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前灌木恐鳥完整基因組被重組,現實「侏羅紀公園」或非幻想

2020-12-01 DeepTech深科技

迄今為止,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而今,許多專家警告說,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到來,人類就是罪魁禍首。僅僅在 17 世紀到 20 世紀末的短短 300 年裡,單是動物,已有 300 多種永遠離我們而去,包括渡渡鳥,大海雀等。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據統計,在未來 50 年中,地球陸地上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如帝企鵝,中華鱘等都將遭到滅頂之災。

日益嚴峻的生物多樣性問題已經開始危及人類生存本身,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嘗試如何減緩這一過程,其中就包括嘗試復活滅絕物種。

圖 | 帝企鵝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用現代技術成功首次完整重組滅絕了 700 年的小灌木恐鳥基因組,這使得絕跡基因組學向實現 De-extinction (復活滅絕物種)目標——重現絕跡物種——更進了一步。

圖 | 大灌木恐鳥

灌木恐鳥隸屬於始鳥下綱,近親有鷸鴕,鴕鳥和鴯鶓,它根據大小被分為九種,但現在全部都已滅絕。其中,小灌木恐鳥是該物種最小和最常見的變種,平均身高約 4 英尺,體重約 66 磅,以植物為食。

根據紐西蘭導報(the NZ Herald),它們原先生活在紐西蘭北島和南島的森林中,但在公元 14 世紀後期,因玻里尼西亞人的過度捕獵,灌木恐鳥滅絕了。

圖 | 不同種類的灌木恐鳥

此研究雖然目前只在線上展示了非同行評議,正式論文尚未發表,但在絕跡基因組領域中已經轟動非凡。

來自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 Beth Shapiro,曾在 2017 年重組了侯鴿基因組。他表示,這個研究「超級酷」,因為它「重現了自然情況下,永遠不可能重新出現的絕跡基因組」。

來自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滅絕物種基因組專家 Morten Erik Allentoft 也稱這是「重大的進步」。並且,這也是 Revive and Restore 現在關注的問題之一——該組織是一個非營利性保護組織,旨在重現已滅絕物種,如侯鴿、猛獁等。

Revive and Restore 首席科學家本 Novak 認為,這項研究意義非凡,因為現在我們可以將他們的方法用在『復活』其他物種了。該組織創始人之一 Stewart Brand 說:「De-extinction (復活滅絕物種)時代逐漸來臨。最終,它將被視為另一種形式的物種復活,「像把狼帶回黃石公園,並將海狸送回瑞典和蘇格蘭。」

圖丨「復活」灌木恐鳥的技術原理和「復活」猛獁象的原理相同

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實現的呢?首先,科學家從一個灌木恐鳥標本中收集了恥骨樣本,該標本陳列於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然後,他們再從其中提取 DNA。然而,這一步並未聽起來那麼簡單。根據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Shapiro,「DNA 的衰變在死亡的幾天內就開始了。因此,來自標本的 DNA 就像酒杯碎片一樣。」幸運的是,今天的高通量基因組測序儀能夠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高通量基因測序,又名大規模平行測序,是將 DNA(或者 cDNA)隨機片段化、加接頭,製備測序文庫,通過對文庫中數以萬計的克隆 (colony) 進行延伸反應,檢測對應的信號,最終獲取序列信息。與 Sanger 法為代表的傳統測序法相比,高通量測序技術在處理大規模樣品時具有顯著的優勢,又快(兩天)又多(數百萬克隆),成為目前組學研究的主要技術。

藉助高通量基因組測序儀,科學家們實現了 DNA 片段的序列測定。接下來就需要定位 DNA 片斷在基因組上的位置:以何種順序位於哪些染色體上。

為此,哈佛大學的 Alison Cloutier 和其他成員分析了數百萬個 DNA 片段中近 9 億個核苷酸,並通過與鴯鶓的基因組相對照以定位 DNA 片段的位置。這是因為鳥類基因組,包括其他八種(都已滅絕)恐鳥,都具有相似的結構。也就是說,控制特定性狀的基因傾向於位於相同的染色體上,不同基因的排列方式也相似。

