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耦電容的選擇、容值計算和pcb布局布線詳解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去耦電容的應用的非常廣泛,在電路應用過程中對於去耦電容的容值計算和PCB電路布局布線有一些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技巧。

  有源器件在開關時產生的高頻開關噪聲將沿著電源線傳播。去耦電容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個局部的直流電源給有源器件,以減少開關噪聲在板上的傳播,和將噪聲引導到地。

  去耦電容的容值計算

  去耦的初衷是:不論IC對電流波動的規定和要求如何都要使電壓限值維持在規定的允許誤差範圍之內。 使用表達式:

  C⊿U=I⊿t

  由此可計算出一個IC所要求的去耦電容的電容量C。

  ⊿U是實際電源總線電壓所允許的降低,單位為V。

  I是以A(安培)為單位的最大要求電流;

  ⊿t是這個要求所維持的時間。

  去耦電容容值計算方法: 推薦使用遠大於1/m乘以等效開路電容的電容值。

  此處m是在IC的電源插針上所允許的電源總線電壓變化的最大百分數,一般IC的數據手冊都會給出具體的參數值。

  等效開路電容定義為:

  C=P/(fU^2) 式中:

  P——IC所耗散的總瓦數;

  U——IC的最大DC供電電壓;

  f——IC的時鐘頻率。

  

  電容的容值選擇一般取決於電容的諧振頻率。

  不同封裝的電容有不同的諧振頻率,下表列出了不同容值不同封裝的電容的諧振頻率: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電路的去耦,低的ESR值比諧振頻率更為重要,因為低的ESR值可以提供更低阻抗的到地通路,這樣當超過諧振頻率 的電容呈現感性時仍能提供足夠的去耦能力。

  降低去耦電容ESL的方法 

  去耦電容的ESL是由於內部流動的電流引起的,使用多個去耦電容並聯的方式可以降低電容的ESL影響,而且將兩個去耦電容以相反走向放置在一起,從 而使它們的內部電流引起的磁通量相互抵消,能進一步降低ESL。(此方法適用於任何數目的去耦電容,注意不要侵犯DELL公司的專利)

  IC去耦電容的數目選擇

  在設計原理圖的時候,經常遇到的問題是為晶片的電源引腳設計去耦電容,上面已經介紹了去耦電容的容值選擇,但是數目選擇怎麼確定呢?理論上是每個電 源引腳最好分配一個去耦電容,但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t=media/appmsg_edit&action=edit&type=10&isMul=1&isNew=1&lang=zh_CN&token=1045897676是在實際情況中,卻經常看到去耦電容的數目要少於電源引腳數目的情況,如freescale提供的iMX233的PDK原 理圖中,內存SDRAM有15個電源引腳,但是去耦電容的數目是10個。

  去耦電容數目選擇依據

  在布局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做到一個電源引腳分配一個去耦電容,但是在空間不足的時候,可以適當削減電容的數目,具體情況應該根據晶片上電源引腳 的具體分布決定,因為廠家在設計IC的時候,經常是幾個電源引腳在一起,這樣可以共用去耦電容,減少去耦電容的數目。

  電容的安裝方法 電容的擺放

  對於電容的安裝,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安裝距離。容值最小的電容,有最高的諧振頻率,去耦半徑最小,因此放在最靠近晶片的位置。容值稍大些的可以距離稍 遠,最外層放置容值最大的。但是,所有對該晶片去耦的電容都儘量靠近晶片。另外的一個原因是:如果去耦電容離IC電源引腳較遠,則布線阻抗將減小去耦電容 的效力。

  還有一點要注意,在放置時,最好均勻分布在晶片的四周,對每一個容值等級都要這樣。通常晶片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電源和地引腳的排列位置,一般都 是均勻分布在晶片的四個邊上的。因此,電壓擾動在晶片的四周都存在,去耦也必須對整個晶片所在區域均勻去耦。

  電容的安裝

  在安裝電容時,要從焊盤拉出一小段引出線,然後通過過孔和電源平面連接,接地端也是同樣。放置過孔的基本原則就是讓這一環路面積最小,進而使總的寄 生電感最小。圖16顯示了幾種過孔放置方法。

  

