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三部曲(2):深度解析成功的12個關鍵因素

2020-11-22 人人都是..

編輯導讀:作為近幾年國內科技企業當中的巨頭之一,小米的手機業務發展尚且還與華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要提到生態鏈,小米卻是獨一份。為什麼小米的生態鏈能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文章深度解讀小米生態鏈是如何成功的。

在《小米生態鏈三部曲(1):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中,我們分析了一些關鍵推動力,但就算啟動了,不代表就一定能做大。然而,幾乎出乎所有人預料之外,小米生態鏈不僅成功了,而且還算是大成功:截止2019年底前,小米生態鏈已經有270多家公司,帳面價值290多億;截止2020年10月,已經有4家正式上市。

我們不僅要思考:小米生態鏈為什麼能成功?

這份成功不是雷軍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小米糰隊、投資機構以及生態鏈企業在一個特殊時代下的共同努力創造的。

在詳細解讀小米生態鏈成功要素之前,我想需要對小米生態鏈進行一個定義,小米生態鏈到底是什麼?正確理解小米生態鏈對於分析成功要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上篇文章裡,我們知道一開始小米生態鏈是為了擴展小米手機周邊產品生態,但在發展中,我們會發現如果把小米生態鏈僅僅當做是一個商業模式是很片面的。在我看來,小米生態鏈首先是小米的一個部門,然後是一個投資、孵化生態鏈企業的組織,此外還推動生態鏈產品與小米產品形成某種關聯,並且幫助生態鏈產品在小米的所有平臺銷售和推廣。

可以說,小米生態鏈是小米和生態鏈企業合作共贏的深度合作模式,生態鏈產品與小米產品共同形成小米生態,生態鏈企業與小米一起而形成一個協作的命運共同體,小米生態鏈是生態鏈企業的家。

在認清了小米生態鏈之後,我們就可以分析小米生態鏈成功的要素了。

一、時代環境

環境決定了基礎,而這些大環境決定了生態鏈企業成長的可能性。小米生態鏈的大環境主要有3個方面:

1. 消費大環境

隨著小米手機的火爆,以及後續紅米、移動電源的大賣,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小米價格的熱情擁抱。其實,除了小米,當時還有很多國產品牌都開始崛起,加上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消費環境對高品低價的國貨呈現出一種大爆發消費熱情。

2. 創業大環境

2014-2019年,是我國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時代。雖然蜂擁創業也浪費了一些資源,但沒有這種大環境,怎麼能讓更加優秀的創業者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小米生態鏈企業都是勇敢的創業者,也是幸運的創業者。

3. 製造業升級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簡單說了在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後,國內製造業處於從生產加工向品質製造的轉折點。在2013-2018年正是國內製造業不斷創新升級的時間段。

可以說,這些環境讓創業者實現創新成為可能,在這肥沃的土壤下,小米恰好種下了生態鏈這顆奇特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種子。

二、雷軍坐鎮

時代造英雄,英雄創時代。雷軍不僅是小米生態鏈啟動的關鍵,還是小米生態鏈成功的關鍵。

1. 全力支持

雷軍對小米生態鏈的發展可謂是大力支持,從小米的戰略到自己身體力行的推進生態鏈企業的選擇,都有雷軍的身影,這無疑給生態鏈部門的員工極大的鼓勵。

2. 戰略思考

沒有戰略的思考,行動可能加速失敗。

而雷軍對生態鏈不斷深入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為生態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知道,小米對硬體的投資是通過生態鏈的方式在2013年已經開啟了,但是對於硬體之間如何進行連接,大家還沒有理出一個清晰的思路,而雷軍已經開始了對萬物互聯的新思考。而這個思考為小米生態鏈硬體連接小米手機,以及小愛智能音箱、米家APP控制智能設備提供了一個重要開端。

