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遠程VS近戰,槍蝦完勝螳螂蝦?不,正相反

2020-08-27 法蘭西is培根

你是戰士,身披鎧甲,雙手一副流星鐵錘。你的對手是槍手,單手一把手槍,對戰時誰能勝出?

這種問題還用問?當然是拿遠程武器的槍手完勝貼身近攻的戰士。但在海洋裡,事實並非如此,掄一雙鐵錘的你打贏了持手槍的對手。

海底較量的兩個對手是甲殼類動物:螳螂蝦和槍蝦。螳螂蝦,掠足上有對長得像棒槌一樣的錘子,攻擊時掄起鐵錘重擊對手。槍蝦,一大一小的不對稱鉗螯,巨大的蝦螯像手槍,合上時能噴射出高速水流,產生氣爆,射殺敵人。鐵錘和巨螯在海洋裡都以速度制勝,螳螂蝦鐵錘的最高速度是:30米/秒,槍蝦射擊的最高速度是:26米/秒。鐵錘一下子敲碎蟹殼,手槍瞬間擊暈小魚。

兩強對峙,螳螂蝦勝出,為什麼遠程手槍敵不過近戰鐵錘?我們先來看看槍蝦是種什麼樣的蝦,再分析為什麼槍蝦不如螳螂蝦。

槍蝦的槍

槍蝦(Alpheidae),共有600種,最大特點是它的一對蝦螯長得不一樣大。大蝦螯是武器,用來禦敵。小蝦螯是刀叉,用來吃飯。身長不超過5釐米的槍蝦,巨大的蝦螯能有2.5釐米長,比半個身體還大。

巨螯是槍蝦裝在胳膊上的粗筒獵槍,當它合上螯鉗時,就像扣動了扳機,發射子彈。子彈呼嘯而出,在水底發出呯呯響聲。槍蝦的槍上並沒有安裝消聲器,槍聲震天威懾四海。

二戰時,盟軍追蹤納粹潛艇,水下監聽器經常收到呯呯呯槍聲的幹擾。受到幹擾的盟軍一直沒有找到槍聲的來源,直到二戰結束,加州大學海洋調查團隊才解開水下槍聲的秘密。正是槍蝦群集體開槍,發出巨大響聲幹擾了監聽設備。蝦群在海底樹起一堵噪聲牆,躲在牆後的潛艇逃離了監聽追蹤。

槍蝦的槍聲有多大?210分貝。海洋裡,嗓門最大的是抹香鯨,叫聲高達238分貝。其次是藍鯨,體型最大的藍鯨叫聲188分貝。超過200分貝的海洋生物聲響,除了抹香鯨外,就是個頭只有小指長的槍蝦了。槍蝦的槍聲比真槍還要響亮,不加消音器的狙擊槍槍聲為160分貝。

小個頭的蝦米,撞擊蝦螯時產生不了那麼大的動靜,響亮的槍聲來自於速度。槍蝦合攏蝦鉗只需0.6毫秒,合攏時鉗子中間的水份被擠出去,水流速度達到26米/秒。高速水流噴射時,周圍水域的水流速度跟不上,產生一個真空的空穴氣泡。空穴周圍的水壓瞬間壓塌氣泡,發出巨響,正如槍聲。

在氣泡炸裂的時候,能發出閃光,發光溫度為4700℃,太陽表面溫度為5500℃,槍蝦造就的溫度能跟太陽比上一比。不過,強烈閃光存在的時間極其短暫,只能以皮秒來計量(1秒=1萬億皮秒)。

雖然發光溫度極高,但時間太短,肉眼根本看不見。荷蘭屯特大學研究團隊以40000幀/秒的高速相機才捕捉到一點閃光。槍蝦開槍時引發的閃光,第一次在自然界發現,團隊給它取個專用名稱,叫做:蝦光(Shrimpoluminescence)。簡單地說,蝦致發光現象是氣泡破裂瞬間,空間體積壓縮到極點、溫度突然升高引發的能量反應。

小蝦米能發射出其他生物都做不到的閃光巨響射擊,秘密在於它的巨螯手槍。上圖是巨螯細節,4個組成部分:螯錘、螯錘上凸起的螯塞、凹陷的螯槽和螯節。發射時,螯錘落下,螯塞嵌入凹槽,槽內的水流衝擊而出。