  第一種方法從焊盤引出很長的引出線然後連接過孔,這會引入很大的寄生電感,一定要避免這樣做,這時最糟糕的安裝方式。

  第二種方法在焊盤的兩個端點緊鄰焊盤打孔,比第一種方法路面積小得多,寄生電感也較小,可以接受。

  第三種在焊盤側面打孔,進一步減小了迴路面積,寄生電感比第二種更小,是比較好的方法。

  第四種在焊盤兩側都打孔,和第三種方法相比,相當於電容每一端都是通過過孔的並聯接入電源平面和地平面,比第三種寄生電感更小,只要空間允許,儘量 用這種方法。

  最後一種方法在焊盤上直接打孔,寄生電感最小,但是焊接是可能會出現問題,是否使用要看加工能力和方式。 推薦使用第三種和第四種方法。

  需要強調一點:有些工程師為了節省空間,有時讓多個電容使用公共過孔。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這樣做。最好想辦法優化電容組合的設計,減少電容數量。 由於印製線越寬,電感越小,從焊盤到過孔的引出線儘量加寬,如果可能,儘量和焊盤寬度相同。這樣即使是0402封裝的電容,你也可以使用20mil 寬的引出線。引出線和過孔安裝如圖17所示,注意圖中的各種尺寸。

  對於大尺寸的電容,比如板級濾波所用的鉭電容,推薦用圖18中的安裝方法。注意:小尺寸電容禁止在兩個焊盤間打孔,因為容易引起短 路。

  電容的去耦半徑

  

  對於大尺寸的電容,比如板級濾波所用的鉭電容,推薦用圖18中的安裝方法。注意:小尺寸電容禁止在兩個焊盤間打孔,因為容易引起短路。

  

  電容的去耦半徑

  電容去耦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電容的去耦半徑。大多數資料中都會提到電容擺放要儘量靠近晶片,多數資料都是從減小迴路電感的角度來談這個擺放距離問題。 確實,減小電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大多數資料都沒有提及,那就是電容去耦半徑問題。如果電容擺放離晶片過遠,超出了它的去耦半徑,電 容將失去它的去耦的作用。

  理解去耦半徑最好的辦法就是考察噪聲源和電容補償電流之間的相位關係。當晶片對電流的需求發生變化時,會在電源平面的一個很小的局部區域內產生電壓 擾動,電容要補償這一電流(或電壓),就必須先感知到這個電壓擾動。信號在介質中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從發生局部電壓擾動到電容感知到這一擾動之間有 一個時間延遲。同樣,電容的補償電流到達擾動區也需要一個延遲。因此必然造成噪聲源和電容補償電流之間的相位上的不一致。

  特定的電容,對與它自諧振頻率相同的噪聲補償效果最好,我們以這個頻率來衡量這種相位關係。設自諧振頻率為f,對應波長為λ,補償電流表達式可寫 為:

  

  其中,A是電流幅度,R為需要補償的區域到電容的距離,C為信號傳播速度。 當擾動區到電容的距離達到λ/4時,補償電流的相位為π,和噪聲源相位剛好差180度,即完全反相。此時補償電流不再起作用,去耦作用失效,補償的 能量無法及時送達。為了能有效傳遞補償能量,應使噪聲源和補償電流的相位差儘可能的小,最好是同相位的。距離越近,相位差越小,補償能量傳遞越多,如果距 離為0,則補償能量百分之百傳遞到擾動區。這就要求噪聲源距離電容儘可能的近,要遠小於λ/4。實際應用中,這一距離最好控制在λ/40-λ/50之間, 這是一個經驗數據。

  例如:0.001uF陶瓷電容,如果安裝到電路板上後總的寄生電感為1.6nH,那麼其安裝後的諧振頻率為125.8MHz,諧振周期為 7.95ps。假設信號在電路板上的傳播速度為166ps/inch,則波長為47.9英寸。電容去耦半徑為47.9/50=0.958英寸,大約等於 2.4釐米。 本例中的電容只能對它周圍2.4釐米範圍內的電源噪聲進行補償,即它的去耦半徑2.4釐米。不同的電容,諧振頻率不同,去耦半徑也不同。對於大電 容,因為其諧振頻率很低,對應的波長非常長,因而去耦半徑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太關注大電容在電路板上放置位置的原因。對於小電容,因去耦半徑很小, 應儘可能的靠近需要去耦的晶片,這正是大多數資料上都會反覆強調的,小電容要儘可能近的靠近晶片放置。

