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洲首次發現「無頭雞海怪」,造型奇特,它還有個夢幻的名字
文/濤聲依舊南極洲首次發現「無頭雞海怪」,造型奇特,它還有個夢幻的名字地球上有著很多奇特的生物,有的生物形狀非常奇怪,這些生物隱藏在密林,大山或者是深海,有的人們還尚未發現,有的數量非常稀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被稱為「無頭雞海怪」的海洋生物,它的名字叫做夢海鼠。
-
神奇動物在深海_學校新聞_合肥熱線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還有一大片極少人涉足的深海,那裡依然活躍著許多超乎我們想像的神奇動物。深海的大部分物種,對我們來說還是陌生的、未知的,甚至是充滿恐懼的。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們人類正在逐漸敲開它們的大門,將它們從幾個世紀的沉寂中喚醒……那麼,今天即將被我們打擾的四位深海居民是誰呢?我是一種極為珍稀的深海動物。前幾天,澳大利亞的研究員第一次在南極洲的水下捕捉到我們粉紅色的「倩影」。
-
南極洲附近首次發現水下甲烷洩漏
就在冰冷的南極冰架下面,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能改變該地區氣候命運的氣體洩漏。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了甲烷氣體的活躍洩漏,這種溫室氣體的氣候變暖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雖然全世界以前都檢測到過水下甲烷洩漏,但飢餓的微生物通過在大量甲烷洩漏到大氣中之前吞食這些氣體來控制洩漏。但根據7月22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一項研究,南極洲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
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底發現甲烷洩漏 專家:令人擔憂
美媒稱,就在冰封的南極洲冰架下面,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可能改變該地區氣候命運的甲烷氣體洩漏。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23日報導,甲烷這種溫室氣體,致使氣候變暖的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此前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水下甲烷洩露,但飢餓的微生物通過吞噬氣體,避免了過多甲烷洩露到大氣中,這有助於抑制甲烷洩露。
-
南極洲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科學家首次發現主動洩漏的海底甲烷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北極凍土帶下的大量甲烷,但事實上,南極洲的甲烷數量也毫不遜色。根據現有的測量數據,科學家估計在南極洲的冰蓋之下至少封存了10^14立方米(100億億立方米)的甲烷。正因為如此,南極洲冰蓋下的甲烷釋放被視為一個影響全球氣候的潛在轉折點,科學家們也一直在積極研究南極洲的甲烷問題。
-
南極洲附近首次發現水下甲烷洩漏,或將改變全球氣候
在冰冷的南極洲冰架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足以改變全球氣候命運的氣體洩漏。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了大量甲烷氣體的洩漏,這種溫室氣體的氣候變暖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前在水下檢測到的大量洩漏的甲烷可以幫助阻止甲烷洩漏到大氣中,但根據7月22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上的一項研究,南極洲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可分解甲烷的微生物分解南極洩漏的甲烷大約需要5年時間,即便如此,它們也沒有完全分解掉這些氣體。
-
南極深海發現失落世界:熱液噴口的海葵和藤壺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英國科學家在南極洲深近8000英尺(2400米)的海床上發現隱藏在漆黑環境下的一個「失落世界」,這一發現令他們倍感吃驚。 他們正在南極近海探險時,在漆黑一片的水域裡發現新種螃蟹、章魚和海星等海洋生物群。
-
深海300多種新生物大發現:魚會走路
這是一種甲殼食肉動物,在深海中它是「拾荒者」,任何能提供營養的東西它們都能吃,包括腐爛的鯨魚屍體。 在塔斯馬島的Freycinet海洋保護區發現了一群海豬,這些小海豬在海底都是粉紅色的,是可愛的海洋真空吸塵器,用吸管一樣的腳在深海的泥裡移動,吸收裡面的微生物。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
