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解民憂,做群眾的貼心人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讓群眾滿意。」這是吳一心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踐行的承諾。
永春縣呈祥鄉,海拔1000多米,交通不便,到縣城辦理摩託車牌照既花錢又費時。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消除安全隱患,時任永春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的吳一心,每季度都帶著民警,自帶麵包和水進山,挨村挨戶為群眾辦理摩託車上牌手續,並對行駛證和駕駛證進行年檢。這麼做,他堅持了14年。有人對他不理解,他總是回答說:「我這樣儘管辛苦一些,可老百姓的車輛有牌有證照,即使發生交通事故,也能得到有效賠償,減少損失。」
到惠安縣任交警大隊長後,吳一心把這項便民措施帶到惠安。
在惠安工作沒多久,吳一心發現,盜竊摩託車警情佔全縣刑事案件的52%。為破解這一難題,最大限度地挽回群眾損失,2007年起,吳一心和交警大隊的幹警們積極與當地較大的摩託車經銷商協調,讓他們在新車銷售前先好辦好牌照,省得群眾多跑一次車管所。同時,交警大隊直接給新上牌的摩託車免費安裝防盜暗開關,這樣買到手的摩託車不僅手續完備,而且有安全保障了。交警大隊還在全縣設立26個防盜暗開關免費安裝點,提供便民服務。
這項服務措施推出後,全縣摩託車被盜警情明顯下降,群眾親切地稱防盜暗開關為「一心鎖」。
關心群眾,善解民憂,不僅是對普通百姓,就是對在押人員這類特殊人群,吳一心也時時關懷。
2012年7月,惠安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工作重新分工,吳一心分管看守所、拘留所等7個單位。
分工會議剛結束,吳一心就找來監所管理的有關書籍。當晚,他接到縣看守所所長報告,湖南籍在押人員周某突發心悶,心跳加快伴身體水腫,過去曾有此種死亡病例。吳一心當即趕往看守所,同時聯繫醫院,可當地醫院夜間值班醫生不能離開崗位,他就組織民警將周某送到縣醫院搶救。因搶救及時,周某脫離了危險。
「在押人員也是人。」吳一心說,「他們的健康狀況不僅影響訴訟進程,更影響他們今後的生活。」忙活一個晚上後,第二天,他就開始想辦法解決讓在押人員更好地就醫看病的問題。
縣看守所在山坳裡,交通非常不便。吳一心多次與縣醫院、縣中醫院聯繫,協商在押人員就醫事宜。
最終,吳一心代表看守所與兩家醫院籤訂了醫療合作協議,由看守所提供場地和部分醫療器械,兩家醫院輪流派主治醫師到監所24小時值班。他還協調醫院開通在押人員就醫「綠色通道」。「一心牌」診所就這樣在看守所內成立了。
吳一心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小事,但正是這些點滴小事讓老百姓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大愛。
「不行」大隊長,九年未籤一張人情免罰單
在群眾心目中,吳一心比親人更親,有困難只要找一心,他總是不吝援手,熱情相助;在同事眼裡,吳一心更像大哥。
但在女兒吳雅茜和妻子洪軍瑜的眼中,吳一心卻不近人情,「不行」兩個字,是她們從吳一心嘴上聽到最多的詞。
到惠安的第一天,吳一心就和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約法三章——不得插手工作上的事,不得替他人說情求情,不得收受他人禮物。
在郵儲系統做臨時工的吳雅茜,年底有推銷印製賀卡的任務,她曾請求父親把交警大隊印製賀卡的業務交給她做。吳一心說:「不行。」
吳一心的大侄兒準備到惠安縣城開一家汽車修理廠,專門承接交通事故車輛維修業務,徵求吳一心意見,得到的回答也是:「不行。」
2011年春運期間,洪軍瑜搭乘好朋友的車子去惠安看丈夫。車子駛入惠安時,因超速被拍,朋友拿著罰單上門,希望吳一心網開一面。
吳一心下班後,妻子把罰單放到他的手上:「我最好的姐妹收到你們大隊的罰單了,是載我去的,你幫我銷掉吧!」
「不行!」吳一心說,「我的權力是用來為群眾服務的,不是用來做人情、搞關係的!」
「你堂堂交警大隊長,這點小事算啥?不辦也得辦!」洪軍瑜當時很生氣。但她沒想到,第二天,吳一心回家後把繳納罰款的發票交給她,開玩笑地說:「請你給報銷吧!」原來,吳一心自己掏錢交了罰款。
吳一心的做法,妻子不理解,但跟了他近十年的司機小黃卻深深理解。他清楚地知道,吳一心在惠安擔任交警大隊大隊長9年,從來就沒有籤過一張人情免罰單。有一次,小黃開私家車送小孩上學,因趕時間違章左轉,同事讓他找一心說一下,但小黃太了解一心為人處世的原則,還是自己交了罰款。
去年6月,吳雅茜大學畢業,一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找到吳一心:「您只要將交警大隊的有關業務交給我們做,您女兒的工作我們包了,而且待遇從優。」吳一心說:「不行。選擇哪家保險公司,那是車主的自由。」
後來,一家銀行的領導找上門,告訴吳一心,只要把交警大隊的帳戶開在該銀行,他的女兒就可以到該行工作。「不行。在哪家銀行開戶應由公安局黨委會決定,還得考慮方便群眾。」
吳一心一次又一次拒絕,女兒的工作一次又一次落空了。
「你為什麼不能幫幫自己的女兒呢?」洪軍瑜對吳一心抱怨。但每次,他總是回答:「你是警察的妻子,是老警察的妻子,你還不了解我嗎?」每當聽到這話,洪軍瑜也就不再多言了。
吳一心鼓勵女兒自力更生,從最基層做起,憑自己實力考試上崗。直到現在,吳雅茜還是郵儲系統的臨時工。「我沒有怨恨,爸爸給予我的財富,不是錢,也不是幫我找到好的工作,而是他那種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實幹精神,對於職業、對群眾的熱愛和奉獻。」吳雅茜說。
2012年12月30日,年僅49歲的吳一心,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突發心肌梗塞,犧牲在他熱愛的崗位上。
吳一心匆匆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永遠活在群眾的心中。
當靈車載著他的骨灰從泉州返回老家南安,群眾駕駛50多部私家車自發集結,按閩南風俗繫上紅絲帶,打開雙閃燈,送了一程又一程……(記者 劉益清 張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