  綜上所述,在選擇去耦電容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電容的ESR、ESL值,諧振頻率,布局時要注意根據IC電源引腳的數目和周圍布局 空間決定去耦電容數目,根據去耦半徑決定具體的布局位置。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PCB布局時如何擺放及安裝去耦電容
    尖峰電流的抑制方法:1、在電路板布線上採取措施,使信號線的雜散電容降到最小;2、另一種方法是設法降低供電電源的內阻,使尖峰電流不至於引起過大的電源電壓波動;3、通常的作法是使用去耦電容來濾波,一般是在電路板的電源入口處放一個1uF~10uF的去耦電容,濾除低頻噪聲
  • 如何畫雙層pcb板_雙層pcb板布線規則(操作技巧與案例分析)
    雙層pcb,意思是在一塊pcb板子的頂層和底層都畫導線。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孔導通到另一面),即正反兩面都有布線,元器件可以焊接在正面,也可以焊接在反面,雙層線路板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元器件和布線,不容質疑,設計雙層PCB板的難度要高更多,下面我們來分析下雙層pcb板布線規則並分享給大家如何畫雙層pcb板。
  • PCB布局時去耦電容擺放經驗分享
    打開APP PCB布局時去耦電容擺放經驗分享 佚名 發表於 2017-02-09 09:36:54 容值最小的電容,有最高的諧振頻率,去耦半徑最小,因此放在最靠近晶片的位置。容值稍大些的可以距離稍遠,最外層放置容值最大的。但是,所有對該晶片去耦的電容都儘量靠近晶片。 下面的圖1就是一個擺放位置的例子。本例中的電容等級大致遵循10倍等級關係。
  • PCB布局布線的相關基本原理和設計技巧
    3、[問] 是不是板子上加的去耦電容越多越好? [答] 去耦電容需要在合適的位置加合適的值。例如,在你的模擬器件的供電埠就進加,並且需要用不同的電容值去濾除不同頻率的雜散信號。 4、[問] 一個好的板子它的標準是什麼? [答] 布局合理、功率線功率冗餘度足夠、高頻阻抗阻抗、低頻走線簡潔。
  • PCB布局時去耦電容的擺放,你造嗎?
    去耦電容在集成電路電源和地之間的有兩個作用:一方面是本集成電路的蓄能電容數字電路中典型的去耦電容值是0.1μF。這個電容的分布電感的典型值是5μH。0.1μF的去耦電容有5μH的分布電感,它的並行共振頻率大約在7MHz左右,也就是說,對於10MHz以下的噪聲有較好的去耦效果,對40MHz以上的噪聲幾乎不起作用。
  • PCB布局布線的相關基本原理和設計技巧100問
    如果線多可以考慮多層板; 3 是不是板子上加的去耦電容越多越好? [答] 去耦電容需要在合適的位置加合適的值。例如,在你的模擬器件的供電埠就進加,並且需要用不同的電容值去濾除不同頻率的雜散信號; 4 一個好的板子它的標準是什麼? [答] 布局合理、功率線功率冗餘度足夠、高頻阻抗阻抗、低頻走線簡潔。
  • 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詳解
    在電子電路中,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都是起到抗幹擾的作用,電容所處的位置不同,稱呼就不一樣了
  • 分享去耦電容的有效使用方法和應用
    去耦電容的有效使用方法 去耦電容有效使用方法的要點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 要點1:使用多個去耦電容 ● 要點2:降低電容的ESL(等效串聯電感) ● 其他注意事項 要點1:使用多個去耦電容 去耦電容的有效使用方法之一是用多個(而非1個)電容進行去耦。使用多個電容時,使用相同容值的電容時和交織使用不同容值的電容時,效果是不同的。
  • 電巢學堂:104條 PCB 布局布線技巧問答,助你畫板無憂!
    下面涵蓋了PCB布局布線的相關基本原理和設計技巧,以問答形式解答了有關PCB布局布線方面的疑難問題。 3、[問] 是不是板子上加的去耦電容越多越好? [答] 去耦電容需要在合適的位置加合適的值。例如,在你的模擬器件的供電埠就進加,並且需要用不同的電容值去濾除不同頻率的雜散信號。 4、[問] 一個好的板子它的標準是什麼?
  • 電巢學堂:104條 PCB 布局布線技巧問答,助你畫板無憂!_騰訊新聞
    但是隨著信號頻率不斷提升,很多時候,工程師需要了解有關PCB布局布線的基本的原則和技巧,才可以讓自己的設計完美無缺。 下面涵蓋了PCB布局布線的相關基本原理和設計技巧,以問答形式解答了有關PCB布局布線方面的疑難問題。