圖 | 小灌木恐鳥與幾種近親鳥類基因組對比

事實上,這種通過近親對比的方法已被廣泛用於古基因研究。例如 Shapiro 和她的研究小組利用帶狀鴿的基因組來重組侯鴿短 DNA 片段的序列。目前,她也正在努力為渡渡鳥做類似的事情:用尼科巴鴿子(與渡渡鳥血緣關係最近的物種)的基因組作為模板。

再如,哈佛大學的 George Church 團隊正在對大象染色體進行測序,用於猛獁 DNA 重組的參考。此外根據研究,猛獁的滅絕與皰疹病毒感染有關。因此,Church 團隊計劃在重組基因組之前,先用基因工程導入皰疹病毒抗性基因。Church 表示,今年他們將宣布研究進展。

圖丨Ben Mezrich講述全世界範圍內復活猛獁象的新著《長毛象:復活史上最具標誌性的滅絕生物的真實故事》(Woolly: The True Story Of The Quest To Revive One Of History’s Most Iconic Extinct Species)

在這次的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恢復了恐鳥大約 85% 的基因組。

「另 15% 很難通過鴯鶓的基因組恢復。」Novak 說,「要將微小的片斷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組非常困難。」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 Charlie Feigin 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你可以從近親物種上尋找線索,但這不能保證能獲得完整且正確的滅絕物種基因組。」

圖丨George Church與「猛獁象」對望

鑑於此,儘管科學家將組裝後的滅絕物種基因組注入活體物種的卵子後,能重現這種滅絕物種,但是它可能不會是原始物種的完美複製品。舉個例子,與原始侯鴿相比,這樣得到的侯鴿可能以相同食物為食,但有著不同的生殖和社會行為。

而且,在鳥類卵子中實現基因組導入其實比在哺乳動物中更困難。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基因可以通過克隆技術重組到哺乳動物卵細胞中,這也就是最初轟動一時的「多利羊技術」。

「但至少目前為止,這在野生鳥類中並不適用。」Brand 說。唯一一個變通方法是將基因組轉化導入到能分化成卵子或精子的胚胎細胞中,這種方法最近在家雞中取得成功。

事實上,重組絕跡基因組在這個領域並不罕見。根據 Novak:「正式報導已有四五種絕跡基因組重組研究,但實際上正在進行絕跡基因組重組的研究數量可能是發表數量的四倍。」

其中,接近實現基因組重組的物種包括猛獁象,侯鴿和兩種已滅絕的古人類,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另外,在還處於「基因組石器時代」的 1984 年,就實現了斑驢的 DNA 測序,這是第一個實現 DNA 測序的絕跡物種,但它不符合現代標準。

圖 | 尼安德特人

圖 | 丹尼索瓦人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也接近重組了渡渡鳥和大海雀的基因組。渡渡鳥,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在 17 世紀末期滅絕;大海雀,產於北大西洋,在 19 世紀中期滅絕。另外,上個月,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揭開了塔斯馬尼亞虎的基因組,該物種在 1936 年滅絕。

圖 | 渡渡鳥模型

然而,還有一些科學家不支持復活這些滅絕物種,因為物競天擇,人為重現的物種在激烈的競爭中可能也不會繼續倖存下去。另外,一些反對者則認為,科學家應該更加關注正遭受滅絕威脅的新物種。

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 Hugh Possingham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我們確保它不會減少現有的資源,那麼 De-extinction 的概念可能有助於新科學領域的誕生並有利於環境保護。

