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2020-11-25 上遊新聞

當下這些天,大街上最威風的就是公共場所的安保人員和各小區的工作人員了。不管你平時多大派頭,也不管你哪個星球來的,遇見他們咱都得乖乖過去,要麼舉起手來、要麼頭伸過去,挨上一槍。

測溫現場1

測溫現場2(圖中是測溫槍,謝謝)

雖然這幾天大家 挨的槍子不少 被檢測的次數不少,但對很多朋友來說,這玩意在之前的生活中還相對比較少見。因為對它的陌生,進而就衍生出了一個個縈繞在腦邊問題。

測溫槍是為何在你腦袋上「打一槍」就知道溫度的;它測得到底準不準;以及親戚群裡最關心的,被這玩意打多了會不會影響健康?

這些問題,其實只要搞懂測溫槍的原理,就會一一迎刃而解。原理雖然複雜,但不用擔心,看了小姨的講解,保準咱二舅姥爺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兒的。

01 被測溫槍打多了會不會有損健康

被測溫槍打多了會不會有損健康?——這個問題很經典。

測溫槍,學名是「紅外線測溫儀」或者「紅外線輻射測溫儀」。很多人一聽到「紅外」「輻射」這類的詞就一哆嗦,直接嚇尿。

說起來,歷來包含「紅外」「輻射」的設備科普起來總是一件麻煩事。要知道在「親戚群」裡,才沒有人信你說的「任何物體都輻射」;更不會有人跟你談什麼劑量。他們只知道只要「有輻射」,就應該「寧可信其有」。

遺憾的是,測溫槍這玩意雖然名頭上冠著「輻射」和「紅外」,但不會對你的身體施加任何哪怕一丁點的影響。

因為它是個接收器,不是發射器。

籠統的說,紅外測溫儀的原理是: 被動吸收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從而獲得物體溫度數值。

意思就是,你的身體無時無刻在向外擴散輻射能量,而測溫槍的作用,是接收你身體某區域的輻射能量。如果真的說這個過程有什麼危害的話,那麼應該擔心被輻射的也是測溫槍,沒準萬一哪天測到個1000℃的腦門自己就憋了。

所以這玩意雖然長著一副槍的樣子,但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好了,說明白這個問題,也許有些小夥伴就想搶答了——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測溫槍的工作過程就是像溫度計一樣,直接隔空感受你散發的「溫度信號」呢?——這樣的說法其實也不太對。

紅外測溫槍能接收到的,只是各種波段的電磁波,絕不是直接的溫度傳導。而其中最關鍵的,從「電磁波信息」到「溫度信息」的這一轉換過程,就要提到今天要說的真正的重點了——黑體輻射定律。

02 黑體輻射定律

當你試圖在中文媒體平臺上搜索任何科技產品的原理時,除了會找到一些假裝科普的複製粘貼怪,就是一些讀理論、貼公式的讀課本式的天書。

小姨喜歡把這種不負責任的科普稱為「懶科普」。具體到這次的「測溫槍原理」就是——他們幾乎只會煞有介事地搬出基於黑體輻射定律的那段話:

自然界中一切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都在不停向外輻射能量,物體的向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物體的溫度越高,所發出的紅外輻射能力越強。

誠然,這句話是一切的基礎,但是我相信如果不對裡面的句子進行拆解,不解釋黑體輻射的理論,幾乎沒有人能沉下心來去理解這話到底說了個什麼意思。

哎,這事其實很簡單。

這個黑體輻射定律是幹啥用的呢,說白了就是物理學家想搞懂「電磁波信息」到「溫度(能量)信息」的轉換關係。

於是他們假想出了「黑體」這個東西。

這個時候我們繼續派出小姨的老朋友 卡比 出場。假設「黑卡比」就是一個標準的「黑體」,它的特性是: 入射的電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沒有反射,也沒有透射。

體現到卡比身上就是,吃掉的食物從來不吐出去,沒有浪費地全部自己消化掉。

那麼,消化掉的東西,最後就變成了卡比體內的熱量,也就是熱輻射(我們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為溫度)

於是這個從「電磁輻射」(光)到「熱輻射」(熱)的過程,就叫黑體輻射。

好了,知道了這個原理,現在新的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知道黑體吸進去的「光」到底轉化成了多少「熱」呢?

