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在全球「軌道上」
——中車株機勇當走出去「火車頭」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彭雅惠
動車組整車打入歐洲市場,在馬來西亞建立我國首個軌道交通裝備海外製造基地,獲籤南非電力機車大單……近年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挾軌道交通裝備優勢,在東南亞、中東、中亞、歐洲、非洲等地飛馳。
1 機車車輛,中國裝備「走出去」代表作
1月9日,距湖南萬裡之外的「彩虹之國」南非,由株機公司輸出技術、在南非當地生產的第55臺22E電力機車下線。
兩年前,南非面向全球採購599臺機車。株機公司擊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一舉獲得359臺機車訂單,總價值近21億美元。這,既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史上最大單筆出口訂單,更是中國電力機車品牌獲得國際認可的生動詮釋。
「能在國際競標中順利拿下這個大單,實屬不易!」株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清和感嘆。
南非是世界上較早運營鐵路的國家,現有鐵路網和機車量規模都很大。但不同地區,鐵路電流不盡相同。南非在招標時,明確要求鐵路機車能滿足「不停車的情況下實現電流切換」,同時要求在16個月左右交出第一臺產品。
面對這一系列「特殊要求」,參與競標的跨國公司知難而退,而株機公司針對招標要求很快拿出一套完整解決方案,並為南非專門研製「雙流制」機車。
僅僅9個月後,株機公司即向南非交付此次合同的首批電力機車。自此,南非方面對株機公司刮目相看。2015年3月,南非總統祖馬在當地出席株機公司電力機車下線儀式。
19年前,株機公司機車車輛首次走出國門,出口伊朗,代表中國電力機車第一次出海「闖世界」。
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如今,株機公司產品在中東、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等地的鐵軌上歡快穿梭,展示中國高端製造業的嶄新形象。
「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株機公司車間大屏幕上,李克強總理2014年7月視察該公司的視頻循環播放,「金牌推銷員」洪亮的聲音久久迴蕩!
2 動車組整車,敲開世界高端市場大門
世界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全球高端市場歷來被歐美的跨國公司壟斷。如今,這一局面逐漸被改寫。
2015年11月15日,中國出口歐洲的首列動車組在馬其頓成功開跑。當天,馬其頓政府為這列來自中國株機公司的動車組舉行了隆重的接車儀式。
這一「跑」,歐洲高端市場由此「洞開」。
馬其頓動車組,是中國動車組產品按照歐洲TSI(歐洲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標準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單。此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軌道交通產品一般為電力機車、地鐵、輕軌列車。相對於上述產品,動車組技術更加複雜、研製難度更大。
株機公司副總工程師、馬其頓動車組總設計師陳喜紅透露,技術人員在該動車組上採用了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採用低地板設計技術,第一次採用鉸接式轉向架,第一次按歐洲標準採用三級防撞設計。此外,防火、防寒、環保材料、外觀設計等,充分運用株機公司多年來在國內外動車組研製、服務和運營中所積累的成熟經驗。
邁過了TSI這個門檻,等於領到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行證」,標誌著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出海」攻下關鍵一站。株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清和表示,馬其頓項目的成功,為株機公司進一步拓展世界最高端市場,帶來了示範效應。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株機公司將在歐洲市場獲得巨大商機。
3 海外製造基地,樹起「全球化」新高度
在馬來西亞西北部的霹靂州,一座年產100輛、維修150輛軌道列車能力的「鐵路工廠」,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
投資建設這家在東協10國中裝備技術水平最高、生產能力最強工廠的主角,就是中車株機公司。當年,該項目開工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出席儀式並奠基;株機公司為馬來西亞「量身定製」的米軌動車組,大部分在這裡生產。
中國軌道裝備領域的首個海外製造基地,為何選擇了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是進入東協市場的橋頭堡,也是通往中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橋梁。周清和告訴記者,這個製造基地為企業布局東協、輻射周邊贏得了先機。
此前,株機公司在馬來西亞布局了首個動車組4S店,專注於當地軌道列車的維護保養。自2011年8月運營以來,已有40多列動車組享受了全天候維保作業,得到客戶高度信賴。
「4S店解除了客戶後顧之憂,馬來西亞有關方面對株機公司厚愛有加。近年來,馬來西亞將當地85%左右的軌道交通訂單交由株機公司。」中車吉隆坡維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莉介紹,一些東南亞國家鐵路公司多次到株機公司馬來西亞基地和列車運營線路現場考察,與株機公司合作的願望強烈。
