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防範新冠超級傳播事件 人群聚集應限制在10人以下

2020-11-05 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超級傳播事件在新冠病毒傳播中作用巨大。研究人員發現,將聚集人數限制在10人或以下,有助於顯著減少超級傳播事件,進而減少整體感染人數。

在流行病學中,基本傳染數是指每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的人數。這個數據因人而異,有的感染者可能並未傳染他人,而超級傳播者可能會傳染數十人。基本傳染數持續低於1,疫情才可能逐漸消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把新冠病毒超級傳播者定義為能將病毒傳播給另外6個人以上的感染者。利用這一定義,他們從已發表論文中,找到了當前新冠疫情中的45起超級傳播事件,以及2003年非典疫情中的15起超級傳播事件。其中,絕大部分超級傳播事件造成10到55人被感染,而2003年非典疫情中有兩起超級傳播事件傳染人數超過100人。

研究人員利用極值理論領域的數學工具分析發現,雖然超級傳播事件在新冠病毒傳播中屬極端現象,但仍然可能發生。研究人員指出,感染者成為超級傳播者受病毒載量等諸多因素影響,與感染者的接觸人數也有很大關係。

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冠病毒傳播數學模型,分析顯示將聚集人數限制在10人或以下,可顯著減少超級傳播事件,進而減少整體感染人數。

