有2%~4%的電能轉換為眼睛能夠感受到的光。2012年10月17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北京宣布正式實施《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
從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從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依據能效標準,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光效低於能效限定值的低效滷鎢燈;從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
目前,
LED站在了電光源舞臺的最中央。
1962年,由Holonyak等人利用GaAsP材料製得紅光LED,因為其長壽命、抗電擊、抗震等特點而作為指示燈。20世紀70年代,隨著材料生長和器件製備技術的改進,LED的顏色從紅光擴展到黃綠光。1971年美國RCA實驗室的Pankove研究發現了氮化物材料中形成高效藍色發光中心的雜質原子,並研製出MIS(金屬-絕緣體-半導體)結構的GaN藍光LED器件,這就是全球最先誕生的藍色LED。2001年Kafmann 等人用UV LED激發三基色螢光粉得到白光LED。國際上迅即出現高效白光LED的研究和產業化的競爭,並持續至今,發光效率不斷被提高,目前已經超過300lm/W(lm:流明,表徵光通量的單位),電光轉換率達50% 以上。
好這次電燈的故事就給大家講到這裡了如果大家還比較感興趣的話下次給大家講講愛迪生與特斯拉之間直流電與交流電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