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危及物種 蝴蝶翅膀顏色攸關生死存亡

2020-12-04 網際網路和技術

(中央社巴黎2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英國研究機構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由於全球日益暖化,蝴蝶翅膀吸收與反射太陽熱能的能力,可能攸關這物種的生死存亡,並呼籲花園、公園與農場設置遮陽設施。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所有蝴蝶都是不能自體發熱的變溫動物,但蝴蝶調節溫度的能力差別很大。

研究發現,不易調節體溫的蝴蝶,經常得靠著能夠遮陽的「微氣候」環境,躲避日照高熱求生存。

撰寫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英國劍橋大學動物系研究員布拉登(Andrew Bladon)說,蝴蝶「很可能是氣候變遷與棲息地消失的最大受害者」。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棲息地消失及遭到破壞,蝴蝶賴以生存的較涼爽環境逐漸縮減,使得英國2/3蝴蝶物種的數量減少。

他們說,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遷加劇氣溫波動,使得這種現象更嚴重。

研究發現,體型較大、淺白色的蝴蝶,像是歐洲粉蝶(Large White)或是鉤粉蝶(Brimstone),比較能夠調節體溫,因為這兩種蝴蝶能調整翅膀的角度,反射或吸收太陽的熱量,以調節合適體溫。(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90924

