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網際網路家裝概念迅速升溫,大批網際網路企業、建材家居企業、傳統裝修公司、風投等爭相湧入。與之同時,網際網路家裝的模式也層出不窮,既有以齊家網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家裝平臺,也有美家幫等網際網路家裝團隊,還有京東、天貓等躍躍欲試的家裝O2O。但不管是何種模式,最終都要面臨一個落地的問題。
而要談論網際網路家裝模式該如何落地,不得不提的是,一心想要解決傳統家裝弊病的網際網路方案,在近似草莽式的發展狀態下,本身也存在諸多痛點。為此筆者在一些家裝社區潛水良久,觀察發現不少用戶表示並未體驗到網際網路家裝的省錢省力,更多的是一種怨聲載道的場面。總的來看,痛點有以下幾處。
痛點一:低價策略仍存在定價黑箱。為了吸引消費者或者製造營銷噱頭,不少網際網路家裝平臺推出了X99元一平米的套餐,包含了設計、材料、施工和水電等費用,為了增加可信度往往在套餐下標註各類主材的品牌,甚至連油漆和開關插座的品牌也一一標明。看似價格透明,但主材的使用數量、具體材料的規格和價格依然存在黑箱。不排除一些平臺通過去中介、減少中間渠道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犧牲利潤來培養用戶。然而在價格戰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況下,貨不對板、質量低劣等問題接連出現。
痛點二:名不符實的用戶體驗。雖然一些網際網路家裝平臺承諾在指定工期內完成裝修工作,但早期的運營模式註定了實際操作的難落地。比如說,很多網際網路家裝為了降低用戶的接受門檻,設置了階段性付款來降低風險。而一旦訂單量飆升,企業開始面臨資金鍊斷裂,供應商的貨款被拖欠,體驗不佳、延期等傳統裝修業的弊病依然存在。IT時報就曾多次報導某網際網路裝修平臺在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痛點三:全程監理並未完全實現。一些網際網路家裝平臺的模式接近於「網際網路中介」,通過網際網路撮合設計者、供應商和裝修公司,本身最大的作用就是對整個裝修環節的監理。事實上很多用戶反饋在裝修過程中家裝平臺很少和用戶聯繫,以至於在裝修出現問題時家裝平臺也並未出面解決。為此,《裝修情報》總編輯沈佳雄一語道出:「網際網路家裝平臺沒法真正管控合作的裝修公司、施工隊或設計師,施工環節有很多不確定的偶然事件。」
其實這些痛點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家裝平臺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將項目落地,特別在家裝行業呈現嚴重亂象的情況下。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家裝做的只是簡單地資源整合,對供應鏈的控制力不足,也缺少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或許在供應商和裝修公司看來,網際網路家裝仍在進行流水式的經營模式,不過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而要解決網際網路家裝存在的問題,真正形成閉環的家裝服務,筆者認為變革整個生態鏈是一條必經之路。
回顧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小米在變革生態鏈方面可謂是集大成者。,我們不妨先來看下小米在整合供應鏈方面有哪些高明的手段,都網際網路家裝行業來說又有哪些可取之處。
在小米創建之初,採用了和網際網路家裝類似的價格戰策略,卻面臨著供貨量不足的局面,尤其通過自家電商平臺銷售的單一渠道,不可避免的被貼上了飢餓營銷的標籤。而後小米採用的策略是:對關鍵部件的供應商,比如處理器、屏幕、電池等,選擇在巨頭間進行博弈,並不斷扶持國內的中小供應商。對於戰略供應商,小米採取的是緊密合作,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同時統一採購策略型部件,再分發給ODM使用,不同於手機行業內普遍找一家中間公司採購的做法。除此之外,小米和富士康、英華達等代工廠的關係相交甚好,並專門成立了投資機構在最近一年內投資了50多家手機周邊產品,以豐富所謂的小米生態。
網際網路家裝需要的正是小米重塑生態鏈的做法,不久前齊家網CFO陳億律在一次演講中提也到將整合更多供應鏈和服務鏈。誠然,冷暖自知的網際網路家裝玩家,顯然意識到了重塑生態鏈的重要性。在筆者看來,網際網路家裝完全可以複製手機廠商整合供應鏈的方式。
首先要搞定「代工廠」。施工工人類似於手機生態鏈中的代工廠,很多網際網路家裝平臺都在積極籠絡的資源,手段也各不相同。比較典型的是包養「施工隊」的策略,即挑選每個城市最優質的施工老師傅,提供比同行業高10%以上得收入,並採用公司化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所有工人會統一培訓,並納入統一的系統評價體系。對比來看,類似於小米對英華達們採取的策略,這一點並沒有錯。
然後是「捆綁」供應商。在這一方面,很多平臺選擇了和供應商的戰略聯盟,以配合階段性付款的策略。可從現實來看,供應商翻臉不買帳的案例比比皆是,特別是在選擇性比較自由的情況下,網際網路家裝平臺的吸引力被削弱。筆者認為,與其達成協議上的聯盟,倒不如進行供銷層面的合作。比如說有零售背景的齊家網,以及有電商背景的京東和天貓,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投資和結盟更多的建材供應商,最大程度的節約產品成本,並避免在資金鍊斷裂情況下裝修服務被迫滯工的困境。
第三應該布局上下遊產品。網際網路家裝爭奪的不過是成本和效率,這也是供應鏈管理策略的兩條「軍規」。不久前齊家網先後投資了海鷗衛浴和博若森,前者是國內知名的裝修建材供應商,後者則在家居設計領域小有名氣。和小米投資手機周邊產品的目的無二,相信也會有更多的網際網路家裝平臺追隨。不過,家裝行業的離散度和產業鏈條要遠複雜於手機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網際網路家裝玩家們似乎並沒有小米那麼幸運,一則家裝是服務而非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和區域化運作,再加上家裝的消費決策重,在零售行業中相較於其他品類更難以整合,齊家網的未來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二則對產業鏈抱有野心的絕不止一家,有著強大電商背景的京東和阿里業已布局家裝O2O,都對整合供應鏈忽視耽耽。三則,當前網際網路家裝的主要用戶仍是80後和90後,他們追求個性化對設計風格更加挑剔,網際網路家裝的發展方向必定會因為用戶需求而發生改變,也間接增加了整合產業鏈的成本。
網際網路家裝的不成熟之處在於至今仍有大批的「新貴」出現,比如最近被炒得很熱的「裝了麼」和「美家幫」,柚子裝修、愛空間、蘑菇裝修等也早已斬獲多輪融資,發展模式也大致相同。從目前來看在整個生態鏈上有所動作的還只有京東、阿里和齊家網三家,生態鏈本就是家裝落地的命脈,也將成為網際網路家裝行業洗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