三、組合策略

戰爭越大策略就越重要。對於雷軍設立的第一個5年的目標孵化100家企業這個不小的目標來講,策略和戰術就變得至關重要。

1. 推進策略

從哪裡開始?如何擴展?這關係到戰略實施的路線圖。

雷軍最開始的提議是,生態鏈公司一定要從手機周邊開始做起,也就是移動電源、耳機等與小米手機關係很密切的產品開始,而這些產品恰恰可以保持小米的品牌熱度,並為小米提供銷售收入,而且有效加大小米的想像空間。第二圈層是投資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產品,比如:智能空氣淨化器、空調、智能電飯煲等;而這時候小米已經有AIot的想法,並且在實踐了。第三圈層是投資生活耗材,比如毛巾、牙刷等基本生活用品,這些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需求量會很大,同時生活耗材產品的穩定性屬性能夠對科技公司的不穩定性進行對衝。

2. 選擇策略

選擇投資誰決定了投資能否成功的關鍵。雷軍在做天使投資人和順為資本早期,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投資選擇的標準:熟人、團隊、趨勢,驗證和回報率。而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講,回報率並不是必須的,而熟人、團隊、趨勢和驗證卻是關鍵。這種選擇策略保證了投資的成功率。而這個成功率可以有效提升雷軍的投資名聲。

3. 投資策略

雷軍在做投資人期間,有一個法則就是:幫忙不添亂。而在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投資中,選擇的投資策略是投資但不控股,給生態鏈企業的創始團隊保留了自主權、決策權、控制權,這是保持創始團隊戰鬥力的關鍵。

當然,投資不控股是形式,而需要生態鏈企業對小米商業模式和產品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投資的一部分。

4. 孵化策略

投資了並不意味小米的工作就結束了,而恰恰是工作的開始。小米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生態鏈企業成功,這就需要小米深入到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創新設計之中,並且用小米的資源幫助企業做大。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悄無聲息的完成了對生態鏈企業的價值觀、產品觀、方法論的傳導。

四、產品方法

有了正確的策略,還需要孵化產品的方法論。對於小米來講,已經形成了千萬級別的粉絲社群,有了穩定了的流量,而產品方法論就成為了對於小米生態鏈能不斷推出優秀產品的關鍵。這裡面重要有2個方法論:

1. 產品定義

劉德用自己研究許久的軍事理論來指導生態鏈產品的研發。生態鏈的產品需要做到精準打擊和小規模特種兵作戰。這要求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必須是滿足絕大多數人需要的產品,也就是「滿足80%的人80%的功能」的產品。

2. 設計理念

小米形成的一套統一的設計語言:好用的功能,極簡的幾何外形,極高的工藝品質。小米生態鏈也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管理方式——用設計思維把握小米生態鏈的發展方向和產品調性。小米生態鏈逐漸提升了設計在整個商業環境中的話語權。比如:小米插線板的出現,直接促進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五、資金充足

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資金就成了成敗的必要因素。資金是一切投資的基礎,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放心的投資有價值的企業。

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投資一方面是小米集團的資金,一方面還有順為資金,以及與順為有同步跟進的其他投資機構。這些共同組成了小米生態鏈的投資資金。

順為資本,作為風險投資機構承載了雷軍更多對未來的野心。在小米生態鏈的5年裡。順為儼然是小米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戰略投資領域的助推者,是小米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上百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順為都進行了跟投。可以說, 順為與小米始終並肩作戰。

六、渠道流量

有策略,有方法,有資金,還需要事先考慮到產品面世後要能迅速成為受歡迎大賣的產品,這就是需要在哪裡賣?流量如何?轉化率如何?回款如何?

這對於許多新創企業都會要考慮的問題,而對於小米生態鏈企業來講,可以省去了這個最煩惱的冷啟動問題。小米商城已經有幾千萬的粉絲流量,這與天貓、京東等平臺的公域流量相比,幾千萬的私域流量可以有很高的轉化率。

可以說,只要是按照小米產品方法生產出來的產品,幾乎都會有很好的銷量。好產品×好渠道×好流量=好的銷售業績,也就意味著成功的第一步已經確保了。

七、執行團隊

充足的準備,美好的規劃,但依然還不夠。生態鏈的實現需要強大的執行才能有效落地,而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行團隊,這就不得不提劉德的生態鏈部門。這個部門能有效的推動戰略落地,我認為有幾個重要方面:

