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泊被大致劃分為「黑歐泊」、「白歐泊」、「鐵歐泊」、「火歐泊」這幾類,在大類之下,又有「乳質歐泊」、「水晶歐泊」、「果凍歐泊」等不同名稱的歐泊。
根據歐泊的胚體色調及長久以來實際貿易習慣,歐泊主要被劃分為四大種類,從視覺的角度看,每一種歐泊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1.黑歐泊
黑歐泊是指具有黑色或者深色體色(基底色)的歐泊,是歐泊家族中最為稀少的品種。
在澳大利亞閃電山礦區的體色標尺上,體色在N1~N4的可稱為黑歐泊;體色在N5~N6的,稱為半黑歐泊;體色在N7~N9,就劃歸到淺色歐泊了。在實際的市場交易中,有黑色和深色體色的歐泊都可被稱為黑歐泊。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閃電山礦區一直被認為是黑歐泊的唯一產地,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正確的。另外在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的明特比礦區曾經也有少量的黑歐泊產出,但其出產的黑歐泊和閃電山出產的黑歐泊還是有些區別的,通常明特比的黑歐泊很少能達到閃電山那樣全黑的體色,並且其產量也是非常稀少,很快被開採一空,目前這一礦區基本上已無黑歐泊產出。除此之外,截至目前,世界上也再沒有新礦發現。
2.白歐泊(淺色歐泊)
白歐泊現在更多地被稱為淺色歐泊,是指體色相對較淺的歐泊,在體色標尺上位於N7~N9,根據不同的透明度,可分為乳質和晶質。一般來說,白歐泊的價值不如黑歐泊高,因白歐泊的產量比黑歐泊要大。但一些質地純淨透明、亮度高、變彩豐富的晶質歐泊(也稱水晶歐泊)也是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其價值也要高於很多質量普通的黑歐泊。而不透明的乳質歐泊的價格就相對較低,其中只有少數色彩表現豐富、變彩非常強烈的乳質白歐泊具有一定的價值,因為畢竟在歐泊的價值評估中,變彩是其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白歐泊的主要產地為澳大利亞的南澳州地區。其中庫伯佩蒂礦區是世界上白歐泊產量最大的地區,產量佔到全世界的86%,被譽為「世界歐泊之都」。另外,新州的白色懸崖礦區也有白歐泊產出。除澳洲以外巴西東北部的一個叫佩的西貢多(Pedro Segundo)的礦區也出產淺色歐泊,體色從白色到無色透明,與澳大利亞出產的淺色歐泊非常接近,但產量也不大。
3.鐵歐泊(礫石歐泊)
鐵歐泊在英文中叫Boulder,意為「巨石」,因而也被稱為「巨石歐泊」,這並不是說可以被切成歐泊的原石是巨大的,相反,通常成品礫石歐泊都非常薄而小,因此對「巨石歐泊」的正確理解是,生成於巨石縫隙中的歐泊。這種歐泊是由二氧化矽溶液沿著圍巖的縫隙沉積固化而形成。雖然被稱為「巨石歐泊」,但其生成的圍巖並不都是巨大的,有的可以像一張桌子那麼的大,但是小的可以是比高爾夫球還小的結核。同時,因為這種歐泊生成的母巖大部分都是含鐵礦石,所以,也有業者把這種生成於鐵礦石縫隙中的歐泊通俗地稱為鐵歐泊。
由於圍巖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且能夠讓歐泊生長的縫隙具有不定性,造就了鐵歐泊的形態是非常複雜和多樣的。
根據鐵歐泊在母巖中的生長形式,可以分為層狀(Seam)、管狀(Pipe)和脈狀(Matrix)鐵歐泊。
層狀鐵歐泊:歐泊生成於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平面層狀的石縫裡。這個層狀也是相對的,通常並不都在一個平直的層面上,大部分呈波浪形起伏,並且往往在一塊母巖中,歐泊層之間有時也會呈垂直或者斜向相交,因而這些層狀生成的鐵歐泊之間也是縱橫交錯的。
管狀鐵歐泊:在鐵礦石中以管狀(柱狀)方式生成的歐泊,大小通常是人的小手指粗細,可以切出有一定色彩層厚度的歐泊,這種鐵歐泊常常有超凡的亮度,並且質地純淨通透,因而在鐵歐泊中被認為是品質最好的。
脈狀鐵歐泊:在圍巖中呈纖維狀縱橫交織生長的歐泊。歐泊分布在這些圍巖橫向和縱向的裂隙中,有的呈放射狀,有的呈類似於同心圓的紋理隨機排列,形狀不一,千姿百態。
