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一帶一路」 中車株機勇當走出去「火車頭」

2021-01-09 環球網

馳騁在全球「軌道上」

——中車株機勇當走出去「火車頭」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彭雅惠

動車組整車打入歐洲市場,在馬來西亞建立我國首個軌道交通裝備海外製造基地,獲籤南非電力機車大單……近年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挾軌道交通裝備優勢,在東南亞、中東、中亞、歐洲、非洲等地飛馳。

1 機車車輛,中國裝備「走出去」代表作

1月9日,距湖南萬裡之外的「彩虹之國」南非,由株機公司輸出技術、在南非當地生產的第55臺22E電力機車下線。

兩年前,南非面向全球採購599臺機車。株機公司擊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一舉獲得359臺機車訂單,總價值近21億美元。這,既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史上最大單筆出口訂單,更是中國電力機車品牌獲得國際認可的生動詮釋。

「能在國際競標中順利拿下這個大單,實屬不易!」株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清和感嘆。

南非是世界上較早運營鐵路的國家,現有鐵路網和機車量規模都很大。但不同地區,鐵路電流不盡相同。南非在招標時,明確要求鐵路機車能滿足「不停車的情況下實現電流切換」,同時要求在16個月左右交出第一臺產品。

面對這一系列「特殊要求」,參與競標的跨國公司知難而退,而株機公司針對招標要求很快拿出一套完整解決方案,並為南非專門研製「雙流制」機車。

僅僅9個月後,株機公司即向南非交付此次合同的首批電力機車。自此,南非方面對株機公司刮目相看。2015年3月,南非總統祖馬在當地出席株機公司電力機車下線儀式。

19年前,株機公司機車車輛首次走出國門,出口伊朗,代表中國電力機車第一次出海「闖世界」。

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如今,株機公司產品在中東、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等地的鐵軌上歡快穿梭,展示中國高端製造業的嶄新形象。

「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株機公司車間大屏幕上,李克強總理2014年7月視察該公司的視頻循環播放,「金牌推銷員」洪亮的聲音久久迴蕩!

2 動車組整車,敲開世界高端市場大門

世界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全球高端市場歷來被歐美的跨國公司壟斷。如今,這一局面逐漸被改寫。

2015年11月15日,中國出口歐洲的首列動車組在馬其頓成功開跑。當天,馬其頓政府為這列來自中國株機公司的動車組舉行了隆重的接車儀式。

這一「跑」,歐洲高端市場由此「洞開」。

馬其頓動車組,是中國動車組產品按照歐洲TSI(歐洲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標準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單。此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軌道交通產品一般為電力機車、地鐵、輕軌列車。相對於上述產品,動車組技術更加複雜、研製難度更大。

株機公司副總工程師、馬其頓動車組總設計師陳喜紅透露,技術人員在該動車組上採用了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採用低地板設計技術,第一次採用鉸接式轉向架,第一次按歐洲標準採用三級防撞設計。此外,防火、防寒、環保材料、外觀設計等,充分運用株機公司多年來在國內外動車組研製、服務和運營中所積累的成熟經驗。

邁過了TSI這個門檻,等於領到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行證」,標誌著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出海」攻下關鍵一站。株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清和表示,馬其頓項目的成功,為株機公司進一步拓展世界最高端市場,帶來了示範效應。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株機公司將在歐洲市場獲得巨大商機。

3 海外製造基地,樹起「全球化」新高度

在馬來西亞西北部的霹靂州,一座年產100輛、維修150輛軌道列車能力的「鐵路工廠」,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

投資建設這家在東協10國中裝備技術水平最高、生產能力最強工廠的主角,就是中車株機公司。當年,該項目開工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出席儀式並奠基;株機公司為馬來西亞「量身定製」的米軌動車組,大部分在這裡生產。

中國軌道裝備領域的首個海外製造基地,為何選擇了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是進入東協市場的橋頭堡,也是通往中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橋梁。周清和告訴記者,這個製造基地為企業布局東協、輻射周邊贏得了先機。

