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從深海返航後 外媒記者驚呼:「天哪!發生了什麼?」

2020-12-05 參考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3000米下的深海是什麼樣子?

2月14日,卡達半島電視臺推出一部重磅紀錄片,這是外媒首次跟蹤拍攝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深海探索過程。

其中很多第一次公開的畫面,令外國網友直呼「驚險」!

赤道以南,寬廣無垠的印度洋上,潛航員付文韜和隊友駕駛著「蛟龍號」潛入海平面下3000米的熱液區。

海床上林立著不斷噴發的「黑煙囪」,「蛟龍號」此次任務就是從熱液噴口抓取巖石樣本。

這些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微型火山口的「黑煙囪」,其中蘊含著非常珍貴的礦物和生物信息。採集樣本對於認知熱液噴口的地質構造,和分析周圍的生態環境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然而,僅僅接近「黑煙囪」就十分危險,因為其噴出的灼熱水流溫度高達400度。

儘管「蛟龍號」艙體能承受高溫高壓,但玻璃窗卻是軟肋,如被灼傷可能導致艙體爆裂。

操縱機械臂取樣時,付文韜突然發現,當船體隨著海底洋流漂移,右側玻璃窗已非常接近熱液噴口,他立即轉向離開。

幾個小時後,當「蛟龍號」返回海面,回到母船,大家才看清,船身留下了大塊的灼傷痕跡。

「天哪!發生了什麼?」看到「蛟龍號」的傷口,隨船拍攝的半島電視臺女記者不禁驚呼。

付文韜答道,「是被高溫灼傷了,並且離窗戶越近越危險。太危險了。」

視頻截圖

其實對於「蛟龍號」的科考隊員們而言,執行下潛任務的每一刻都不能有絲毫鬆懈。

冰冷和超高壓的環境會讓潛水器上的人員精神緊繃,面對海底暗礁密布的環境,隨時都要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

要知道,這艘重達22噸的大傢伙如果失去動力,就會迅速下沉到海底深淵。外界幾乎無法施以援手。

作為中國首批專業潛航員,付文韜先後參加了「蛟龍號」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全部海試任務。還曾獲得國務院授予的「載人深潛英雄」的稱號。擁有豐富駕駛經驗的他,每一次駕駛「蛟龍號」都不敢掉以輕心。。

付文韜駕駛「蛟龍號」

付文韜表示,自己身上的擔子仍然非常重,因為專業的駕駛員緊缺,這是非常緊迫的事,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國家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專業駕駛人員。

半島電視臺的紀錄片中,還講述了付文韜的學員之一,已成為中國首位駕駛「蛟龍號」的女潛航員張奕的故事。

被外媒記者問及自己第一次下潛的經歷,張奕說,她又激動又忐忑。「我一直在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強才行。當時自己還在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水下發現一些動植物的新品種,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給它們命名,這些事簡直太酷了。」

由於海底溫度較低,張奕第一次下潛甚至在身上貼了7片「暖寶寶」用來取暖。

張奕

而當她看到海底裸露的巖石,發光的小魚還有大片的海葵,更加堅定了當好一名「海洋人」的決心。如今的張奕已經可以獨立駕駛「蛟龍號」進行下潛作業了,她表示在海底的幾個小時需要良好的耐心與毅力,並且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絕對專注。