這個問題自從17世紀牛頓發現三稜鏡光色散現象的時候就開始研究了,科學家們一直鑽研了數百年,終於在1900年的時候,馬克思·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公布了靠譜的「黑體輻射定律公式」。

黑體輻射定律公式

其中為了證明這一公式而引出的衍生品「量子力學」概念,順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之一。

人類得到這個公式多不容易,看看它是用多少顏值換來的就知道了:

所以,為了讓這消耗掉的顏值不被辜負,我們現在就了解一下這個公式,別看寫起來複雜,其實都是紙老虎,它所揭示的無非是光與溫度的關係——

你看如果把它畫成圖,是不是就好懂一些了!(並沒有)

怎麼理解這個圖呢,這幾條線的走勢反映的是某個固定溫度(單位K/國際標準溫度單位)下,不同波長的熱輻射強度。

比如裡面的6000K(5727°C),這是太陽的溫度——於是根據黑體輻射定律公式,我們就能分別算出太陽光中不同波長(比如紅色、綠色、藍色、某段紅外線、某段紫外線……)的熱輻射能量(強度/I)是多少。

同理,如果我們知道某段光的熱輻射強度和光線波長,也可以算出其代表的「溫度」是多少了。

好的,我知道說到這很多同學還是想說「依然看不懂」,沒關係,這會兒看睡著的同學可以醒醒了,咱把理解難度繼續降維,下面才是重點。

我們只要看懂一點,就是—— 高溫度下的黑體輻射強度,在任何一個波長範圍內,都高於低溫度下的黑體輻射。

反映到圖裡就是, 1500℃的紅色高溫曲線,在每段波長上強度都比 1200℃的黃色曲線高:

紅外測溫儀就是根據這一特性設計出來的。

在這個理論基礎下,根據工程應用所需的測量精度不同,紅外測溫儀有三種主要的設計方向。

其一,單色測溫法:利用單一波長下的單色輻射強度比值來判斷溫度;

其二,雙色測溫法:測量被測物體在兩個波長下的輻射強度比值的強度變化來判斷,這種方法比前者受外界影響更小,誤差也更小;

前面這兩種能不能理解看個人造化,我們詳細說一下第三種——

其三,全輻射測溫法。

全輻射測溫法名字聽起來最牛逼,但其實是三種方法裡精度相對最差的一種,不過優勢就在於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原因就在於其「大力出奇蹟」式的設計思路—— 全輻射測溫法,是通過測量輻射物體的全波長的熱輻射總強度,來確定物體的輻射溫度的。

我們怎麼理解這個概念呢,就是好比把一個溫度下的全波段輻射強度圖比做一個米山,現在讓卡比把整個米山全部吃掉,我們來測它吃掉後轉化的熱輻射能量總共有多少,最終推導出當時的溫度值。

全輻射測溫法過程

現在小區門口給你測體溫的紅外線測溫槍,基本都是這一思路設計的。

所以思路縷清後,我們只需把一個這樣的卡比放在測溫槍中,測量出它吸收輻射後釋放的熱輻射量,就能換算出被測物對應的溫度了。

這個能將接收到的「紅外電磁波輻射」轉換為「熱輻射」(黑體輻射過程),進而把「熱輻射」轉化為電信號(熱電轉化過程)的東西就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簡稱:PIR)

簡單列一下這東西的工作原理:

順便說一下,這玩意還真不貴:

03 測溫槍到底準不準

好了,原理搞明白,又可以回到接地氣的問題上了。所以另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就是這玩意測得準不準呢?

影響測量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客觀物理因素:

由於「黑體輻射定律」是在工作物質是理論黑體的情況下演算的,而生活中物質因為材質關係都是屬於不同「純度」的黑體,這個純度用「發射率」來表示。

理論黑體的發射率是1,平時我們測溫槍用的大多數都是0.95的發射率,這適用於生活中大多數的情況。所以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能見到的測溫槍顯示屏基本上都會寫著「0.95」的字樣。

但這個0.95畢竟是根據被測物的材質而定的浮動值,這是測溫槍很難絕對準確的原因之一。

其二,汙染因素:

由於信息是通過電磁輻射(光)傳導的,這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煙塵和水蒸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另外,機器入射口處的透鏡汙染也是幹擾項的一環。

其三,機器精度:

因為成本原因,我們平時所用的測溫槍大多沒有用更精確的雙色測溫法技術,內部元件的精細度也參差不齊;再有就是使用時的距離誤差導致的數值波動了。

但是,這些有限的缺點還是很難成為我們拒絕測溫槍的理由。

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紅外測溫槍,比傳統的熱傳導測溫方式還是優秀太多了——響應時間短、測溫效率高,不用接觸被測物體依然可以有著相對可靠的準確度,同時製作成本低廉,操作起來也足夠方便。