此前,株機公司在馬來西亞布局了首個動車組4S店,專注於當地軌道列車的維護保養。自2011年8月運營以來,已有40多列動車組享受了全天候維保作業,得到客戶高度信賴。

「4S店解除了客戶後顧之憂,馬來西亞有關方面對株機公司厚愛有加。近年來,馬來西亞將當地85%左右的軌道交通訂單交由株機公司。」中車吉隆坡維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莉介紹,一些東南亞國家鐵路公司多次到株機公司馬來西亞基地和列車運營線路現場考察,與株機公司合作的願望強烈。

動車組4S店在服務當地相關企業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人就業需求,也帶去了維保技術,可謂多贏。這一模式,產生蝴蝶效應。與南非、土耳其、印度等國的合作項目中,對方均提出希望株機公司前往當地開設「4S店」。

出口機車、開設動車組4S店、建設海外製造基地,株機公司商業模式由「賣產品」升級到「輸出產品+服務+技術+投資+管理」,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全球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相關連結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是中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製基地、湖南千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創造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諸多紀錄。

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城際動車組,磁浮車輛、儲能式有軌/無軌電車、煤機等整機產品,並向制動系統、超級電容等重要零部件領域延伸。

自1997年實現中國電力機車整車出口「零突破」以來,先後在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南非、衣索比亞、馬其頓等國家獲得近30個海外項目訂單,合同額累計逾300億元。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整理)

域外心路

融合,方能走進去、留下來

仇洪波

國際化、全球化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對於株機這樣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必須大膽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

走出去,要有硬功。在開放的全球市場搏擊,高手比比皆是,無論產品,還是服務,沒有過硬的內功,產品質量不過關、售後服務不到位,走出去難免折戟沉沙。

走出去,需要融合。一個企業的產品,即使設計最優、質量過硬,但是從綜合的角度來看,這僅僅是企業參與競爭的硬條件而已。而走出去,往往更需要軟實力。

世界那麼大,需求各有特點。中國企業走出去,難免面臨文化和語言以及文化認同障礙,這些都能左右企業走出去能否最終成功。這需要我們,適應海外環境,儘可能滿足客戶個性需求,尊重當地習俗,融入當地文化。

南非,我們滿足其電流切換需求,獲得追加訂單;馬其頓,我們採用多個「第一」滿足其個性需求,成功敲開歐洲高端市場大門;馬來西亞,我們的車體採用適應當地氣候的特殊設計,尊重當地穆斯林宗教習俗,在車廂內增設禱告室等,贏得當地民眾好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惟有融合,方能真正走進去,留下來。

(作者系中車株機海外市場營銷中心區域經理)

異域軼事

土耳其,為「中國製造」歡呼

湖南日報記者 彭雅惠

橫跨亞歐大陸的土耳其,軌道交通建設沿用歐洲技術標準,屬全球門檻最高的區域。因市場的輻射與示範作用,歷來被世界各大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視為必爭之地。

2009年初,該國第三大都市伊茲密爾要新建城市輕軌,斥資購置一批高端輕軌車輛。但因標準高、要求苛刻、手續繁瑣,有信心投標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太少,兩度廢標。

2009年3月,株機公司接到邀標書時,已是第三次招標。競標對手有西班牙、韓國、日本等多家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

「土耳其屬伊斯蘭教國家,在項目招標中對投標的非伊斯蘭教國家有著額外不同的資格認證規定。」參與此次競標的中車株機海外市場營銷中心區域經理仇洪波介紹,為競標,株機公司團隊在國內對公司資質進行公證後,還要在土耳其駐中國大使館進行認證,再取得土耳其方面的公證……手續極度繁瑣,有時為了弄清某個認證程序,需要不厭其煩與當地機構及客戶反覆電話溝通。「土耳其與中國有6個小時時差,他們上班時,我們可能已經下班。」仇洪波說,小環節如果溝通不充分,或者理解出現偏差,都會造成投標中的漏洞,在評標中將處於不利。

投標方案進入最後一輪評選,土耳其方面要求在一周內提交標書。「整個團隊每天從早上持續到深夜不停工作,一尺多厚的商務技術標書全部按時準備完畢後,我們紅著眼睛飛往土耳其呈交標書。」仇洪波至今仍記得,相比其他公司,株機公司誠懇務實的態度獲得土方好感。