論文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詹姆斯·柯林斯表示,超級傳播事件可能比大多數人起初認識到的更重要。儘管超級傳播事件屬於極端事件,但它們發生的頻率比人們想像得要高。如果能控制住超級傳播事件,就更有可能控制住新冠疫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防範新冠超級傳播事件 人群聚集應限制在10人以下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超級傳播事件在新冠病毒傳播中作用巨大。研究人員發現,將聚集人數限制在10人或以下,有助於顯著減少超級傳播事件,進而減少整體感染人數。  在流行病學中,基本傳染數是指每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的人數。
  • 防範新冠超級傳播 人群聚集應限制在10人以下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超級傳播事件在新冠病毒傳播中作用巨大。研究人員發現,將聚集人數限制在10人或以下,有助於顯著減少超級傳播事件,進而減少整體感染人數。在流行病學中,基本傳染數是指每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的人數。
  • 學術頭條:中國天眼發現240餘顆脈衝星,學術界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防範新冠超級傳播事件 人群聚集應限制在10人以下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超級傳播事件在新冠病毒傳播中作用巨大。研究人員發現,將聚集人數限制在10人或以下,有助於顯著減少超級傳播事件,進而減少整體感染人數。一名白血病女患者體內新冠病毒至少105天才完全清除研究人員在11月4日的《細胞》雜誌上報導了一例罕見的病例,一名患有白血病和低抗體計數的女性體內新冠病毒至少105天才完全清除,傳染性病毒持續至少70天,同時始終保持無症狀。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那麼,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假期(以下簡稱抗疫假期)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有何影響?這種影響又會隨著抗疫假期的持續時間、實施節點以及其他同期政策的有效性如何變化?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常用的建模方法——房室模型來模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的蔓延情況,並評估幹預措施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模型按照新冠病毒感染狀況將人群分為多個亞組,其中包括易感人群、潛伏性感染人群、活動性感染人群、確診人群以及治療和康復人群。
  • 新冠肺炎夏天會自動消失?世衛組織:不應假設新冠肺炎具有「季節性...
    對此,世衛組織強調,不應假設新冠肺炎具有「季節性」特點。據央視,當地時間5月25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五個月,僅有此五個月的疫情數據,現階段無證據表明其會在冬天復甦。
  • 又是氣溶膠傳播!研究揭秘:阿根廷暴發安第斯病毒「超級傳播」事件
    在新冠病毒傳播讓人驚心的當下,不少「超級傳播」事件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今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項研究,就描述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間,阿根廷一個小村莊暴發的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超級傳播」事件。
  • 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有多快?英國研究:10小時遍布欄杆和把手
    《生命時報》 結合一項英國的新研究採訪專家告訴你,新冠病毒傳播速度為什麼如此之快。而針對新冠病毒的研究發現,即使在專門設計的用於遏制傳播風險的醫院病房中,病毒也可以輕鬆傳播到其他區域。 倫敦大學學院微生物學家莉娜·西瑞克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病毒在物體表面間的移動非常容易。醫院內常見物品引發的接觸傳播是病毒院內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 歐洲疾控中心:年終節假日期間新冠病毒傳播風險等級高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4日下午,歐洲疾控中心在針對年終節假日期間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所做的評估報告中指出,歐洲國家普通大眾面臨的風險等級高,歐洲各國應根據疫情趨勢調整限制措施。歐洲疾控中心表示,得益於各國從10月底逐步實行的限制措施,其監測的31個國家在過去14天每10萬人口的感染人數和過去一周檢測呈陽性率兩項指標上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同今年夏季相比仍處於高位。截至11月29日,31國當中除冰島處於疫情穩定的狀態以外,其餘30個國家仍被劃分為疫情令人嚴重擔憂的類別。
  • 如何防範?權威解答來了
    具有傳染性,尤其是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者,在發病前1-2天和發病初期傳染性相對較強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結果,新冠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發病前1-2天和發病初期的傳染性相對較強。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馮子健稱,對病毒變異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正在利用國際基因資料庫,對包括變異病毒的傳播風險、是否會造成全球擴散、是否未來會成為主流毒株、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防範等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研判據央視報導,WHO方面表示,已經注意到「有初步跡象顯示」英國9月份開始出現的這種變異新冠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速度更快」,並且可能會影響到一些診斷檢測的準確性,但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種變異病毒的致死率更高或能導致更嚴重的症狀。12月21日,這一變異病毒被命名為「VUI-202012/01」,不過還在報請批准過程中。
  • 疾控專家提醒:新冠疫苗與HPV疫苗應分開接種 元旦春節減少流動
    另外,元旦、春節期間,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動,企事業單位50人以上聚會應有防控方案;個人家庭聚集最好能控制在10人以下。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12月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發展,日均新增確診病例超過60萬例,日均新增死亡病例超過1萬例,均為疫情發生以來最高。
  • 復旦大學餘宏傑等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
    餘宏傑課題組前期的研究已闡明新冠肺炎人群易感性的年齡別差異、非藥物性幹預措施實施後人群接觸模式的改變對新冠肺炎傳播的影響,相關文章已於4月初發表在Science(點擊閱讀)。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
  • 新冠疫苗重點人群接種「滿月」,專家:應接盡接趕緊接
    封多佳介紹說,該類疫苗的工藝受到全球公認,已經用了幾十年,有幾十億人在使用,是一種久經考驗、令人放心的疫苗。「從實戰經驗來說,滅活疫苗穩定可靠。」本月13日,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衛東表示,該公司生產的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截至1月10日已向國內各省區市提供了超700萬劑,用於緊急使用。
  • 曾感染新冠的媽媽生下「抗體」寶寶,新冠能母嬰傳播嗎?|政解
    記者查閱了相關醫學記錄發現,義大利研究人員其中一例母嬰的跟蹤發現,分娩6周後,新生兒體內無IgG和IgM抗體(IgG 4.8 IgM 0.3 AU/ml),母親僅檢測到IgG(IgG 10.4 IgM 2.2 AU/ml)(分界值(cut-off value):≥10 AU/ml)。
  • 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尚未明顯變異;歐亞多國感染...
    ;特殊場所和人群的傳播。新冠疫情流行病學特徵: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年齡51歲,30-69歲患者佔77.8%,77.5%的病例來自湖北。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中國不是主要傳播方式。家庭聚集性。
  • 人群混合歷史及動力學機制研究新方法建立
    該研究首先建立了新的方法研究群體混合歷史以及混合動力學機制,然後應用該方法對美國黑人、墨西哥人等典型混合人群進行了具體研究,並獲得了比先前更加可靠的結果和結論。 人群混合指的是人群之間的基因交流,通俗地講即人們熟知的「混血」。通常人們似乎都認為混血只是少數個體的行為,但實際上在人類歷史中是很常見的現象。
  • 南極洲首次出現新冠確診病例!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病毒有哪些新特點?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新冠疫情的二八定律:20%患者導致了80%的傳播病例,70%患者不發生傳染
    實際上,二八定律同樣能夠用來解釋新冠疫情的傳播。最近,中國香港的一組流行病學家發現,20%的感染者導致了80%的新冠傳播病例,其餘的20%的傳播病例則是由10%的普通感染者引發的,而另外的70%的感染者甚至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超級傳播者事件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超級傳播者是一種傳染性異常強的有機體,比一般感染者更容易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