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消息十分火熱,這枚造價好幾億的火箭要飛38萬公裡去月球取兩公斤土壤然後再帶回中國~
那麼,38萬公裡的路程取回來價值幾億的土壤到底有什麼呢?
要知道,1978年,裡根訪問中國時,作為國禮,向中國贈送了一克月壤,我們將這克月壤一分為二,一半用作展覽,一半用作研究,這0.5克的土壤如果打一個大一點的哈欠都能消失,可我們的科學家就是依據這0.5克發表了14篇論文,這次採取月壤的行動早就被世界所矚目,大家都投來合作的意願,可見月壤的珍貴性。
那麼這麼珍貴的月壤裡到底有什麼呢?
研究發現,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鐵、金、銀、鉛、鋅、銅、銻、錸等礦物顆粒。並且,科學家還發現,月壤要比月巖的年齡大,在我們的常識下,土壤是來自巖石的破碎塵化,而在月球是顛倒的,這給月球的結構帶來十足的可能性。並且,世界上人類對月球的採集共有九次,這九次都集中在一個地區,難免在成分上有單一的現象,所以這次嫦娥五號著陸點在月球正面的深暗色月海,但緯度明顯在高處,具體地點在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地區,這個位置之前沒有任何探測去達到。
而且科學家估計這個地區的巖石樣本形成的時間非常年輕只有大約13億年的歷史,地點和時間的不同可以讓我們對月球的歷史有更充分的了解。
人類對月球的探測是人類踏上月球,走向宇宙的開始,人類可以藉助月球上獨特的元素補充自身的不足,使我們可以更好的踏向未來。
最後,此次的月壤將會一分為二,一部分送往北京研究,一部分送往湖南保留,紀念毛主席。
「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