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告:小米產品矩陣初成 提效獲客 玩家共贏

2021-01-12 TechWeb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許榮聰、寧浮潔、王凌霄

來源:聰聰說零售

核心摘要

國內先後經歷PC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浪潮,BATJ成功實現由PC到移動網際網路的過渡,牢牢佔據PC及移動端入口,其他電商的商業模式圍繞BATJ補充,形成阿里系與騰訊系的對壘,流量型網際網路企業創業紅利已經基本消失。小米獨闢蹊徑,緊抓細分市場痛點,以硬體為抓手,提升產品性價比,打造自有產品供應鏈體系,結合網際網路,形成IoT生態體系圈,脫離傳統的網際網路流量創業模式,打造產品型零售企業圈。本文重點聚焦小米產業鏈,分析電商產業演化過程,小米產業鏈形成過程以及商業模式,探討未來小米生態圈體系發展前景,以供產業人士以及投資者參考。

報告摘要

  生態鏈布局背景:IoT大背景下,「螞蟻市場」對於消費升級普遍需求。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BAT成功實現過渡,小米獨闢蹊徑,切入IoT。站在IoT即將到來的時代之交,小米手機的成功奠定了小米在生態鏈企業投資上的資金、渠道、技術等需求。而真正引導小米將目光轉向這一市場的,除了為了避開BAT三座大山,更有「螞蟻市場」特徵所導致的消費者長期不滿意。正是介於此,小米開始積極探索生態鏈投資模式,希望通過小米模式來引起行業變革,引導消費升級,提升行業效率。

  生態鏈布局方式:效率驅動下,投資對象與運營模式雙重。小米在投資生態鏈企業的過程中,始終踐行效率第一,從而企圖能夠顛覆整個行業傳統;同時恪守速度為王的準則,以保證布局過程中的先鋒勢能的不斷累積。按照從手機投起、從熟人幫起的投資邏輯順序,小米在生態鏈的投資過程中梳理清楚投資順序的情況下,很好地保證了執行力與價值觀的高度統一。

  生態鏈布局模式:投資加孵化,佔股不控股。小米踐行「投資+孵化」的商業模式,對標ALDI,獨創8080法則。整個小米的生態鏈模式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解讀:投資戰略上,小米提供的不僅僅是資金,更多扮演了一種孵化器的作用;控股策略上,小米為了保證生態鏈企業的健康成長,堅持佔股不控股的方式;產品策略上,小米通過8080法則來促進消費升級;模式策略上,小米不拘泥於傳統上涇渭分明的SPA或ODM模式,而是採用了中間路線,展開布局。

  生態鏈布局現狀:竹林生態漸成,退出機制運轉良好。目前小米自身與生態鏈企業互相協助,形成航母艦隊群,共同前行。在屢屢獲得國際認可的同時,生態鏈企業發展良好,開潤股份、華米科技等小米產業鏈公司實現成功上市,也體現了小米產業鏈公司退出機制的運轉良好;未來小米進入100個行業,將誕生更多產業獨角獸,IoT的模式將線上線下的距離拉近,建立小米IoT護城河。

風險提示:消費者習慣改變;產業研發推進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小米生態鏈:企業結合體,展望IoT

我國網際網路經濟在早期PC網際網路時代,誕生了一眾影響力巨大的網際網路巨頭,其中「BAT」(百度、阿里、騰訊)自從PC時代起便掌握著搜尋引擎、電子商務以及社交聯絡的三大流量核心入口,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的追逐對象。而2010年「3G網絡」的開始普及後拉開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大幕,阿里與騰訊在各自核心領域的拓展與布局逐漸拉開與其他對手間的差距。而如何避開甚至跨越這兩座大山或是合作依附騰馬,成為眾多新興網際網路公司面臨的選擇。

不同於其他新興公司選擇藉助阿里與騰訊的資源與渠道優勢,將其平臺流量引流至自身產品與服務,小米更像是一個另類:通過精心打磨核心產品小米手機來積累客戶流量數據和打通上遊供應鏈資源,從零出發僅僅用時四年便登頂國內第一智慧型手機品牌。而2013年雷軍敏銳地捕捉到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這個小米能夠實現對騰馬彎道超車的賽道,效仿著名零售巨頭Costco、ALDI以及快消巨頭無印良品高性價比的精品戰略大力布局生態鏈,短短三年的時間裡迅速積累起來一眾科技企業,拉起了一條遍布智能硬體與生活耗材的生態鏈。與此同時,小米近期更是開始轉向新零售,積極投身線下,「小米之家」在全國迅速鋪開。在經歷了2015年手機業務銷售低潮後,小米2017 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手機、生態鏈以及小米之家三條戰線全面開花,成為唯一一個「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的網際網路品牌。

根據小米官方數據顯示,截止3Q17,小米的MIUI系統累計用戶超3億、手機累計出貨量超2.6億部、月活用戶1.3億,另有8500萬IoT聯網設備服務廣大「米粉」,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臺。研究小米的生態鏈的建設與門店線下布局,不僅是了解這家科技企業不僅局限於手機核心業務的成長,更是對新零售背景下,小米產品用戶所代表的年輕一代消費趨勢的洞悉與把握。

