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黃藝芬顏鵬實習記者林傑文/圖
「發如青絲未霜染」,人的年齡可以通過頭髮表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中老年人為顯年輕,將白髮染黑;而年輕人為追求另類或時尚,則將黑髮染成彩發。
央視質量報告稱,染髮劑有害人體健康。泉州衛生部門有關人士建議,消費者染髮前有必要進行「皮試」,因為每個人對化妝品的適用情況有個體差異。但記者昨日了解到,在那些到美髮店染髮或自己在家染髮的市民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曾做過皮膚測試。
受訪消費者
多數未聽說染髮要做皮試
昨日,記者隨機採訪了有染髮經歷的十幾位市民,只有一人稱聽說過染髮要「皮試」,而且還是最近從電視上獲知的。另外有兩個人曾在染髮用品的「使用說明書」上見到過要求「皮試」的說明,其餘13人就壓根沒聽說過染髮居然會跟「皮試」發生關係。
在市區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楊說,自己已經多次染髮了,而且去的還是不同的美容美髮店,但從來沒有髮型師跟她提過「皮試」的事情。後來是有一次髮型師向她推薦一款新型染髮劑,她自己看到說明上有「皮試」的要求,就詢問髮型師,但髮型師立即表示「你的發質不需要皮試」。
還有部分消費者甚至表示自己不會接受「皮試」,理由是「怕疼」、「怕麻煩」。她們實際上並不了解「皮試」的內容,以為像「青黴素」皮試一樣還要見血。
記者走訪
美髮師絕口不提皮試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區幾家較大的專業美容美髮店,發現沒有一家主動提醒顧客,染髮前要先做「皮試」的。
在泉秀街一家美容美髮店內,一個髮型師很熱情地向記者推薦一種知名染髮劑,記者看到外包裝上寫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建議使用前24—48小時進行皮膚測試」的說明,以此詢問髮型師,髮型師笑著回答說:「說明書上要這樣寫而已,做皮試其實是沒必要的。」他還解釋稱,如果你以前染過發,或是做過等離子燙的,那就肯定不會有問題了。
他的理由是:等離子燙更可能引起過敏,如果以前頭髮做過等離子燙的,皮膚沒事的話,那染髮就更不可能會有事了。不過他隨後說道,如果顧客要求做皮試的話,他也可以做,「就是在耳根處抹上染髮劑和雙氧乳的混合體,看會不會有紅腫等症狀,馬上就可以知道結果。」
在塗門街一家美容美髮店裡,記者佯稱自己以前染髮時頭部皮膚會有刺痛感,問是不是過敏了,現場一位工作人員的回答說,這是「染髮劑正常的『副作用』,對皮膚有輕微傷害,可能有刺痛感,但染完就沒事了。」另一家美髮店的髮型師則明確表示不需要什麼「皮試」,他撥開記者的頭髮看了一下,問以前有沒有紅腫過,馬上就對記者說,可以染髮,不會過敏。
市場染髮劑
要麼沒提示要麼看不懂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市場上不少零售的染髮劑,並沒有警告消費者可能產生過敏現象,甚至嚴重的過敏反應以及需要做皮膚敏感性測試的說明。
記者還看到一些染髮劑外包裝上只有英文或韓文,沒有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加上中文說明,一般消費者根本看不懂,更別提了解其中的警示內容了。
在部分小型理髮店,有的髮型師甚至拿出全外文的染髮劑,當記者表示害怕過敏時,對方答覆說進口的品牌肯定不會過敏。有一位理髮師還說,染髮劑上如果沒有要求「皮試」的警告,就不會有事,「好的染髮劑不含有毒成分。」
「不是不願意給顧客做皮試,我們也有苦衷。」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染髮行業競爭激烈,而且很多人染髮都是心血來潮,如果要嚴格按規矩給顧客做「皮試」,完全正規還需要一天到兩天的時間才能知道測試結果,根本不現實。顧客會嫌麻煩改了主意,多半還是會讓別的美髮店搶了生意。
衛生部門人員
市場上的染髮劑有點混亂
40多歲的老陳是衛生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昨日,他對記者說,每次去染髮時,他也不知道理髮店所用的染髮劑是不是合格,只能任由著美髮師往自己頭髮上抹染髮劑了。
「如果一個人去染髮,到了店裡東張西望,一會兒問人家有沒有衛生行政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一會又要人家把產品拿給你看標誌、成分等等,人家肯定以為你『變態』。」老陳說,自己在衛生系統工作,知道如果想放心使用什麼產品,一個正規的美容美髮店該具備上述這些條件。但是作為一名消費者,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行為肯定讓人覺得過於神經兮兮。
另外,就算上面的幾項都檢查過了,但理髮師給自己用的產品到底是不是真的合格,也不得而知。他說,不法商家仿製正規廠家的產品,外觀標誌幾乎完全相同,如果不是經過檢測,即使是專業人士都很難辨別。
綜合上述觀點,他認為現在市場上的染髮劑產品很混亂。
行內有關人士
化妝品市場監管力度薄弱
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審查批准非常嚴格,生產企業申請時必須提供產品成分、限用物質含量以及產品樣品(5至10個小包裝)等材料。此外,特殊用途化妝品投放市場前必須進行產品衛生安全性評價。在產品通過初審後,還必須在國務院衛
生行政部門批准的單位進行人體試用或斑貼試驗。
「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化妝品生產企業的要求相當嚴格,以確保從源頭上把關。」泉州市衛生部門有關人士稱,不過,對化妝品的市場監管力度就相對薄弱了許多。
據了解,市場上的化妝品檢測工作都是由行政部門制訂計劃實施抽檢。「目前對生產企業、批發場所、商場銷售化妝品的監管比較到位,理髮店等小型場所的監管則有一定難度。」據介紹,正規的美容美髮機構需要有衛生許可證件,配備相應的衛生設施,同時衛生環境、人員健康等都要符合衛生要求,使用的產品也須是經衛生檢驗認證的安全產品。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消費者選購、使用化妝品時要查看其標誌。合格的化妝品標籤上應當註明產品名稱、廠名,並註明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編號;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應當註明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妝品,還應當註明批准文號。
對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化妝品,說明書上應當註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化妝品標籤、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下得注有適應症,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
在購買進口化妝品時,應注意兩點,一看是否有進口商檢標誌;二看有沒有中文說明。
據透露,今年泉州衛生部門擬對化妝品市場進行幾次專項調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
皮膚不良反應分級標準
無反應0級
淡紅斑1級
紅斑、浸潤、丘疹2級
紅斑、水腫、丘疹、水皰3級
紅斑、水腫、大皰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