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龍號從地球最深處帶回「深海居民」:如外星怪物
當地時間23日15時59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潛(總第143潛次)。本次下潛為工程下潛,調查區域為馬裡亞納海溝北側,潛航員唐嘉陵、劉曉輝和新華社記者劉詩平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
蛟龍號下潛5000米拍攝海底稀奇大型生物(圖)
1時),「蛟龍」號在我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詳細勘查區,開展了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1航次)第二航段首次應用下潛。在我國取得海星、柳珊瑚、海綿、玄武巖、多金屬結核等豐富樣品和資料,拍攝到鼠尾魚、盲魚、耳狀章魚、鎧甲蝦等種類豐富的大型生物。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家王春生隨「蛟龍」號下潛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為我國第一位在大洋乘坐「蛟龍」號下潛的科學家。 早晨7時,藍天白雲,空氣清爽。執行「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應用下潛任務的隊員各就各位。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與此同時,科學家採集到了巖石、硫化物、含金屬沉積物、底層水、熱液流體等全套樣品,開展了近底高解析度測深側掃作業,測量了溫度、溶解氧等物理化學環境參數,獲得大量高清攝像和照相資料,確定了海底熱液活動的精確位置、特徵與範圍。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習近平提出深海「三步曲」 中國深海計劃路線圖曝光
大公網6月3日 訊 (記者凱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首次提出中國深海戰略「三步曲」,正值中國首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四年後再度重返全球最深海溝勘探之際,本網記者走入「蛟龍號」生產研發基地中船702所與並「蛟龍號」零距離,對話海洋裝備建設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中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戰略的計劃路線圖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中船重工將舉全集團之力開發並形成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因此,幾乎任何從黑暗深處被發現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奇異和幾乎是陌生的。在本文中,小編準備了,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1、怪異的章魚 然而,與深海裡的章魚相比,我們比較熟悉的章魚看起來要顯得太普通了。例如,這種在深海被發現,看起來就好像從迪士尼電影裡溜出來的章魚。它們生活在水下200米到1500米之間,主要產於東太平洋,少數種類分布在大西洋中部。 這種章魚體型微小,擁有凝膠狀的身體,整體看起來有時候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感到恐懼。
-
印尼深海奇異生物 海葵吸附寄生蟹搭便車
北京時間9月2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從今年6月23日至8月14日,由美國與印度西尼亞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探險隊對蘇拉威西島附近海洋深處進行了探索,發現了包括深海幽靈鯊
-
3900米深海海底「蛟龍三號」居然拍到了……
向網友徵名的「潛龍三號」首次下潛,在深度3900多米的海底,除了拍攝到美麗的深海生物,也拍到了塑料垃圾。(來源:新華視點)「這些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破壞海洋生態系統。」這些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
蛟龍號再次下潛 撈出西太海底各類奇異生物
海底奇異生物「這次採集到的柳珊瑚太漂亮了!」看到「蛟龍」號採樣籃裡形狀奇異的生物樣品,後甲板頓時沸騰了。5腕紅色海星、羽毛狀的淺黃色海百合、樹枝狀的白色柳珊瑚、像大蔥一樣的白色海綿……這些由「蛟龍」號7月17日在西北太平洋採薇海山區取得的色彩豔麗的海底生物樣品引來了眾多科考隊員的圍觀。
-
一堂課下潛深海7000米!揭秘罕見黑暗生物鏈+蛟龍號「龍腦」
8月13日,「蛟龍號」英雄劉開周老師光臨機器人大講堂,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講座。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劉開周老師不僅是「蛟龍號」控制系統的研究人員,更是世界首次突破載人潛水器7000米深度的潛航員,是從大山驕子到深海蛟龍的傳奇人物。
-
蛟龍號付文韜:讓青春在深海飛揚
」載人潛水器駕駛員」、「中國時代風採」證書獲得者……這所有榮譽都加在一個身高1米73,面龐白淨的年輕小夥子身上,他就是即將奔赴馬裡亞納海溝進行7000米級載人深潛的「蛟龍號」潛航員――付文韜。 內陸地區走出的「海底蛟龍」 剛過而立之年的付文韜是個「80後」,但其驕人的深海載人潛航成績使他在同齡人中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很多人都想不到,這位在數千米海底叱吒風雲的「蛟龍」號主駕竟然是一個內陸長大的小夥子。 付文韜1982年出生在湖南岳陽農家。少年時期的艱苦生活磨鍊出了他堅強的意志和超人的耐心。
-
「蛟龍」號在西南印度洋熱液區採集大量生物樣本
「蛟龍」號在西南印度洋熱液區採集大量生物樣本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2 10:1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向陽紅09」船1月12日 電(記者 張旭東)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11日繼續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下潛科考,採集到了300多隻螺、49只貽貝以及茗荷、多毛類動物等大量生物,這些樣品對研究這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中國深度」新紀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
南極深海發現奇異生物
這是英國南極勘測隊(BAS)實施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一部分。這組照片是在南極洲以西的別林斯高晉海拍攝的,包括銀魚、海豬、甲殼類動物。另外,科學家還捕捉到了巨型海蜘蛛、罕見的鰩魚和筐蛇尾(一種似海星的棘皮動物)等南極海洋生物的照片。
-
「無頭雞怪」首次在南極洲深海被發現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22日消息,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在南大洋海域拍攝到珍稀深海生物
-
雅浦海溝動物世界探秘:「蛟龍」號5000米深海大型動物見聞
6月5日,「蛟龍」號在雅浦海溝進行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潛,最大潛深5136米,從5100多米到4900多米的海溝山坡上爬行,近底觀察和獲取巖石、近底海水、沉積物、生物樣品,進行環境參數測量等作業,用時3小時8分鐘。記者採訪下潛人員和觀看「蛟龍」號拍攝的海底視頻,看到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深海動物世界。
-
俄羅斯14位科學家犧牲生命,深海潛水器為什麼如此重要?
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牽頭自主研製的我國首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從2002年開始啟動研發,歷經十年,接連取得了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下潛的海試成功。很多人不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潛水器最深的下潛記錄只有600米。從600米到7000米,中國「蛟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印尼深海發現奇異新物種 四足琵琶魚海底悠閒漫步
一種深海銀鮫。銀鮫是鯊魚的最近親物種,儘管它們早在4億年前就已與鯊魚的進化血統分離開來。一種奇特的海葵。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科學研究小組近期利用聲吶繪圖系統和遠程遙控器械等尖端技術對印度尼西亞北部海域進行了為期3周的深海科考探測。在科考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拍攝了大量震撼人心的精彩照片。照片顯示,該海域海底生活著許多奇異的深海動物,如「四足」琵琶魚等。 在一張照片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魚類。
-
蛟龍號從深海返航後 外媒記者驚呼:「天哪!發生了什麼?」
2月14日,卡達半島電視臺推出一部重磅紀錄片,這是外媒首次跟蹤拍攝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深海探索過程。其中很多第一次公開的畫面,令外國網友直呼「驚險」!這些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微型火山口的「黑煙囪」,其中蘊含著非常珍貴的礦物和生物信息。採集樣本對於認知熱液噴口的地質構造,和分析周圍的生態環境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然而,僅僅接近「黑煙囪」就十分危險,因為其噴出的灼熱水流溫度高達400度。
-
日本首次拍攝大王烏賊 「深海巨怪」現真容(圖)
日本拍攝小組首次拍攝到活體大王烏賊 中新網1月8日電據外媒報導,大王烏賊是烏賊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傳說中的深海巨怪。近日,日本NHK電視臺和美國探索頻道首次拍攝到了大王烏賊在深海中遊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