而基於小米在IoT硬體、新零售渠道以及網際網路服務三大領域的布局以及自身市場戰略與定位,小米未來作為一家生態鏈公司,其產品與服務的內涵將進一步拓展,用戶量也存有發展潛力。不同於阿里騰訊「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新零售布局與線下零售實體的拉幫結派,小米通過其生態鏈的「竹林效應」與「製造型零售」的獨特方式,輔以小米之家集銷售統計於一體的線下網點成為了新零售中的一股清流,而小米的生態鏈建設同時也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的聚焦所在。

本文便是希望從小米生態鏈的搭建與一眾國內外著名企業的比較當中,從小米之家的運營布局當中,幫助讀者了解其背後的戰略意圖以及其潛在可能撬動的新零售浪潮。

一、小米生態鏈的背後:「鯰魚」攪動的行業「水箱」

小米自從2013年起認識到IoT這個下一消費時代的主戰場,便開始了馬不停蹄的投資布局,小米在按照由手機周邊向外輻射智能硬體,最終覆蓋生活耗材這一投資節奏下,迅速地進駐了一批擁有著市場前景技術的科創企業,在豐富了產品矩陣的同時,不斷聚集了一群體量巨大的忠心客戶,維持了品牌熱度,打通供應鏈多處桎梏,磨鍊了自身的隊伍,更是創造了一批上市企業與獨角獸公司。

而小米在不同行業領域掀起革新風暴的背後,其實是小米作為一條「鯰魚」,用自身對效率的極致追求來保證自身產品的超高性價比。一款又一款改變行業格局的「爆品」,正是小米對其「效率與性價比」價值觀追求的體現。

首先,便讓我們從小米生態鏈誕生的背景來剖析這條「鯰魚」和被攪動的「沙丁魚」所生活的水箱環境。

說起小米生態的布局,就不得不提及小米搭建這條生態鏈的行業背景與搭建基石,以及小米進行生態鏈投資的原因。

1、小米生態鏈的投資背景:從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到IoT

在我國邁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首先經歷的便是PC網際網路時代,PC網際網路著重解決了空間的問題,通過計算機網絡的互相連接,將人與人連接在一起。在我國網際網路最初野蠻生長的二十年裡,BAT是這個時代的最佳代表,藉助免費和低價的消費觀起家,不斷積累客戶,百度、騰訊與阿里逐步建立起了自己在搜索、社交娛樂、電商領域近乎的壟斷優勢,最終實現了對PC網際網路時代的統治。

而隨著3G與4G行動網路的逐步普及和wifi設備網點的逐步覆蓋,我們已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現已成為共識。移動網際網路在PC網際網路打破人與人連接的空間基礎上,藉助手機、Pad等移動終端,打破了人與人溝通的時間障礙,真真正正地實現了無束縛聯繫。截止2017年11月末,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總數達到12.5億戶,同比增長16.6%,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11.6億戶,對行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為82.1%,在過去的幾年,網民平均上網時間也在持續增加,在2017年達到了27h的歷史高點。大量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產生,網民大量的時間投入網際網路,這些都在不斷創造著新的盈利可能。

而這一體量巨大的用戶所集中的移動端,成為了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爭奪的戰場:阿里早已憑藉著淘寶與天貓的平臺的早期搭建投入,搶灘電商藍海,同時著力於支付寶支付入口的逐步完善,目前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的電商領域巨頭;騰訊則在不斷迭代其核心領域的遊戲業務和社交網絡,在用遊戲業務始終牢牢抓住年輕用戶的同時,逐漸利用社交網絡的普及來拓展不同年齡層次的用戶並努力將其轉變為消費者。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都在自身核心業務拓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大批量的忠誠客戶,這些客戶產生的數據與流量,為兩大巨頭的平臺搭建提供了可能。

面對兩大巨頭平臺的壓力,如何進行商業模式選擇成為了後來者思考的難題。不同於其他眾多競爭者選擇藉助甚至棲身兩大巨頭平臺,小米在成功通過硬體產品的突破打開市場後,又在此基礎上準確的抓住了IoT這個未來消費市場的概念,通過迅速的部署生態鏈以期實現彎道超車。所謂IoT(物聯網)便是在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基礎上,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被稱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革命。小米通過向持有潛在市場前景技術的公司或團隊投資,迅速實現了自身生態鏈的布局與構建。

2、小米生態鏈的基石:手機業務突破軸承生態鏈

小米手機作為底層硬體入口,其追求的高性價比為小米帶來巨大資金流入的同時,倡導的「高品質+合理價格」的消費升級理念為小米積攢了大批忠誠的消費者,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其銷售渠道也為日後小米自身產品與生態鏈產品的銷售打好了基礎。與此同時,小米手機的成功為小米打通了上遊供應鏈,而手機的研發過程中,又潛在地鍛鍊了小米的工程師團隊,幫助積累了一系列核心技術。上述的這些連同資金一起,組成了小米布局生態鏈的資本,總的來說,小米手機是整個生態鏈搭建的基石。

小米手機的成功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行業方面,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型與電商渠道崛起所帶來行業紅利;小米自身方面,其高性價比爆款策略的成功運用。