-
南極深海發現奇異生物
海豬是海參家族一員 軟珊瑚相比硬珊瑚可以在光線更少的環境下生存,但不適於造礁珊瑚英國科學家12月19日公布了一組南極洲海洋生物的照片這組照片是在南極洲以西的別林斯高晉海拍攝的,包括銀魚、海豬、甲殼類動物。另外,科學家還捕捉到了巨型海蜘蛛、罕見的鰩魚和筐蛇尾(一種似海星的棘皮動物)等南極海洋生物的照片。英國南極勘測隊巡航勘測負責人戴維-巴恩斯(David Barnes)博士說:「很少有人知道南極海洋生物多樣化竟然如此豐富——一拖網下去就能打撈出與在珊瑚礁周圍看到的同樣奇特而罕見的海洋生物。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洩露點最早是在2011年由潛水者意外發現,科學家直到2016年才回到原地展開調查。科學家在海底火山渣錐附近找到一個甲烷洩露點,約位於10公尺深的地下,四周還有長達70公尺的白色微生物帶。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由於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能加速氣候變化,比二氧化碳更能使地球變暖,因此甲烷大量洩露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通過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和深海熱液溫度探針對倒置湖內水體不同層位進行拉曼光譜採集和溫度測量。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來源:央視央視網消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通過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和深海熱液溫度探針對倒置湖內水體不同層位進行拉曼光譜採集和溫度測量。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每經編輯:王鑫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官網28日消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這一重磅科研發現,今日也被央視報導。
-
奇聞:南極洲發現巨型冰凍方舟?長達120米,側翻倒在碎冰中間
而最近外國就有一位網友,通過衛星地圖,在南極洲發現了疑似側翻的方舟。很多人認為南極洲是二戰德國最後的秘密駐地;有人認為南極洲隱藏著身形巨大的未知生物;還有人認為地球是空心的,有隱秘的地心世界,而地心世界的入口就在南極洲,可這一切都是這些人的幻想並沒有真憑實據。可8月7日,國外一名叫做MrMBB333的網民就通過衛星地圖在南極洲有了重大發現,又把神秘的南極洲帶回了人們的視野。
-
「蛟龍號」首次拍到大量深海奇異生物-蛟龍,首次,拍攝,深海,奇異...
當地時間8月9日7時(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1時),「蛟龍」號在我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詳細勘查區,開展了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1航次)第二航段首次應用下潛。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家王春生隨「蛟龍」號下潛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為我國第一位在大洋乘坐「蛟龍」號下潛的科學家。
-
在南極洲下面發現的古老巖石結構它正在與冰混亂
在羅斯冰架的中心發現了一個古老的巖石結構,有助於確定南極洲的冰融化的地方以及它保持堅固和冰凍的地方。該構造是一個古老的構造邊界,可能是在南極大陸誕生期間或之後不久形成的。根據5月27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這個邊界保護了冰架的接地線,這條接地線的厚度足以一直延伸到海底。由邊界創造的地質保持溫暖,融化促進海水遠離貨架的那一部分。
-
科學家探索4千米深度,發現了深海中的怪物,都是未見過的生命體
這是他們第一次在4,000至6,000米的深度進行調查,發現了一種新的動物。許多適應無季節環境,高壓,無光照的環境 而且食物很少 今天,【全球不可思議】希望帶大家去看看他們的作品 生活在他們遇到的深海中的生物。多奇怪?
-
南極洲的7個奇怪發現,你知道幾個?
南極洲因為其偏遠、寒冷,一般人很少能夠到達,但又因那裡與世隔絕的美景與神秘,使始是人們嚮往的地方。自從1820年一支俄羅斯探險隊,首次發現了南極洲後,這片神秘的土地,一直吸引著無數的研究人員。圍繞南極洲也產生了眾多的傳言,有些人認為,這片土地的冰層中凍結著外星人的飛船,也有些人認為深處隱藏著第三帝國的秘密基地,還有人認為有一座城市隱藏在冰冷的海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南極冰層中七個神秘而奇異的發現,看你聽說了的有幾個。古代化石恐龍曾經生活在南極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