沿著鐵礦石的脈紋生成的歐泊無法單獨從母巖中分割出來,因而將脈石歐泊與母巖成片切下,這樣的切片也被稱為「圖片石」,依據歐泊在「圖片石」中佔比的多寡和顏色亮度圖案的不同,價格往往高低相去甚遠。由於這樣的圖片石大部分產自於澳大利亞昆士蘭西南部的克洛伊礦區,因而也被稱為「克洛伊圖片石」。
鐵歐泊的主要產地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西部地區,分布在從南到北一千多公裡的內陸地區,所以也被稱為昆士蘭鐵歐泊。
4.火歐泊
主要產自於墨西哥,是一種通常呈現橘紅色、類似於果凍樣的歐泊,有變彩的火歐泊價值比無變彩的火歐泊價值要高。
火歐泊由火成巖及其次生礦產生的,大部分橘紅色果凍狀的火歐泊不具有變彩效應,通常將其切割成刻面寶石,使其看起來更加光亮。
少數高品質的火歐泊,具有非常純淨透明的種質,也有很好的變彩,價格不菲。通常好的火歐泊都是隨形切割的,即以去掉歐泊上的礫石雜質為主,而儘可能多的把歐泊保存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看到的優質火歐泊大部分都是表面高低不平的隨形切割。
錯別字替換為
誰
忽略
特色歐泊各具風情
在歐泊實際的市場貿易中,在以上四大種類下又劃分出諸如乳質歐泊、水晶歐泊、果凍歐泊、化石歐泊等細分的特色歐泊品種。這些歐泊特色鮮明,命名生動有趣。
1.乳質歐泊
白歐泊中,一種被稱為乳質歐泊,是指具有乳質基地的歐泊,大部分乳質歐泊的種質比較「幹」,由於乳色厚重而混濁,歐泊的色彩不能很好的體現,因而其價值相對較低。乳質歐泊切薄後,還是較為透明,加之產量較大,一般用做「三層石」拼合歐泊。也有一些乳質歐泊,雖然質地不是很好,但是色彩表現豐富,變彩非常強烈,也很美麗,價值也不低。
2.水晶歐泊
水晶歐泊是指地子清澈、胚體透明的歐泊,通常呈半透明到透明狀,我們甚至可以透過水晶歐泊看到背後的其他物品。水晶歐泊也有深色和淺色的胚體色調。深的體色就是在「黑歐泊」類下的黑水晶歐泊,淺體色是在「白歐泊」類下的白水晶歐泊。實際貿易中,通常所說的水晶歐泊,是指白水晶歐泊。
黑水晶歐泊非常少見,擁有透明的深色到半深體色,因為其絢麗色彩沒有藉助於任何襯底增強,所以如果變彩表現強烈,就具有很高的價值,在實際貿易中被特別稱為「黑水晶」。
3.果凍歐泊
在水晶歐泊中有一種透明度非常好,但通常具有「蜂蜜色」、像果凍一樣的地子、具有變彩,但色塊之間比較分立,變彩呈現不強烈,這種歐泊被稱為「果凍歐泊」。
據說果凍歐泊是因為在歐泊內部的二氧化矽球粒過小,排列得過於整齊和緊密而產生的,硬度比一般歐泊略高。通常這些具有很好透明度和一定色彩的歐泊給人一種朦朧的神秘感,這樣的果凍歐泊非常稀少,因而在礦區也被當做一種特別的收藏品。
4.化石歐泊
沉積到某些動植物表面的二氧化矽,交代了動植物本身的有機物質而形成了歐泊,我們稱為「化石歐泊」。澳大利亞的黑歐泊、白歐泊與鐵歐泊這三類主要的歐泊品種中都有化石歐泊的出現。
雖說化石歐泊可能出現在澳洲任何一個歐泊礦區,但真正能夠出現完全寶石級歐泊化、可以被用作首飾寶石的化石歐泊,主要來自於白歐泊中,白歐泊中的這些來自海洋生物的化石,主要有貝類和軟體動物類,這些化石歐泊有時候表現得非常透明,價格不菲。
也有一些化石白歐泊,其種質並不是太好,通常比較「幹」而不透明,但如果化石的形狀比較完整,並且整枚化石歐泊化得均勻,最重要的是出現了美麗的色彩,那麼這樣的化石歐泊也是非常難得的。
動物化石歐泊:最常見的是海洋生物化石,這是因為歐泊形成於白堊紀時期的澳洲內陸海邊緣地區的沉積巖中,那個時期的海床上布滿了貝類等海洋生物的遺骸。雙殼貝類是最常見的化石歐泊類型。比較罕見的是一些在地球中生代時期留下的動物骨骼化石,這是非常稀有的和具有研究價值的,有些是在白堊紀時期留下的恐龍化石,如今在雪梨的國家博物館和南澳州州立博物館,各有一副比較完整的恐龍化石。動物化石歐泊通常因為體色較淺,或者透明,較多的屬於白歐泊類,比較罕見的是黑歐泊類,主要來自於閃電山礦區。
植物化石歐泊:植物化石歐泊主要來自於樹木、種子和堅果類。在閃電山礦區,就有很多這樣的植物化石被發現。這些化石歐泊大部分都沒有顏色,出現顏色的比較罕見
相比起西方人對黑歐泊的趨之若鶩,中國人對於這種寶石的熱度似乎疏離很多。在澳大利亞,它是無價國寶,在古羅馬,它是驕傲的國石,本該是高貴冷豔的它,卻自打出現在人類視野後,就要默默承受著來自名字的屈辱。你知道嗎,黑歐泊,它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