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張0.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將其對摺,再對摺,如此重複對摺64次,大概會有多高?
事實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話,一張薄薄的紙,對摺64次,其高度166020696萬公裡,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裡。這就是複利思維的力量
再來一個問題
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你第九天看的時候,才覆蓋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時間,就覆蓋全部了。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再看一張圖,更加直觀
就這麼一小點,一點點的付出的收穫是不是有天壤之別?蒙的次數多了就不是蒙,而是實力了。
再來說一個人吧,很多人也都知道他,他的名字叫做吳曉波。
吳曉波作為新秀流行財經作家。1990年參加工作,做新華社的財經記者,那個時候的月薪是70元。從1996年,吳曉波開始寫他的第一本書《農民創世紀》開始,他說:「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從今年開始,我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這個計劃,堅持了很多年。」
就這樣,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寫一本書,拿來的稿費,每年買一套房。當然,那個時候中國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買房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難的是他沒有停下來。1999年的時候,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租賃期50年,當初花了50萬元,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
如今吳曉波是中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辦公,號稱「一個億也買不動」的獨立經濟作家。
為什麼要講他的故事呢?
因為他的故事很典型。在有限的時間(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覆地投入到某一領域(房地產),長期堅持(20年),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財務自由。
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利思維。
大家都是有一個目標的,都想自己的財富積累,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當你有了盈餘資金,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不斷重複,利滾利,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複利的計算公式:(1+r)^n 。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代表幾次方。
舉個例子:當r為正時,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差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大家也知道村上春樹吧,他也是一個自律的人,他長期堅持跑步。無論天氣情況如何,他都會堅持,長此以往,這就成了一種習慣。
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也許一天兩天,你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多麼強壯,三四十年之後,和你同齡的人,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這種感覺是不是很好?
只要r為正,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蹟。
複利中我們知道非常成功的就是股神巴菲特了。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舉了一個例子: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
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複合增長是多少?
答案是並不讓人欽佩,才僅僅只是5.3%。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
是不是覺得太少了?是不是看數字覺得不屑一顧呢?我曾經就是這樣的。但是為什麼巴菲特的雪球卻越滾越大?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
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不過,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做難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在股市裡會想著,我天天能買到漲停的票多好啊。於是不斷的去追高,不斷的割肉。如果能持續不動的堅持投資有價值的股票,那結果會大不一樣。
再來說個知識複利的故事吧。
董卿的中國詩詞大會,大家看了嗎?
來說說雷海為吧,一個外賣小哥,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成為年度冠軍。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人們一定會認為,他們背後付出的辛酸,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但記者問雷海為:「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哪有時間看詩詞呢?」
我們來看看雷海為怎麼說。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鐘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
他的時間多嗎?等餐、等紅燈、回到住處換電瓶休息的時候,都是零碎的時間,湊起時間來每天背誦一些。
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
辛酸嗎?和我們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其實是一樣的。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碩士是什麼?我們的佼佼者,在學校裡專門學習的優秀者。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所謂知識複利,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複利」速度快速迭代。
這裡我們其實也可以總結出來這些人的一些共同的品質。
真正的智者,追求穩健增長,更看重長期性的時間,而不是短時間的回報率。而那些真正利用複利思維規劃自己人生的人,都有著簡單但常人卻難以做到的品質:
1)堅持
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焦慮和不安,多給自己一些時間;
2)合理規劃,不要透支
合理的安排時間,和自己短期目標,長期理想;不要透支,無論健康、人脈、財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
3)樹立目標
目標,決定你能否在一個方向持續走下去,做任何決策時都務必要知道,變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4)腳踏實地,不要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痺自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方法比錯誤的努力重要。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閱讀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鍛鍊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出門精裝打扮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練習口語的人.......
以及未來數十年,堅持學習理財的人~~
所有他們做的事情,都不偉大,都很平凡,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堅持,時間讓他們變得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