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文化維度看似很多,但宋明理學考的很單一,基本上就是二程朱熹。然後給一段材料問什麼意思或舉個例子問什麼叫格物致知等。這塊很難考深。明清異學就是一個李贄帶領三個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大儒對宋明理學的批判,對宋明理學有意見,但沒出範圍,他們還是儒家代表。具體如下:
一、宋明理學
宋明時期將儒家的忠、孝、節、義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從而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關係的嚴密思想體系。
1、代表人物及主張:
2、特點(與先秦及漢代儒學相比):
①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哲學化、體系化;
②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3、影響:
①消極:用三綱五常維持專制統治,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欲望和創造性。適應了統治階級壓制人民的需要。
②積極:有利於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道德,自我調節,發憤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
【新題】中國古代某位思想家說:「釋氏雲,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這是那釋氏也窺見得這些道理。」這位思想家所表達的是()
A、理為萬物源 √
B、先氣後理說
C、禪宗唯心論
D、格物致知法
二、明清異學
1、出現背景:
①政治:君主專制的強化,封建制度趨於衰落。
②經濟: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③思想:理學空談義理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自由。
2、代表人物:
3、特點: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批判和繼承儒家思想並未跳出傳統儒學的範疇。
4、未能動搖儒學統治地位的原因:
①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②經濟:自然經濟仍佔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③思想:正統思想仍佔據統治地位;
④自身:沒有從根本上否定封建秩序,沒有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就古代思想家對近代思想界的直接影響而言,首推王夫之是不過分的。
材料一明末社會內有李自成等農民起義A,外有清軍虎視眈眈,明王朝處於兩害相侵的的困境,許多人仍處於「釜水將沸而遊魚不知的境況。王夫之在焦慮中產生對王陽明學和禪學的懷疑,並試圖以修正程朱理學B,恢復傳統經學來匡扶大廈將傾,與顧炎武等人開講求經世致用新風①。清朝入關後,王夫之曾舉兵抗清,事敗後誓不降清C。他指責李自成起義是犯上作亂為清朝的幫兇。然而,他始終把清兵入關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擺在首位。其思想充滿了對清朝入關的激憤,王夫之還是「西學中源」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遠近測法一術,其他皆剽襲中國之緒餘」。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夫之思想特徵①,並說明產生的歷史背景ABC.(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