但是,把重點放在目前亟需幫助的物種上才是最好的。」他補充說。

相關焦點

  • 真實版侏羅紀公園?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
    真實版侏羅紀公園?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 2013-04-11 14:18 侏羅紀公園
  • 《侏羅紀公園》真的要上演了嗎?
    現實中會實現嗎?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瑞安·麥凱勒教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論文就與恐龍有關。他們在一件琥珀中找到了一隻恐龍的尾部,這個部分被完整地保存在琥珀裡。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在700餘年前,玻里尼西亞人乘著獨木舟首次到了這裡,他們驚奇地發現恐鳥很易於獵殺,並且是營養豐富的美食。幾個世紀之內,毛利人就把這些長有羽毛的龐然大物捕殺光了。類似模里西斯島上渡渡鳥和馬達加斯加島上象鳥的悲劇,恐鳥的消失再次佐證了人類的貪婪。滅絕真相人們總是孜孜以求地希望弄清生命演化史上很多事件的真相。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侏羅紀公園》這部國外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那個鑲有琥珀的拐杖,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哈蒙德提取了琥珀裡面蚊子的血,並藉助蚊子血裡的恐龍DNA,培育出各種種類的恐龍。
  • 真的沒法建侏羅紀公園嗎?
    還有多少人對《侏羅紀公園》裡活靈活現的恐龍心有餘悸,或者是心生嚮往呢?雖然電影裡的恐龍公園都最終破敗,但也畢竟曾風光一時。那我們在現實世界裡,有沒有可能真的復活出恐龍,建起一座恐龍動物園呢?因為我們看的是《侏羅紀公園》的第一部。這種巨大、兇殘、能嚇出童年陰影的遠古生物在那一年首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而且如此真實。《侏羅紀公園》一經問世便培養起了一大批,甚至可以說整整一代恐龍迷。而今年6月即將上映的《侏羅紀世界》更是讓影迷們激動不已。整個系列的電影讓人們開始相信,科學家們也許真的可以給我們帶回一隻真真正正的、活著的恐龍,甚至理論方法都有現成的了——「轉基因混血」法。
  • 導演洩密《侏羅紀公園6》來了
    3》本質上就是《侏羅紀公園6》。」《侏羅紀世界3》和《侏羅紀公園》關係更緊密。(圖/翻攝自Instagram/Jurassic World)柯林崔佛洛和《環太平洋》主創艾蜜莉卡米克爾一起擔任《侏羅紀世界3》的編劇,柯林說:「我們必須找出一個原因,為什麼亞倫葛蘭特、愛麗塞特勒、伊恩馬康姆會在發生故障的同一天再次回到主題公園,新的一集讓這些原本的角色成為了故事的一部份,我和艾蜜莉稱之為《侏羅紀公園6》,因為這集就是。」
  •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但是我們知道DNA存活是有一定時間的,恐龍距今已經有6500萬年的歷史了,甚至時間更加的久遠,想要從它們身上提取到DNA序列並不困難,但是想要將其復活,並且還是完整的DNA序列,那就比較困難了。
  • 特萊沃若的電影《侏羅紀世界》影評:恐龍基因重組引發的公眾事件
    2015年6月10日於在中國大陸上映的科幻冒險電影《侏羅紀世界》以其逼真的恐龍造型特效和引人入勝的故事脈絡給人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作為《侏羅紀公園》續集的第四部作品,影片直接跳過了前作中的故事發展,加入了全新的獨立故事章節,所以可以把它看作是《侏羅紀公園》的新篇章。
  • 更科學、更真實的「侏羅紀公園」,盤點恐龍紀錄片
    《侏羅紀公園》讓恐龍在銀幕上重新復活,而電影給人帶來的震撼直接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場「恐龍熱」。自電影問世以來,不斷有人質疑電影的科學性,而商業電影就是電影。想要了解恐龍真正的樣子,還是要聽古生物學家們怎麼說,跟啃書比起來,紀錄片運用先進的電腦技術,加之知名的恐龍專家講解最前沿的研究發現,會是大多數人更願意接受的選擇。
  • 中國侏羅紀公園,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活化石」
    起初在聽到侏羅紀公園的名字時還以為這曾是恐龍生活的原始森林,但經過一番了解後才知道它只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裡所說的侏羅紀並不是《侏羅紀公園》電影那樣。中國的這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因園內生長著侏羅紀時代的植物,便被稱為侏羅紀公園,而「侏羅紀」這三個字不過是那個時代的名字。