小米手機於2011年正式上市,產品踐行的核心策略是高性價比,並非追求絕對低價的背後,是小米對於產品性能、設計、顏值、創新等綜合品質的提升。第一代小米手機小米1在系統、處理器、屏幕解析度、內存、攝影等核心硬體參數對標三星蘋果等國際一流產品,但是售價不足對手一半。參照Counterpoint數據,3Q2017,小米的單機利潤僅為2美元,不僅遠低於蘋果151美元和三星的31美元,還低於國內華為(15美元)和OV等手機廠商。雖然2015年由於供應鏈問題導致手機迭代上市時間出現問題,但是憑藉著自身對於技術和創新的嚴苛要求,2016年9月小米攜全新旗艦款MIX手機實現王者歸來,該機型運用的全面屏技術不僅成功超越三星的曲屏技術,成為當年乃至現在的手機設計潮流,在得到消費者熱烈追捧的同時,其全陶瓷與全面屏的設計思維也得到芬蘭設計博物館、法國逢皮杜藝術中心和德國慕尼黑國際設計博物館的認可與收藏,成為我國製造業邁向世界設計尖端的代表。

縱觀小米手機短短八年的發展歷史,雖然經歷過低谷,但是小米手機通過其對「高品質+合理價格」理念的始終踐行,仍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這種追求高性價比打造爆款的產品核心策略其實也在小米生態鏈的產品上有鮮明體現,小米在布局生態鏈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貫徹和推行小米的品牌認知,以產品鏈來提倡小米生活方式,進而構建小米生態圈。

3、小米生態鏈的切入點:「螞蟻市場」

小米正在圍繞「高品質+合理價格」的核心理念搭建生態鏈時,為了儘快實現硬體產品對家庭用戶的覆蓋,在投資布局之前,小米的投資團隊進行了眾多消費品行業的市場調研,得出了我國眾多消費品市場其實尚處於「螞蟻市場」的規模小、不經濟的狀態。

不同於一些成熟的國外市場(一個領域有兩到三家巨頭佔據著80%的市場份額,剩下20%的份額由一眾小公司來做細分市場),我國許多行業目前所處在的「螞蟻市場」則是市場中所謂的巨頭僅僅佔據著15%—30%的市場份額,剩下巨大的市場則由數以萬計的小廠商供應與服務,類似於「螞蟻們」佔據了市場最大的蛋糕。而這種準入門檻低、規模小沒有絕對領先的大企業的行業中,規模不經濟所帶來的效率問題,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價格競爭以及兩極分化的局面:首先,大量偽劣產品流通於市,依靠價格競爭的方式保持經營;其次,優質產品由於無法擴大的市場份額只能通過高毛利來維持投入,這必然導致了優質高價的現象。而上述兩種「要麼貴、要麼差」的極端現象都無助於消費者生活品質的提升,也不符合消費升級下的價值主張。

拿我國照明行業來舉例,2016年我國照明行業總營收在5600億元的量級,但是前三家最大的照明上市企業總營收佔比僅為15.67%,是一個典型的螞蟻市場。

類似於小米生態鏈中的Yeelight照明燈所面臨的照明行業中的「螞蟻市場」現象,青米的插線板、紫米的移動電源等等都面臨著這一市場痛點,小米的生態鏈布局便是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之下,在找準了合適的可投資團隊或項目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展起來。

4、小米生態鏈的布局原由:拓寬產品矩陣,緊跟市場前景

當小米的手機業務在2014年迎來巔峰之際,小米對生態鏈的投資布局正式開始提速,而在小米對各個項目頻頻出手的背後其實隱含著小米對於未來消費時代的預測。

首先,小米在手機市場的成功雖然為小米帶來了大量的終端用戶與優秀的現金流,但是不同於蘋果手機依靠「硬體+軟體(作業系統iOS)」完美融合所產生的高度客戶粘性,小米手機由於安卓作業系統的普遍性,壟斷能力不足導致了手機單品的競爭壓力更大,更需要產業鏈的拓寬來增加企業產品縱深,從而立足市場,也能避免諾基亞與摩託羅拉等手機廠商由於單核業務—手機遇挫所導致的被市場迅速淘汰。

其次,由於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速度不足,手機作為耐用消費品的特質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加上業界目前較為普遍的「一年一旗艦」的規律,上述二者必然導致了品牌熱度的維持問題。生態鏈拓寬了產品矩陣,很好的通過連續的產品發布維持住了消費者對於品牌的熱情。根據《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截止2016年,小米生態鏈的用戶中,小米手機的用戶僅佔1/3,其餘則是蘋果和其他安卓手機品牌用戶。

最後,對於IoT市場前景的肯定與期望也是小米布局生態鏈的原因之一,在網際網路時代,提前布局,迅速佔領渠道與上遊資源將會為小米生態連結下來的發展提供巨大便利。

二、小米生態鏈的搭建:「小米模式」的行業推廣

短短4年不到的時間裡,小米生態鏈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神奇的發展速度令人稱奇。截止2017年年末,小米IoT已接入超過800種智能硬體,物聯網設備總數達到8500萬臺,日活躍設備超過1000萬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臺。這個龐大的生態鏈飛速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小米自身的商業模式與價值觀向生態鏈所輻射行業推廣的過程。而從其生態鏈的布局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小米的價值觀核心思想、投資策略、投資對象、目前局面以及投資遠景等,都值得投資人與同行對手學習。

1、生態鏈布局核心:一條始終追求效率與速度的「鯰魚」

對於小米而言,搭建生態鏈的準則,仍然是在不同的行業間推廣小米自身在手機、路由器等自產產品上一直踐行著的「高品質+合理價格」的消費升級理念。而效率,正是小米生態鏈廠商立足行業、顛覆行業和變革行業的一大利器。

