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角度看複利

2021-01-08 騰訊網

假設一張0.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將其對摺,再對摺,如此重複對摺64次,大概會有多高?

事實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話,一張薄薄的紙,對摺64次,其高度166020696萬公裡,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裡。這就是複利思維的力量

再來一個問題

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你第九天看的時候,才覆蓋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時間,就覆蓋全部了。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再看一張圖,更加直觀

就這麼一小點,一點點的付出的收穫是不是有天壤之別?蒙的次數多了就不是蒙,而是實力了。

再來說一個人吧,很多人也都知道他,他的名字叫做吳曉波。

吳曉波作為新秀流行財經作家。1990年參加工作,做新華社的財經記者,那個時候的月薪是70元。從1996年,吳曉波開始寫他的第一本書《農民創世紀》開始,他說:「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從今年開始,我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這個計劃,堅持了很多年。」

就這樣,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寫一本書,拿來的稿費,每年買一套房。當然,那個時候中國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買房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難的是他沒有停下來。1999年的時候,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租賃期50年,當初花了50萬元,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

如今吳曉波是中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辦公,號稱「一個億也買不動」的獨立經濟作家。

為什麼要講他的故事呢?

因為他的故事很典型。在有限的時間(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覆地投入到某一領域(房地產),長期堅持(20年),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財務自由。

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利思維。

大家都是有一個目標的,都想自己的財富積累,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當你有了盈餘資金,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不斷重複,利滾利,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複利的計算公式:(1+r)^n 。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代表幾次方。

舉個例子:當r為正時,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差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大家也知道村上春樹吧,他也是一個自律的人,他長期堅持跑步。無論天氣情況如何,他都會堅持,長此以往,這就成了一種習慣。

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也許一天兩天,你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多麼強壯,三四十年之後,和你同齡的人,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這種感覺是不是很好?

只要r為正,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蹟。

複利中我們知道非常成功的就是股神巴菲特了。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舉了一個例子: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

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複合增長是多少?

答案是並不讓人欽佩,才僅僅只是5.3%。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

是不是覺得太少了?是不是看數字覺得不屑一顧呢?我曾經就是這樣的。但是為什麼巴菲特的雪球卻越滾越大?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

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不過,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做難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在股市裡會想著,我天天能買到漲停的票多好啊。於是不斷的去追高,不斷的割肉。如果能持續不動的堅持投資有價值的股票,那結果會大不一樣。

再來說個知識複利的故事吧。

董卿的中國詩詞大會,大家看了嗎?

來說說雷海為吧,一個外賣小哥,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成為年度冠軍。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人們一定會認為,他們背後付出的辛酸,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但記者問雷海為:「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哪有時間看詩詞呢?」

我們來看看雷海為怎麼說。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鐘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

他的時間多嗎?等餐、等紅燈、回到住處換電瓶休息的時候,都是零碎的時間,湊起時間來每天背誦一些。

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

辛酸嗎?和我們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其實是一樣的。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碩士是什麼?我們的佼佼者,在學校裡專門學習的優秀者。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所謂知識複利,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複利」速度快速迭代。

這裡我們其實也可以總結出來這些人的一些共同的品質。

真正的智者,追求穩健增長,更看重長期性的時間,而不是短時間的回報率。而那些真正利用複利思維規劃自己人生的人,都有著簡單但常人卻難以做到的品質:

1)堅持

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焦慮和不安,多給自己一些時間;

2)合理規劃,不要透支

合理的安排時間,和自己短期目標,長期理想;不要透支,無論健康、人脈、財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

3)樹立目標

目標,決定你能否在一個方向持續走下去,做任何決策時都務必要知道,變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4)腳踏實地,不要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痺自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方法比錯誤的努力重要。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閱讀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鍛鍊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出門精裝打扮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練習口語的人.......