  • 《侏羅紀公園3》Jurassic Park 3
    ,史匹柏的作品總是激揚著非凡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黑邊眼鏡、滿臉絡腮鬍掩飾不住一顆閃爍著童真的心,於是幾千萬年前就已銷聲匿跡的龐然大物再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眼前,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存遊戲,1993年公映的《侏羅紀公園》可以說是史匹柏的又一巔峰作品,影片開畫不到兩周即收回全部投資,最終名列全美最賣座影片第5位,創下全球票房9億美元的奇蹟。
  • 《侏羅紀公園2》超清版
    每一種恐龍都活靈活現、形象飽滿,它們在生機勃勃的侏羅紀公園地橫衝直撞,令人記憶深刻。霸王龍震撼登場看點二:可以電影院看3D,身臨其境《侏羅紀公園》的3D轉制歷時九個月,史匹柏親自上陣逐幀監製,保證了成片的精良水準。
  • 重慶上演現實版侏羅紀 30餘條恐龍「復活」(圖)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  據重慶科技館館長郭定平介紹,此次恐龍展共推出120餘件展品,其中骨架展品就有36具,此外還有10條仿生恐龍。不僅如此,各類恐龍的骨骼部件化石、蛋化石和腳印化石以及與恐龍同時代生活的魚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蛇頸龍類化石,以及植物化石等都將同時展出。
  • 科幻旅行指南:侏羅紀公園、金剛骷髏島、西部世界在什麼地方?
    恐龍復生的侏羅紀公園,巨型遠古生物出沒的金剛島,罪惡樂園西部世界……這些令人無限遐想的地方都位於小島上,人類的幻想都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嚴謹的科幻作品不是空中樓閣,往往有著真實的原型。那麼,這三座小島分別位於什麼地方呢?
  • 古生物學家揭《侏羅紀公園》謬誤 稱越看越假
    本周二,好萊塢著名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的經典科幻恐怖片《侏羅紀公園》以全新的3D形式在國內上映。儘管距離該片問世已有20年,3D版《侏羅紀公園》仍掀起一陣恐龍熱,上映僅3天票房已高達7360萬。  隨著《侏羅紀公園》再次成為全球影壇的熱點話題,影片中的很多沉寂了多年的問題也浮出水面,這樣一部大膽幻想的電影卻在科學的部分上出現了許多漏洞。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其實都是騙人的!隨著《侏羅紀世界2》的上映,又一股恐龍熱開始席捲了全球。要說誰是《侏羅紀》系列捧紅的第一明星?那非暴龍和「迅猛龍」莫屬了。尤其是後者,對於整個恐龍文化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芝加哥猛龍隊logo就是它啦。
  • 12000年前已滅絕洞獅子將復活 有網復活的十大生物
    目前復活有希望的不只是烏龜,許多滅絕時間不是很久遠,能夠採集到完整DNA的生物都有望通過克隆技術復活,像是受到人類捕殺滅絕的渡渡鳥,愛爾蘭麋鹿和恐鳥等生物,都還有機會從現人間塔斯馬尼亞虎的各種組織被保存下來的時間不超過100年,這意味著遺傳學家可以獲得高質量的DNA,而且將在不久的將來製成一個完整的袋狼基因組序列。復活袋狼等有袋動物可能比復活大部分其他哺乳動物更容易一些。圖為雕齒獸的化石。雕齒獸,雕齒獸的復活最為複雜,這種11000年前滅絕的南美生物。
  • 《侏羅紀公園》三部曲速讀 帶你五分鐘回顧劇情
    搜狐娛樂(方聿南/文)22年前,一群來自侏羅紀和白堊紀的猛獸初登銀幕,讓全球影迷飽受驚嚇;四年後它們殺了個回馬槍,公推一頭霸王龍為外交使者,光臨聖地牙哥大鬧一番;又過四年後,另一群不怕死的傢伙光臨恐龍島,跟棘龍、翼龍等新夥伴玩了一次跑男秀。
  • 恐龍能被復活嗎 侏羅紀公園能否成為現實 科學家表示不現實
    提到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可能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在螢屏上活靈活現的電影造型,其中又以侏羅紀公園為最,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在少數,也有很多人都希望,真的會有那麼一天,像侏羅紀公園中的那些場景,能夠真實的出現在現在的地球上,畢竟科幻都是基於現實,說不定真的能有手段復活恐龍呢,普通人確實會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