(1)效率第一:顛覆行業傳統

和小米手機的核心「高品質+合理價格」一脈相承的是,小米生態鏈在效率的追求上,通過對每一細節的仔細雕琢依舊做到了極致:從產品的研發到運營,到生產製造,到營銷,再到售後服務等等。

在產品的定義與規劃階段,小米生態鏈為了追求效率,確定了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的8080原則,以及保持極簡風格、先做基礎款等,都是整個生態鏈在追求效率的體現,這些在下文會有詳細的介紹。

在生態鏈資本的供給和現金流的維持上,小米通過小米金融,涉足銀行、支付、眾籌等多個業務領域,目的之一就是用資本手段提升生態鏈效率。

在銷售渠道上,與天貓、京東等不同,小米「前店後廠」的模式(消費者下單,小米倉庫系統馬上收到訂單,並安排快遞員進行配送),有效地去除了許多中間環節,提升了產品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效率:

產品流:小米銷售以自由品牌為主,下單後直達消費者

資金流:消費者完成交易後的資金直達小米,保證了小米高效的資金周轉率。

信息流:信息流雙向直達,和用戶做朋友。小米堅持自己運營客服業務,將客服與工程師們安排在一起工作,防止了用戶反饋的失真,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快速迭代產品。

這些追求效率的措施,不僅為生態鏈帶來了一款又一款品質卓群、價格合理的行業「爆品」,更是用超高的性價比保持了小米品牌與米家有品平臺的持續熱度和客戶粘性,最終為整個行業賦能,推動行業的進步。

(2)速度為王:保持先鋒勢能

小米在生態鏈的布局過程中,不僅貫徹了效率,而且保證了速度,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追求速度的商業本質。

自小米決心布局生態鏈起,對外投資力度大幅增加,截止2018年2月底,小米累計對外投資達到了199筆,集中於智能硬體(46筆)、文化娛樂(32筆)和遊戲服務(21筆)等領域,全面布局了IoT。

小米在奔跑中完成了生態鏈的布局,其目標就在資金鍊斷掉之前跑到平流層上:讓公司發展到中等規模,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小米的對速度的看法是當公司流水做到幾十億,成為某一產品領域的絕對領導者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小米看來,只有速度才能跑出先鋒勢能,一旦具有了這一特徵:

企業可以吸引最頂級的人才來做出最好的產品

企業能夠吸引更多投資人的關注,利於融資

企業還能得到媒體曝光,進而幫助品牌的傳播與塑造

2、生態鏈布局對象:從手機投起,從熟人幫起

小米從2013年開始布局生態鏈,在自營與投資之間選擇後者,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小米對產品的效率與速度的追求,此處的產品囊括了自己的產品還有生態鏈的產品。

首先,2013年作為小米手機業務蓬勃發展的一年,手機作為核心業務佔據了小米大部分工程師設計團隊的精力,為了保持專注,保持小米自身產品的效率,同時也是為了通過尋找目標行業中最優秀、專業的人才來保證生態鏈產品的效率。一言以概之,效率,一直是小米生態鏈的樞紐所在。

第二,小米生態鏈布局的速度也不允許小米親自來參與細枝末節中,通過尋找外部力量才能保證生態鏈的先鋒勢能。

最後,這種生態鏈的模式所自帶的激勵制度:獨立公司,自己打江山,能夠始終保證小米生態鏈團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決定採取投資的方式找尋目標行業的潛在明星產品與品牌後,小米的投資對象與布局思路值得投資者的關注。

(1)從手機投起:三大投資圈層的逐漸展開

小米布局生態鏈的開端便是發揮小米手機的基石作用,藉助小米手機培養出的終端用戶的巨大體量,這一手機市場的紅利,來幫助第一款生態鏈產品—紫米移動電源的迅速起飛。在此基礎上,小米逐漸向外擴散,摸索出了投資的三大圈層:(1)手機周邊,分享小米的手機紅利;(2)智能硬體,利用小米的科技基因提前布局IoT時代的到來;(3)生活耗材,著眼未來消費升級,增加產品鏈縱深的同時,利用對衝效應來保證生態鏈的穩定。

截止2017年底,小米生態鏈的三大投資圈層已經逐漸明晰,最核心的一層圍繞著小米手機產生的周邊產品,代表公司有紫米(移動電源)、華米(手環)、萬魔(耳機)、青米(插線板)、藍米(藍牙耳機)、碩米(手機殼)等。

小米第二圈層主打智能硬體,搶灘登陸IoT。其中包含了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飯煲等傳統白電的智能化;也有無人機、平衡機、機器人等極客互融類的智能玩具。

小米生態鏈最發散圈層輻射生活耗材,長線投資服務消費升級。小米投資這一領域的主要目的圍繞著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品質的消費類產品,旗下已有潤米、板牙、米兔、秀美等品牌。

在小米生態鏈四年的投資布局下,小米對投資對象逐漸形成了一定的邏輯順序:從項目與手機以及與用戶的距離入手,先抓緊布局距離近的,在此基礎上輻射距離遠的。

(2)從熟人幫起:執行力與價值觀的高度統一

小米生態鏈在布局中選擇投資項目團隊與合作對象時也遵循著保證效率的核心思想,這正是小米選擇向與管理層熟絡的項目持有人伸出橄欖枝的原因。相互了解的管理者們在行動上更能保持思路統一,價值理念的共識也使得整個生態鏈更加包容。執行力與價值觀的高度統一保證了生態鏈步伐穩定,持續發展。

