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礁區停泊的三天內,時間雖不算長,可是看到的東西卻不少,不講別的,就談談幾種海生生物罷。
原來巴都群島地處赤道,海水溫和,為熱帶魚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又加海水不深,島嶼和暗礁星羅棋布,更有利於魚群繁殖。因此海島上的人民,也都以打魚為生。熱情的漁民們聽到「安徒生」號遇險的汽笛後,都駕著小漁船來援救我們。他們為我們帶來了一桶一桶的淡水,一籃一籃的水果,筐一筐的食物,大家都被這個場面感動得流淚。
老船長也非常感動,特指定我和黑胡梁充當臨時接待員,來答謝印尼人民的深情厚意。我們二人忙著用臺山話和國語同他們打交道,雖然這裡的漁民多數是福建籍和潮汕籍的後裔,但都還能聽懂些國語,這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方便。漁民們看見我倆是中國人時,分外親切。直到「安徒生」號拉起解除救命的汽笛和掛起危險已過的旗幟後,漁船才慢慢散去。
島上的小商販們也都劃著小船到「安徒生」號上來兜賣各種吃的和用地,其中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例如海參,吃過幹海參的人倒還不少,但吃過活海參的人卻不多。有一個漁人,賣給我們兩籮筐活海參。據漁人說,這種一尺來長,墨水瓶那麼粗的大海參,名叫白參,是這裡的土特產之一。它們喜歡棲息在淺海底或吸附在礁石上,很少遊出水面,因之也不可能用漁網來捕捉,只有潛水到海底才能把它們捉到手。
當飲事員正在割破海參肚皮時,我忽然發現有一個海參的肚內還有一條細長的小魚,仔細一看,還是活得,我連忙順手取過來問這漁民:「這是怎麼回事?
漁民笑著說:「在我們這裡,這是常見的事。這種小魚名叫隱魚,它為了避免大魚來吃它,常躲在海參肚子內,從海參肛門裡遊進去,再從口裡遊出來奇怪的是,海參好象也樂於收容這個『難民』。」
他的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忙又問他:「你還有什麼奇怪的東西嗎?」
漁民從另一隻小筐裡,又拿出了一種怪物,指著它說道:「你看,這軟綿綿的東西叫儆海葵,你沒見過吧?裡面那隻叫做寄居蟹。它倆倒是一對好朋友,為什麼這麼好,我可不知道。可是今天我運氣不好,在海底只捕到這一隻,不然,我也會賣幾隻給你們吃的。」
這位漁民倒也是個風趣人,玩戲法似的又從小筐裡拿出半節海參對我說:
「這半節海參那就更有趣了。今天早晨我在海底捕捉海參時,還看到一條小鯊魚還在遊來啄食海參。別小看海參是沒有眼、耳、鼻的腔腸動物,可是它能在生死關頭很巧妙地自動脫節(圖72),它把後身餵給鯊魚吃,前身就鑽進海底汙泥中去了,這樣才算保存了它自己的生命。這半節海參,就是從海泥裡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