1. 自由氛圍

用劉德的話來說,生態鏈部門成立之初還處於整個公司最邊緣的位置,但恰恰是在這個不被注意的角落裡,充滿了自由的空氣。

2. 正確領導

小米生態鏈產品都有3個特點:極致的工業設計,超高的功能,極致的性價比。這三個特點中最有小米特色的就是極致的工業設計,讓用戶看來很小米。這種用戶體驗帶給用戶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意味著,小米生態鏈的領導最佳是對工業設計有相當高認知和追求的人。

現實中,生態鏈的負責人是劉德,其出身工業設計,這在很高程度上保證了生態鏈產品的極致追求。在生態鏈部門,他給了設計部最大的決策權重,讓這裡成為一個設計師文化異常濃重的地方,也釋放了所有工業設計師的潛能。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對李寧寧對產品工業設計的苛刻要求盡力支持。

3. 人才濟濟

在小米生態鏈部門中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再將雷軍和劉德的要求落地,比如:李寧寧對設計的審美要求非常嚴格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除了工業設計師,小米還有一個重要角色——產品經理。小米的產品經理職責就是要幫助被投的企業進行精準的產品定義,這樣確保了產品能符合小米的產品理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4. 100倍激情

在生態鏈成為正式部門後,幾乎所有與生態鏈相關的人員,都在以100倍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這種激情在整個小米都是極其特殊的,正是這種激情推動著小米生態鏈的部門夥伴勇敢的前行,遇到困難能保持足夠的韌性,這種激情和韌性不僅會激勵同事,還能激勵投資的生態鏈企業。所以硬體產品的孵化能得以很快的起步。

5. 激勵機制

如何能讓成員保持激情?除了給他們充足的重視和自由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要有激勵的機制。至於這份機制具體是什麼,我沒有找到,但我可以斷定是非常好的機制。這份機制可以很好的激勵每個成員都能發現好的產品和值得投的企業。比如:孫鵬,發現智能手錶,照明設備Yeelight,夏勇峰發現了掃地機器人等等。

正因為以上這些,小米生態鏈部門才成為了一個戰鬥力極強的團隊,小米生態鏈的落地實現成為了可能。2016年,穀倉爆品學院的成立,也在較大程度上有效的幫助了生態鏈部門的執行和小米生態鏈企業優秀產品的加速產出。

八、極致產品

作為小米生態鏈,不僅需要小米自身,還需要生態鏈企業的配合。而選擇生態鏈企業是先從產品開始的,產品是前期連結小米和生態鏈企業的關鍵。

1. 策略選品

雖然,雷軍在早期制定了手機生態鏈的3層邏輯,這就好比設計了地圖,而沒有設定路線。而且,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同一品類的產品有許多種,該如何選擇?小米生態鏈形成了一套選品策略。

2. 嚴格品控

產品能否具有高的品質?能否達到小米的要求?這是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擔憂。為了能確保用戶買到的生態鏈的產品如小米手機一樣高品質,小米把握品控,而不是生態鏈企業完全把握品控。

有一次,華米的手環要趕著上小米的新品發布會,就等模具最後通過審批。但是李寧寧覺得手環的外觀有一些問題,反覆思考之後他認為還是不能放,直接對黃汪開火:「你們怎麼能把東西做成這個樣子!」黃汪對怒髮衝冠的李寧寧說:「既然你覺得這個東西不過關,我們就晚一點出貨,不趕了,產品做好了才是最重要的。」產品要對結果負責,是兩個人最終取得的共識。

當然,小米的品控不僅是對顏值的追求,還是對產品質量的極致要求。

3. 提前準備

在生態鏈部門成立不久,劉德就對生態鏈企業提出了要求:小米投資的硬體設備,能聯網的一定要聯網。這為小米推進Lot物聯網戰略做了準備。這個物聯網也是雷軍早期就思考到的未來萬物互聯的趨勢。