所以反過來想想,有這麼多客觀因素的影響,紅外測溫槍依然能保證測量溫度維持在相對精確的範圍內,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厲害的事。它沒有那麼完美,但依然是一種有限範圍內,可以選擇到的好產品。

至少在今天來看,我已經很難想像,這次防疫戰中如果沒有類似的科技產品的存在,僅僅是測體溫這項一項,就會給防控工作帶來多大的困難了。

而對小姨來說,這次能藉此機會說明白測溫槍的原理,能傳遞出多少知識倒是其次,最在意的,還是能有幸和大家再次從世界的一個角度,見證科學的力量吧。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地球人研究報告:「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測溫槍是為何在你腦袋上「打一槍」就知道溫度的?它測得到底準不準?以及親戚群裡最關心的,被這玩意打多了會不會影響健康? 這些問題,其實只要搞懂測溫槍的原理,就會一一迎刃而解。原理雖然複雜,但不用擔心,看了小姨的講解,保準咱二舅姥爺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的。
  • 為什麼測溫槍一下子就能測出人體的溫度?
    為什麼測溫槍一下子就能測出人體的溫度? 物體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 273.15℃)時,就會自動向外散發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紅外線含有的能量也就越高。當我們拿測溫槍往額頭、手腕等部位掃描時,測溫槍內的傳感器會接收到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再由晶片迅速計算出對應的溫度數值。
  • 測溫槍為何測出驚人溫度?專業人士:醫用溫槍和工業溫槍是有區別的
    3月25日,市民劉先生向本報熱線4286666反映,日前,他在魚池口小商品批發市場購買了23個人體測溫槍,孰料,該測溫槍測出的溫度與人體溫度差異很大。劉先生想退換,商家卻不予退換。對此,商家的解釋是:劉先生購買溫槍時,商家強調了是工業溫槍,不退換是有理由的。
  • 低於正常溫度好幾度?教你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
    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疫情發生以來,測溫成為了進入各個小區、辦公大樓以及人員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之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在實際測溫過程中,一些室外測溫點測出的溫度往往會出現低於正常體溫好幾度的離譜情況。是何種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情況?
  • iPhone 12測溫測出80度?安兔兔致歉:測溫槍年久失修
    iPhone 12測溫測出80度?安兔兔致歉:測溫槍年久失修 2020-10-26 04:50:58 來源 : TechWeb 近日,首批蘋果iPhone 12陸續發貨,不少第一批拿到iPhone的用戶迫不及待的開始曬圖,曬機,線上預約火爆,線下也出現了排隊購買的情況
  • 手持iPhone 12測溫測出80度?安兔兔致歉:測溫槍年久失修!
    近日,安兔兔在微博上發出了測試iPhone 12發熱的幾張圖,表示測溫槍顯示iPhone 12的正面溫度已經達到了76度,背面達到了80度的恐怖情況,還調侃了一句天冷了,iPhone 12是個暖手寶。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為何會低於36℃?會不會是虛晃一槍呢?
    為了篩查方便,也為了儘可能讓被查者配合,手持式測溫槍(也稱額溫槍)通常是用紅外測溫原理,採用不接觸的方式照射被查者的額頭,然後根據人體額頭的溫度與實際體溫的關係,經過內置軟體換算成實際體溫。測溫槍通常在1秒左右就可以測出額溫。
  • 問:用「紅外測溫槍」量體溫靠譜嗎?這樣做有點嚇人……
    現在出門,勢必要被小區物業或公共場所工作人員拿測溫槍指著頭,點一下就能量出你的體溫,習慣了就不會鬧出這種笑話了。感覺方便之餘也有點納悶:「紅外測溫槍」測體溫靠譜嗎?學過物理應該會記得,紅外線被稱作「不可見之光」,熱作用強於其他光,溫度計也是以紅線位置來衡量的。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 靠譜嗎?
    任何物體只要它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度),就有熱能轉變的熱輻射向外部發射,物體溫度不同,其輻射出的能量不同,且輻射波的波長也不同,但總是包含著紅外輻射在內,當物體的溫度在千攝氏度以下時,其熱輻射中最強的電磁波是紅外波。
  • 測溫槍尚無統一標準 該怎麼測?專家:室外測手腕 室內測額頭
