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潛航員:深潛7000米就像坐3小時電梯(圖)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乘蛟龍號下潛7000米海底,就像坐3小時電梯

  蛟龍號潛航員葉聰來渝講述深海的秘密,普通人的身體素質都可以乘坐蛟龍號

  重慶晨報記者 郎清湘 報導

  「潛航員就像陸地上的的哥,不僅會開蛟龍號,還要像4S店的維修人員一樣會修理。」18日,「中國載人深潛英雄」、「蛟龍號」首席潛航員葉聰做客重慶圖書館,揭秘神秘的深海潛水,他用幽默的話語講解專業的技術,引發現場陣陣喝彩。

  蛟龍號怎麼工作?

  像坐電梯3小時潛入深海7000米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國人多年的夢想,2012年6月30日,經過51次下潛,「蛟龍號」浮出水面,完成了7000米級海試的全部試驗,也讓這一夢想變為了現實。

  潛入深海7000米是個什麼概念?等於坐三個小時的電梯。

  「和乘坐太空飛行器不一樣的是,乘坐蛟龍號下潛和上浮都不會失重,每秒0.6米到0.75米的速度,跟平時坐電梯速度一樣。」葉聰說,每次潛入深海的時間概念是這樣的:就像坐3個小時的電梯潛入深海,開展6個小時的工作,再坐3個小時電梯回到海面。

  坐蛟龍號如電梯,水下通訊就像玩微信,葉聰說,蛟龍號的通信採用高速水聲通訊技術,潛水器與母船間可互傳文字、語音還有圖片,但還不能傳送視頻。

  「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事實,載人潛水器可以讓普通人到海底,在海底有各種各樣的裝備,就像天上有飛船和空間站一樣,海底有載人潛水器,也有長期住在海底的工作站。」

  深海有什麼風景?

  一片漆黑,就像晚上開車

  「蛟龍號深潛度現在已經達到7062米,已經處於海洋超深淵層。」葉聰說,在蛟龍號以前,我國的深潛深度不到1000米。

  只有2%的海洋面積超過了7000米。不同於文字描述得那麼浪漫,所謂走向深藍,在潛水員的實際體驗中是走向漆黑。

  在下潛的過程中,200米之後蛟龍號能夠看到的外面世界已經是漆黑一片,「很多人都會問我在蛟龍號裡面能夠看到什麼,大家都知道流星,在海底看到的生物就像空中的流星。」

  葉聰說,在大海深處的航行,主要靠蛟龍號頭部的10多個探照燈,如同夜間開車,只能看到前方10多米的距離。

  科幻小說中的海底怪獸存在嗎?

  深海沒巨型生物最多是海綿

  科幻作品中描述的海底世界奇妙又驚險,現實世界中的深海裡到底有沒有巨型生物,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葉聰在講座中說,超過2000米的深海,其實就沒有鯨魚、鯊魚等巨型生物了,只有一些顏色很淺的小魚。

  「在深海看到最多的生物其實是海綿,形狀也很奇怪,有的像絲襪,有的像酒杯。」葉聰說,許多科學家看到深海裡遊來遊去的不同生物都格外激動,會忍不住發出驚嘆,手舞足蹈地像個孩子。

  乘蛟龍號需要怎樣的身體素質?

  大多數普通人其實都可以

  蛟龍號載人艙內徑是2.1米,三個人在裡面工作也不顯得狹小,「一般是在裡面吃頓簡單的午餐,或者大小便都沒問題。」

  至今,除了專業的潛航員和科學家外,還有包括非深海專業的科學家和記者一共14人乘坐蛟龍號潛入過深海,「只需要幾個小時的培訓就足夠了。」葉聰說,其實大多數人的身體素質都可以乘坐蛟龍號。

  葉聰透露,目前入選第二輪潛航員的4男2女正在緊張的培訓中,「年底就會有下潛的機會。」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蛟龍號這麼牛,怎麼沒去尋找失聯的MH370航班?葉聰表示,雖然7000米的水深對蛟龍號來說不是問題,但蛟龍號的特長是定點作業,而非大範圍的搜索。海底燈光視線能見度只有10多米,僅靠蛟龍號去「大海撈針」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目標確定,蛟龍號可以實施精細的打撈任務。