以及未來數十年,堅持學習理財的人~~

所有他們做的事情,都不偉大,都很平凡,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堅持,時間讓他們變得偉大。

相關焦點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從伏羲易理論的角度來看,大家對照《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圓圖方位,兌宮在東南,艮宮在西北,此方位正與中國這塊土地的地理環境相符。從中原的角度來看,東南為大海、西北為高原,東南為兌宮方位,西北為艮宮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揭示的規律,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無比的創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與智慧,這樣才有了中華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
  • 超弦理論: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宇宙模型
    上個世紀逐漸發展起來的超弦理論,則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超弦理論宇宙模型1990年代,愛德華·維頓提出了一個具有11 度空間的M理論,他和其他學者找到強力的證據,證明了當時許多不同版本的超弦理論其實是M理論的不同極限設定條件下的結果,這些發現帶動了第二次超弦理論革新。
  • 超弦理論: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宇宙模型
    上個世紀逐漸發展起來的超弦理論,則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超弦理論宇宙模型  1990年代,愛德華·維頓提出了一個具有11 度空間的M理論,他和其他學者找到強力的證據,證明了當時許多不同版本的超弦理論其實是M理論的不同極限設定條件下的結果,這些發現帶動了第二次超弦理論革新。
  • 另一個角度看矩陣分析
    矩陣(向量)表示是一直以來,我們只會對一個變量求導,導數是切線的斜率;即使是多變量,也是一個一個求偏導。當然,導數的另一個理解是一階逼近,即第二個問題,則必須提出一個合適的評判標準了。引入線性變換後,這個問題可以轉換為另一個問題——具體來說,實際上線性變換的矩陣P 針對不同的基具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也就是說我們只要關心矩陣P 就足夠了。關於線性變換,wiki上有如下的圖示
  • 陰陽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從伏羲易理論的角度來看,大家對照《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圓圖方位,兌宮在東南,艮宮在西北,此方位正與中國這塊土地的地理環境相符。從中原的角度來看,東南為大海、西北為高原,東南為兌宮方位,西北為艮宮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揭示的規律,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無比的創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與智慧,這樣才有了中華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
  • 另一個角度看馬航事件的陰謀論
    不過這一結果在國內引發了很大反彈,其中不乏有以「陰謀論」觀點指責馬方倉促公布結論「另有隱情」。不久前美國進行的一項針對1800人的統計表明,有49%的受訪者至少同意一個醫療陰謀論。去年4月發布的另一項調查表明,有37%的美國人認為全球變暖是一個騙局,還有11%的人相信美國政府在知情的情況下允許了9•11恐怖襲擊的發生。可以說,陰謀論的盛行和人們對其的消費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而這其中,關於飛機失事的陰謀論更是幾乎充斥於每一次大型空難。
  • 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光子糾纏」
    眾所周知,「光子糾纏」是目前的一個謎題。其實之所以認為它是一個謎,那是人們對光子的固有認識形成的。然而。今天我要人們從「光子糾纏」,逆向去認識光子。怎麼回事呢?且聽我細細道來。我們知道,如果我先選擇一個光子放在空間位置O。然後,再在距離akm的地方放下A。讓O與A產生糾纏態。我們很快可以從O點光子的狀態得之A點的狀態。
  • 20張圖片比較,讓您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它
    一幅圖像可能很有趣,並且本身就有一個故事,但是兩幅或更多幅相互比較的圖像可能會讓您更加感興趣。查看不同時間或情況下的差異是否是比較,例如,您說自己看起來像祖父。當然,他們不會像您清楚地對比祖父的形象那樣關心您。 今天【全球不可思議】想帶您比較有趣的事物。
  • 太陽背面是否存在著另一個「地球」?
