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革命,歷史的發展
人類的每次革命,都是為了越來越好?
但人類由狩獵採集者變成農民,真的過上愉快富足的生活了嗎?
農業革命似乎是史上最具爭議的事件。
一、到底是誰馴化了誰
1萬年前,小麥只是一種野草。但就是短短的1000年內,小麥突然就傳遍了世界各地。
人類為了培育小麥,不得不定居在麥田旁邊。每天從早到晚鋤地、澆水、施肥、驅蟲。小麥不但受到了精心照顧,還得到了大量繁衍。
你能說不是小麥操縱了人類嗎?到底是誰馴化了誰呢?
還有人類圈養的家畜,家畜供人類食用,人類使家畜繁衍。你能說清到底是人類成全了家畜,還是家畜貢獻了人類嗎?
按生存和繁衍的演化標準,小麥和家畜是成功的。
農業社會的人類繁衍也是成功的。因為進入農業社會後,人口數量激增。
但演化並不是判斷物種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你認為牛每天為人類辛苦耕作,人類幫它繁衍,它會感謝人類嗎?
你認為人類開墾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養的家畜越來越多,就越來越幸福嗎?
蛋雞、奶牛和提供勞力的役用動物,在人類的圈養下,也許會比野生的多活幾年,但代價就是,過著完全不符合它們天性和渴望的生活,它們喜歡嗎?
農業時代人類空間變小了,時間變長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足夠一周或一個月生活的糧食都備好後,又開始擔心明年和後年吃啥,永無止境,他們快樂嗎?
每當人類整體的能力大幅增加,看來似乎大獲成功,個人的苦痛也總是隨之增長。
最後,你會發現你擁有的東西越多,你就被奴役越多,你的痛苦也就越多。
越簡單才越快樂!
二、農業革命就是個陷阱
不可否認,農業革命確實讓農民的食物量有所增加,但食物量增加並不能代表就能吃得更好,過得更悠閒。
因為食物量增加,勞動量也相應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因為人類勞動量過大,食物品種單一,所致的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等疾病的增加。
狩獵採集時代人類食物多樣,很少有營養不良、餓死之說。
農業時代食物單一,就那麼幾樣,碰到乾旱、蝗災、瘟疫等災害,人類餓死、病死不計其數。
狩獵者時代遇到強敵,打不過可以逃離。
農業時代遇到不可抗暴力,逃離代表放棄土地、房屋、糧食,所以只能死守,結局有時會很悲慘。
狩獵時代的人們從不憂慮現在,亦不擔心未來,順應自然的發展,與自然共生,快樂得很純粹。
進入農業時代以後,人們變得貪婪,不但想著現在能得到多少東西,還總規劃著未來我要擁有多少東西?
為了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總是改造自然為我所用,改造得越徹底,就會陷得越深。
人類總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多聰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害自己!
也許有人會想,農業時代這麼不好,為什麼人們不回到從前呢?
三、習慣的力量
習慣成自然。
奧德維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習慣是一個思想與行為的真正領導者。
習慣是人們長時期逐步形成的行為傾向,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
當你習慣了做一件事情,你就會對它產生依賴。
從狩獵時代進入農業時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經過多少年演化,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穩定的生活,已經不記得過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
就如我們現代人用慣了手機、電腦、洗衣機一樣,發達的網絡、過盛的信息,雖然我們感覺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了,但也更忙碌、更焦慮了,我們還能回到從前嗎?
人們習慣了一種習慣,就很難改變。
農業社會給人類的最大教訓就是:一心想追求更輕鬆的生活,有時結果會事與願違!
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像所建構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大而已。
歷史從一個岔路走到下一個岔路,選擇走某條路而非另一條路的原因總是神秘而不得而知。
大約1500年,歷史又一次做出重大選擇。這次選擇,改變的不只是人類的命運,而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運。
我們將它稱為「科學革命」......
人類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