九、生態鏈企業

有了對產品的要求,下面就是找哪個生態鏈企業進行投資、孵化和生產的問題。小米對生態鏈企業也有一定的選擇標準:

1. 理念認同

因為小米是用自己的品牌給生態鏈企業背書,所以小米十分重視所投企業文化與小米文化是否合拍。這主要包括3點:是否注重粉絲文化,口碑營銷;是否注重產品的性價比;是否以產品為王。

小米一直以來秉持的信念就是,用心做產品,做到極致,不求暴利,不賺快錢,專心做好產品,堅決拒絕有「貪念」的人,那些想著快速融資、快速做大、快速上市套現、賺快錢的,再優秀、再權威也堅決不合作。

2. 風格認同

我們生活中講「臭味相投便稱知己」。在小米投資生態鏈企業也十分看中這一點。

在團隊成員的選擇上,除了不賺快錢的理念外,對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執著、前瞻性等等都是考核的重要標準。因為,生態鏈企業與小米之間的溝通順暢和團隊的執行力是整個生態鏈運行效率的保障,而是否注重長期利益、專心打磨產品,是否生猛、勇於開拓表達出團隊是否具有潛力。

理念的認同,相似的風格,造就了合作上更大的成功率,也就造就了值得信賴的產品。

十、競爭者

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並不是市場上的獨龍,也面臨著同品類的激烈競爭。然而,在小米這種強悍的商業模式的下,小米優選的生態鏈企業進入小米生態鏈之後就如虎添翼,相比之下,生態鏈企業面對的競爭對手就顯得勢單力薄。

競爭對手的相對弱小,讓小米生態鏈企業和產品面臨的競爭壓力就小了很多,這進一步讓成功成為可能。如果那時候,華為也在進行生態鏈的拓展,那肯定是另外一番情況了。當然,沒有如果。小米生態鏈企業就是如此的幸運。

十一、與時俱進

小米生態鏈並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在不斷的創新,在管理上,品牌上,以及平臺上釋放著小米生態鏈的發展。

1. 管理進步

當隨著小米生態鏈企業越來越多的時候,生態鏈企業間的規範化管理就變成了必要。生態鏈平臺想要高效、長久、持續的發展,小米必須從野蠻增長到規範化發展。比如:劉德招聘了一位諾基亞的總監趙霞,對生態鏈公司進行一次系統性梳理,這次升級不僅降低了各生態鏈企業的生產成本,還大幅提高了利潤空間,增強了生態鏈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

2. 品牌獨立

隨著生態鏈產品越來越多,如果集中在小米商城上與小米一同銷售,就會降低小米品牌。所以,小米成立有品電商,與小米隔離,專門銷售小米生態鏈的商品。雖然,現在小米商城依然可以在銷售生態鏈的產品,但這種獨立給了生態鏈更大的發展空間。

3. 米家平臺

隨著智能家居的硬體越來越多,小米提出成立米家Mijia品牌,並建立米家APP,讓智能家居的產品有了更好的歸屬。

這樣,小米商城、米家、小米有品三者成了彼此促進的渠道平臺。除此,小米生態鏈企業也逐漸從完全依靠小米到逐步獨立發展,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未來找到了更大的出路。

十二、增強迴路

在這個動態發展中,小米生態鏈在後期是不斷加速的,這種加速讓小米生態鏈的成功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期。為什麼會存在這種加速?這裡就不得體的就是這個商業模式的增強迴路。

1. 機會意識增強

因為小米生態鏈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也促進了小米人對於適合機會的敏銳捕捉。這種正向增強迴路進一步促進了小米生態鏈的發展。

比如,在2014年3月,雷軍在參加全國兩會,嚴重的霧霾問題第一次大範圍出現,空氣品質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就在參與兩會期間,雷軍打電話聯繫劉德,告訴他小米要儘快投資一家空氣淨化器企業,以解決室內空氣品質問題。