    一些腦洞大的天文愛好者就突發奇想:它們是不是存在於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與地球同軌道的太陽背面還有一個與我們地球相仿的「地球」。我們有把握確定它們是否存在嗎?首先要注意的是,上文所說的是與地球同軌道,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 走出抱怨的陰影,從另一個角度感受生活,你的生活即將放晴
    其實,發牢騷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怨氣是不能長期積壓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適度宣洩能夠減輕或消除心理或精神上的疲勞,把怨氣通過抱怨發洩出來比讓它積鬱在心裡要好得多,這樣做能夠使你變得輕鬆愉快。但是,你可以抱怨一時,卻不能抱怨一世。
  • 另一個角度看量子計算:與彈球碰撞的驚人關聯
    Brown 說,「對於一個現象,多種思考角度是非常有用的。」在網上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中(目前尚未完成同行評議),Brown 表明兩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之間存在某種數學上的相關性。其中一個問題是為量子計算機提出的著名的 Grover 搜索算法,理論上它比任何經典搜索算法都更快。
  • 另一個角度看量子計算:與彈球碰撞的驚人關聯
    Brown 說,「對於一個現象,多種思考角度是非常有用的。」  在網上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中(目前尚未完成同行評議),Brown 表明兩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之間存在某種數學上的相關性。其中一個問題是為量子計算機提出的著名的 Grover 搜索算法,理論上它比任何經典搜索算法都更快。
  • 電影《另一個地球》如果這一切是真的,你想對另一個自己說什麼?
    電影《另一個地球》如果這一切是真的,你想對另一個自己說什麼?如果能站在旁觀者角度看自己,會是如何?如果你遇到另一個自己,你想對他說什麼?「另一個地球」的劇情設定乍聽雖像科幻片,但重點並非科幻所謂。第二個地球,主要的作用是象徵性的。
  • 從心理佔星的角度,論述婚姻宮中另一半是怎麼樣的人
    之前寫過一篇名叫《從現代佔星的角度,論述婚姻宮中另一半是怎麼樣的人》的文章,主要是用心理佔星的角度去看婚姻,並結合一些古典佔星的法則去判斷婚姻中的另一半會是怎樣的。文章中舉了四個星盤案例,用心理佔星諮詢的思路去解釋,但是缺少了總結。
  • 從另一個角度看特斯拉在中國暴漲 馬斯克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行業
    說白了,就是給地球裝上一個大WIFI,讓全世界實現360度無死角網絡通信,而且速度還挺快。如果順利實施,那麼在2024年前後,這個想法就能實現。根據馬斯克的計劃,初步的微型數量是1.2萬顆,而如果要實現最高組網要求,則需要4.2萬顆衛星。為什麼說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需要特別注意呢?
  • 人類死亡之後是否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另一個世界?
    所以如果真的存在另一個世界,那麼死就真的無所謂了,畢竟只是換了一個地方進行生存,這相對來說對每個人的心理壓力也不會那麼大那麼人類死亡之後真的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另一個世界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人死後就是成為了一堆「骨灰」,什麼變化都沒有,而過後被微生物分解了,相當於是回歸自然吧,所以肯定是不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另一個世界,這完全是人類的一個「空想」。
  • 角度的起源居然與天文學有關,一起來認識角度吧
    小朋友們晚上好,眾所周知,兩河流域誕生了人類諸多文化遺產,角度就是其中之一。古巴比倫人擅長天文學,他們制定角度的靈感,就來源於長期的天文觀測。巴比倫人發現:春秋分日,太陽划過半個周天的軌跡,恰好等於180度,半個太陽直徑,受此啟發,他們定義圓周為360度,平角為180度。
  • 連體人其中一個死去,另一個能否繼續生存?看完終於揭開多年疑惑
    17:39:39 來源: 暢遊西部 舉報   現如今隨著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疾病問題
  • 還是另一個宇宙?距離我們這個宇宙又有多遠?
    根據宇宙在138.2億年前誕生以來,即使暴漲速度再快,它仍然是一個有限空間,因此很多朋友都將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當成了宇宙的大小,為什麼是可觀測宇宙?原理也很簡單,如上圖,球體上的三角形內角和超過180度,平面則等於,而馬鞍形則小於180度,因此只要測量角度即可變相的了解宇宙是否是有一個封閉的「殼」。
  • 這是另一個維度的末日危機
    其實從一個角度而言,人類的「世界末日」是真實存在的,而這個末日不僅僅是人類物種的滅絕,也包括文化消亡、思維的禁錮、意識的被佔領等等,都是一種未日。想一想是不細思極恐啊。當然了,未日來臨也未必都是壞事。不然腫麼會有患難見真情這一說法呢。好吧,我們言歸正轉,開始聊電影。今天拽拽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部來自我們的近鄰——島國日本。