但所有困難和挑戰,都化為了中國科考隊員前進的動力。

這部紀錄片在半島電視臺網站播出不久,就獲得大批外國網友點讚。有人說:「很難在西方媒體看到這樣客觀的中國故事。」

更多人留言稱讚中國科研人員的勇敢和敬業。

「這是中國一項偉大的科學實踐,但卻與世界共享科研成果。」

「非常鼓舞人心,科研人員如此積極工作,堅守崗位。希望其他國家也能早日加入到探索隊伍中。」 #

相關焦點

  • 「蛟龍號」深海探測,潛水員上岸後疲憊不堪,引發網友猜測
    據悉我國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了7062米,創造了當時全球下潛最深記錄,但是在蛟龍號的潛水員回到岸上後就精神渙散但是也有一些網友大膽猜測潛水員們一定是在水下看到了什麼奇怪的東西,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導致的,但是至今我們也無從得知潛水員們當初在深海到底看到了什麼,是否真的有現今不存在的怪物出現?
  • 蛟龍號從地球最深處帶回「深海居民」:如外星怪物
    當地時間23日15時59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潛(總第143潛次)。本次下潛為工程下潛,調查區域為馬裡亞納海溝北側,潛航員唐嘉陵、劉曉輝和新華社記者劉詩平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 蛟龍號付文韜:讓青春在深海飛揚
    」載人潛水器駕駛員」、「中國時代風採」證書獲得者……這所有榮譽都加在一個身高1米73,面龐白淨的年輕小夥子身上,他就是即將奔赴馬裡亞納海溝進行7000米級載人深潛的「蛟龍號」潛航員――付文韜。  內陸地區走出的「海底蛟龍」  剛過而立之年的付文韜是個「80後」,但其驕人的深海載人潛航成績使他在同齡人中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很多人都想不到,這位在數千米海底叱吒風雲的「蛟龍」號主駕竟然是一個內陸長大的小夥子。  付文韜1982年出生在湖南岳陽農家。少年時期的艱苦生活磨鍊出了他堅強的意志和超人的耐心。
  • 蛟龍號下潛後沒多久便上浮,究竟遇到了什麼呢?原因讓人擔憂
    中國蛟龍號是世界先進的潛水儀器,如今已經潛入了上萬米的深海之中。在蛟龍號進行海域探索的時候,也發生過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當蛟龍號下潛至7000米左右的深度時,還沒進行調查,便立刻浮上水面,這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要知道以前蛟龍號的工作時長都有三個小時左右,可這次卻只有幾十分鐘,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或者說蛟龍號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呢?
  • 中國蛟龍號深潛細節曝光 海底插國旗無政治含義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和首席潛航員葉聰,揭秘「深海蛟龍」。「蛟龍號」外形似鯊魚上月底,中國科技部和國家海洋局宣布,「蛟龍號」載人深海潛水器海上試驗取得成功,最大下潛深度3759米。 兩部委的用語中,難掩激動之情,諸如「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等字眼頻頻出現。
  • 我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中國深度」新紀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 蛟龍號潛航員:10年造訪海底72次刷新中國深度
    10年造訪海底72次 「我們是深海的外來生物」  2017年6月23日,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96名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號船結束了中國大洋38航次,在青島國家深海基地碼頭靠岸。歷時138天,航行18302海裡,34歲的潛航員唐嘉陵,經歷了從業10年來時間最長的一次遠行。
  • 「蛟龍號」又有新發現-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4月6日電(記者楊舒)5日傍晚,「向陽紅09」船搭載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科考隊員停靠海南三亞鳳凰島碼頭,標誌著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即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
  • 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發現海底人圖片曝光(史前人類分支)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最近竟然有消息稱蛟龍號發現海底人這種說法,那麼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一、蛟龍號發現海底人早年前蛟龍號發現海底人一經曝光後便震驚全球!地球上真的存在過第三種人類嗎?
  • 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發現海底人圖片曝光(史前人類分支)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最近竟然有消息稱蛟龍號發現海底人這種說法,那麼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據說蛟龍號曾在海底發現了神秘的海底人,看到的那一瞬間專家都為之震驚,隨著事情的曝光大量的媒體都瘋狂的湧入去報導蛟龍號發現海底人的事情,但是隨後立馬就遭到了封殺,那麼為什麼要如此地隱瞞事實呢,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呢?