當整個投資團隊搜遍大江南北,發現沒有合適的空氣淨化器方面的投資對象時,生態鏈團隊做出了一個決定——用直接孵化的方式再造這個品類。

2. 企業主動增多

企業的主動體現的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隨著小米生態鏈的不斷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時,被小米投資的企業對智能化從遲疑變得更加主動,讓小米給自己的硬體加上Lot模組,這樣小米投資的硬體就形成了規模效應,進而推動成立米家APP,進而讓消費者用手機集中控制這些硬體;同時也讓這些企業踏上了時代的脈搏。

一方面,隨著小米生態鏈造就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企業主動找到小米生態鏈,讓小米選品變得更加高效。

3. 協同效應增加

隨著小米生態鏈企業越來越多,小米生態鏈企業之間的相互協同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了。比如:納恩博生產九號平衡車對電池有很大的需求,而電池的成本決定了平衡車的定價,因此如何選擇電池供應商就變得至關重要。這隻紫米的張峰已經是電池供應鏈領域的專家。

當協同效應也來越明顯的時候,小米的竹林效應就開始顯現了。小米生態鏈企業就逐漸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他們的根交織在一起,一邊不斷向外延伸,一邊為竹筍的快速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十三、我們的收穫

研究成功很難,因為我們很難看到成功的全面,而容易被其中我們常識裡知道的某一點所吸引。所以,很多人研究敗局。但如果對成功的商業模式沒有全景觀的話,研究失敗也是失敗的。

成功都是運氣,但都不是偶然的。成功越大,需要耦合的因素就越多。所以,我們會說「成功都是相似的,失敗都是千奇百怪的」這樣話。換個角度,按照概率來算的話,只要一個環節出現錯誤,就會導致整個成功率的極低。而小米生態鏈的成功,就是在這個正相增強迴路的商業模式裡諸多關鍵要素都做到了,我們才有幸看到小米生態鏈的成功。

一個點的成功不會帶來持久的成功。成功越大,持續越久,需要做到的方面就越多。今天,小米生態鏈也出現了不少的新問題、新挑戰。第3篇我們會重點介紹小米生態鏈的新挑戰和新思路。

 