小米在投資生態鏈企業物色合作夥伴時,是按照找老婆的標準找團隊:找熟人,是為了情投意合;拒絕貪念,是堅持三觀一致。因此,小米堅信靠譜的人選,是超強執行力的保證,更是自身價值觀的守道者與傳播者。

三、小米生態鏈的模式:投資+孵化,佔股不控股

小米在布局生態鏈的過程中,沒有延續一般公司採取的通過產業資本對行業內相關產業進行投資併購,或是戰略合作式擴張的方式。在小米看來,無論是收購型所導致的生態鏈企業失去獨立性,亦或是戰略合作型中互相設防的條款細節談判,都降低了效率,不利於快速布局和健康成長。小米對生態鏈效率的追求促使其選擇了「投資+孵化,佔股不控股」的模式來進行 IoT 布局。

1、投資戰略:投資+孵化,助力生態鏈企業發展

小米在布局生態鏈過程中採取了「投資+孵化」的模式,即在生態鏈企業初步涉足市場的過程中,小米扮演著生態鏈艦隊航母的角色,提供全方位服務與資源支持。

具體來說,小米在企業發展初期提供品牌、供應鏈、渠道平臺、投融資、產品定義、工業設計等方面的資源支持。

品牌支持:小米對生態鏈企業中,符合小米品牌要求,通過小米公司內測的產品,開放以智能家居、消費類硬體為主的「米家」品牌;以及對科技類、極客類相關的產品開放「小米」品牌。這種通過小米品牌背書的產品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市場和用戶等資源。

供應鏈支持:經歷了小米手機的幾代產品迭代,小米在供應鏈領域積累了較高的信譽與議價能力,打通了供應鏈。在生態鏈公司做產品的過程中,找尋穩定供應鏈和合理價格時,小米可以發揮自身產業整合的能力,以高信譽為生態鏈公司提供供應鏈背書。

渠道支持:對於生態鏈中獲準使用「米家」和「小米」品牌的產品,小米開放了四大渠道,包括PC端小米網、手機APP上小米商城與米家商城以及目前正在快速擴張的線下小米之家。 小米商城目前是全球排名前十的電商平臺,精簡的SKU數目與可觀的銷售成交額保證了平臺在售產品的高用戶導流量。小米之家則成為生態鏈產品線下展示平臺,豐富了產品與消費者間的交互方式。

投融資支持:在小米的領投下,資本市場對小米生態鏈企業持續看好。小米根據生態鏈公司的發展階段,分批進行集體路演,集中邀請一線投資機構、投資人,為生態鏈公司的融資提供幫助。小米生態鏈目前已有4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2家公司IPO成功。

在全方位的平臺支持之下,小米堅持工程師更懂工程師的準則,更是成立工程師投資團隊,在選擇投資和布局生態鏈的過程中向其輸出方法論、價值觀和產品標準。

工業設計:小米生態鏈的ID部門在小米生態鏈企業早期幾乎完全負責產品外觀設計,儘管生態鏈企業逐漸設立獨自的ID部門,但是目前小米生態鏈ID部門依然保持著一票否決權。這保證了米家與小米品牌中生態鏈產品風格的統一。

產品定義:小米與生態鏈企業在產品定義上深度合作,每個生態鏈公司計劃上小米平臺的產品都要與小米生態鏈的團隊一同開會,依靠集體智慧做決策,生態鏈團隊集體拍板。

品質要求: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產品具有品質要求,每一個產品登陸小米平臺,都必須通過小米嚴苛的內測。內測過程中,小米從各個維度以挑剔的態度審核產品,任何未通過內測的產品,投入再多也不能以小米或米家的品牌面世。

2、持股戰略:佔股不控股,保持獨立性,激勵競爭感

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投資在股權佔比上往往只堅持佔小股,幫忙不添亂。對於創業團隊的項目,小米的工程師投資團隊一直堅持兩點準則:(1)只看產品與技術,不看商業計劃書;(2)只關注產品,不關注戰略。小米一直以來不對項目做詳細估值,只是向創業者提供需要的資源,以換取15%—20%的股份。這樣重視產品與技術,盡力孵化生態鏈企業的持股戰略,包含了小米對於生態鏈企業布局的兩點期望:

保證效率:既不是大包大攬式的併購,也非程度有限的戰略合作,小米通過不控股來保證生態鏈企業的獨立性,激勵初創企業們奮力發展,從而保證了企業的效率。

模式複製:小米在布局生態鏈中真正希望的並非完全是等待其壯大後得到股權投資回報,而是希望通過將小米自身模式在這些生態鏈企業中實現複製,進而形成一整個走在各個細分行業尖端的供應商體系。這種價值觀、產品觀、方法論的傳導,是小米作為一條行業「鯰魚」希望給市場與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消費升級新體驗。

3、產品戰略:8080法則下的消費升級

小米無論是自身的手機、路由器、電視等核心業務產品,亦或是生態鏈產品系列都效仿了無印良品和Costco、ALDI的策略。針對消費升級的大背景,在「滿足80%用戶80%的需求」的8080法則的指導下,從高端產品大眾化(如平衡車、掃地機等)和大眾產品品質化(如接線板、旅行箱、電飯煲等)兩個角度來解決產業級痛點,做下一代產品。

