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資委幹部教育培訓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的企業家高端對話網絡直播公益活動舉行,主題為「打通產業鏈、協同上下遊——堅決打贏中國經濟保衛戰」。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活動中介紹,經過十年發展,小米已經成長為跨國公司。「2019年海外營收佔比達44%,產品和服務進入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手機在45個國家居市場前五。此外,小米海外有6個研發中心,建立起了全球領先的智能物聯網平臺。」
王翔指出,未來,小米集團將充分發揮商業模式競爭力帶動整個智能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實踐中,如何補短板、重構產業鏈?他強調了三方面:
一是建立小米生態鏈,推動「投資+孵化」幫助企業創新創業。王翔指出,當前,小米集團致力於將網際網路+製造業發展經驗推廣到各行各業,把資金、技術、用戶研究、品牌、銷售渠道等方面的能力和資源向創業者開放,助力補齊創業企業短板,並充分釋放合作夥伴的主動性、創造性。「目前我們的生態企業達到了200多家,其中專注智能硬體的有100多家。疫情期間,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專注掃地機器人,在國際上都非常有競爭力。」他介紹,小米集團還將物聯網平臺開放,幫助合作夥伴實現產品便捷聯網,提升用戶體驗,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二是促進產業投資,幫助核心供應鏈企業智能升級。王翔指出,小米集團投在核心器件和周邊生態系統先進位造的項目,同時也關注工業網際網路、機器人、智能製造的服務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希望能夠用一系列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為所投的製造業項目持續賦能,提升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例如,小米和湖北省政府聯合發起「湖北小米長江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120億,通過小米聯合幾家基石投資人撬動社會資本,主要關注手機、智能硬體、消費電子領域的先進位造項目。
三是推進供應鏈金融,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高效率融資。王翔指出,小米集團利用自身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渠道優勢,以及在大數據、智能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布局產業金融,為產業鏈上的企業從創意誕生、產品研發、原料採購、加工生產到倉儲管理、貿易流通、銷售、末端物流、產品交付等全鏈條金融服務,打造智能製造企業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疫情發生後,小米金融即啟動了相應的幫扶計劃。」他介紹,小米金融提供經營性資金保障,優化業務流程,加速申請審核,確保資金支持充足,並主動下調湖北省小微企業信貸利率。同時,小米金融主導的「華泰資管-小米小微金融2020年第1期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緊急發行,規模達5億元,幫扶小微企業有序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