相關焦點

  • 蛟龍號潛航員:下潛7000米海底 像坐3小時電梯
    原標題:下潛7000米海底 就像坐3小時電梯   「潛航員就像陸地上的的哥,不僅會開蛟龍號「中國載人深潛英雄」、蛟龍號首席潛航員葉聰近日做客重慶圖書館,揭秘神秘的深海潛水,他用幽默的話語講解專業的技術,引發現場陣陣喝彩。   蛟龍號怎麼工作?
  • 蛟龍號7000米海底捕獲異形生物照大曝光(組圖)
    漂亮的鼠尾魚 該組照片由傅文韜提供  半透明的海參、3米高的白色「雪蓮花」、纏滿海星的半米高「金箍棒」……昨天下午,由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等聯合主辦的 《走向海洋》論壇在海大舉行,蛟龍號潛航員傅文韜現場為大學生們展示了蛟龍號應用航次的部分生物科考成果,近千名大學生通過一幅幅美妙的照片領略了幾千米深海的奇幻。
  • 中國蛟龍號深潛細節曝光 海底插國旗無政治含義
    中國大洋協會供圖「蛟龍號」南海深潛3759米總設計師和潛航員接受本報專訪3759米,這是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的最大下潛深度。 要想在海洋中達到如此深度,即使在擁有先進科技的今天,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以至於今年7月之前,世界上只有美、法、俄、日四個國家能夠做到。
  • 蛟龍號潛航員:10年造訪海底72次刷新中國深度
    蛟龍號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長8.2米、寬3米、高3.4米、載員3人、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可以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海域自由行動。從2009年海上試驗以來,蛟龍號已經在中國南海、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區等7大海區,開展了152次成功下潛,深海科技成果豐碩,獲取了海量珍貴視像數據資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質與生物樣品。
  • 一堂課下潛深海7000米!揭秘罕見黑暗生物鏈+蛟龍號「龍腦」
    8月13日,「蛟龍號」英雄劉開周老師光臨機器人大講堂,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講座。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劉開周老師不僅是「蛟龍號」控制系統的研究人員,更是世界首次突破載人潛水器7000米深度的潛航員,是從大山驕子到深海蛟龍的傳奇人物。
  • 無錫中船重工702所蛟龍號青春團隊鑄就"中國驕傲"
    就是這些年輕人,用10年的青春和汗水,鑄就了人類海洋深潛歷史上的「中國驕傲」。   火線入黨,  祖國的需要是「深海的哥」第一選擇  迄今為止,全世界只有11個人曾到達過7000米深的海底,中國人就佔了8位,其中多次擔任「蛟龍號」主駕駛的葉聰被稱為「中國載人深潛第一人」。
  • 「奮鬥者」深潛超萬米 「全海深」中國今夢圓
    的確,作為中國大洋科考的超級明星,「蛟龍號」從1000米級海試到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歷時約3年,期間,每一次出海接受新的深度考驗都是中國深藍科技的重大新聞事件,吸引了公眾的目光。對劍指「全海深」的萬米級深潛器「奮鬥者」號首次海試的消息,人們關注的熱情無疑更高,而有了此前觀察「蛟龍號」海試的既往經驗做參照和對比,人們對「奮鬥者」號此次海試的表現有了更深一層認識。
  • 蛟龍號付文韜:讓青春在深海飛揚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駕駛員」、「中國時代風採」證書獲得者……這所有榮譽都加在一個身高1米73,面龐白淨的年輕小夥子身上,他就是即將奔赴馬裡亞納海溝進行7000米級載人深潛的「蛟龍號」潛航員――付文韜。  悠遊神秘深海的「國寶級潛航員」  在3次海試中下潛了16次,7次擔任主駕駛。這是付文韜向海洋事業交付的優秀答卷。
  • 50米、100米,再到3000米、5000米,帶你了解深海「的哥」背後的故事
    而潛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人,只有11個,其中有8人來自中國,葉聰是其中的1/8,他是中國最早深潛至7000米深海的團隊成員之一。3勇闖海底7000米成為資歷最深的年輕駕駛員」在離開母船後遭遇通訊故障,與母船「失聯」,在茫茫大海中等待了兩個多小時才恢復通訊;3000米下潛時,潛水器遇到了絕緣故障;5000米下潛時,機械臂突然斷裂而洩漏的油汙讓潛水器成了「眼大卻無神」;終於下潛到7062米的海底時,大量沉積物覆蓋住採樣籃而讓「蛟龍號」難以作業……靠著過硬的技能和冷靜的心理,葉聰成功的駕駛著「蛟龍號」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險情,為中國潛航事業積累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蛟龍號從深海返航後 外媒記者驚呼:「天哪!發生了什麼?」
    赤道以南,寬廣無垠的印度洋上,潛航員付文韜和隊友駕駛著「蛟龍號」潛入海平面下3000米的熱液區。海床上林立著不斷噴發的「黑煙囪」,「蛟龍號」此次任務就是從熱液噴口抓取巖石樣本。儘管「蛟龍號」艙體能承受高溫高壓,但玻璃窗卻是軟肋,如被灼傷可能導致艙體爆裂。操縱機械臂取樣時,付文韜突然發現,當船體隨著海底洋流漂移,右側玻璃窗已非常接近熱液噴口,他立即轉向離開。幾個小時後,當「蛟龍號」返回海面,回到母船,大家才看清,船身留下了大塊的灼傷痕跡。