相關焦點

  • 臺媒:全球暖化或致英國本土蝴蝶瀕臨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臺媒稱,根據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唯有積極控制全球暖化,加上重新思考英國鄉下地區規畫,才有辦法挽救許多英國本土蝴蝶品種。據臺灣「中央社」8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月報表示:「普遍來說,對乾旱敏感的蝴蝶族群滅絕,最早可能在2050年發生。」報導稱,研究報告推論,在維持「二氧化碳排放基線」(BAU),持續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下,部分不列顛群島的蝴蝶品種能撐過21世紀中期的機率「大約是0」。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  如果大自然中的蝴蝶凋零,意味著諸如蜜蜂、蜻蜓、甲蟲等重要昆蟲的生命也將受到威脅。這些昆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農作物授粉、消滅害蟲和分解廢物都少不了它們。  研究報告說,保護野生環境,尤其是減少蝴蝶棲息地支離破碎的趨勢,才能讓這些品種的蝴蝶有一線生機。
  • 紐約時報:全球暖化嚴重威脅物種多樣性
    現在,全球變暖和其它氣候變化更是致命一擊,許多物種數量急劇下降,而且有可能永遠不能恢復。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認為,如果暖化趨勢達到預測的極大值,未來100年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不只是北極熊,從非洲到澳大利亞叢林地區,各個大洲的熱帶和山地有成千上萬種生物面臨危機。
  • CRISPR 可調整蝴蝶翅膀顏色和鱗片結構!或將可用於製造顏色鮮豔的生物顏料
    年度訂閱用戶可加入科技英語學習社區,每周科技英語直播講堂,詳情查看「閱讀原文」蝴蝶翅膀鱗片的色素與精妙的結構共同組成了斑斕的顏色與圖案
  • 蝴蝶翅膀真的沒有顏色嗎?
    閱讀資料的主要內容是:」……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繽紛的色彩……」學霸或學渣們將寫出何等奇文尚不得而知,這段話本身卻很值得商榷。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衝擊三: 生態斷鏈,物種逃難 正如臺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剖析,暖化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圈受到滅絕式的威脅。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二○%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魚而中毒。
  • 蝴蝶翅膀有沒有顏色?其實,你不懂什麼叫「顏色」
    Revolucion/文2015年安徽高考的作文題目是這樣的:科研人員特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
  • 蝴蝶翅膀顏色季節性變化的基因調節
    蝴蝶翅膀顏色季節性變化的基因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1:45:17 美國康奈爾大學Robert D. Reed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全球氣候變暖 臺灣蝴蝶生態秩序大亂
    中新網香港10月2日消息:全球氣候暖化,害得臺灣蝴蝶生態秩序大亂。熱帶東南亞蝴蝶拼命往北飛到臺灣來定居,最遠紀錄可到日本,慢慢入侵溫帶蝴蝶和寒帶蝴蝶地盤。  臺灣大學最近一兩年持續進行臺灣蝴蝶生態調查,原本希望藉此找出最理想的蝴蝶生態保護區,卻意外發現這生態界驚人的變化。
  • ...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  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  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27名頂尖專家今年4月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報告指出,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後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 蝴蝶的翅膀到底有沒有顏色?
    這些微觀結構,比如鱗片內的多層片狀薄膜(也叫肋狀結構/肋片),使光波發生幹涉、衍射和散射而產生比化學色更加絢麗的顏色。這些色彩可以因不同視距、視角等因素而變化,泛著金屬般的光澤,又稱為彩虹色。分布在南美和中美的藍色大閃蝶(Morpho Didius),閃蝶科(Morphidae),閃蝶屬(Morpho)。
  •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長約28釐米!
    亞歷山德拉女王的翅膀長度高達28釐米,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森林中。不幸的是它也有滅絕的危險。推特亞歷山德拉女王的Birdwing蝴蝶的翼展可以長到11英寸。雌性的特徵是帶有褐色斑點的翅膀。他們還有一個乳白色的身體,胸部有一簇紅色的皮毛。同時,雄性稍小顏色明亮,帶有藍色和綠色的標記以及黃色的腹部。翼展通常可達24釐米對於蝴蝶來說仍然很大。雌性在一生中最多可以產下240個卵。
  • 蝴蝶翅膀就像飛機的兩翼,翅膀上豐富多彩的圖案,常令人讚嘆不已
    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蝴蝶被歸類為鱗翅目,世界上有數以萬計的物種都歸在這類下。蝴蝶從白堊紀起隨著作為食物的顯花植物而演進,並為之授粉,是昆蟲演進中最後一類生物。有一種流傳比較久遠的說法,因為蝴蝶喜歡偷吃奶油和牛奶,人們把它說成是長著彩色翅膀、喜歡偷吃奶油的精靈,所以叫它 butterfly。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新混血蝴蝶證明雜交也是新物種產生途徑
    :在自然界中,新物種通常是怎樣產生的呢?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大部分新物種都是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從現有物種內部中分化、演變而來的。而科學家日前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了一種混血蝴蝶,它的基因與顏色同自然界中已知的一個蝴蝶物種相同。這是科學家首次找到確切的證據證明,雜交也是新物種產生的途徑之一。
  • 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原標題: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但規範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排放,會造成特定工業及利益團體的損失,因此由工業界、政治界、特定意識形態之利益團體所鼓吹,保守媒體及批判博克所支持的各種全球暖化否定活動[10][11],在近幾十年來大規模展開,目的是要讓一般大眾,對科學界公認存在之全球暖化產生懷疑或不確定感,以封殺可扼制全球暖化的諸多政策。這些活動在美國最為活躍,被稱為「否認機器」(Denial machine) [12]。
  • 臺北動物園推出蝴蝶特展 囊括全球最具代表性蝴蝶
    臺北動物園推出蝴蝶特展 囊括全球最具代表性蝴蝶 2008年05月04日 16: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為讓民眾了解蝴蝶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互動,臺北市動物園推出為期1個月的「世界蝴蝶特展」,首度將館藏的130多種稀有、珍貴的蝴蝶曝光,其中還包括翅膀最長的非洲長翅鳳蝶、體積最大的亞歷山大鳥翼蝶等。
  • 除了飛行,蝴蝶的翅膀還有什麼用?
    眾所周知,蝴蝶是一種會飛的昆蟲,而它之所以會飛就是因為它有翅膀。所以蝴蝶翅膀的作用就是飛行。那麼,蝴蝶的翅膀除了飛行還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蛹狀態下的蝴蝶是以蛹內的營養物質為食的,等到它們破殼而出時,它們的翅膀處於摺疊狀態,而且是等身體出來之後,最後出來的。此時的蝴蝶會牢牢的抓住蛹殼,讓自己的的身體倒空著,將體內的水分充滿翅膀,此時翅膀慢慢發育完全。在此期間,蝴蝶屬於非常脆弱的階段,一旦是翅膀被其他的東西擋住,或者是掉到地上,蝴蝶就會永遠喪失飛行能力。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