2009年10月,土耳其向株機公司籤發中標通知書。

然而,挑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伊茲密爾市內古建築林立,新建的輕軌路線貫穿人口稠密的市政府和繁華商業住宅區,為保持這座歷史名城的固有風貌,軌道大多依建築而修建,線路曲折蜿蜒,坡陡彎多,最小的轉彎半徑僅30米。

這就意味著必須使用「鉸接式轉向架」,才能保證身長23.6米、時速為80公裡的列車在坡陡彎多的軌道上安全平穩運行。但當時國內鉸接式轉向架技術研發是一片空白。

此外,土耳其兼收並蓄歐、亞、地中海多元文化,乘客文化背景複雜。為了讓產品本土化、人性化,株機公司申請參觀土耳其原有輕軌車輛。不料,土耳其方面一口拒絕這一要求。

經過多輪技術調研、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設計驗證,反覆對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和調整,株機公司研發人員最終研發出合適最小轉彎半徑的鉸接式輕軌列車。

列車設計則用黑白主色調車身、紅色伊斯蘭教文字圖案,外觀和內裝大量融入伊斯蘭教堂建築、愛琴海等主題元素,展示了當地文化風情,並根據歐洲人體型設計了懸掛式曲面座椅、垂形三叉杆扶手,提升舒適感。

2012年3月13日,伊茲密爾城市輕軌投入運營。當天,當地政府舉行了盛大的通車慶典。土耳其政要均登上首發列車。當嶄新的列車駛出車站,候車市民自發為「中國製造」鼓掌歡呼。