小米通過8080產品開發設計原則篩選後,將目光主要聚集於大眾消費者的剛需,著力設計通用性上佳的功能性產品。功能的聚攏不僅保證了產品的核心功能夠服務大眾市場,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在規模效應的帶動下最終誕生了一個個爆款。無論是1999元的小米M1手機,79元的小米手環1,都是高性價比現象級產品。

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看,小米的8080原則包含了從高端產品大眾化和大眾產品品質化兩個維度來推動大眾消費升級。前者從降低用戶嘗試門檻出發,通過減少非核心功能,用國外大眾市場影響國內小眾市場等方式,大眾化小眾產品來踐行小米的信條—「人人都可以享受科技的樂趣」。(智能電視、手機、手環、電動助力車、掃地機等都是高端產品大眾化的代表)後者從提高生活效率和提升用戶體驗兩個著眼點做起,對標世界行業標兵產品,堅持少做產品&只做精品的思維,解決與優化痛點需求,推動消費升級。(米家電飯煲、小米插線板、移動電源、LED燈等,都是大眾產品品質化的代表)

這種效仿著名零售巨頭Costco、ALDI、無印良品高性價比的精品戰略,將有限的公司資源,通過仔細的市場調研,全部集中於迎合大部分消費者最關心的痛點問題解決上,精準打擊,打造爆款,引爆口碑,同時也得到了實際運用的印證。

4、模式戰略:SPA或ODM?或許還有中間的路

所謂SPA模式是指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最早由Gap創立,知名零售品牌Costco、ALDI和無印良品都是採用了這種經營模式。SPA模式下品牌商負責從產品設計策劃、生產製造到零售服務的整個環節,產品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歸品牌商所有。與此相對應的是以網易嚴選為代表所採取的ODM模式,即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在國內比較常見。在ODM模式下製造商負責商品的整體設計,品牌商對商品設計提出修改意見,並進行採購和銷售,產品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一般歸製造商所有。

但是仔細觀察小米所選擇的「投資+孵化」方式、目標行業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生產方式,會發現這一整個小米生態鏈模式很難簡單地歸結為SPA或是ODM模式:

小米雖然向生態鏈企業開放了自有品牌「小米」與「米家」,但是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歸屬問題上,作為製造商的生態鏈企業握有主要發言權。

在目標行業上,小米不僅涵蓋了MUJI、ALDI等採用SPA模式的諸多零售企業所涉足的服裝、家居、食品等技術含量不高、行業準入門檻較低的生活耗材行業,其三層投資圈層中目前更重要的是手機周邊與智能硬體這類技術含量高的,更類似於ODM模式涉及的行業。

同時,在生態鏈產品的設計、生產製造以及零售方面,很難將小米與生態鏈企業分開:往往生態鏈企業初創之時,小米提供了諸多方面的資源的同時,也承辦了許多職能,但是隨著生態鏈企業的成長,小米也在逐漸放權,減少自己的影響力,小米在職責分配上的這種從SPA模式向ODM模式的轉變(雖然都沒有完全滑向某一方),也主要是由於小米佔股不控股的持股戰略導致小米並不等同於生態鏈企業。

小米生態鏈模式在SPA模式與ODM模式中另闢蹊徑,小米生態鏈公司之於小米,既扮演著小米全面輸出供應鏈、資金、品牌等支持的接受者,又承擔了小米產品邏輯複製者的任務,是快速拓展小米品牌產品線的垂直產品型公司。這一模式兼顧了小米自身與生態鏈企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失為小米這家民族科技企業對於世界消費品行業模式創新的一項貢獻。

四、小米生態鏈的現狀:竹林效應與國際認可

根據小米之家官方披露,小米生態鏈企業群在2017全年營收突破200億元,增長幅度保持翻倍的速率,已然成為手機外的產品新增長點。另根據小米官方數據顯示,截止3Q17,有8500萬IoT聯網設備服務廣大「米粉」,小米生態鏈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臺。以小米天貓旗艦店2017年雙十一表現為例,除小米手機連續五年手機銷量全網第一外,小米電視(32/43/49/55吋同尺寸段天貓銷量第一)、小米筆記本(天貓筆記本單品銷量第一)、小米空氣淨化器(天貓/京東/蘇寧三平臺第一)、小米手環(天貓/京東/蘇寧三平臺手環類第一)、九號平衡車(天貓/京東/蘇寧三平臺智能出行類第一)等生態鏈產品均表現突出。

目前小米生態鏈在經歷了前三年的急速擴張後,一個竹林效應顯著的生態鏈已經逐步完成了大致搭建。近年來,小米生態鏈產品不僅在國內實現銷量與口碑的雙豐收,更是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不斷收穫國際消費者的喜愛與熱捧,席捲各類國際設計獎項便是最好的例證。與此同時,多家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或正在擬登錄資本市場,這些生態鏈企業的發展壯大的背後也意味著小米自身退出機制的成功運作。

1、竹林效應:航母艦隊,互相成就

上文在介紹生態鏈的投資策略中,談到了小米在其中扮演的航母角色,向生態鏈企業提供品牌、供應鏈、渠道平臺、投融資、產品定義、工業設計等方面的資源支持,而這正是小米關於用竹林理論做一個泛集團公司的嘗試。