蝦槍的精彩之處在於,永遠不缺彈藥,只要在海洋裡,包圍周身的海水就是它取之不盡的子彈。而更加厲害的是,如果槍蝦的巨螯受傷脫落,另外一隻小鉗子會長大,長成一隻巨螯。脫落的巨螯處還能長出一隻新螯,不過新螯是小號的,代替原來的小鉗子。換一隻手持槍的蝦,戰鬥能力一點兒沒削弱,它的左手跟右手一樣靈活強大。[頭條-法蘭西is培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其他平臺]

社會蝦

除了左右蝦螯大小不一樣,槍蝦還有一個其他蝦都沒有的獨特性:它生活在有組織的集體之中

600種槍蝦中,有近10種槍蝦是真社會性的生物社會蝦指的是:它們有各自分工,能集體哺育小蝦。社會性的生物在陸地上很常見,比如蜜蜂和螞蟻,但在海洋裡,槍蝦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種社會性生物

社會蝦的個頭在整個槍蝦族群裡是最小的,身長不超過1釐米。它們居住在海綿裡,以海綿脫落的組織為食物。攜帶巨螯武器的雄蝦是衛兵,在蝦群周圍巡邏。當警衛蝦發現敵襲時,開槍示警,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其他衛兵聽到槍聲趕過來,一起開槍攻擊敵人,聯手保護集體。社會蝦的槍,不止是防禦武器,還能發出不同節奏的聲音跟同伴做交流。

社會蝦的蝦群集體裡有一對能繁殖後代的蝦王和蝦後,蝦後和幼蝦居住在蝦群中心,成年蝦住在外圍保護小蝦成長。

有意思的是,蝦後的繁殖能力與防禦能力成反比。杜克大學團隊調查了加勒比海海域的221個集體蝦群,6種不同族群的社會蝦。在沒有強化分工的群體中,蝦後的巨螯長得粗壯,生育蝦卵的數量比較少。強化分工,每隻蝦自司其責的群體中,蝦後的巨螯長得弱小,產卵的數量更多。也就是說,拿起武器的蝦後,不得不分心抗敵,分給孩子的精力就少了。只有放下武器的蝦後,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養育後代的重擔上。

上圖是兩種社會蝦蝦後巨螯的大小對比圖。社會分工,促進了更專業的防禦,更高效地養育後代。

合作蝦

槍蝦族群中,即使是沒跟集體生活在一起的個體蝦,也喜歡找個同伴。最常見的是槍蝦和蝦虎魚的組合團隊。

上圖是跟蝦虎魚組隊的槍蝦。槍蝦挖個大沙坑當屋子,跟蝦虎魚住在一起。小蝦天天清理洞穴,保持洞穴乾淨整潔,希望小魚能住得愉快。小蝦之所以要對小魚獻殷勤,是要讓蝦虎魚當它的眼睛。外出時,槍蝦把一根觸鬚放在蝦虎魚身上,當小魚發現危險轉身逃跑時,小蝦緊隨其後。

槍蝦視力很差,有時要等到敵人來到眼前才能看見。它只能依靠蝦虎魚的預警,跟隨小魚共進退。

除了跟魚兒合作外,槍蝦還會跟螃蟹合作。

上圖是跟珊瑚蟹組隊的槍蝦。小蝦小蟹居住在珊瑚叢裡,當海星跑過來啃吃珊瑚時,它倆聯手攻擊海星,一隻用手槍,一隻用蟹鉗,打跑大海星。有意思的是,珊瑚蟹只跟異族合作。每個珊瑚叢裡,只居住一對珊瑚蟹,其它螃蟹來了會被趕走。但是槍蝦來了,珊瑚蟹卻歡迎它留下共同生活。

佛羅裡達大學團隊統計,跟沒有防禦力量的珊瑚礁相比,有一對珊瑚蟹的珊瑚叢,能減少19%的損失。再加上一對槍蝦,珊瑚叢能減少高達65%的損失。異族同盟的珊瑚蟹和槍蝦,保護家園的團隊實力翻3倍

槍蝦VS螳螂蝦

最後一個問題,槍蝦對戰螳螂蝦,誰負誰勝出?

