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翅膀顏色季節性變化的基因調節

2020-11-30 科學網

蝴蝶翅膀顏色季節性變化的基因調節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1:45:17

美國康奈爾大學Robert D. Reed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解釋了蝴蝶基因同化的季節性顏色模式的基因組結構。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6日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

他們同化了蝴蝶(Junonia coenia)的天然可塑性種群中的季節性翅膀顏色表型,並表徵了三個相關基因。內分泌測定以及染色質可及性和構象分析表明,通過選擇下遊翅膀模式基因的調控等位基因,翅膀的顏色會發生從環境決定性狀到主要遺傳性狀的過渡。

這種遺傳進化模式可能會受到選擇的青睞,因為它允許對組織和性狀進行反應規範的特定調節,而不會影響核心因素的檢測或轉導機制。

據了解,發育可塑性使基因組可以編碼多種不同的表型,這些表型可以根據環境因素進行差異表達。儘管仍不清楚這種機制,但可以通過稱為遺傳同化的過程選擇其他可塑性表型。

附:英文原文

Title: Genomic architecture of a genetically assimilated seasonal color pattern

Author: Karin R. L. van der Burg, James J. Lewis, Benjamin J. Brack, Richard A. Fandino, Anyi Mazo-Vargas, Robert D. Reed

Issue&Volume: 2020/11/06

Abstract: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allows genomes to encode multiple distinct phenotypes that can be differentially manifested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ues. Alternative plastic phenotypes can be selected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genetic assimilation, although the mechanism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We assimilated a seasonal wing color phenotype in a naturally plastic population of butterflies (Junonia coenia) and characterized three responsible genes. Endocrine assays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and conform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transition of wing coloration from an environmentally determined trait to a predominantly genetic trait occurred through selection for regulatory alleles of downstream wing-patterning genes. This mode of genetic evolution is likely favored by selection because it allows tissue- and trait-specific tuning of reaction norms without affecting core cue detection or transduction mechanisms.

