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王蕊 金麗娜
今天是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在美國,有些機構專門為富人打造「長生不老」的千古帝王夢,方法是給對方輸入年輕人的血漿來保持年輕!這種操作聽起來很玄乎,但真的靠譜嗎?
「年輕血液」之謎
通過輸注年輕人的血漿變年輕「奇思妙想」並非來自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而是得到了「聯體共生」(Parabiosis)研究的啟發。
聯體共生研究是將年邁和年輕動物的血液循環系統連接起來,從而使它們的血液相互混合。這項手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新的聯體共生研究表明,年輕血液能讓衰老的小鼠重新煥發活力,並被證明對肌肉、心臟、大腦和其他器官都會產生有益效果。
在此基礎上,2013年《細胞》雜誌發布了新的研究成果,年輕小鼠血液中一種名為GDF11的蛋白質生長因子能讓年邁老鼠的肌肉力量增強,老化的大腦得到修復[1]。這一度被視為重要的研究突破。
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下,美國的一些創業公司開始宣稱找到了對抗衰老的答案,那就是輸注年輕人的血漿,花費8000美金,就可以擁有一次變得更年輕的機會。
在富人們自以為找到不老秘籍之時,不得不潑的冷水,並非所有動物研究都顯示出相同的結果。2015年發表於《Cell Metabolism》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大,小鼠體內GDF11的含量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且抑制了骨骼肌的再生[2]。這與此前的研究相矛盾。
輸血有風險,應用須謹慎
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成分,將血液中的細胞成分,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去掉,剩下的就是血漿。血漿輸注是醫院臨床的一種常見治療措施,主要是為了治療凝血障礙和大量失血的救治。
用於臨床輸注的血漿都來自血站,符合健康標準的獻血者所捐獻的全血通過離心分離得到紅細胞與血漿,有時還有血小板。血站所供應的所有血液成分都必須對輸血傳播感染(如B肝、C肝、愛滋病、梅毒、人類淋巴細胞病毒等)進行嚴格的檢測,並且符合質量要求(如血漿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在保障其療效的同時儘可能減少風險。
注意了,血站不會將血液成分按照獻血者的年齡加以區分,就是說你在輸血的時候,壓根不知道這袋血漿是不是來自年輕人!況且,更不提倡給缺乏適應症的患者輸血。輸血有風險,應用須謹慎。
就血漿輸注而言,首先有發生過敏反應和循環超負荷的風險;其次,還有發生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的風險;另外,也不能排除輸血傳播感染的風險。
輸血是有風險的,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強調輸血應遵循不可替代原則,即:除非必要,不要輸血。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布聲明:目前尚無臨床證據支持輸注年輕人血漿延緩衰老的療法。呼籲消費者對市面上聲稱輸注年輕人血漿可以防治正常衰老、記憶喪失等各種病症的說法,要保持警惕和謹慎的態度。
目前,美國一些提供該服務的機構網站已停止登記,僅掛一條公告:遵照FDA的警告,本公司已停止治療。
獻血真的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什麼人可以獻血?你需要知道幾件事!
什麼人適合獻血?
我們國家現在所接受的合法獻血的年齡是18周歲到55周歲,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周歲。男性體重≥50公斤,女性體重≥45公斤,獻血者需要身體健康,有傳染性肝炎、結核、心臟病、精神病等患者禁止獻血。此外,對於血液安全存在高危險行為的,如嗜毒品者不應獻血。婦女月經期及前後三天,妊娠期及流產後未滿六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暫不能獻血(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
獻血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血量:成人全部血量約4000-5000毫升,獻血一次為200毫升,不足全部血量的5%,健康人一次失血10%以下極少引起症狀;
血液循環:人體約有20%的血液存於肝、脾等器官裡,失血時這些存儲的血液會迅速補充血容器,在短時間裡恢復正常,不會影響正常的血循環和血壓;
新陳代謝:人的血液是不斷新陳代謝的,一般每四個月紅細胞要更新一次,獻血會刺激造血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新生紅細胞,有利於健康。
目前獻血方式有獻全血和獻成分血兩種。獻全血是將一定量的血液的全部成分抽出,而獻成分血則是僅僅抽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血小板,然後把其餘成分回輸給人體。獻全血需要間隔的時間不少於6個月,獻成分血(血小板)間隔的時間:不少於2周。
獻血後應注意哪些事項?
獻血後稍作休息,壓迫抽血針孔部位的彈力繃帶1小時後取掉,創可貼4小時後可以取掉。如果針眼周圍有青紫,兩到三天熱敷可逐漸消退。
獻血後的當天,要注意穿刺針眼處的清潔衛生,洗澡以淋浴為好,避免髒水汙染針眼,以防感染。
在獻血後的幾天裡,適當吃一些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劇烈運動,適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