槍蝦很團結,既能保護同族,又能聯手異族,但是它的個體實力比不上螳螂蝦。從3個方面比較兩者的實力:氣勢、力量、精準度。(螳螂蝦武器介紹在上一篇文章裡,有興趣的夥伴請移步:。)

  • 氣勢

螳螂蝦一副火爆脾氣,一言不合就要掄鐵錘。在海底的珊瑚礁洞穴中,只有一隻蝦的位置,無論是同族還異族,路過都要被敲打,更別提跟它們合作了。如果在魚缸裡養殖一隻雀尾螳螂蝦,無論魚缸有多大,有且只能有一隻蝦。打敗魚缸無敵手的螳螂蝦,敲打一遍魚缸裡的其他魚蝦後,還能接著給你敲打魚缸玻璃。

狹路相逢勇者勝。槍蝦的戰鬥氣勢遠不如螳螂蝦,比起單打獨鬥唯我獨尊的螳螂蝦,它是好脾氣的團結友愛蝦。

  • 力量

海洋裡,槍蝦平均身長2~5釐米,螳螂蝦身長6~12釐米,比槍蝦大上一倍還多。江湖上,拳頭大的說話,螳螂蝦的個頭大,拳頭自然也比槍蝦大。

如果同等身材,身體力量勢均力敵的話,那就較量出擊時的攻擊力。槍蝦的武器是單手手槍,發射水流,引爆氣泡,射殺敵人。螳螂蝦的武器是雙手鐵錘,敲擊鐵錘的同時也能產生空蝕,引爆氣泡。當螳螂蝦擊打對手時,加上了雙重力量,鐵錘力和水流氣爆力量。

海洋裡,槍蝦的槍,靠衝擊力擊暈肉身小魚。螳螂蝦的鐵錘,直接敲碎海螺的貝殼。武器速度一致,螳螂蝦攻擊力超過槍蝦

  • 精準度

槍蝦和螳螂蝦的速度只發揮在武器上,個體的移動速度很慢。所以,二者對戰,沒有火併的追殺,只有出其不意的伏擊。

兩者都喜歡埋伏在洞穴內,偷襲過往的獵物。槍蝦的優勢是持有遠程武器,能隔空發射。槍手持有一把好槍,可惜沒有配上一雙好眼睛,不能遠距離瞄準敵人要害。槍蝦躲在洞穴裡,伸出蝦須感知周圍動靜,只能發現近距離的敵人。沒有好視力的槍蝦,失去了遠程武器最大的空間優勢。

一句話寫結論:兩蝦正面開火,情況怎樣?螳螂蝦的鎧甲能扛過槍蝦的槍火,槍蝦扛不住螳螂蝦的鐵錘。

一對一,螳螂蝦完勝槍蝦。

想要了解槍蝦和螳螂蝦的更多信息,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槍蝦」「螳螂蝦」,或者「槍蝦對戰螳螂蝦」,可以找到它倆詳細的習性介紹和圖片。點擊「視頻」一欄,還能看到各種精彩視頻。



參考資料:

1:「Snapping shrimp make flashing bubbles」,Detlef Lohse et al., Nature, 2001

2:「Allometry of individual reproduction and defense in eusocial colonie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trade-offs in social sponge-dwelling Synalpheus shrimps」, by Sarah L. Bornbusch et al., PLOS ONE, 2018

3:「Multiple defender effects: synergistic coral defense by mutualist crustaceans」, by C. Seabird McKeon et al., Oecologia, 2012

4:「Bioinspired mechanical device generates plasma in water via cavitation」, by Xin Tang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019

