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作為一種人類所創造的表演藝術,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過魔術活動的蹤跡。在古代中國,魔術表演則被稱為「幻術」或者我們所熟知的變戲法,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能夠見到,例如吞刀、吐火、仙人摘豆等等。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逐漸加強,也使得西方的魔術傳入中國。晚清時期的民間,就有很多著名的魔術師,而程連蘇就是其中之一。
聽到這個名字,大家一定會認為這個魔術師是一位中國人,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程連蘇是一名地道的美國人。程連蘇本名為威廉·羅賓森,於1861年出生於美國。在來到中國之前,程連蘇也一直在美國當地表演魔術,並且還為自己塑造了一個非凡的人設——「神秘人羅賓森」。
然而一直以來,羅賓森在美國的表演事業並不順暢,沒有什麼名氣。直到1898年,一位來自中國的魔術師金陵福來到了美國。在當時,雖然中國與世界列強之間交流日益頻繁,但是西方國家的人們對於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及其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金陵福則憑藉著傳統的中國戲法在美國贏得了無數的觀眾,甚至還登上了國際魔術協會官方刊物的封面,成為風靡美國的魔術師。
這讓毫無成就的羅賓森,找到了成名捷徑。從此之後,羅賓森開始偷學金陵福所展現的中國傳統戲法。同時,羅賓森也意識到了金陵福作為中國人的身份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了徹底的模仿之路。
為了讓自己的表演充滿異國風情,羅賓森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程連蘇。不僅如此,他還塑造了自己中國血統的人設。程連蘇對外宣稱自己的父親是一名美國人,早年間來到中國傳教,與當地的一名廣東女子結婚,之後生下了他,而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為了生存,十分刻苦的鑽研中國戲法。
而事實證明,程連蘇的人設塑造是成功的。在作為「中國魔術師」的身份開始表演之後,程連蘇收穫的大量的忠實觀眾。在此之後,程連蘇更加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中國人」的形象。不管走到哪裡,他都穿著滿清服飾,還給自己留起了辮子。然而這些外在的形象都很容易裝扮,但是生活方式卻很難改變,首先就是語言的問題。
為了隱瞞自己的假身份,程連蘇在表演的時候從不說話,在公共場合和採訪時更是直接安排一個翻譯在身邊。之後,憑藉著滴水不漏的「包裝團隊」,程連蘇這位「中美混血」的魔術師,迅速在西方走紅,名利也隨之而來。
在當時,每個魔術師都有著自己的絕活表演,程連蘇則是依靠著「徒手抓子彈」的絕技而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些在影視劇中才可能出現的情況,一次次地吸引著觀眾的眼球。而是不是真的存在這種絕技呢?至少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是違背常理的,那程連蘇又是如何做到了呢?答案就在道具上。
我們知道,很多的魔術都要藉助道具,程連蘇的「徒手抓子彈」自然也不例外。在表演這一魔術時,程連蘇的助手會帶上來兩把裝有子彈的槍,交給臺下的觀眾檢查,然而再對著程連蘇開槍。每一次,程連蘇都會「接住」助手射向他的子彈。
而實際的情況是,用來射擊的槍早就被改造過,存在著兩個分隔槍膛,每次火藥都在假的槍膛裡引爆,而放在真膛裡的子彈根本就不會引爆,因此也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至於程連蘇手中「接到」的子彈,也是他在趁觀眾檢查槍彈時事先藏在手中的。
就這樣,伴隨著一次次的槍響,程連蘇的名氣被一步一步的推向了魔術界的頂峰,「徒手抓子彈」成為了程連蘇的標籤。但是最終,那顆似乎永遠都不會出膛的子彈,還是射向了程連蘇的胸部。
1918年3月23日,程連蘇在倫敦的綠林帝國進行魔術表演,在觀眾高聲呼喊下,表演進入到了高潮環節,程連蘇即將要表演「徒手抓子彈」的絕活。一切都往常一樣,助手登臺,檢查槍枝,子彈裝填,槍口瞄準,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子彈出膛了,擊中了程連蘇的胸部。在意識到疼痛之後,程連蘇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還是用儘自己渾身的力氣喊出了一句久違的呼救的英文。
表演迅速終止,程連蘇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但卻在第二天宣布搶救無效而死亡。調查的結果是,用來表演的道具出現了磨損,導致火藥在真槍膛裡引爆,導致子彈射出。這位徒手抓子彈的魔術師,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之下,留下的只有那顆永遠都不不可能接住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