相關焦點

  • 海外丨疫情下,土耳其中企的「一帶一路」建設
    土耳其連接歐亞大陸,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土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在土耳其的中資企業保安全、抓生產,這些奮鬥者們的堅守,使多個重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逆勢推進。▲ 2020年12月23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已抵目的地西安。
  • 鄭永年: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實質是資本走出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認識,並不是政府走出去,而是資本走出去。鄭永年表示,一路一帶、亞投行能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35年,非常成功的從早先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現在變成資本過剩的國家,而這樣就面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不管是中國的資本還是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資本過剩都會「走出去」到轉型的地方。
  • 保利集團董事長徐念沙: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文化使者
    中青在線北京5月15日電(實習生 孟永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晨赫)「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時而智」,在談到「一帶一路」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機遇時,保利集團董事長徐念沙說,保利應該發揮行業領軍的作用,發揮專業領先的優勢,在「走出去」過程中,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文化使者。
  • 「一帶一路」財經資訊:已籤署130多個運輸協定
    該工程是中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成果,不僅改善了烏方的基礎設施,造福當地人民,也是中烏兩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新紐帶。參考連結:http://intl.ce.cn/sjjj/qy/201704/27/t20170427_22378007.shtml5、「一帶一路」成投資新引擎近期發布的官方和市場機構數據均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企業海外併購明顯降溫,企業「走出去」漸漸回歸理性。
  • 湖州蠶寶寶吐絲「一帶一路」 蠶種出口創匯破千萬元
    時值初夏,江南地區的桑蠶季到了一年中最關鍵的時刻。伴隨著傳統養蠶業連年銳減的困境,湖州絲綢業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轉變。  據了解,湖州蠶種已連續十年保持出口增長,2017年出口量達到15.7萬張,幾乎全部輸往中亞、東南亞等地區,加上配套桑苗,創匯已突破千萬元。  從千年前通過絲綢之路出口絲綢,到如今借「一帶一路」出口蠶種,湖州蠶桑業正實現華麗轉身。
  • 「一帶一路」英譯更名背後的故事:中國更加包容了
    官方英譯的背後  來自南美洲的中秘投資發展協會(CPIDA)成立於2016年,是因「一帶一路」應運而生的一個企業聯盟組織。協會的董事長阿爾弗萊德(Alfredo Rolando)與創始人奧弗拉(Offra Elmkies)女士主要負責中秘兩國的企業合作宣傳工作。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如果把「一帶一路」比作是一部百科全書的話,那麼這五年,這部百科全書由薄變厚,增加了許多詞條,更有了自己的大數據。今天起,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一帶一路」大百科》,請聽第一篇:《「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 「一帶一路」國際科創加速器在京啟動
    中國日報網5月23日電(記者 孫若男) 為貫徹落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文件精神,全面發揮科技與金融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打造發展理念相通、科技要素聯通、投資鏈條融通的創新共同體,深化中國與倡議沿線國家的發展並將其帶上成熟、穩定的快車道;2018年5月19日,由北京海歸孵化器科協主辦的「創通歐亞智匯京津-科技創新交流中國行
  • 「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佘倫凱鼓勵青年創業者百折不撓;積極響應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由理念轉化為行動,築夢亞太城;發揮紐帶作用,助力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以海外僑領視角,談政協工作;在海外廣布公益慈善、惠民工程,以大愛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
  • 讓「中國經驗」走出去!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
    今天(16日),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在武漢成立,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利合作交流,分享長江治理保護經驗,共同為全球水治理貢獻力量。該中心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水生態所聯合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全球水夥伴和湖北省科協共同發起,來自肯亞、衣索比亞、巴基斯坦等6個國家的25名學員 參加了首期培訓。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本著求同存異理念,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及時協商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請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設施聯通領域的合作?
  •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
    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慄衛斌)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共同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機遇與挑戰》視頻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和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副院長薩伊多夫出席會議並在開幕式致辭。
  • 【一帶一路新國企】通用技術集團中機公司:「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
    在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過程中,始終堅持「硬實力」和「軟實力」協同發展,充分尊重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注重環境保護,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為項目所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繁榮的建設者。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評論:1、「一帶一路」亮相APEC會議,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空前提升。
  • 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框架下合作從願景走進現實,參與國遍及亞歐非美各大洲,成為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產品。  在「一帶一路」合作走深走實的過程中,「相向而行」既是習近平所倡導的,也是他始終堅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後退,不停步,我們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
  • 【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院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
    「中心」將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做好相關技術、產品的輸入和輸出,產品信息收集與對外推廣、產業智庫建設和科技與產業合作,為科研院所技術與優質產能「走出去」和「引進來」搭建雙向平臺、網絡平臺。  首批啟動項目包括:  (1)清潔水技術及水務合作計劃。 「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飲用水安全問題,是今後各國發展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民生問題。
  • 北鬥「一帶一路」服務性能增強技術研究
    」沿線的應用現狀經過多年應用推廣,北鬥「走出去」取得了初步成果,基於北鬥基本服務的產業力量先於北鬥特色服務率先在「一帶一路」沿線形成「星星之火」態勢。受服務覆蓋區域的限制,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地區尚未實現星基增強服務的推廣,需加快搶佔這一空白市場。為更好地推進北鬥在「一帶一路」沿線應用落地,應加強北鬥系統服務建設,為其提供必要的系統開放服務平臺,讓北鬥特色服務儘快走出國門,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6.06.28      在6月18日舉辦的「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轉型升級與協調發展論壇間隙,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佔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優化港區內能源利用結構  記者了解到,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推出了《浙江溫州平陽港區規劃》(簡稱《規劃》),將平陽港區定位為「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轉型升級及陸海統籌協調發展的示範。
  • 湖南省「一帶一路」基金與沙特公司合作投資建設埃及光伏發電項目
    湖南省「一帶一路」基金布局國際新能源市場與沙特公司合作投資建設埃及光伏發電項目華聲在線9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信松 通訊員 何力傑)今天,湖南省「一帶一路」基金與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通過視頻方式籤署投資框架協議,就共同投資建設埃及KomOmbo 200MW(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達成框架協議。
  • 踐行「一帶一路」 泰富重裝與天鐵集團達成合作共識
    踐行「一帶一路」 泰富重裝與天鐵集團達成合作共識   8月6日上午,天鐵集團董事長武玉海、副總經理王福祥,天津市國資委副主任楊宏彥蒞臨泰富考察交流,泰富重裝集團董事長張勇率部分高管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