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隻槍蝦,它天生雙目以失明為標準的弱視。由於他們的家族體型都很小,通常在35—55毫米之間,又是沿海漁業捕撈的重點對象。所以為求自保的它只能在淺海的沙地上,奮力的挖洞,讓這個洞成為自己的藏身之所。
槍蝦背面棕色或緣褐色的較多。額角尖細而長,約伸至第1額角柄第1節末端。額角後脊不明顯。有一大一小兩個螯。大螯,長為寬的4倍。掌長為指長的2倍左右。小螯細長,長度等於或大於大螯,掌部外緣近可動指基部處背腹面也各具1枚刺。尾節背面無縱溝,但具兩對較強的活動刺。
雖然它個頭小容易被欺負,但是它也有嚇唬人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大螯,槍蝦遇敵時開閉大螯, 發出的響聲像小鼓一樣, 所以叫做鼓蝦。對於鼓蝦如何發出聲響的, 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大螯兩指有特殊的發聲結構(可動指上有杵突,不動指上有臼窩),兩指驟然合攏時,可動指上的杵突打入不動指的臼窩,射出一股強勁的水流,同時發出響亮的爆音。但我傾向於第二個說法,目前有證據表明:當鼓蝦快速合攏鉗子時,會有一股速度達每小時112公裡的高速水流產生。這股水流使水壓在短時間內急劇降低,在瞬間形成水泡。水泡的直徑會達到4毫米左右,隨著壓力恢復正常,水泡會馬上破裂,響聲就是在水泡破裂時發出的,這並非蝦鉗撞擊的聲音,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大約為600毫秒。
槍蝦(鼓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共生蝦」。之所以叫共生蝦就說明它與其它物種存在共生關係,而「蝦虎魚」就是它的共生對象之一。
與槍蝦截然相反,蝦虎魚的視力極佳。老天爺為它開啟了一扇窗,就會去關上一扇門。蝦虎魚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脊椎動物,一般存活2~3年,最多4年。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一種蝦虎魚最多能活59天。
蝦虎魚不僅打破了壽命最短的脊椎動物記錄,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也出在蝦虎魚類Trimmatom和Pandaka屬的蝦虎魚類,它們完全成熟後也不到1cm ,而分布在菲律賓的一種蝦虎魚身長也僅有13毫米。
別看蝦虎魚身材小,它卻是一個肉食動物。它的食性很雜,比它小的魚、蝦、蠕蟲及其他魚類的卵都是它的食物。
蝦虎魚分布在除寒冷水域外的世界各沿岸水域,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數量最多。一些種類的蝦虎魚還能適應淡水生活。比如撫仙湖的蝦虎魚就是「外來入侵物種」,是當地土著物種滅絕的元兇之一。蝦虎魚一個最大的形態特點就是腹鰭並成一體,形成了一個吸盤樣的結構。這種結構非常適應於潮間帶的環境,當大浪襲來的時候,能夠使蝦虎魚緊緊吸附在巖石或其他固定著的物體上不被衝走。
蝦虎魚會和槍蝦建立跨種族的「愛情」。當槍蝦挖好了一個洞,蝦虎魚就會和它建立「同居關係」。它們不僅白天相互守望,晚上還會同榻而眠。蝦虎魚像霸道總裁一樣,佔領了槍蝦一半的床。但看起來侵略的背後,是給予了槍蝦更多的「愛」。它做了槍蝦的眼。每當危險來臨,蝦虎魚不是先自己逃生,而是擺動尾巴,將危險的信號傳遞給洞中的槍蝦。而每當槍蝦出來傾倒沙石時,也總是把一根觸鬚搭在蝦虎魚的身上,這樣其他魚來襲時,蝦虎魚一動身,槍蝦就逃回洞中了,但雙魚座的我更想把這個當作槍蝦對蝦虎魚的愛撫。哇哈哈哈!
不僅如此,蝦虎魚還為槍蝦提供食物。所以看似收留了蝦虎魚的槍蝦,其實也是一個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