小米之於生態鏈是航母,而生態鏈之於小米則是後院的金礦。由於產品策略考慮不充分(探索拓展高端用戶、豐富產品系列縱深的Note手機市場反響一般),以及供應鏈運行不暢(年度旗艦產品小米手機MI5延遲發售),小米手機業務在2015年遭遇滑鐵盧,銷量與營收跌幅明顯。在此不利的情況下,生態鏈企業的新品陸續研發成功,幫助小米創造了許多市場熱點,保證了小米整體的高速增長。2015年,小米生態鏈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2倍,在保持小米品牌熱度、提供銷售流水支持之餘,生態鏈產品通過其高性價比以及優秀的用戶體驗,為小米帶來了許多新用戶,而這些新用戶正在幫助小米的用戶群完成升級過程。

二者之間互為價值放大器,小米將兄弟文化帶入企業建設與合作之中,互相認可的價值觀也在不同階段裡,促進雙方的鼎力合作,最終互相成就。

2、初涉海外:探索市場,收穫肯定

小米生態鏈的產品,不僅在國內收穫銷量與口碑的雙豐收,更是如同小米手機業務,積極走出國門,現身於眾多國際知名產品設計獎項,藉助產品自身設計的藝術感斬獲許多著名獎項的同時,也在國際消費者面前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3、資本運營:多家IPO,前景良好

在資本運營方面,多家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或正在打算登陸資本市場,這既是生態鏈企業發展壯大的利好信號,對於小米自身來說也是一種投資退出機制的成功運轉。截止2017年底,潤米(母公司開潤股份)和青米(母公司動力未來)已分別登陸A股和新三板;創米(母公司龍旗科技)和華米科技分別擬IPO登陸A股及美股;萬魔聲學則以9.95億元現金收購上市公司共達電聲15.27%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團隊介紹

許榮聰,商貿零售首席分析師,武漢大學經濟學碩士,廈門大學經濟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雙學士,曾任職於長江證券和湘財證券,邏輯推理能力強,產業人脈豐富。

微信:xurongcong888

寧浮潔,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中泰證券零售組,覆蓋商業零售行業,18年加盟招商證券,產業資源豐富,邏輯清晰,主要方向為超市和電商等。

微信:golvni

王凌霄,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同濟大學學士,2018年加入招商證券,主要方向為新零售和百貨。