  • 答題|當刪則刪,這種電容本不該出現
    上期話題當刪則刪,這種電容本不該出現(戳標題,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顧)問答容值pF級的電容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發揮去耦作用呢綜上所述,與普通單板上的去耦電容相比,晶片封裝內的OPD電容安裝電感會大幅減小。所以,如果非要給pF級去耦電容找個歸宿,封裝基板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了,封裝尺寸有大有小,封裝基板的厚度也不能一概而論,pF級電容能否發揮最佳去耦效果,最好還是通過仿真評估。
  • 如何選擇合適的去耦電容 常見的去耦電容資料介紹
    打開APP 如何選擇合適的去耦電容 常見的去耦電容資料介紹 Digikey 發表於 2020-12-03 11:25:53 去耦電容是電路中裝設在元件的電源端的電容,此電容可以提供較穩定的電源,同時也可以降低元件耦合到電源端的噪聲,間接可以減少對其他元件的噪聲影響。
  • 深刻談談旁路電容和去耦電容
    ,有代表性的如下:退耦電容的選擇和應用十說電容關於旁路電容和耦合電容關於旁路電容的深度對話對於以上的文章,我是很佩服的,我按照它們的思路把問題推演和考證了一下,參考了一些數據,自己推導一下電容模型的阻抗曲線,試圖做的就是讓問題更明顯一些。
  • 104條 PCB 布局布線技巧問答,助你畫板無憂!
    3、[問] 是不是板子上加的去耦電容越多越好? [答] 去耦電容需要在合適的位置加合適的值。例如,在你的模擬器件的供電埠就進加,並且需要用不同的電容值去濾除不同頻率的雜散信號。除布局布線需要注意外,有無其他方法來進行抑制(除屏蔽的手段)? [答] 要從運放的幾個接口入手,輸入端要防止空間耦合幹擾和PCB串擾(布局改善);電源需要不同容值去耦電容。測試可以用示波器的探頭測試上面說的位置,判斷出幹擾從何而來。
  • 深入晶片內部,理解去耦電容的作用
    尖峰電流的抑制方法:1、在電路板布線上採取措施,使信號線的雜散電容降到最小;2、 另一種方法是設法降低供電電源的內阻,使尖峰電流不至於引起過大的電源電壓波動;3、 通常的作法是使用去耦電容來濾波,一般是在電路板的電源入口處放一個1uF~10uF的去耦電容,濾除低頻噪聲;在電路板內的每一個有源器件的電源和地之間放置一個
  • PCB設計時,去耦電容該怎麼放?
    當擾動區到電容的距離達到時,補償電流的相位為,和噪聲源相位剛好差180度,即完全反相。此時補償電流不再起作用,去耦作用失效,補償的能量無法及時送達。為了能有效傳遞補償能量,應使噪聲源和補償電流的相位差儘可能的小,最好是同相位的。
  • PCB布局布線的ESD抗擾能力測試和EMC設計
    打開APP PCB布局布線的ESD抗擾能力測試和EMC設計 佚名 發表於 2019-12-05 15:17:12 對於整機來說,ESD抗擾能力不僅僅來自晶片的ESD耐壓,PCB的布局布線,甚至與工藝結構也有密切關係。
  • 今天,咱們聊聊PCB布局布線技巧之去耦和層電容
    但問題依舊:需要多少電容?許多相關文獻表明,必須使用大小不同的許多電容來降低功率傳輸系統(PDS)的阻抗,但這並不完全正確。相反,僅需選擇正確大小和正確種類的電容就能降低PDS阻抗。如紅色曲線所示,系統電路板上使用許多不同值的電容,0.001 μF、0.01 μF、0.1 μF等等。這當然可以降低500 MHz頻率範圍內的阻抗,但是,請看綠色曲線,同樣的設計僅使用0.1 μF和10 μF電容。這證明,如果使用正確的電容,則不需要如此多的電容。這也有助於節省空間和物料(BOM)成本。
  • 關於去耦電容的選擇
    去耦電容的選擇不存在與頻率的精確對應關係,理論上越大越好,但現實中所有器件都不是理想器件,不論何種電容,ESL、ESR都是必然存在的,於是實際電容的頻響曲線明顯呈非線性,僅在一定頻率區間內基本符合純電容的理論計算結果
  • 手機射頻PCB板布局布線經驗總結
    RF信號線可以從金屬屏蔽罩底部的小缺口和地缺口處的布線層上走出去,不過缺口處周圍要儘可能地多布一些地,不同層上的地可通過多個過孔連在一起。1.2.3 恰當和有效的晶片電源去耦也非常重要。許多集成了線性線路的RF晶片對電源的噪音非常敏感,通常每個晶片都需要採用高達四個電容和一個隔離電感來確保濾除所有的電源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