:今天更新自然界裡的秘密系列文章,這是第23篇:槍蝦的槍

相關焦點

  • 自帶好基友的「盲槍手」槍蝦
    身長一般只有5CM,光大螯就長達2.5CM左右,足足超過身長的一半,是槍蝦打獵用的「槍」,而小螯則是槍蝦吃飯用的「筷子」。既有本事,又有靠山,槍蝦也並非無敵。江湖險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如果作為武器的大螯因外力脫落怎麼辦?繳械認栽嗎?不。做蝦總要留一手:失去的大螯會重新長出來,只不過新長出來的是小螯;而與此同時,原來的小螯會長成大螯。正所謂真正的槍手,兩隻手都能拿槍。
  • 海底實力派打手——海底「刺頭哥」雀尾螳螂蝦
    >今天的主角就是它-雀尾螳螂蝦螳螂蝦是什麼?螳螂蝦(Mantis Shrimp),又叫蝦蛄、皮皮蝦,是口足目(Stomatopoda)生物的總稱。在生物分類學意義上,螳螂蝦和其他蝦的親緣關係,甚至不如其他蝦和螃蟹的關係近。我們今天聊一聊的是被稱為「海底刺頭哥」的雀尾螳螂蝦。體長最大可達18釐米,外表由鮮豔的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
  • 「槍蝦」的超能力
    )槍蝦(鼓蝦、嘎巴蝦、Pistol Shrimp)       下午在奈飛上看了一部電影《超能計劃(Project Power)》。內容無非就是普通人吃了藥之後,產生了超能力後發生的故事。這樣的情節,讓我想起了另外兩部差不多的嗑藥產生超能力的電影:《永無止境》和《露西》。
  • 養雀尾螳螂蝦這種蝦,小心它打破魚缸而出
    什麼蝦需要特製魚缸?這就是雀尾螳螂蝦,要是一般薄玻璃的魚缸,雀尾螳螂蝦能敲穿這種玻璃魚缸,雀尾螳螂蝦的拳擊功夫不簡單!    雀尾螳螂蝦攻擊力那麼強,是因為其那對彈力十足的前螯鉤狠很地往獵物身上敲下去,而且不止一次,雀尾螳螂蝦會視情況給予更多地追擊,所以一般薄玻璃也不能抵擋雀尾螳螂蝦狂雨般攻擊
  • 一盤「蝦」發了一篇頂刊《自然·材料》!螳螂蝦的秘密被揭開
    但強中自有強中手,「網紅」螳螂蝦就能通過它dactyl club(類似「胳膊肘」)的高應變率撞擊來使其破裂,並且螳螂蝦已經進化出了避免自身高應變率撞擊帶來損傷的能力。這種抗高應變率衝擊影響的能力引起了工程應用領域的極大興趣。
  • 螳螂蝦拳頭威力揭秘
    螳螂蝦拳頭威力揭秘螳螂蝦「手」上裝備了一個厲害的拳擊武器,當它揮動拳頭時,產生的威力相當於用0.22英寸口徑手槍射出的一顆子彈。但科學家發現,螳螂蝦的馬鞍形結構能保持所有的能量而不會斷裂,因為它有兩層結構,頂部是富有彈性的生物聚合物,底部則由類似陶瓷的材料構成。當螳螂蝦收縮起拳頭時,馬鞍形結構的頂部被拉伸,底部的陶瓷材料被壓縮。陶瓷材料在被壓縮時,可以儲存大量的能量(形變能),但如果單純只有陶瓷材料的話,整個結構在彎曲和拉伸時容易脆裂(因為陶瓷材料是較脆的)。
  • 異物探險:它是擁有超能力的螳螂蝦,亦是我們熟知的「皮皮蝦」
    提到蝦蛄,很多人都不感到陌生,蝦蛄背腹扁平、全身披盔戴甲,處於熱帶的蝦蛄色彩斑斕,樣子十分好看。因其長著一對酷似螳螂的大螯,所以叫作「螳螂蝦」。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對它們有所誤解,但它們不是螳螂亦不是蝦,這種生物與龍蝦和蝦有親緣關係。
  • 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蝦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蝦。許多人看到雀尾螳螂蝦的第一眼都會被它們的高顏值所吸引,但其實這種外表鮮豔亮麗的大蝦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兇殘的蝦」,因為一言不合就會受到它們的暴擊,人類都不例外。
  • 螳螂蝦—世界上最「兇殘」的蝦類
    說到螳螂蝦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應該很懵,是長的像螳螂嗎?還是什麼東西,但是,螳螂蝦,人家只是名字叫這個,跟螳螂不是親戚,跟蝦還是有點親戚關係。它就是一種不為人知的口足目動物,跟龍蝦一樣,喜歡用爪子來捕獵。它也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
