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於疫情管控的需要,進出小區、單位、軌交等各個地方,都少不了測量體溫這個環節。測溫槍頻繁打在腦門上,網上也流傳著各種調侃的段子。與此同時,一則「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該說法稱,由於眼球含有較多的液體,對紅外線吸收能力較強,使用紅外線測溫槍可能會引起白內障。這是真的嗎?
資料顯示,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物體的紅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物體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準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據的原理。有愛好物理的網友稱,簡單來說,紅外線測溫槍可以「收集紅外線」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計算後,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所以說,紅外線測溫槍工作原理只有接收紅外線的過程,並沒有向外發射的功能。
在採訪中,記者還留意到部分網友的提問,如自己在被測量體溫時,為什麼就看見過測溫槍裡放射出來的紅光?
記者了解到,紅外線是波長介於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波長在1毫米到760納米之間,是比紅光波長更長的非可見光,人眼是看不到紅外線的。測溫槍裡紅光只是瞄準的引導光束,是一道集束性比較強的紅色LED燈光,並非是紅外線。當然,我們也應該避免讓它直接進入或者反射進入人眼,以免引起眼睛不適。
此外,在一些紅外線測溫槍的包裝上也印有「發射率」這一詞條,這又是怎麼回事?
記者在網上購物平臺看到,不少紅外線測溫槍的介紹中,確實存在「發射率」這一詞條。但是,這裡的「發射率」並不是指發射紅外線,而是指被測物體的紅外線「發射率」。調節這個發射率,能夠儘可能精確測量不同物體的溫度,如人體表皮發射率約為0.95,鋁的發射率約為0.3。
上海闢謠平臺提醒:使用紅外線測溫槍並不會對人體有傷害。(鄭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