DOI: 10.1126/science.aaz3017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7/721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原標題: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 CRISPR 可調整蝴蝶翅膀顏色和鱗片結構!或將可用於製造顏色鮮豔的生物顏料
    在 7 月 3 日的《細胞報導》(Cell Reports)上,一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僅僅修改幾個色素基因是如何改變翅膀鱗片的顏色與形態的。 研究人員使用了 CRISPR/Cas9 技術對生活在東非的偏瞳蔽眼蝶(Bicyclus anynana,或稱叢林斜眼褐蝶)的翅膀顏色進行修改,結果發現除顏色外,鱗片的表面結構與硬度也都發生了變化。研究結果表明,色素基因在翅膀鱗片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雙重作用。
  • 蝴蝶翅膀真的沒有顏色嗎?
    閱讀資料的主要內容是:」……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繽紛的色彩……」學霸或學渣們將寫出何等奇文尚不得而知,這段話本身卻很值得商榷。
  • 蝴蝶翅膀上的「眼睛」是可以改變大小的,這種能力是如何演化的?
    最近發表在《ELIFE》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闡述了關於某些蝴蝶是如何演化出能夠根據溫度調整翅膀上的「眼睛」圖案的大小的能力的新見解。這項研究表明,非洲偏瞳蔽眼蝶(Bicyclus anynana,B.anynana)是蛺蝶科的一員,它們通過一種複雜的生理和分子反應來改變翅膀上的圓環形圖案的大小,這種反應在數百萬年中逐漸進化。研究結果還強調,雖然溫度可以調節不同種類的偏瞳蔽眼蝶體內的激素水平,但這種蝴蝶只是利用這種反應調節眼睛圖案大小的少數蝴蝶之一。
  • 蝴蝶翅膀的微觀之美 | 美國小哥用超微距攝影,讓蝴蝶翅膀超真實呈現,別樣色彩,異樣驚豔!
    他想要真正展示昆蟲翅膀的紋理,但需要在工作室環境中提供的控制和照明。這也被證明是季節性的。Perani 最終在春夏兩季儘可能多地捕捉蝴蝶標本,因為蝴蝶在漫長的夏季過後開始顯得髒兮兮的。Perani 的冰箱看起來一定很有趣。
  • 為什麼有些蝴蝶翅膀上會長「眼睛」?翅膀色彩如何形成?
    那麼問題來了,蝴蝶翅膀上的絢麗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有些蝴蝶的翅膀中會形成「小眼睛」的圖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蝴蝶的那些事兒~翅膀的色彩來源蝴蝶翅膀和蟬翼一樣,是膜的質地,無色透明的。不過,蝴蝶的膜翅表面附著著鱗片,用顯微鏡放大看,就如魚鱗一般。抓過蝴蝶的小朋友,用手去碰蝴蝶時,手沾上的細微粉末狀物質就是鱗片。這也是生物學分類把它列為鱗翅目昆蟲的原因。
  • 蝴蝶翅膀有沒有顏色?其實,你不懂什麼叫「顏色」
    Revolucion/文2015年安徽高考的作文題目是這樣的:科研人員特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
  • 鮮豔的熱帶蝴蝶和黑化飛蛾的顏色同受 Cortex 基因控制 nature 論文推薦
    >基因使樺尺蠖與工業汙染的大環境融為一體它同時也造成釉蛺蝶屬(Heliconius)蝴蝶間的鮮豔顏色的變異一隻圈養的釉蛺蝶屬蝴蝶在花上取食。 在這二者身上,均為一個叫做 cortex(「皮質」)的單基因的改變造成了顏色的變化,這一過程在昆蟲的進化與生存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 蝴蝶的翅膀到底有沒有顏色?
    這些微觀結構,比如鱗片內的多層片狀薄膜(也叫肋狀結構/肋片),使光波發生幹涉、衍射和散射而產生比化學色更加絢麗的顏色。這些色彩可以因不同視距、視角等因素而變化,泛著金屬般的光澤,又稱為彩虹色。分布在南美和中美的藍色大閃蝶(Morpho Didius),閃蝶科(Morphidae),閃蝶屬(Morpho)。
  • 全球暖化危及物種 蝴蝶翅膀顏色攸關生死存亡
    (中央社巴黎2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英國研究機構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由於全球日益暖化,蝴蝶翅膀吸收與反射太陽熱能的能力,可能攸關這物種的生死存亡,並呼籲花園、公園與農場設置遮陽設施。研究人員指出,雖然所有蝴蝶都是不能自體發熱的變溫動物,但蝴蝶調節溫度的能力差別很大。研究發現,不易調節體溫的蝴蝶,經常得靠著能夠遮陽的「微氣候」環境,躲避日照高熱求生存。
  • 雌蝴蝶和雄蝴蝶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芝加哥大學和紐約城市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科學院學報B》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在翠袖鋸眼蝶身上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擬態開關」基因,該基因能夠決定蝴蝶的性別二態性。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動物王國中雄性和雌性之間的表型差異。
  • 蝴蝶翅膀中隱藏著上帝驚人的創造