微信:stard_wlx

相關焦點

  • 汙水廠穩定運行提標提效技術方向
    現有的汙水處理穩定運行提標提效技術體系包括:穩定運行,增加設備備用,增加處理單元;提高標準,增加處理單元,增大能耗物耗;以及增大構築物、增大曝氣量、增加填料、增加單元、增加藥消耗等,基本以「增」為主,而不考慮效率問題。未來的新技術方向,應是追求穩定運行、提標、提效三者的協調統一,即:採用一項技術,它既是提標的,又是提效的,同時也是穩定運行的。
  • UC搜索信息流推廣三劍客,助力中小企業降本提效
    2020年,受疫情影響,軟體開發市場嚴重縮水,瀋陽創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遭遇獲客成本增加,轉化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針對企業降本提效的需求,UC神馬搜索oCPC智能出價幫助企業帳戶的平均CTR提升至8%+,極大程度降低了有效獲客成本,成功幫助企業在疫情期間突破營銷瓶頸。
  • 小米的格局:三大業務均有利可圖 小米模式能跑通嗎
    原標題:小米的格局 來源:虎嗅網作者|Eastland,虎嗅研究總監頭圖|IC photo2020年3月31日盤後,小米集團(1810.HK)發布了2019年業績公告。報告顯示,2019年小米營收2028億,同比增長17.7%;經調整淨利潤115億,同比增長34.8%。
  • 帶你認知小米的商業模式
    它擁有多維度獲取用戶的能力,不僅獲得了大量的手機用戶,同時也成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IoT企業。 企業要正常運轉下去,光有用戶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利潤。有了用戶卻不能變現的商業模式不是好的商業模式,小米怎麼獲取利潤呢? 第一個數字,就是月活躍用戶MAU,也就是每個月有多少用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
  • 億歐智庫發布《泛安防行業研究報告》,宇泛智能榮膺資深玩家
    億歐智庫發布《泛安防行業研究報告》,宇泛智能榮膺資深玩家近年來,大量CV初創公司湧入安防市場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運用於安防行業已經成為行業趨勢,安防產業對於智能化的需求,讓眾多玩家將目光轉移到智能安防,研發相關的安防智能產品。
  • 亞臨界煤電機組大幅提效勢在必行
    申能科技總經理馮偉忠認為,亞臨界煤電機組在我國電力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提效改造應成為我國煤電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頭戲。煤電低碳發展尚存短板「目前,我國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但高效低碳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馮偉忠指出。
  • 深度解讀2020餐飲行業深度報告丨行業解讀
    這兩天看了招商證券的2020餐飲行業深度報告,對餐飲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做了比較詳細的數據解讀 這份報告的內容對餐飲人有哪些參考和借鑑的呢?我選擇其中一些值得思考的八個點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 阿里魚多維打造合作共贏的「街舞宇宙」 《這就是街舞》已成超級IP
    就是街舞》這個優質的綜藝原創內容,打造成一個超級街舞IP,拓展更豐富多元的商業化空間。如今,在優酷、阿里魚乃至整個阿里經濟生態的共同努力下,這一「街舞宇宙」已經初現規模。「作為阿里文娛「這就是街舞」IP產業化戰略中的重要一環,阿里魚一直致力於藉助阿里生態內外資源,夯實和完善業已形成的『文娛+電商』業務閉環,賦能這就是街舞IP商業價值的提升。」
  • 產品分析:小米有品——崛起的品質電商
    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小米有品和網易嚴選在用戶規模上有明顯的優勢,屬於第一梯隊;京東京造、淘寶心選等是電商行業的重要玩家,影響較大,屬於第二梯隊;必要商城、蘇寧極物等其他玩家市場佔有率較低,屬於第三梯隊。
  • 尚德機構深度解析成人教育培訓市場 獲客雖難但頭部效應明顯
    尚德機構深度解析成人教育培訓市場 獲客雖難但頭部效應明顯 2020年10月08日 12:1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人群分布較為分散,需求也相對多元化,口碑傳播的場景較弱,對培訓機構的獲客能力和獲客效率有較大挑戰。 但K12培訓市場的孩子卻會多學科報名,而且會逐年續報,學生家長群體間也會互相交流哪家培訓機構比較好,從而形成口碑傳播,提高獲客率。
  • 梅州直播獲客廣告_深圳市南方網通網絡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主播本身自帶流量,再加上外部流量的引入,主播和電商平臺雙效合一,有效的達到降低獲客成本的目的。除了轉化,流量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我國電商覆蓋的人群數和在線直播的用戶數。在線直播市場發展回歸理性,對平臺的內容生產、主播培育和引流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梅州直播獲客客廣告, 摘要:直播獲客戰法至少形成了條主流賽道。
  • 作業幫產品分析報告
    中間派玩法靈活,有依託先鋒派的既有網際網路流量池進行轉化發展的玩家,也有依託網際網路玩法(比如微信公眾號、社群營銷等方式)進行快速發展的玩家。以下重點對新東方在線、猿輔導系列及作業幫三家細分領域頭部公司的成長路徑和業務模式進行分析,以此為切入點深入了解該行業不同公司之間的差異。
  • 小米生態鏈三部曲(2):深度解析成功的12個關鍵因素
    編輯導讀:作為近幾年國內科技企業當中的巨頭之一,小米的手機業務發展尚且還與華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要提到生態鏈,小米卻是獨一份。為什麼小米的生態鏈能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文章深度解讀小米生態鏈是如何成功的。
  • 小米MIUI 12亮相,自研「米柚光錐動效架構」
    小米MIUI 12亮相,自研「米柚光錐動效架構」 時間:2020-04-27 15:07:03 來源:IT之家
  • 產品分析:為何斑馬英語成吸金怪獸?
    從整個布局來看,大多公司採用精細化運營獲取流量,變現:通過打造相關啟蒙教育矩陣降低獲客成本,提高高效使用流量。例如叫叫系列&寶寶巴士等。4. 通過產品類型驗證:top前100皆為內容+服務型產品,未出現工具型產品,從需求側和供給側足以證明幼兒教育情感化&IP化的特徵,以及純工具類的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等結論。
  • 星辰教育收購酸橙英語,進一步增強短視頻獲客能力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 3月23日訊,在線教育公司星辰教育(原名「輕課」)今日宣布,已完成對酸橙教育旗下教育培訓類產品酸橙英語及其業務的收購。收購之後,酸橙英語將作為星辰教育旗下獨立品牌運作。星辰教育成立於2015年,以成人英語「輕教育」產品起家。
  • Amber Group產品矩陣全新發布 全鏈條產品引領行業未來
    2020年10月20日,由全球領先的加密金融智能服務提供商Amber Group在北京舉辦的《從「新」出發 再啟徵程——全新產品矩陣發布會》隆重召開。因此,我們打造並推出輕便易用、安全智能的移動端加密金融產品Amber App,形成全新產品矩陣,以此承載Amber Group堅持長期價值的理念與機構級的服務。」
  • 愛分析 中國在線教育行業趨勢報告
    說客英語首創S2B2C,打造渠道生態體系獲客成本高是在線語培行業共同的難題;高昂的獲客成本既沒有為用戶產生價值,也成為眾多在線語培機構自我造血的掣肘。說客英語在創立之初便窺見行業難題,通過獨特的S2B2C模式破局,打造自身渠道網絡生態體系。
  • 小米MIUI 12 亮相,自研「米柚光錐動效架構」
    IT之家4月27日消息 小米手機將今天下午2點舉行小米10青春版 5G新品 & MIUI 12 發布會。小米10青春版搭載後置4攝,支持50倍變焦。這次小米還將重磅發布MIUI 12系統,MIUI 12官方海報主題是「觸碰想像,感受真實」。
  • 攜手並進 共贏未來 | 上工機械2020企業專場產品展覽會盛大開幕
    ▲不會產生塌孔現象,成孔質量高;▲成孔直徑標準,充盈係數小,與其它成孔方法相比,可節約大量的砼用量;▲清孔徹底,速度快,孔底鑽渣可清至3.0cm左右。▲上工機械總經理龔秀剛做會議致辭產品與工法交流環節總經理顧問陳建海做了《全套管全迴轉鑽機的發展及應用》為題的會議報告,報告從全迴轉式全套管鑽機技術發展從產品可靠性、智能性、人性化等特點進行深入剖析,深刻展現出上工機械全套管鑽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