    【來源:北京晚報】隨著企業陸續復工,讓測溫槍需求猛增。然而,測溫數值有誤差、測溫部位不一致,也經常讓被測人全程蒙圈。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尚無針對額溫槍的國家標準,業內呼籲應對該行業加大監管力度,規範市場準入,促使額溫槍行業回歸正常。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靠譜嗎?
    任何物體只要它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 (-273 度),就有熱能轉變的熱輻射向外部發射,物體溫度不同,其輻射出的能量不同,且輻射波的波長也不同,但總是包含著紅外輻射在內,當物體的溫度在千攝氏度以下時,其熱輻射中最強的電磁波是紅外波。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低於36℃」,這個體溫正常嗎?
    「我們小區大門口也是測的32℃,我說應當是36℃,保安在自己額頭上晃了一下說沒錯就是32℃,你要是36℃我們馬上打電話叫救護車。」「測溫槍本來檢測的就是表面溫度然後加一個固定數字補償為體溫,比如我們一般皮膚表面也就31℃左右,額溫槍內部又給補了5℃左右上去,才補到正常體溫。所以比如冰天雪地臉上被凍的很冷,跟在室內溫暖環境測出來肯定不一樣。」
  • 泰國出現「空心測溫槍」,無論怎樣測量,讀數都不會超出37攝氏度
    近日,泰國媒體報導有網友發視頻,表示在市面上買到了一款假貨測溫槍,因為測溫槍無論怎樣量,最終的讀數都不會超出攝氏37度!當網友將測溫槍拆開之後,發現裡邊根本就是空心的,只有一板綠色的電子版顯示器晶片,就算是把這塊板拿下來,測溫槍的溫度還是不超過37度的讀數,並且該測溫槍的包裝盒上,也沒有看到生產地的標明。
  • 眼見測溫槍熱銷,有人拿工業測溫槍應急?不行
    眼見測溫槍熱銷 有人打起「小算盤」 拿工業測溫槍應急?不行!進小區量體溫、去公司量體溫、進飯店量體溫……疫情當前,測溫槍成了搶手貨。記者調查發現,貨源緊張之下,有商家打起「小算盤」,稱工業測溫槍也可用來測量篩查人體溫度,且「溫度誤差不大」。
  • 測溫槍的工作原理全面解析,如何測出你的溫度
    防疫兩大工具——紅外測溫熱像儀和額溫槍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紅外熱成像體溫儀能夠實現較遠距離、非接觸的情況下多目標同時進行體溫檢測,可以減少人員接觸,相對安全便捷,但它的精確性受到外環境的影響,建議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典型人臉溫度分布在工業上紅外測溫使用的比較多。
  • 使用紅外線測溫槍會引發白內障?測溫槍原理了解一下
    測溫槍頻繁打在腦門上,網上也流傳著各種調侃的段子。與此同時,一則「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該說法稱,由於眼球含有較多的液體,對紅外線吸收能力較強,使用紅外線測溫槍可能會引起白內障。這是真的嗎?資料顯示,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
  • 小知識 | 「紅外測溫槍」為什麼測不準?
    自從各地復工以後,在出入公共場所都需要先測量體溫,現在常見的測溫槍一般都是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於是有好奇的網友提出疑問,被這個「紅外線」每天照額頭這麼多次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有時候體溫槍測量出的體溫忽高忽低也不是特別準確,這又是為什麼呢?雖然現在很多公共場所已經將額頭測溫改成了手腕測溫,但是今天我們還是想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測溫槍」的原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zolsplit_leada2導語分隔符開始(樣式二)↓#]今天,你被「槍」擊了嗎?[#zolsplit_leadb2導語分隔符結束(樣式二)↑#]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今天,你被「槍」擊了嗎?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
  • 測溫槍測不準體溫?專利檢索全面解決你的體溫恐慌!
    疫情以來,與我們接觸最多的除了口罩以外,就屬測溫槍了,在小區門口、公交車、地鐵、商場,只要是需要測溫的地方都要與測溫槍來一次親密接觸。接觸多了,大傢伙發現,我的體溫咋這麼低了呢,一大波網友趕來說34°,33°,32°。哎等等,人的正常體溫是不是36.0℃-37.0℃嗎,怎麼用測溫槍測出來的溫度為什麼會這麼低呢,如果有人發燒測溫槍還能檢測出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