作者:何建磊;微信公眾號:攀登向上。

本文由 @何建磊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小米生態鏈三部曲(1):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外面的自媒體文章更是粗淺和簡略,少有深度分析的文章。小米生態鏈是一種獨特的模式,這種模式也許只有華為可以有效學習,但小米生態鏈的整個發展卻是值得許多企業家學習和借鑑的。所以,我準備3篇文章深度剖析下小米生態鏈。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一篇: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 小米科技總部迎來這樣一批淄博客人,參訪研學中釋放什麼信號?
    12月1日至2日,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全市50家骨幹企業及部分區縣工信系統共50餘人,走進北京小米集團參訪研學。12月1日傍晚,在小米科技園,參訪人員參觀了小米唯一全球總部店。12月2日上午,在小米穀倉學院,小米公司網際網路商業部品牌策劃總經理賈斌先後做了題目為《小米發展歷程及其商業邏輯解析》和《粉絲經濟》的主題分享,並在與學員的交流互動中深入闡述了小米企業文化、粉絲文化、人工智慧、生態鏈營銷傳播,與企業家一起探討小米成功的背後秘密。另外,小米生態鏈企業——鬚眉科技創始人兼CEO陳興榮先生做了《鬚眉科技的產品之道》的主題分享。
  • 小米生態鏈企業營收利潤差距明顯 都在「去小米化」求利潤
    10月29日,經歷諸多波折,九號公司終於在科創板上市,成為科創板「VIE+CDR第一股」;今年2月,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加上2018年2月和9月在美國上市的華米科技和雲米科技,目前小米生態鏈已經集齊四家上市公司。
  • 國金:對小米給予減持評級 12個月目標價16港元
    小米是個新物種,是個複雜的公司,因此也特別有研究的價值。我們的這篇報告是嘗試在一個客觀、獨立的角度重新解答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小米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小米生態鏈模式對傳統消費品行業有什麼衝擊?」我們的觀點也許有偏頗、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如果能引發出更多的深度思考和討論,這篇報告就是成功的。
  • 揭秘小米公司生態鏈野心:飛米雲米綠米藍米都是啥
    小米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今年小米成立了生態鏈投資團隊,目前已投25家公司,分布在各個產品線,包括紫米、智米、華米、飛米、綠米、雲米、藍米等等。」但飛米、綠米、雲米、藍米卻幾乎沒有任何音訊,儘管如此,雷鋒網還是找到了蛛絲馬跡,揭開小米生態鏈神秘的面紗。             1.雲米:佛山市雲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雲米科技位於佛山市順德區,成立於2014年5月,距今只有不到8個月。
  • 不只有手機 小米生態鏈公司大起底!
    從雷總在今年3月的發布會上親自為其背書的行為可以看出,純米在小米生態鏈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是一家專注於雲家電整體解決方案的晶片開發公司和物聯網公司。其中,小米科技的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廣州飛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而且持股佔比應該不小,大約在40%。有消息稱,這家「飛米」公司,未來主要是做小米無人機項目。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廣州飛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6月期間,聯名申請了23個發明專利和4個實用新型專利。
  • 深度報告:小米產品矩陣初成 提效獲客 玩家共贏
    生態鏈布局現狀:竹林生態漸成,退出機制運轉良好。目前小米自身與生態鏈企業互相協助,形成航母艦隊群,共同前行。在屢屢獲得國際認可的同時,生態鏈企業發展良好,開潤股份、華米科技等小米產業鏈公司實現成功上市,也體現了小米產業鏈公司退出機制的運轉良好;未來小米進入100個行業,將誕生更多產業獨角獸,IoT的模式將線上線下的距離拉近,建立小米IoT護城河。
  • 深度長文:小米的蝴蝶效應
    雷軍始終堅信「造富」是體現小米成功的核心論據;第二個關於「全球化「,小米對外傳播反覆渲染印度三年獲得第一的傳奇,這避免了直接面對中國市場數據的估值體系;第三個關於「商業模式創新」,小米上下傳播口徑對此高度一致,他們認為小米因為擁有極強的獲取用戶的能力,無論是生態硬體還是平臺軟體都具有網際網路式的顛覆能力,所以小米不應該被對標。
  • 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上市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發展如何?(圖)