  • 螳螂蝦視覺系統仿生研究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螳螂蝦的視覺系統可能成為下一代DVD和CD播放器的仿生研究對象,為新設計帶來啟發。
  • 海底勢力勢力暴徒「刺頭哥」螳螂蝦
    的主角是他-螳螂蝦什麼是螳螂蝦?螳螂蝦(MantisShrimp),又稱蝦蛄和皮皮蝦,是氣孔動物(Stomatopoda)的總稱。在分類學上,螳螂蝦與其他蝦類的關係甚至不如其他蝦蟹類。我們說的是螳螂蝦「海底刺頭哥」。其體長達18釐米,外觀由鮮紅色、藍、綠色等顏色組成。
  • 會打手槍的蝦 鼓蝦(槍蝦)!
    認識鼓蝦鼓蝦又名槍蝦,在飲食領域叫做嘎巴蝦,顏色呈泥綠色,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蝦螯,身長約5釐米,但巨螯的長卻達約2.5釐米
  • 槍蝦|自帶武器,一言不合就「槍戰」的蝦
    相對於5釐米的槍蝦身長,它可以「遠距離」殺死1.8米內的小魚,甚至可以震碎人類的玻璃。欣賞一下槍蝦「發槍」的慢動作而小小的槍蝦,卻能發出200分貝以上的巨大響聲!槍蝦正是靠這一強大的能力,將獵物震懾、擊暈、殺死。
  • 雀尾螳螂蝦——棲身海底礁石堆的「李小龍」
    首先說,螳螂蝦與螳螂之間八竿子打不著,稱得上是徹頭徹尾老死不相往來,同時,與蝦米也沒什麼瓜葛,其實就是口足目生物的統稱,只因第二對胸足特別發達,狀若螳螂的「雙刃」,故得名。至於雀尾,相信對孔雀已是如數家珍,華麗尾巴即是雄性孔雀的標籤,也成了人們給其它動物命名的參照,比如最常見的觀賞魚之一,孔雀魚或者鳳尾魚就是這種情況。
  • 經常吃蝦,你可吃過螳螂蝦
    今天教大家做蔥香皮皮蝦,生活在海邊,三天兩頭吃海鮮,嘿嘿,螳螂蝦也就是皮皮蝦。步驟2,皮皮蝦用清水浸泡處理乾淨剪去尖角頭部,加入1勺料酒醃製。步驟3,鍋中倒入適量的油,放從蔥姜蒜末爆香鍋底。步驟4,熱油放入醃製好的皮皮蝦爆炒,烹入料酒後,撒上鹽雞精調味。步驟5,皮皮蝦變色後下蔥,炒熟即可出鍋。
  • 會打手槍的蝦 鼓蝦(槍蝦)
    認識鼓蝦鼓蝦又名槍蝦,在飲食領域叫做嘎巴蝦,顏色呈泥綠色,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蝦螯,身長約5釐米,但巨螯的長卻達約2.5釐米。鼓蝦潛行於熱帶海洋的淺水區域,當鼓蝦獵食時會將它的巨螯快速合上,噴射出一道時速高達100公裡左右的水流,將獵物如小魚、小蟹震懾、擊昏,甚至殺死。這道高速水流會觸發空穴現象,成形一個極微小的低壓氣泡,當水壓回復正常,氣泡會崩裂並發出劈啪聲,鼓蝦因此得名。假若一群鼓蝦同時閉合它們的巨螯,所發出的聲量足以讓潛水艇避過聲納探測器的追蹤。
  • 是螳螂?還是蝦?它一拳就打碎螃蟹大鉗?
    皮皮蝦 我們走 一起去找好朋友 吃炸雞我不喝啤酒 因為我還是小朋友 皮皮蝦 我們走 兩個單純小朋友 不知天高和地厚 浪跡天涯永不回頭
  • 螳螂蝦與梭子蟹的爭霸戰
    那隻漂亮的精靈仰頭回答:「紅珊瑚姐姐,你是知道的,我不挑食,只要是肉就行。」原來,這個會唱歌又好看的精靈就是名滿海洋江湖的——鐵拳無敵雀尾螳螂蝦小七。「那就祝你好運吧!」紅珊瑚笑了。小七晃著燈泡似的眼睛說:「謝謝!民以食為天,能吃飽肚子快樂似神仙。」
  • 世界上眼神兒最好的生物:漂亮的螳螂蝦(組圖)
    生物學家介紹,螳螂蝦這個十分漂亮的傢伙因為擁有一對兒碩大有力的鉗子而得名。  路透社報導,科研人員發現螳螂蝦可以看見12種「原色」,是人類能識別原色能力的四倍。同時,螳螂蝦還能分辨出光波的複雜變化。據悉,螳螂蝦是利用體內一種高度敏感的細胞來辨別進入眼睛的光線。整個可見光譜,從接近紫外線到紅外線的光線都能予以有效識別。
  • Science :研究發現螳螂蝦獨特辨色法
    螳螂蝦作為一種甲殼綱動物,似乎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新方式察覺顏色。研究人員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螳螂蝦的眼睛裡有12種不同類型的感受器,每一種感受器能接收不同的波長。而人類和蜜蜂眼睛裡僅有3種感受器,主要依靠大腦進行顏色分辨。為了開展該研究,研究人員對一種螳螂蝦進行了訓練。他們將食物和一種特定的有色光關聯,讓螳螂蝦熟悉該有色光的單一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