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前段時間一直是很厲害的乾咳,一咳嗽就『震天動地』的動靜非常大。」
「我自己買了止咳藥水喝也沒用,現在每次咳嗽好像都有痰,但又被我咽回去了。」
「咽回去的痰有什麼影響嗎?會不會加重咳嗽?」
人體正常每天都會分泌100ml的痰液,有一部分會咳出體外,而大部分會隨著吞咽動作進入消化道,最後排出到體外。
痰,作為一種人體的分泌物,痰也是可以作為身體問題的顯示。所以,對於痰的狀況,每個人都應該經常關注。
中醫眼中的「痰」是什麼?
在中醫看來,所有的疾病都跟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中醫才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一種說法。
健康的人體內是暢通的,而痰如果在體內形成,氣血的流動就會被阻滯。而且,痰還會和氣血混合在一起,滯留和黏附在身體的某個位置,這樣一來,疾病也就出現了。因此根據中醫的理論,痰是疾病即將發生的前奏曲。
如今社會衣食無憂,人們吃的食物不但精細,而且很多都還是高油高脂肪。再加上多數人很少運動,身體代謝緩慢,就像水管中的汙垢一樣,如果水流變得緩慢了,汙垢會逐漸形成,痰液因為代謝放緩的緣故,很多不能排出體外,於是就滯留在了身體各處。
再者,現代社會壓力普遍很大,人們的精神狀態焦慮緊張,而根據中醫思則氣結的理論,也會發生痰液在體內溼聚和凝滯。人體內不同部位的痰凝,就會出現不同症狀的病情。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心慌、胸悶、心悸以及眩暈的症狀,那說明痰液凝滯於心腦部位;若是三高(血脂、血壓、血糖)、血液粘稠和冠心病症狀,則是痰凝滯在血;咳嗽則痰液在肺部;梅核氣和喉嚨有異物感,痰凝在咽喉;若是消化不良腹脹胃脹,則痰聚集於脾胃;面癱、頸椎疾病等,痰在經絡;如果是靜脈曲張,則痰在脈管;有淋巴結節和甲狀腺症狀,痰在凝聚在頸部。
咳嗽有痰分寒熱,用藥也有不同
除了引起病變的部位以及症狀不同外,痰液本身也有區別,總的來說有熱痰和寒痰之分。比如有的人感覺進來痰多,不管是什麼症狀,一律按上火隨便吃藥,如果真的是上火了,那吃了藥還管用,但如果不是上火,那麼吃了藥非但不會有效,反倒可能會越來越重。
在中醫看來,熱痰即火痰,是體內邪熱所致,上火形成的痰粘稠而不容易咳出,這種症狀就需要吃清熱化痰的藥物。
若是寒痰,則是傷風受涼引起的咳嗽,這是惡寒在體內聚集不能排出,從而凝滯形成痰,這樣的痰液量比較多,而且稀薄。若是如此,就得服用溫化寒痰的藥物。所以,出現了咳嗽的症狀,要對症下藥才行。
痰的顏色有暗示,別忽視了
此外,痰的顏色也預示著不同的病狀。比如上述的熱痰和寒痰,熱痰黃而寒痰白。正常人的痰液是無色或者灰白色的,並且稀薄不黏稠。而如果身體出現了疾病,痰的顏色也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出現帶紅血絲的痰液,則是肺結核、急性氣管炎等病在發作。如果有紅色斑點狀的痰,則有可能是肺癌。
如果痰液中出血量很大,則為肺癌晚期的表現,此時由於癌細胞侵潤到了肺部各處,因此肺部各臟器都出現了病變。
黃色的痰液,輕度的一般就是上火,比如山呼吸道感染。但如果黃中帶綠色,則是綠膿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肺炎桿菌性肺炎以及急性肺膿腫。如果痰液成了深綠色,則是支氣管擴張以及支氣管肺癌的症狀。
痰的顏色跟疾病息息相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應該忽視這一點。
把痰吞回肚子裡,對人而言有什麼影響?
日常生活中,肯定有過因為著急或者其他情況,而把自己的痰咽下去的狀況。你可能會覺得很噁心,那麼除此之外,把痰咽下去會對身體有傷害嗎?事實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痰就是我們呼吸道的分泌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水、鹽和抗體,而且它能吸附外界的粉塵、細菌以及有害物質,因此痰液裡也就是這些東西。
健康人的痰液如果咽下去了,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因為進入消化系統後,痰中的一些細菌就被胃液殺死了。
而且還有學者認為,咽下去的痰可能對身體還有好處,痰液中的微生物或者細菌,可以強化身體對過敏原以及感染源的抵抗力。
當然,如果是一些疾病的痰液比如肺結核,可千萬不能咽下去。痰液裡都是結核桿菌,咽下去胃液也殺不死它,可能還會感染自己的腸胃系統。
因此,如果你是健康沒病的狀態,偶爾把痰咽下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你正在生病的話,要把痰吐出來,而且像肺結核這種傳染病,還要避免隨意吐痰,防止病菌傳播。
日常生活中,隨時關注自己的痰液狀況,避免隨地吐痰,都是對健康負責任的做法。
參考資料:[1] 《把痰咽下去,除了噁心自己還會發生什麼?》 新浪網 2019年1月11日[2] 《百病皆由痰作祟,中醫教您遠離痰溼》 北京華信醫院 2019年2月25日[3] 《患者咳「痰」五顏六色,如何正確辨痰、排痰?》 丁香園 2019年4月3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