動車組4S店在服務當地相關企業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人就業需求,也帶去了維保技術,可謂多贏。這一模式,產生蝴蝶效應。與南非、土耳其、印度等國的合作項目中,對方均提出希望株機公司前往當地開設「4S店」。
出口機車、開設動車組4S店、建設海外製造基地,株機公司商業模式由「賣產品」升級到「輸出產品+服務+技術+投資+管理」,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全球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相關連結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是中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製基地、湖南千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創造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諸多紀錄。
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城際動車組,磁浮車輛、儲能式有軌/無軌電車、煤機等整機產品,並向制動系統、超級電容等重要零部件領域延伸。
自1997年實現中國電力機車整車出口「零突破」以來,先後在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南非、衣索比亞、馬其頓等國家獲得近30個海外項目訂單,合同額累計逾300億元。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整理)
域外心路
融合,方能走進去、留下來
仇洪波
國際化、全球化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對於株機這樣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必須大膽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
走出去,要有硬功。在開放的全球市場搏擊,高手比比皆是,無論產品,還是服務,沒有過硬的內功,產品質量不過關、售後服務不到位,走出去難免折戟沉沙。
走出去,需要融合。一個企業的產品,即使設計最優、質量過硬,但是從綜合的角度來看,這僅僅是企業參與競爭的硬條件而已。而走出去,往往更需要軟實力。
世界那麼大,需求各有特點。中國企業走出去,難免面臨文化和語言以及文化認同障礙,這些都能左右企業走出去能否最終成功。這需要我們,適應海外環境,儘可能滿足客戶個性需求,尊重當地習俗,融入當地文化。
南非,我們滿足其電流切換需求,獲得追加訂單;馬其頓,我們採用多個「第一」滿足其個性需求,成功敲開歐洲高端市場大門;馬來西亞,我們的車體採用適應當地氣候的特殊設計,尊重當地穆斯林宗教習俗,在車廂內增設禱告室等,贏得當地民眾好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惟有融合,方能真正走進去,留下來。
(作者系中車株機海外市場營銷中心區域經理)
異域軼事
土耳其,為「中國製造」歡呼
湖南日報記者 彭雅惠
橫跨亞歐大陸的土耳其,軌道交通建設沿用歐洲技術標準,屬全球門檻最高的區域。因市場的輻射與示範作用,歷來被世界各大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視為必爭之地。
2009年初,該國第三大都市伊茲密爾要新建城市輕軌,斥資購置一批高端輕軌車輛。但因標準高、要求苛刻、手續繁瑣,有信心投標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太少,兩度廢標。
2009年3月,株機公司接到邀標書時,已是第三次招標。競標對手有西班牙、韓國、日本等多家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
「土耳其屬伊斯蘭教國家,在項目招標中對投標的非伊斯蘭教國家有著額外不同的資格認證規定。」參與此次競標的中車株機海外市場營銷中心區域經理仇洪波介紹,為競標,株機公司團隊在國內對公司資質進行公證後,還要在土耳其駐中國大使館進行認證,再取得土耳其方面的公證……手續極度繁瑣,有時為了弄清某個認證程序,需要不厭其煩與當地機構及客戶反覆電話溝通。「土耳其與中國有6個小時時差,他們上班時,我們可能已經下班。」仇洪波說,小環節如果溝通不充分,或者理解出現偏差,都會造成投標中的漏洞,在評標中將處於不利。
投標方案進入最後一輪評選,土耳其方面要求在一周內提交標書。「整個團隊每天從早上持續到深夜不停工作,一尺多厚的商務技術標書全部按時準備完畢後,我們紅著眼睛飛往土耳其呈交標書。」仇洪波至今仍記得,相比其他公司,株機公司誠懇務實的態度獲得土方好感。
2009年10月,土耳其向株機公司籤發中標通知書。
然而,挑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伊茲密爾市內古建築林立,新建的輕軌路線貫穿人口稠密的市政府和繁華商業住宅區,為保持這座歷史名城的固有風貌,軌道大多依建築而修建,線路曲折蜿蜒,坡陡彎多,最小的轉彎半徑僅30米。
這就意味著必須使用「鉸接式轉向架」,才能保證身長23.6米、時速為80公裡的列車在坡陡彎多的軌道上安全平穩運行。但當時國內鉸接式轉向架技術研發是一片空白。
此外,土耳其兼收並蓄歐、亞、地中海多元文化,乘客文化背景複雜。為了讓產品本土化、人性化,株機公司申請參觀土耳其原有輕軌車輛。不料,土耳其方面一口拒絕這一要求。
經過多輪技術調研、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設計驗證,反覆對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和調整,株機公司研發人員最終研發出合適最小轉彎半徑的鉸接式輕軌列車。
列車設計則用黑白主色調車身、紅色伊斯蘭教文字圖案,外觀和內裝大量融入伊斯蘭教堂建築、愛琴海等主題元素,展示了當地文化風情,並根據歐洲人體型設計了懸掛式曲面座椅、垂形三叉杆扶手,提升舒適感。
2012年3月13日,伊茲密爾城市輕軌投入運營。當天,當地政府舉行了盛大的通車慶典。土耳其政要均登上首發列車。當嶄新的列車駛出車站,候車市民自發為「中國製造」鼓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