  • 下五洋潛深淵 蛟龍號屢創紀錄昨凱旋
    第二航段在南海進行了最密集的下潛作業,15天開展了9次下潛,海底作業時間平均為6.5小時,其中3次為連續背靠背下潛,海底水平航行超過7000m,垂向航行超過400m,充分驗證了蛟龍號海底長時間、長距離、大落差連續下潛作業能力。
  • 奮鬥者號深潛至萬米海溝,是工業強大體現,我們的目標星辰大海!
    「奮鬥者號」搭載的3名深潛員將會在海底進行採樣工作,工作時間預計為6個小時,這也是「奮鬥者號」海底工作的設計最長時間。我們都知道從海平面下降每10米增加一個大氣壓,萬米深度就是1000個大氣壓,換算成深潛器表面所承受的重量就是10000噸/平方米!這樣大的重量合金鋼肯定不行,需要用高級鈦合金板製造。
  • "蛟龍號"再次入海挑戰7000米極限 專家詳解下潛過程
    "蛟龍號"將出徵馬裡亞納海溝(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記者周文超 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古語說,「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如今,這個夢想正在通過「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一步步照進現實。  從最初的1000米到後來3000米,再到去年8月的5000米,今天,已經休養生息了將近一年的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再次蛟龍入海,挑戰7000米的深海極限。這條「蛟龍」身上有哪些寶貝?這次衝擊7000米深度意味著什麼呢?
  • 中國潛航員選拔需闖119道關 關小黑屋測心理素質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從去年到今年,我國自行研製的蛟龍號潛水器在下潛深度方面不斷創造著奇蹟。"蛟龍號"已經深潛到海底七千米,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或許很多聽眾都很好奇,要想做一名潛航員,需要怎樣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那要駕馭世界上最先進的載人潛水器,想獲得這樣一份工作,到底要過幾道關?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首次載人深潛西北印度洋 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成功發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說,本航段在這一海域臥蠶1號、臥蠶2號、天休與大糦4個熱液區首次實施載人深潛調查,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
  • 關注| 潛入海底3000米 揭秘中國載人深潛技術
    深潛到海底3000多米,是急速深入,還是緩慢潛入?他說,潛水器以一分鐘大約40米左右的速度勻速下潛,海洋生物從四周掠過,但都無法分散劉燁瑤的注意力。「有趣的生物還是很多的。因為在海底,生物的生活環境導致它的身體構造和代謝方式都與水面及陸地上的生物是完全不同的。」
  • 潛航員披露「蛟龍號」潛航最怕被破漁網電纜纏住
    在「蛟龍號」上,30歲的葉聰就是一名「潛航員」。葉聰坦陳,他曾操作著「蛟龍號」,一次次深入數千米海底,一點點發現「蛟龍號」可能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  潛航多次面臨危險情況  新京報:3700多米下的壓力有多大?  葉聰:相當於一平方米有370萬公斤的壓力。「蛟龍號」的殼非常厚,由鈦合金製造,抗壓能力很強。
  •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三大尖端技術
    在已公開的消息中,尚未有國外深潛器具備類似功能。3,深海通信靠「聲」不靠「電磁」陸地通信主要靠電磁波,速度可以達到光速。但這一利器到了水中卻沒了用武之地,電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幾米。「蛟龍」號潛入深海數千米,如何與母船保持聯繫?科學家們研發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採用聲納通信。
  • 中國7000米載人潛水器可達世界99.8%海底(圖)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擁有深海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過6500米。  中國研製的7000米載人潛水器,將成為世界下潛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可到達世界99.8%的洋底。  目前世界上可用的載人深潛器總共有5臺,分別是日本的「深海6500」號、美國的「阿爾文」號、法國的「鸚鵡螺」號、俄羅斯的「和平」號及「密斯特」號。它們的最大深潛深度只有6500米。相對而言,我國即將投入使用的7000米載人潛水器具有更深的下潛能力,它將在水下承受700個大氣壓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