    據說根據蝴蝶的種類不同,它們會以每秒5至10次左右的頻率來揮動翅膀。蝴蝶的翅膀比身軀大很多,所以與那些以相連的軀幹來衡量大小的昆蟲不同,蝴蝶的大小,取決於兩邊翅膀伸展的距離。而眾多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其上的絕倫美妙,是造物主最完美傑作中的一筆。尤其是翅膀上的鱗片,好似一種粉末狀的覆蓋物,在顯微鏡下就可以看到,其鱗片像房頂瓦片一樣排列有序,是那麼的簡單美好。
  •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比鑽石還美,啟示了無數科學家!
    其實是粉末,只是在顯微鏡下看,它們是一片一片的,像魚鱗一樣,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蝴蝶翅膀的上下兩面,被稱為蝴蝶的「鱗片」。 看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如屋頂之瓦片般重疊排列,形態類似球拍,基部有一小柄嵌入翅膀上的凹窩,具有防水功能。翅膀的顏色和花紋有些由鱗片所含之色素所造成,有些則為鱗片表面之條狀刻紋分散投入之光而產生藍色或青銅金屬光澤。
  • 為什麼我們看到蝴蝶翅膀是彩色的?
    為什麼我們看到蝴蝶翅膀是彩色的?此現象具體包含哪些光學原理?我(原作者)也來說說。
  • 除了飛行,蝴蝶的翅膀還有什麼用?
    眾所周知,蝴蝶是一種會飛的昆蟲,而它之所以會飛就是因為它有翅膀。所以蝴蝶翅膀的作用就是飛行。那麼,蝴蝶的翅膀除了飛行還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蛹狀態下的蝴蝶是以蛹內的營養物質為食的,等到它們破殼而出時,它們的翅膀處於摺疊狀態,而且是等身體出來之後,最後出來的。此時的蝴蝶會牢牢的抓住蛹殼,讓自己的的身體倒空著,將體內的水分充滿翅膀,此時翅膀慢慢發育完全。在此期間,蝴蝶屬於非常脆弱的階段,一旦是翅膀被其他的東西擋住,或者是掉到地上,蝴蝶就會永遠喪失飛行能力。
  • 誰決定了不同性別蝴蝶不同的顏色?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芝加哥大學和紐約城市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科學院學報B》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在翠袖鋸眼蝶身上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擬態開關」基因,該基因能夠決定蝴蝶的性別二態性。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動物王國中雄性和雌性之間的表型差異。
  •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不經心地拍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拉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颶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蝴蝶效應」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的。
  • 蝴蝶需要「乘涼點」,以應對氣候變化衝擊
    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英國蝴蝶調節體溫的能力有較大差異。研究者們建議,應當通過增加景觀多樣性等方式為蝴蝶保留適宜的微氣候,幫助它們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衝擊。研究表明,那些體型較大,顏色較淺的蝴蝶,包括歐洲粉蝶(Pieris brassicae)和鉤粉蝶(Gonepteryx rhamni),最能適應環境溫度的波動。它們能夠根據太陽方位,調整自己那對巨大的翅膀,以不同角度反射陽光,從而散熱或引導陽光照射到身體上。這些物種種群要麼穩定,要麼數量在增長中。
  • 蝴蝶彩鉛畫怎麼畫?教你從素描到彩鉛一步步畫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蝴蝶彩鉛畫第七步開始給蝴蝶上色,然後使用淺灰色的彩鉛筆在蝴蝶翅膀上面鋪上一層底色,但是要留意蝴蝶翅膀的亮灰暗區分蝴蝶彩鉛畫第九步開始給蝴蝶進行疊色,並且需要觀察蝴蝶的色彩變化,分別是黑色--咖啡紅色-紫色-淺紫色-藍色。
  • 世界上最美的蝴蝶,名字就寫在翅膀上,你見過嗎?
    作為最美麗的昆蟲之一,蝴蝶向來深受大家的喜愛。全世界大約有一萬四千多種蝴蝶,中國有一千兩百多種,蝴蝶的美,千變萬化,光明女神閃蝶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這種蝴蝶給人以美麗夢幻的感覺,整個翅面就如同蔚藍的大海上湧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它的全身呈紫藍色,其前翅兩端的藍色有深淺藍不斷的變化,它體態婀娜,展翅如孔雀開屏,故有「女神」之說。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蝴蝶,它的翅膀上有著「8」字型的圖案,因此得名「88多渦蛺蝶」。88多渦蛺蝶屬於鳳蝶科的一個物種,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大約有40多種品種。曾經被評選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八種蝴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