  • 深潛號潛水員摸底南海深海313.5米 出艙探底互拍
    按照原計劃,此次深潛時間是昨天上午10點半,但根據氣象預報下午海上將起大風浪,潛水作業需終止並返航,因此指揮部臨時決定提前執行飽和潛水作業。  前天晚上9時,潛水員開始檢測飽和潛水系統裡的各種設備。前晚11點30分,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從生活艙經過渡艙進入潛水鐘。  昨天凌晨0點10分,潛水鐘搭載第一組潛水員緩緩向深海挺近。
  • 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蛟龍號發現深海動物將顛覆認知
    潘德爐談到,2010年蛟龍號幾次下潛3000米到7200米時,發現了各種各樣的深海動物,而蛟龍號看到的這些深海動物,是對傳統的認為「沒有光合作用就沒有生命」認知的挑戰,因此生命的起源和深海的黑暗生物中的奧妙都吸引人類去研究。
  • 下五洋潛深淵 蛟龍號屢創紀錄昨凱旋
    本航次共分三個航段,歷時138天。在這期間,蛟龍號累計下潛30次、常規調查75個站位,足跡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國南海、西北太平洋,作業地形涵蓋海山、熱液、海溝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記者了解到,蛟龍號計劃2019年前完成大修和技術升級,隨後進行業務化運行。蛟龍號將和我國深海其他高新技術裝備協同作業。
  • 蛟龍號潛航員:深潛7000米就像坐3小時電梯(圖)
    乘蛟龍號下潛7000米海底,就像坐3小時電梯  蛟龍號潛航員葉聰來渝講述深海的秘密,普通人的身體素質都可以乘坐蛟龍號  重慶晨報記者 郎清湘 報導  「潛航員就像陸地上的的哥,不僅會開蛟龍號,還要像4S店的維修人員一樣會修理。」
  • 「蛟龍號」首次拍到大量深海奇異生物-蛟龍,首次,拍攝,深海,奇異...
    在整個下潛拍攝探查過程中,「蛟龍號」收穫頗豐,獲得了3隻兩個不同種類的海參、1隻海星、1株柳珊瑚、2個底棲巨型原生動物、3種海綿(各1隻)、1隻海百合等海洋生物樣品,以及6管PUSHCORE(柱狀)沉積物、5塊玄武巖樣品和數十粒多金屬結核,並拍攝到鼠尾魚、盲魚、水螅、耳狀章魚、海葵、鎧甲蝦等豐富的大型生物種群視頻。
  • 蛟龍號潛航員:下潛7000米海底 像坐3小時電梯
    像坐電梯3小時   潛入深海7000米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國人多年的夢想,2012年6月30日,經過51次下潛,蛟龍號浮出水面,完成了7000米海試的全部試驗,也讓這一夢想變為了現實。   潛入深海7000米是個什麼概念?
  • 蛟龍號背後資本邏輯:開發可燃冰 民間資本進入
    為了實現海洋強國,一大批科研學者、企業家已經意識到,經略海洋要提前出發、超前謀劃,這就要求中國的深海技術能早日成熟起來。  蛟龍號研發團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所長翁震平說:「什麼叫海洋強國?一個『深』字,一個『遠』字。在深海和遠洋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我們的力量,就是強國。」
  • 一堂課下潛深海7000米!揭秘罕見黑暗生物鏈+蛟龍號「龍腦」
    8月13日,「蛟龍號」英雄劉開周老師光臨機器人大講堂,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講座。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劉開周老師不僅是「蛟龍號」控制系統的研究人員,更是世界首次突破載人潛水器7000米深度的潛航員,是從大山驕子到深海蛟龍的傳奇人物。
  • 蛟龍號7000米海底捕獲異形生物照大曝光(組圖)
    漂亮的鼠尾魚 該組照片由傅文韜提供  半透明的海參、3米高的白色「雪蓮花」、纏滿海星的半米高「金箍棒」……昨天下午,由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等聯合主辦的 《走向海洋》論壇在海大舉行,蛟龍號潛航員傅文韜現場為大學生們展示了蛟龍號應用航次的部分生物科考成果,近千名大學生通過一幅幅美妙的照片領略了幾千米深海的奇幻。
  • "蛟龍號"再次入海挑戰7000米極限 專家詳解下潛過程
    "蛟龍號"將出徵馬裡亞納海溝(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記者周文超 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古語說,「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探尋深海奧秘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正在通過「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一步步照進現實。  從最初的1000米到後來3000米,再到去年8月的5000米,今天,已經休養生息了將近一年的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再次蛟龍入海,挑戰7000米的深海極限。這條「蛟龍」身上有哪些寶貝?這次衝擊7000米深度意味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