    9月25日,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重要一員,雲米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全屋網際網路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研發,此次上市成功也意味著雲米將成為「家庭物聯網第一股」。  雲米科技開盤即漲5.56%,報9.50美元,且很快漲21.67%至10.95美元的日內高點,但是很快下滑。至午盤時段,雲米科技一度破發,最低觸及8.97美元。
  • 萬字長文深度解讀:小米的蝴蝶效應
    雷軍始終堅信「造富」是體現小米成功的核心論據;第二個關於「全球化「,小米對外傳播反覆渲染印度三年獲得第一的傳奇,這避免了直接面對中國市場數據的估值體系;第三個關於「商業模式創新」,小米上下傳播口徑對此高度一致,他們認為小米因為擁有極強的獲取用戶的能力,無論是生態硬體還是平臺軟體都具有網際網路式的顛覆能力,所以小米不應該被對標。
  • 依託生態鏈模式,小米金融推動「投資+孵化」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活動中介紹,經過十年發展,小米已經成長為跨國公司。「2019年海外營收佔比達44%,產品和服務進入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手機在45個國家居市場前五。此外,小米海外有6個研發中心,建立起了全球領先的智能物聯網平臺。」王翔指出,未來,小米集團將充分發揮商業模式競爭力帶動整個智能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實踐中,如何補短板、重構產業鏈?
  • 小米系「上市局」:真實的瓶頸與夢幻的估值
    萬魔聲學在A股的高價買殼、華米科技在美股的高調上市,在為小米IPO鋪路預熱的同時,亦直觀展現出生態鏈企業諸多經營困局:產品結構單一、關聯交易嚴重、獨立定價權缺失、品牌與渠道過度依賴小米、股權結構穩定性存疑……  生態鏈企業與其說是獨立經營,更似小米諸個產品線的代工部門;相關創始人雖為第一大股東,但追溯複雜股權結構背後的實際控制權,或仍屬於雷軍;生態鏈的構建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亦是資本運作的創新
  • 百圖解析黑科技 小米MIX概念機深度拆解
    當小米推出MIX,震驚了幾乎所有人,前衛的設計,紮實的用料,還有裡面滿滿的黑科技。作為拆解編輯的我,當然最最關心的就是裡面的黑科技究竟長啥樣?什麼超聲波距離傳感器,懸臂梁方式實現的壓電陶瓷技術,榫卯結構銜接以及迷你的定製前置攝像頭。今天我要一探究竟。
  • 北京極簡: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網際網路醫療探索與憧憬
    進軍網際網路醫療 系小米生態鏈企業健康界了解到,北京極簡創辦於2012年,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在小米生態圈中,屬於唯一一家紮根老人相關產品和醫療服務領域的企業。這意味著,從BAT到京東,在經歷過網際網路醫療熱潮之後,小米生態鏈也開始布局醫療健康服務領域,並最終選擇以網際網路醫院的方式落地。
  • 小米生態鏈青島第五元素:站在最大風口,做一隻腳踏實地的「豬」
    小米站在網際網路經濟風口上,利用線上營銷的模式登上國內第二大手機廠商的位置,雷軍稱自己是風口上的「豬」。8年後,小米生態鏈又迎來了新的風口,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消毒產業成為了第二隻站在風口的「豬」。這場風來猛烈,卻也猝不及防。
  • 小米生態鏈智能燈泡,採用Mesh技術,可以同時接入50個!
    近期小米生態鏈Yeelight推出了全新的Yeelight智能光源套裝(Mesh版),由筒燈、射燈、球泡燈和燭泡燈組成,這裡和大家分享的是Yeelight智能球泡燈(Mesh版),到底它和其他智能燈泡有何不同?包裝方面,Yeelight智能球泡燈設計簡潔,正面是燈泡的實物圖片和產品名稱,側面是關於燈泡的特色功能和參數介紹。
  • 小米生態鏈新款電扇,配備無刷直流電機,斷電續航12小時,僅55元
    在剛剛結束的618上,小米可謂依然風頭出盡,全平臺銷售金額達到了64.8億。從戰報來看,與往年不同,小米不僅僅是手機,旗下大家電、AIoT產品可謂是多面開花,其中AIoT產品全平臺銷量達到了443萬件,在這個領域上,目前國內還看不到對手。
  • 雷軍:冒險和務實創造了小米
    ;小米的成功,離不開雷軍「海盜」般的冒險與「農夫」般的務實。影響小米手機業務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在於對上遊供應鏈的依賴,為了提高小米對製造業的理解,幫助代工廠進一步提升效率,雷軍決定在北京亦莊建立一座智能工廠。 三年前,小米成立了產業基金從事產業投資,布局前沿科技和上下遊產業鏈,現在已經投資了100多家公司,聚焦於推動中國智能製造的協同發展。
  • 風眼 | 小米八年往事
    後來雷軍介紹他投資了幾個項目,例如UC瀏覽器、YY等。雷軍做小米前,曾經跟劉芹打了12個小時的電話,從晚上9點打到第二天早上9點。當時劉芹在上海,雷軍在電話中聊到了做小米的想法,劉芹聽著挺激動的,就一直在聊,覺得這事靠譜。這12個小時中兩人都聊了些什麼,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
  • 樂視手機想成功?先顛覆小米模式再說吧
    12月29日,網友給樂視CEO賈躍亭寫了一封信,問「樂視手機到底還做不做 請賈躍亭給樂迷一個交代」,隨後賈躍亭回復稱「無顛覆,不出手」,並反問用戶,如果樂視要做超級手機,要做到哪些才能重新變革手機產業?才能打動內心去購買?賈躍亭並沒有正面回應網友的問題,值得推敲。「無顛覆,不出手」,這六個字可以解讀為樂視可能會推出一款具備顛覆意義的」超級手機「,但目前還沒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